全年目次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4 Vol.40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华肾脏病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彭苗, 杨克魁, 毛海萍, 余学清
摘要 (370)   HTML (345)    PDF (555KB)(76)   

《中华肾脏病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在广州市召开。会上宣布了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总结了过去5年来的杂志工作情况,并就未来的编辑委员会工作进行了规划和讨论。中华医学会原副秘书长姜永茂编审,《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总经理金东编审,中华医学会期刊管理部卢全编审,《中华肾脏病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余学清教授,副总编辑蔡广研、陈江华、赵明辉和毛海萍教授,以及69位编辑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圆满结束,为杂志在新形势下如何破局、刊发高质量内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薛韩, 王耀敏, 陈亮亮, 韩泉, 任萍萍, 兰兰, 刘光军, 陈江华, 韩飞
摘要 (533)   HTML (567)    PDF (999KB)(170)   

目的 分析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肾病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液学、肾脏缓解情况以及预后和不良反应。治疗方案为第1天达雷妥尤单抗16 mg/kg静脉滴注+第1~2天地塞米松20 mg静脉推注,每2周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23年2月28日。 结果 该研究纳入18例患者,年龄为(58.4±7.7)岁,男女比例为11∶7,11例为初治,7例为经治。根据2012梅奥分期系统,轻链型淀粉样变性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7例、5例、5例和1例。发病前中位病程为2.5(1.0,8.0)个月,随访时间为(8.7±2.8)个月。患者接受治疗次数为(10±3)次。治疗后1、3和6个月血液学总缓解比例分别为9/13、11/13和13/1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比例分别为8/13、10/13和12/13(另5例患者因基线血清游离κ、λ轻链差值<20 mg/L,未细化评估),中位缓解时间为16(13,40)d;3个月、6个月和随访末期肾脏缓解比例分别为10/18、13/18和13/18,中位缓解时间为66(26,182)d。随访过程中,血清游离κ、λ轻链差值中位数降低93%(72%,97%)。至末次随访,1例患者因脏器出血死亡,其他输液反应、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感染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结论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肾病可有效清除血液中致病游离轻链,肾脏反应较好,安全性良好。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与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邢婷婷, 李燕, 文罗娜, 李春蕾, 刘岩, 钟小仕, 谭荣韶
摘要 (416)   HTML (412)    PDF (681KB)(18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寻找能兼顾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CKD 1~5期非透析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上臂围、上臂肌围、皮褶厚度、握力、捏力等人体学指标,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指标。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是否透析将患者分为CKD 1~3期组、CKD 4~5期组及CKD 5期血液透析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及χ2检验比较CKD不同分期组间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CK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与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该研究纳入CKD 5期血液透析患者104例及CKD 1~5期非透析住院患者104例,年龄为(61.8±13.7)岁,男性114例(54.8%),糖尿病肾病89例(42.8%),肌少症67例(32.2%)。随着肾损伤进展,CKD 1~3期、4~5期、5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分别为0.4(0.3,0.9)ng/L、0.5(0.3,1.1)ng/L和1.1(0.6,2.3)ng/L(χ2=8.934,P<0.001),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16.4%(10/61)、34.9%(15/43)和40.4%(42/104)(χ2=10.312,P=0.006)。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骨硬化蛋白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r=-0.314,P<0.001)、捏力(r=-0.229,P=0.007)、皮褶厚度(r=-0.254,P<0.001)、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0.169,P=0.010)、人体细胞质量(r=-0.174,P=0.020)及相位角(r=-0.264,P<0.001)均呈负相关,与血磷(r=0.227,P=0.002)和全段甲状旁腺素(r=0.297,P<0.001)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β=0.330,t=5.675,P<0.001)、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β=-0.125,t=-2.143,P=0.033)和体重指数(β=0.474,t=8.090,P<0.001)是lg[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的相关因素。 结论 血清骨硬化蛋白可作为评价CKD患者肌少症的良好指标及潜在治疗靶点。

高危筛查联合家系筛查法筛查成人血液透析人群中法布里病患者——附法布里病GLA IVS4+919G>A突变1例家系报道
陈冰蓉, 童敏青, 路智红, 毛建华
摘要 (318)   HTML (318)    PDF (889KB)(74)   

目的 采用高危筛查联合家系筛查法筛查成人血液透析人群中潜在的法布里病患者,探讨提高法布里病诊断效率的方法。 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在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成人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纳入患者行法布里病高危筛查。男性患者采用干血纸片α-半乳糖苷酶A(α-galactosidase A,α-Gal A)测定行高危筛查,女性患者采用干血纸片脱乙酰基三己糖酰基鞘酯醇(glycosphingolipids,Lyso-GL-3)测定行高危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者行GLA基因检测以明确法布里病诊断。对确诊者的家系成员进行GLA基因筛查,并用干血纸片法测定α-Gal A酶活性和Lyso-GL-3水平。对确诊法布里病患者行尿常规、血生化、眼部、听力、头颅磁共振成像、心电图等检查,评估相关器官损害情况。 结果 共244例血液透析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25~81岁(中位年龄61岁),男139例(56.97%),女105例(43.03%)。高危筛查发现1例女性法布里病患者,基因检测示GLA IVS4+919G>A变异,患病率为0.41%。筛查该法布里病患者的41名家族成员,最终确诊法布里病患者12例(包括先证者),女性9例,男性3例。其中酶学检查异常者9例,底物异常者10例,基因测序异常者11例。12例患者均无肢端疼痛、少汗、血管角质瘤、角膜异常、听力损害等表现。心脏损害8例,尿检查异常(白蛋白尿/血尿)9例,肾功能异常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4例。 结论 通过对成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高危和家系联合筛查,成功发现1个GLA IVS4+919G>A突变家系,共确诊12例法布里病患者。高危筛查联合家系筛查可有效地发现潜在的法布里病患者,提高其筛查效率。

中国儿童PAX2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马雪晴, 何永华, 杨静, 徐荣荣, 杨思莹, 梁文沛, 周建华, 袁惠卿, 仇丽茹
摘要 (422)   HTML (465)    PDF (2051KB)(103)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中国儿童PAX2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为该疾病的监测、治疗和预后提供信息。 方法 该研究为病例系列分析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肾脏专科PAX2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归纳和总结中国PAX2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病理及基因型改变特征,并与该中心病例进行比较。 结果 该研究纳入13例PAX2基因突变患儿,男9例,女4例,其中尿检查异常12例,影像学检查双肾体积偏小7例,肾囊肿5例。临床表型为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8例,肾-视神经乳头缺损综合征1例,血尿或蛋白尿3例。5例患儿接受了肾活检,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C3肾小球病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薄基底膜病变1例,IgA肾病2例。13例患儿基因检测结果显示9例为新生突变,其中4种为新突变类型:c.321G>A、c.213-8C>G、c.63C>A、c.449C>T。76dupG(p.V26Gfs*28)突变型2例。文献检索到中国儿童PAX2基因突变病例51例,男32例,女19例。影像学检查示双肾体积偏小8例,肾囊肿13例。临床表型为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28例,肾-视神经乳头缺损综合征17例,血尿或蛋白尿6例。7例接受过肾活检,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微小病变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IgA肾病1例,膜性肾病1例,局灶增生硬化性紫癜性肾炎伴肾小球肥大1例。34例为新生突变,12例突变来自父亲或母亲,其中5例父亲或母亲无临床表现,肾功能正常。76dupG(p.V26Gfs*28)突变型11例。 结论 中国儿童PAX2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具有多样性,PAX2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临床表型为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76dupG(p.V26Gfs*28)为最常见的PAX2基因突变型。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儿童原发性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夏华, 文煜冰, 陈朝英, 涂娟, 李华荣, 耿海云, 王楠楠, 黄永莉
摘要 (453)   HTML (500)    PDF (640KB)(125)   

目的 探讨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原发性IgA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是否转阴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蛋白尿减少小于50%或达到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采用MedCalc软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在该院肾脏内科住院的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儿共127例,其中57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被纳入本研究,占总IgAN患儿的44.9%。57例患儿中,病理分级Lee氏Ⅲ级33例(57.9%),Lee氏Ⅲ级以下11例(19.3%),Lee氏Ⅲ级以上13例(22.8%)。随访时间为4.0(3.0,5.8)年。57例患儿中46例(80.7%)初始治疗有效(有效组),11例(19.3%)初始治疗无效(无效组)。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起病时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比例更高(7/11比13/46,χ2=4.878,P=0.027),肾功能恢复时间更长[1.0(0.4,4.7)个月比0.5(0.2,0.8)个月,Z=-2.031,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患儿Lee氏Ⅲ级以上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比8/46,χ2=3.971,P=0.046)。Lee氏Ⅲ级以上患儿牛津病理分型中毛细血管内细胞增殖(E1)(11/13比20/44,χ2=6.204,P=0.013)、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或球囊粘连(S1)(12/13比17/44,χ2=11.566,P=0.001)、细胞和/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且≥25%(C2)(9/13比7/44,χ2=14.131,P=0.001)与Lee氏Ⅲ级及以下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例患儿中,2例发生终点事件,均为尿蛋白未缓解,没有患儿进展到ESRD。无效组加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后,至随访终点,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肾脏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537,P=0.460)。 结论 大量蛋白尿是儿童原发性IgAN的突出表现,病理类型以Lee氏Ⅲ级为主。伴有大量蛋白尿的儿童IgAN经积极治疗,中短期预后良好。对于初始治疗反应欠佳的大量蛋白尿的IgAN,起病时更常合并AKI,肾功能恢复时间更长。CNIs的应用可能对于改善大量蛋白尿的IgAN肾脏结局有一定的作用。

卡格列净通过抑制活性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信号通路减缓足细胞损伤
程艳璐, 陈瑛, 王雅楠, 李思雨, 王利, 王浩, 朱冰冰
摘要 (417)   HTML (382)    PDF (1796KB)(130)   

目的 观察卡格列净(canagliflozin,Cana)干预治疗高糖诱导人足细胞(human podocyte,HPC)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将HPC设为5组:正常组(normal glucose group,NG组)、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A组)、高糖组(high glucose,HG组)、Cana低剂量(0.3 μmol/L)组、Cana高剂量(1.0 μmol/L)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膜相关反向鸟苷酸激酶2(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inverted-2,MAGI2)、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transporter 2,SGLT2)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表达。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观察HPC骨架变化。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含量。 结果 (1)与NG组比较,HG组MAGI2、nephrin表达水平较低(均 P<0.01),SGLT2表达较高( P<0.01);足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骨架重构显著;细胞ROS水平较高( P<0.01);NLRP3、ASC、cleaved-caspase1表达较高(均 P<0.01);细胞上清中IL-18、IL-1β浓度较高(均 P<0.05)。(2)与HG组比较,Cana组MAGI2、nephrin表达升高(均 P<0.01);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骨架重构减轻;SGLT2表达下调( P<0.05);细胞ROS水平下调;NLRP3、ASC、cleaved-caspase1表达下调( P<0.01);上清中IL-18、IL-1β浓度下调(均 P<0.05)。 结论 卡格列净能有效减轻高糖诱导的HPC损伤及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NLRP3信号通路相关。

指尖血红蛋白分析仪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准确性
张笑浩, 唐方林, 饶嘉玲, 李远清, 李薇, 成彩联, 彭晖
摘要 (277)   HTML (277)    PDF (568KB)(98)   

该文回顾性分析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静脉血红蛋白(hemoglobulin,Hb)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digital capillary hemoglobulin,DHb,Hemocue Hb 201+血红蛋白仪检测)数据,评价DHb与Hb的相关性、差异性及DHb对贫血诊断的准确性,旨在评价指尖血红蛋白分析仪在MHD患者中应用的准确性以及其对贫血的诊断价值。研究共纳入105例患者,其配对的DHb与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21)g/L比(108±20)g/L,t=-1.284,P=0.20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Hb与Hb存在显著正相关(r=0.929,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Hb与Hb满足回归方程Hb=0.88×DHb+12.23,回归系数检验P<0.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DHb与Hb差值为(1.0±7.8)g/L,一致性界限为(-14.2,16.2)g/L;DHb与Hb差值与Hb的百分比均值为1%,一致性界限为(-13.7%,15.7%)。DHb对MHD患者贫血控制达标(Hb>110 g/L)的诊断灵敏度为0.90,特异度0.83,阳性预测值为0.84,阴性预测值为0.90。本研究提示,Hemocue Hb 201+血红蛋白仪在MHD患者中应用的准确性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贫血治疗效果的检测及达标的筛查。

超声引导下球囊辅助注射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钱森林, 李慧, 万梓鸣
摘要 (256)   HTML (251)    PDF (849KB)(123)   

该文报道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穿刺过程中误伤肱动脉引起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救治。既往PSA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切开修补、局部加压治疗、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覆膜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等方法,但均有一定缺陷。该患者因内瘘功能不良入院,彩超确诊肱动脉PSA形成,使用超声引导下球囊辅助注射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成功治疗PSA。术后3个月回访患者,内瘘功能良好。

合并范科尼综合征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胥莹, 张鑫钰, 王庆莲, 甄军晖, 刘翔
摘要 (425)   HTML (431)    PDF (2070KB)(123)   

临床上诊断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TINU)综合征合并范科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的病例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47岁女性患者以低钾血症、低磷血症、低尿酸血症、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葡萄膜炎的TINU综合征病例。血清学检测表明该患者同时符合范科尼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肾组织病理证实为肾小管-间质损伤,表现为间质性肾炎伴急性肾小管损伤。眼科检查证实存在右眼虹膜炎。排除其他原发病,该患者诊断为合并范科尼综合征的TINU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眼部症状、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显著改善。

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汤晓静, 梅长林
摘要 (1859)   HTML (2005)    PDF (655KB)(979)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且难以忍受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且增加其远期死亡风险。CKD-aP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免疫炎症失调、内源性阿片类系统失衡、代谢产物异常蓄积、皮肤干燥症、组胺水平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都被证实与其相关。CKD-aP目前缺乏满意、特效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透析方式调整。该文主要就CKD-aP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何易, 钟慧, 薛痕, 杨有芹, 赵敏, 常晓东, 陈茂丽, 付平
摘要 (1136)   HTML (1306)    PDF (625KB)(451)   

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作为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应用的新策略,许多证据表明其改善了CKD患者的预后。该综述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LCZ696上市以来其在CKD患者中应用的相关文章,总结其在生理、病理、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作用。虽然沙库巴曲的活性产物LBQ657在中度、重度肾损伤和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药物累积量较高,在血液透析中不被清除,在腹膜透析中清除极少,但并不影响其安全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相比,LCZ696可以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心功能,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减慢,使心血管结局得到改善,且无更多不良事件发生。LCZ696可在各级CKD合并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应用,安全性及耐受性可靠。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容量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摘要 (2983)   HTML (3115)    PDF (665KB)(109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容量过负荷是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的重症患者肾脏功能损害加重、肾功能恢复率降低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容量过负荷对肾功能的损害可能与肾静脉高压、肾间质水肿有关,并最终导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然而,通过利尿剂或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进行液体清除会增加患者血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风险。因此,CRRT期间对AKI患者进行准确的容量状态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制定了《CRRT容量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通过对此领域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及专业讨论,构建了5个CRRT容量管理的专题:AKI患者容量失衡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危害、AKI患者容量管理策略、AKI患者容量状态及反应性评估、CRRT容量管理的分级与应用和CRRT容量管理目标制定与CRRT处方。该共识旨在规范临床操作,降低AKI患者容量失衡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

透析中低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组分及认知、情绪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胡蓉蓉, 钱玉珺, 林天烨, 韩菲, 袁晶, 冯逢, 朱以诚, 李雪梅, 郑可
摘要 (403)   HTML (401)    PDF (621KB)(176)   

目的 探讨透析中低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组分体积的影响,继而探讨透析中低血压与抑郁、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透析中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全部患者完成头颅3.0 T核磁共振检查并提取脑各个组分体积分析结果,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C?MMSE)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C?MoCA)进行总体认知功能测评,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_17)评估抑郁状态,通过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问卷评估生活能力。此外,使用费城词语学习测验测评患者记忆,使用波士顿命名测验测评语言能力,使用连线测验A与B测评执行能力,使用斯特鲁普测验C评估注意力。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组分体积、情绪及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透析中低血压与脑组分体积(因变量)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22例(18.5%)存在透析中低血压。透析中低血压组的杏仁核、楔叶和后扣带回体积均显著低于无低血压组[(1.6±0.2)mm3比(1.7±0.2)mm3t=2.674,P=0.009;(6.9±0.8)mm3比(7.4±1.0)mm3t=2.187,P=0.031;(6.9±0.8)mm3比(7.4±0.9)mm3t=2.252,P=0.024],两组间脑灰质、白质及其他脑组分体积差异虽有类似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组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更常见,两组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类似[(65.51±11.52)比(65.71±11.53),Z=-0.456,P=0.648],HAMD_17诊断抑郁的比例相当,低血压组C?MMSE、C?MoCA评估诊断认知障碍的患者比例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透析中低血压与控制情绪的脑部核团杏仁核、楔叶和后扣带回体积呈负相关(B=-0.117,95% CI -0.203~-0.030,P=0.009;B=-0.484,95% CI -0.923~-0.046,P=0.031;B=-0.485,95% CI -0.911~-0.058,P=0.026);经多变量校正后,杏仁核体积的减少仍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存在相关性(B=-0.111,95% CI -0.198~-0.025,P=0.026)。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可导致多个脑组分萎缩,这可能是透析患者认知、情感改变的器质性原因之一。

透析后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
王聪飞, 潘斌, 谢锡绍, 徐春萍, 陈江华, 张萍
摘要 (352)   HTML (320)    PDF (926KB)(139)   

目的 研究透析后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透析登记系统中登记的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统计血液透析第4~6个月每次透析后血压的平均值。根据患者透析后第4~6个月的透析后舒张压(post?dialysis diastolic pressure,Post?DBP)平均值将患者分为3组(Post?DBP<80 mmHg,80 mmHg≤Post?DBP<90 mmHg,Post?DBP≥90 mmHg);根据透析后收缩压(post?dialysis systolic pressure,Post?SBP)平均值是否≥140 mmHg、Post?DBP平均值是否≥80 mmHg将患者分为4组(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将患者首次透析时间作为随访起点,随访终点为中途死亡或转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或截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透析后血压与MHD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1 213例患者进行研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ost?DBP<80 mmHg、80 mmHg≤Post?DBP<90 mmHg、Post?DBP≥90 mmHg组间长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58.838,P<0.001),其中Post?DBP<80 mmHg组长期生存率最低;进一步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相关病死率,3组间心血管相关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7.926,P<0.001),且Post?DBP<80 mmHg组心血管相关病死率最高;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ost?DBP<80 mmHg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以Post?DBP mmHg≥90组为参照,HR=4.197,95% CI 1.452~12.197,P=0.008)。根据Post?SBP平均值是否≥140 mmHg、Post?DBP平均值是否≥80 mmHg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4组间长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65.636,P<0.001),其中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组长期生存率最低;进一步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相关病死率,4组间心血管相关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9.784,P<0.001),其中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组心血管相关病死率最高;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无论Post?SBP平均值是否≥140 mmHg,Post?DBP<80 mmHg均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以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组作为参照,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组:HR=3.416,95% CI 1.294~9.019,P=0.013;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组:HR=3.574,95% CI 1.451~8.802,P=0.006)。 结论 Post?SBP≥140 mmHg、Post?DBP<80 mmHg组长期生存率较低,无论Post?SBP平均值是否≥140 mmHg,Post?DBP<80 mmHg均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脑血流量变化
郭一丹, 崔玮, 叶鹏鹏, 石志华, 贾萌, 周晓玲, 罗洋
摘要 (194)   HTML (173)    PDF (599KB)(126)   

目的 探讨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脑血流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研究对象来自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MHD治疗、年龄≥50岁的患者。收集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记录和计算透析相关指标。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监测患者透析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ean flow velocity,MFV),并作为评价脑血流量指标。分别于透析前15 min(T1)和透析15 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180 min(T6)及透析结束时(T7)共7个时间点测定双侧颞窗大脑中动脉MFV值,取平均值。计算透析前与透析后大脑中动脉MFV的差值(ΔMFV)。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临床指标与ΔMFV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ΔMFV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MHD患者123例,年龄(63.63±8.44)岁(50~85岁),其中男性99例(80.5%)。与透析前相比,患者透析结束时MFV显著下降(Z=-7.650,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r=0.356)、超滤率(r=0.371)、收缩压差(透析前-透析结束,r=0.251)、平均动脉压差(透析前-透析结束,r=0.194)、合并糖尿病(r=0.293)、透析龄(r=0.220)、尿素清除指数(r=0.287)及血清白蛋白(r=-0.295)等因素与ΔMFV相关(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B=3.889,95% CI 1.373~6.405,P=0.003)、血清白蛋白降低(B=-0.456,95% CI -0.877~-0.036,P=0.034)、超滤率增加(B=11.099,95% CI 6.402~15.797,P<0.001)和收缩压下降(B=0.062,95% CI 0.008~0.116,P=0.026)是透析过程中MFV下降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中老年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脑血流量呈下降趋势。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降低、超滤率增加及收缩压下降是透析过程中脑血流量下降的风险因素。

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的微生物特征及治疗转归分析
刘丹阳, 张广清, 朱露, 钟晓红, 张婷婷, 林炎虹, 蒋建平, 卢颜, 龚妮容
摘要 (277)   HTML (255)    PDF (550KB)(97)   

目的 描述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出口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发生率并分析其病原菌特征。 方法 回顾2020—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D并发ESI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ESI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ESI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外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及治疗转归。 结果 共有159例PD患者发生了187次E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比例分别为80.7%和18.3%,主要菌株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1%,45/88)和铜绿假单胞菌(60.0%,12/20)。利福平(革兰阳性菌敏感率88.9%;革兰阴性菌敏感率100.0%)和庆大霉素(革兰阳性菌敏感率83.6%;革兰阴性菌敏感率93.3%)是主要的外用类敏感药物。137例次(73.3%)的ESI经过治疗可在2周内治愈;50例次(26.7%)难治性ESI中,合并隧道感染比例为22.0%,接受隧道重建术比例为10.0%,拔管比例仅为4.0%。 结论 ESI的监测与报告是改善PD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ESI发生率、病原菌特征及治疗效果,可为相关指南的制定和临床诊疗提供真实可靠的观察性研究数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间隔1年再培训腹膜透析操作者考核得分的变化
楚新新, 门春翠, 芦丽霞, 乔婕, 何玉婷, 武蓓, 赵慧萍, 王梅
摘要 (141)   HTML (119)    PDF (641KB)(39)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疫情期间间隔1年再培训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操作者(患者本人、家属或保姆)考核得分的变化,以期为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先后参加间隔1年的2次培训的维持性PD患者。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再培训由常规每6个月1次延长至1年1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培训考核评分表(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调查2次培训的考核得分,比较间隔1年再培训PD操作者的考核得分总分及分项得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考核得分下降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59例患者入选该研究,男性35例(59.32%),年龄为(58.41±14.52)岁,透析龄为42(12,84)个月,患者本人操作54例(91.53%),操作者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22例(37.29%)。间隔1年再培训前后PD操作者考核得分总分分别为(83.17±7.90)分和(80.61±8.20)分(t=2.732,P=0.008),其中考核得分下降35例(59.32%)。在分项计分的6项内容中,与1年前相比,1年后并发症处理(t=4.928,P<0.001)和自我监测(t=3.222,P=0.002)考核得分均明显下降;而1年前后环境与卫生、换液操作、出口护理、饮食考核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龄<12个月、36~60个月的PD操作者间隔1年后考核得分总分显著下降(t=2.309,P=0.041;t=3.086,P=0.009),透析龄12~<36个月、>60个月的PD操作者间隔1年后考核得分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是考核得分下降的独立相关因素(透析龄36~60个月/>60个月,OR=6.233,95% CI 1.035~37.529,P=0.046)。 结论 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减少再培训频率后PD操作者考核得分明显降低,尤其是透析龄36~60个月患者,知识薄弱处集中在并发症处理及自我监测方面,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开展定期再培训,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内容加强培训。

尿RNA氧化产物水平预测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徐冷楠, 赵班, 翁卿华, 陈爱群, 孙颖, 蔡剑平, 毛永辉
摘要 (144)   HTML (122)    PDF (578KB)(45)   

氧化应激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8?氧化?7,8?二氢鸟苷(8?oxo?7,8?dihydroguanosine,8?oxo?Gsn)可反映机体整体的氧化应激水平。该研究检测了62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胸腔镜组)或开胸手术(开胸组)患者围手术期尿8?oxo?Gsn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术后24 h尿8?oxo?Gsn升高,术后48 h随病情改善而下降。10例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尿8?oxo?Gsn持续升高。胸腔镜组患者尿8?oxo?Gsn水平较开胸组恢复较快。尿8?oxo?Gsn水平与胸外科术后肾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RNA氧化应激可能在手术相关AKI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Wiskott⁃Aldrich综合征并发幼儿期膜性肾病1例
陈首欢, 陈静, 杨诗聪, 裴瑜馨, 蒋小云, 林知朗
摘要 (190)   HTML (170)    PDF (899KB)(63)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是一类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以血小板减少、湿疹、反复感染、易患自身免疫病等为特点,其肾脏并发症主要为IgA肾病。小儿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大多存在继发性因素,其发生与免疫紊乱相关。该文报道1例以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起病的WAS幼儿,病程中并发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明确为MN,经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表现为糖皮质激素耐药、他克莫司部分敏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蛋白尿持续缓解,肾功能稳定。WAS并发MN罕见,其肾脏预后尚不明确,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RRM2B基因变异致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杨丹妮, 曹璐, 张花婷, 张建江
摘要 (180)   HTML (180)    PDF (1033KB)(50)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MDS)是一组由核基因突变引起线粒体DNA拷贝数量减少,影响多个组织及器官能量代谢的遗传性疾病。MDS累及肾脏时常表现为近端肾小管病变,合并肾病综合征者较为罕见。该文报告1例RRM2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线粒体耗竭综合征8A型(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 8A,MTDPS8A)合并肾病综合征的儿童病例,患儿以癫痫、听力障碍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外院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塌陷型)改变,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能量支持及对症治疗后疗效不佳,随访6个月内患儿肾功能持续恶化,需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

手术修补联合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1例腹膜透析相关胸腹瘘患者的治疗体会
陈佳如, 邹冬梅, 张笑明, 余健文, 黎渐英
摘要 (182)   HTML (166)    PDF (1798KB)(55)   

该文总结1例通过手术修补联合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胸腹瘘患者的经验体会。经过医患间的紧密参与,不断地优化了诊断方法及腹膜透析方案,顺利在多学科团队联合下为患者实施了胸腹瘘修补术,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该病例提示规范诊断流程和优化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争取早诊断和早干预;积极组建多学科团队,并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充分发挥自动化腹膜透析优势,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妥昔单抗抵抗性膜性肾病的诊治进展
姚盛华, 王慧, 韩宗阳, 马坤岭
摘要 (584)   HTML (661)    PDF (1087KB)(348)   

近年来,利妥昔单抗逐渐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治疗IM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可使60%~80%的患者获得缓解。其余20%~40%的患者可能存在利妥昔单抗抵抗性,其可能的机制包括:利妥昔单抗生物利用度降低;利妥昔单抗被靶向B细胞内化;抗利妥昔单抗抗体的产生;慢性、不可逆性的肾小球损伤;无法有效清除次级淋巴器官中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存在利妥昔单抗抵抗性的IMN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和挑战。IMN作为一种自身抗体驱动的疾病,使得B细胞靶向药、浆细胞靶向药、补体抑制剂等使用合理化,也真正实现了对IMN患者的个体化管理。本文主要综述了利妥昔单抗抵抗性膜性肾病的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旨在为IMN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腹膜透析患者不同血压测量方式的临床意义
高鸿超, 董捷
摘要 (194)   HTML (166)    PDF (557KB)(86)   

血压和容量控制是腹膜透析治疗的关键,因此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方法有助于准确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和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目前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测量方式主要包括门诊血压、动态血压和家测血压测量,不同血压测量方式各有其特点和应用价值。该文从血压测量方式的可靠性、便利性以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联三方面综述门诊血压、动态血压和家测血压的临床意义。

线粒体DNA及其介导的炎症损伤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江后辉, 韦忠平, 陈朝威, 丁国华
摘要 (427)   HTML (583)    PDF (1168KB)(123)   

肾脏是一个富含线粒体的高耗能器官,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线粒体在维持肾脏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DNA是线粒体特有的基因组,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线粒体DNA损伤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线粒体DNA损伤如何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质量下降,并作为内源性促炎分子激活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进而加剧肾脏细胞损伤和疾病恶化。本文同时总结了当前针对线粒体DNA损伤在肾脏疾病中的多种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潘明明, 刘必成
摘要 (631)   HTML (646)    PDF (630KB)(343)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CKD?aP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也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该文综述了包括毒素沉积、周围神经病变、免疫和炎症系统紊乱、阿片受体失衡等假说的CKD?aP发病机制,以及充分透析、局部用药、系统用药、营养、紫外线B、针灸等CKD?aP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严重出血风险及危险因素
黄浩成, 郦俊, 杨小兵
摘要 (361)   HTML (318)    PDF (571KB)(132)   

目的 探查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术(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PRB)后严重出血的发生风险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住院且接受自体肾PRB的中晚期CKD患者。PRB后严重出血定义(任一标准):术后48 h内血红蛋白下降≥20 g/L,术后48 h内肾周血肿最大长径≥5 cm,术后48 h内使用垂体后叶素、输血、肾血管介入治疗。以发生PRB后严重出血为研究终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晚期CKD患者接受PRB后严重出血的发生风险和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895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为(46.1±14.1)岁,男性占60.1%(538/895),合并糖尿病占15.9%(142/895),合并高血压占57.9%(518/89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40.1±13.2)ml?min-1?(1.73 m2-1,24 h尿蛋白量为2.5(1.1,4.9)g。PRB后发生严重出血患者占22.9%(205/895),其中术后使用垂体后叶素者30例(14.6%),术后输血者10例(4.9%),术后行肾血管介入止血者1例(0.5%),术后无死亡。相比于未严重出血组,PRB后严重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64.4%(132/205)比55.9%(386/690),χ2=4.627,P=0.031],术前血肌酐、平均动脉压水平较高[(193.9±106.6)μmol/L比(180.8±102.6)μmol/L,t=-2.559,P=0.011;(95.8±10.9)mmHg比(93.9±11.0)mmHg,t=-2.134,P=0.033],血小板值较低[(227.5±70.3)×109/L比(247.5±74.8)×109/L,t=-3.788,P<0.001],且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比例和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其他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R=0.936,95% CI 0.891~0.984,P=0.010)、eGFR(OR=0.985,95% CI 0.971~0.999,P=0.034)、血清白蛋白(OR=1.041,95% CI 1.011~1.072,P=0.007)、24 h尿蛋白量(OR=1.092,95% CI 1.030~1.158,P=0.003)、血小板计数(OR=0.996,95% CI 0.994~0.999,P=0.002)与中晚期CKD患者PRB后严重出血独立相关。在PRB队列中,占比前6的肾脏组织学类型分别为IgAN(46.3%,414/895)、膜性肾小球肾炎(11.1%,99/89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5%,76/895)、糖尿病肾病(7.6%,68/895)、硬化性肾(6.9%,62/895)和肾血管硬化(4.9%,44/895)。 结论 中晚期CKD患者PRB后严重出血发生风险较高,约22.9%。低BMI、低eGFR水平、低血小板计数、高血清白蛋白以及高24 h尿蛋白水平是中晚期CKD患者PRB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影花, 张文轩, 温穗溱, 叶晓青, 王饶萍
摘要 (193)   HTML (170)    PDF (686KB)(52)   

目的 调查广东省内各医院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室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借助“问卷星App”对2020年2、3月广东省内71家医院或单位HD室1630名护理人员,采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the 10?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essler 1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和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对他们的失眠程度和疲劳程度进行调查,并收集他们的性别、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情况、职称、HD工作时间、加班次数及时长、HD室每天HD患者总数、是否兼任他职等一般资料。 结果 最终共回收问卷1 630份,其中有效问卷1 629份,有效回收率为99.9%。护理人员三个量表的得分分别为(20.16±7.47)分、(27.03±4.45)分和(58.37±15.75)分。根据Kessler 10量表得分,出现心理障碍者835人(51.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布、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情况、工作单位类型、HD室每天HD患者总数及近1周居住状态与Kessler 10得分相关(均P<0.05);经济收入情况、工作单位类型、是否兼任他职、HD室每天HD患者总数及近1周居住状态与GSES得分相关(均P<0.05);年龄分布、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情况、职称、工作单位类型、是否兼任他职及近1周居住状态与CD?RISC得分相关(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机器台数(r=0.100,P<0.001)、科室护士人数(r=0.082,P=0.001)、平均每周加班次数(r=0.142,P<0.001)、平均每周加班小时数(r=0.136,P<0.001)、ISI评分(r=0.572,P<0.001)和FS?14评分(r=0.635,P<0.001)与Kessler 10得分相关;ISI评分(r=-0.311,P<0.001)和FS?14评分(r=-0.335,P<0.001)与GSES得分相关;HD工作年限(r=0.112,P<0.001)、ISI评分(r=-0.289,P<0.001)和FS?14评分(r=-0.314,P<0.001)与CD?RISC得分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在5 001~10 000元(以3 000元以下作为参照,B=-1.603,95% CI -3.036~-0.169,P=0.028)、HD室每天HD患者总数在200以上(以≤50以作为参照,B=-1.153,95% CI -2.242~-0.065,P=0.038)与Kessler 10得分呈负相关,平均每周加班次数(B=0.221,95% CI 0.069~0.374,P=0.004)、ISI评分(B=0.518,95% CI 0.454~0.582,P<0.001)及FS?14评分(B=1.166,95% CI 1.066~1.265,P<0.001)与Kessler 10得分呈正相关;经济收入(以3 000元以下作为参照)在3 001~ 5 000元(B=1.930,95% CI 0.847~3.013,P<0.001)、5 001~10 000元(B=1.949,95% CI 0.887~3.012,P<0.001)、10 001~15 000元(B=1.482,95% CI 0.318~2.647,P=0.013)、>20 000元(B= 4.300,95% CI 2.463~6.136,P<0.001)、工作单位为二级医院(以一级医院作为参照,B=1.078,95% CI 0.005~2.152,P=0.049)、兼任他职(B=0.729,95% CI 0.277~1.181,P=0.002)与GSES得分呈正相关,ISI评分(B=-0.169,95% CI -0.217~-0.120,P<0.001)和FS?14评分(B=-0.403,95% CI -0.478~-0.328,P<0.001)与GSES得分呈负相关;经济收入(以3 000元以下作为参照)在3 001~5 000元(B=7.631,95% CI 3.753~11.509,P<0.001)、5 001~10 000元(B=9.236,95% CI 5.362~13.110,P<0.001)、10 001~15 000元(B=9.039,95% CI 4.735~13.342,P<0.001)、15 001~20 000元(B=8.639,95% CI 2.989~14.289,P=0.003)、>20 000元(B=16.101,95% CI 9.162~23.039,P<0.001)、兼任他职(B=3.228,95% CI 1.510~4.945,P<0.001)与CD?RISC得分呈正相关,ISI评分(B=-0.593,95% CI -0.765~-0.420,P<0.001)和FS?14评分(B=-1.258,95% CI -1.525~-0.992,P<0.001)与CD?RISC得分呈负相关。 结论 广东省内各医院HD室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有待提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现存在心理异常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疏导和干预,必要时鼓励其主动进行心理咨询,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同源二聚体快速检测试剂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陈岩冰, 张涛, 孔刚, 吕学爱, 王健英, 张坤英, 陈钦开
摘要 (218)   HTML (167)    PDF (640KB)(46)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同源二聚体(homodimer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H?NGAL)快速检测试剂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中的诊断效能。 方法 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7月1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4家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PD患者,根据患者入选时是否发生PDAP分为PDAP组和非PDAP组。收集患者PD透出液样本,并进行H?NGAL检测。患者或其家属分别采用检测卡、检测条及检测笔方式H?NGAL检测试剂检测样本中H?NGAL,医护人员仅使用检测卡检测H?NGAL。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在检测前完成H?NGAL试剂使用说明书调查问卷,并在检测完成后汇总操作体验和评价问卷。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H?NGAL快速检测试剂诊断PDAP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和95%置信区间(CI)。使用Kappa检验法评估H?NGAL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 共221例PD患者被纳入该研究,PDAP组42例,非PDAP组179例。H?NGAL快速检测诊断PD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5% CI 91.62%~100%)和99.44%(95% CI 96.90%~99.90%),准确度为99.55%(95% CI 97.48%~99.92%),阳性符合率为97.67%(95% CI 87.94%~99.59%),阴性符合率为100%(95% CI 97.89%~100%);一致性评估结果显示,Kappa值为0.985(95% CI 0.956~1.000)。患者或其家属使用H?NGAL快速检测试剂所得检测结果在3种方式间是一致的,非医护人员与医护人员使用H?NGAL快速检测试剂所得检测结果也是一致的。两个问卷(试剂使用说明书问卷与操作体验和评价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对H?NGAL快速检测试剂的整体满意度为很好。 结论 H?NGAL快速检测试剂在PDAP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快速诊断PDAP的检测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早期预测模型
王晋祥, 华罗刚, 李大明, 郭红宝, 靳衡, 续国武
摘要 (201)   HTML (190)    PDF (966KB)(57)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po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cute kidney injury,PCPR?AKI)早期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高危患者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心肺复苏后48 h内患者发生AKI。依据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的差异。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采用train_test_split函数,设置随机种子为1、2、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极端梯度提升及轻量梯度提升机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PCPR?AKI早期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同时筛选最优模型的重要性变量并进行排序。 结果 该研究纳入547例患者,年龄66(59,70)岁,男性282例(51.6%),心肺复苏后48 h内发生AKI 238例(43.5%),其中AKI 1期182例(76.5%),AKI 2期47例(19.7%),AKI 3期9例(3.8%)。AKI组与非AKI组患者间年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脏停搏至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初始可除颤心律比例、电除颤比例、机械通气比例、肾上腺素用量、碳酸氢钠用量、冠心病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乳酸、血钾、脑钠肽、肌钙蛋白、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心肺复苏后24 h尿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5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中,RF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敏感度为0.863,特异度为0.956,准确率为90.7%,在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上均优于其他4种模型。在RF模型变量重要性排序中,排在前10位的变量依次是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脏停搏至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初始可除颤心律、血清肌酐、机械通气、血乳酸、肾上腺素用量、脑钠肽、D?二聚体和年龄。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成功构建PCPR?AKI早期预测模型,RF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效能,根据其变量重要性可为PCPR?AKI早期识别与精准干预提供临床策略。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调控Notch1信号通路诱导足细胞免疫紊乱
杨以通, 牛余超, 张树俭, 邵乐平, 袁伟杰
摘要 (132)   HTML (109)    PDF (9742KB)(2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在肾小球足细胞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选取14只6周龄雄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HBV transgenic,HBV?Tg)小鼠,以相同周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作为对照,饲养至不同周龄,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量、血生化、肾脏病理以及电镜下足细胞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HBV?Tg小鼠肾组织HBx蛋白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应用pcDNA3.1/myc?HBx质粒转染人足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HBx、足细胞标志物Nephrin在足细胞中的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含量;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筛选HBx调控的下游基因,实时定量PCR法验证其表达。利用过表达质粒或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过表达或沉默Notch1基因后,观察其对足细胞表面免疫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使用Notch受体抑制剂N?[N?(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s)?苯基甘氨酸叔丁酯{N?[N?(3,5?difluorophenyl?L?alanyl)]?(s)?phenylglycine tert?butyl ester,DAPT}阻断HBV?Tg小鼠体内Notch1信号通路后,观察小鼠血生化、肾脏病理改变以及肾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 与WT组小鼠相比,HBV?Tg组小鼠尿蛋白量显著增多(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肾脏病理损伤加重,肾组织HBx蛋白异常表达以及免疫细胞浸润明显。HBx转染人足细胞后其表面免疫分子MHC?Ⅱ、CD40表达上调(均P<0.05),培养上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含量增加(均P<0.05),IL?4/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分泌失衡。RNA?seq筛选出HBx下游基因,如Notch1PLA2RTLR4等,进一步证实HBx可促进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将Notch1基因过表达后,HBx诱导的足细胞表面MHC?Ⅱ、CD40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其上清中MCP?1、TNF?α及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IL?4/IFN?γ失衡加重;将Notch1基因沉默后,上述结果则呈相反变化。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HBV?Tg+溶剂组相比,HBV?Tg+Notch受体抑制剂(DAPT)组小鼠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P<0.05),肾脏病理损伤及免疫细胞浸润明显改善。 结论 HBx蛋白可促进足细胞Notch1表达上调;Notch1进一步促进足细胞表面免疫分子表达,并调控细胞因子失衡,从而导致肾小球损伤和免疫微环境紊乱。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董栋, 张秋玲
摘要 (234)   HTML (191)    PDF (1115KB)(136)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验证。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患者505例,通过7∶3比例分为建模集(354例)和验证集(151例)。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预测模型的拟合度,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505例CKD患者中高钾血症155例,患病率为30.69%。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钠、血磷、甲状旁腺素和风险评分X(基于2020年国内学者建立的CKD高钾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所得数值)为CK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建模集曲线下面积为0.840(95% CI 0.796~0.884),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849(95% CI 0.784~0.915),校准曲线提示该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提示使用该模型能够使患者获益度增加。最后作者绘制了该模型的可视化列线图。作者认为,本研究构建的CKD患者高钾血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早期发现和管理CKD患者的高钾血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非尿毒症钙化防御1例并文献复习
马春园, 徐甜, 刘宏, 孙丽, 张立元, 张晓良
摘要 (172)   HTML (147)    PDF (1414KB)(67)   

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是一种罕见的缺血性皮肤坏死性疾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伴有剧烈疼痛的皮肤缺血、坏死,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系统性小动脉中膜钙化、内膜纤维化和血栓形成。钙化防御主要见于尿毒症患者,但在非尿毒症患者当中罕有个案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非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发生重症钙化防御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患者因下肢皮肤疼痛且伴有破溃就诊,呈现钙化防御的典型临床表现,采用“中大方案”的系统治疗,病情得以痊愈。同时,作者结合该病例对非尿毒症钙化防御的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

多囊肾病的基因治疗进展
李馨茗, 毛志国, 梅长林, 薛澄
摘要 (369)   HTML (320)    PDF (663KB)(115)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以肾脏形成大量囊肿、随着时间推移损害肾功能为特征。它主要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两种类型,其中ADPKD更为常见。目前对于PKD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尚缺乏根治方法。但是,基因编辑技术如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其关联蛋白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和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发展,为ADPKD和ARPK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敲低、CRISPR?Cas9、Pkd1基因增强疗法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等,在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研究中均展示了潜在疗效。尽管存在技术挑战、伦理法律问题及高成本的问题,基因治疗仍然为PKD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期待未来多学科合作和国际合作能为PKD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腹膜平衡试验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冯胜, 阳晓
摘要 (358)   HTML (315)    PDF (576KB)(138)   

腹膜平衡试验主要应用于评估腹膜功能、指导腹膜透析处方调整及判断腹膜透析患者预后。本文拟就腹膜平衡试验方法、腹膜转运功能分类、腹膜超滤功能不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腹膜平衡试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将腹膜平衡试验应用于临床实践时需要关注的注意事项。

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超声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超声介入治疗共识专家组
摘要 (1330)   HTML (1283)    PDF (784KB)(712)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已广泛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治疗。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该项技术的临床操作,确保其临床诊疗效果和安全性,成为了当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界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超声介入治疗共识专家组经过广泛的实践调研、文献分析及深入的临床讨论,制定了《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超声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本共识涵盖术前评估、超声诊断流程、介入治疗标准、手术操作细则及并发症应对策略等多个关键环节,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实操指导,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共识的推广,期待能够促进超声介入技术在动静脉血管通路治疗中的规范应用与推广。

慢性肾脏病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安然, 李文, 姚峥, 吴雷云, 付文静, 林娜, 张爱华
摘要 (339)   HTML (342)    PDF (719KB)(13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发生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且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1日,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患者发生MR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KD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55例CKD患者,有262例发生MR,其中轻度212例(80.9%)、中度44例(16.8%)、重度6例(2.3%)。CKD 1~5期患者MR的患病率分别为21.9%、33.0%、45.9%、51.9%和64.6%,中重度MR的患病率分别为0、5.6%、7.4%、10.1%和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579,95% CI 1.008~2.476,P=0.046)、合并慢性心脏疾病(OR=2.263,95% CI 1.398~3.662,P=0.001)、CKD 4~5期(以CKD 1~3期为参照,OR=1.744,95% CI 1.007~3.019,P=0.047)、血红蛋白降低(OR=0.985,95% CI 0.975~0.996,P=0.006)是CKD患者发生MR的相关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非MR组(Log?rank,χ2 =8.094,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HR=1.072,95% CI 1.042~1.104,P<0.001)、血磷升高(HR=2.782,95% CI 1.122~6.895,P=0.027)、MR(HR=1.962,95% CI 1.002~3.839,P=0.049)和血清白蛋白降低(HR=0.927,95% CI 0.886~0.970,P=0.001)是CK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MR的总体患病率及中重度MR的患病率随着CKD的进展呈增加趋势。男性、合并慢性心脏疾病、CKD 4~5期、血红蛋白降低为CKD患者发生MR的危险因素。MR是CK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2023年北京地区单中心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分析
孙金山, 陈朝英, 涂娟, 耿海云, 李华荣, 万灵, 周林
摘要 (161)   HTML (142)    PDF (665KB)(49)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单中心儿童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UTI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儿是否合并复杂因素分为复杂组和单纯组,并分析复杂组患儿的致病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尿培养病原菌分布,以及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差异。 结果 共187例UTI患儿入选该研究,年龄范围为出生后1个月至17岁,中位年龄为8个月,男88例(47.1%),女99例(52.9%),男/女比例为1∶1.125。男性婴儿占男性患儿79.5%(70/88),女性婴儿占女性患儿48.5%(48/99)。单纯UTI组45例(24.1%),复杂UTI组142例(75.9%)。共分离出21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51/216,69.9%),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86/216,3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57/216, 26.4%),其中以屎肠球菌(37/216,17.1%)多见。单纯组大肠埃希菌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复杂组[71.1%(32/45)比31.6%(54/171),χ2=23.234,P<0.001],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以及真菌感染阳性率低于复杂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TI患儿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1.9%(79/86)],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8%(5/86)、5.8%(5/86)、9.3%(8/86)、10.5%(9/86)、14.0%(12/86)、15.1%(13/86)、18.6%(16/86)和18.6%(16/86)。复杂组患儿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3%(32/54)比34.4%(11/32),χ2=4.977,P=0.026]。8株真菌(3.7%)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均敏感。 结论 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致病菌,但近年来感染比例有下降趋势。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耐药率相对较低,可作为该地区泌尿道感染患儿的经验性用药。

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的疗效分析
王凤梅, 魏青, 杨艳, 张晓良, 王彬
摘要 (339)   HTML (335)    PDF (549KB)(180)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单药治疗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的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系列分析,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接受RTX单药治疗的10例MCD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年龄为(48.4±21.2)岁;男性7例,女性3例;60岁以上患者4例(4/10)。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2次和3次的患者分别为1例(1/10)、6例(6/10)和3例(3/10)。随访时间为(327.1±141.6)d。10例患者均在3个月内完全缓解,其中4例(4/10)在1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达到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35.7 d。随访中,10例患者均未复发。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RTX单药治疗对MCD患者有效,但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此外RTX单药治疗后仍需密切随访患者,观察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补体C3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参与募集、活化肥大细胞
冯艳萍, 李镇洲, 崔炯, 吴小婷, 杨丽燕, 万建新
摘要 (198)   HTML (183)    PDF (5448KB)(49)   

目的 观察补体C3在肾脏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8~12周龄的C57BL/6野生型(wild type,WT)和补体C3基因敲除(C3 gene knockout,C3KO)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T小鼠假手术组(WTcontrol)、WT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 obstruction,UUO)模型组(WTuuo)、C3KO小鼠假手术组(C3KOcontrol)和C3KO小鼠UUO模型组(C3KOuuo)。左侧输尿管结扎法建立UUO模型,每组6只。Masson及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对肾组织C3、胰蛋白酶(tryptase)、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进行定位及半定量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糜蛋白酶(chymase)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肾组织AngⅡ、C3裂解片段C3a、MMP?9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肾素mRNA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chymase、肾素、TGF?β1的变化。 结果 与WTcontrol组小鼠相比,WTuuo组小鼠肾组织肾小管出现明显损伤、肾间质纤维化,肥大细胞浸润增多,C3、C3a、chymase、肾素、AngⅡ、TGF?β1、MMP?9的表达均较高(均P<0.05);与WTuuo组小鼠相比,C3KOuuo组小鼠肾小管损伤、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肾组织未检测到C3、C3a,肥大细胞浸润减少,chymase、肾素、AngⅡ、TGF?β1、MMP?9的表达均较低(均P<0.05)。 结论 C3/C3a在肾脏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参与募集、活化肥大细胞使其释放chymase并促进肾素、AngⅡ、TGF?β1、MMP?9等物质表达增加从而加重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