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张路霞, 左力, 徐国宾, 王芳, 王淑玉, 王梅, 吕继成, 张军茹, 刘力生, 王海燕
    摘要 (4535) PDF全文 (1923)
    Baidu(769)

    目的 探讨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 对北京市石景山地区4个社区中2353名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

    结果 在2310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6.2%,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3.0%,血尿或非感染性白细胞尿的患病率为0.87%。该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9.4%,知晓率为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糖尿病及收缩压水平与白蛋白尿独立相关。高尿酸血症、白蛋白尿、年龄、高胆固醇血症及性别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

    结论 在我国大城市中老年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9.4%,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压及年龄等,均与发达国家类似。

  • 陈崴, 王辉, 董秀清, 何惠娟, 刘庆华, 骆宁, 谭嘉庆, 林建雄, 聂静, 毛海萍, 陈维清, 余学清
    2007, 23(3): 147-151.
    摘要 (5114) PDF全文 (1947)
    Baidu(257)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城市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在广州市城区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河区和海珠区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2213人,进行慢性肾脏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和问卷调查。 

    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2128名居民中,经过人口年龄、性别构成比校正后,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6.2%(95% CI为5.9%~6.4%);血尿的患病率为6.5%(95%CI为5.3%~7.8%);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1.6%(95%CI为1.3%~2.0%)。该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0.1%;知晓率为9.7%。 

    结论 在我国南方的大城市中,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0.1%,知晓率为9.7%。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

  • 倪兆慧, 钱家麒, 丁小强, 梅长林, 袁伟杰, 张金元, 陈江华, 邢昌赢, 刘必成
    2006, 22(3): 143-148.
    摘要 (4705) PDF全文 (1473)
    Baidu(253)

    目的 比较蔗糖铁(森铁能)与右旋糖酐铁(科莫非)静脉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 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80例MHD患者分为试验组(蔗糖铁组)与对照组(右旋糖酐铁组),每组各4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维持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P)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TSAT) 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将100 mg蔗糖铁和100 mg右旋糖酐铁分别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于每次血透时使用。每周治疗2次,治疗时间为5周,观察时间共8周。两组患者的总补铁量均为1000 mg。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剂量为120~150 U·kg-1·-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98.85±17.45)g/L 比 (75.20±9.66)g/L,P < 0.01]和[(94.93±14.03)g/L 比(75.53±10.61)g/L,P < 0.01]; Hct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1),而试验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铁蛋白为[(399.92±200.90)μg/L 比 (106.61±78.24)μg/L,P < 0.01];转铁蛋白饱和度为[(27.28±11.87)μg/L 比 (17.95±9.17)μg/L,P < 0.01]。试验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BUN、Scr、ALT和AST等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发生下肢肌肉酸痛。 

    结论 蔗糖铁是治疗伴有缺铁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 陈江华
    2006, 22(3): 133-134.
    摘要 (2640) PDF全文 (1740)
    Baidu(219)
  • 何东元;王笑云;王宁宁;李瑾;王晓华;郑东辉;任胜利;杨俊伟
    2006, 22(2): 105-108.
    摘要 (3994) PDF全文 (952)
    Baidu(196)
    目的 研究大黄酸(Rhein)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作用及探讨大黄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NRK-49F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作为细胞活化指标,同时检测纤连蛋白(FN)表达的水平以评价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TGF-β1具有促进NRK-49F增殖的作用,大黄酸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抑制该增殖作用。TGF-β1能够促进NRK-49F进入S期和G2/M期,而经大黄酸作用的细胞主要是G0/G1期细胞。大黄酸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NRK-49F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大黄酸还可减少TGF-β1诱导的NRK-49F细胞FN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大黄酸能够阻止TGF-β1诱导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和G2/M期,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同时,大黄酸还具有抑制TGF-β1激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并拮抗TGF-β1导致的FN表达与合成。
  • 陈香美
    2005, 21(10): 563-565.
    摘要 (3076)
    Baidu(172)
  • 《维持性腹膜透析》专家协作组
    2006, 22(8): 513-516.
    摘要 (2786) PDF全文 (1373)
    Baidu(166)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正确应用》专家协会组
    2006, 22(1): 57-58.
    摘要 (4441) PDF全文 (1587)
    Baidu(160)
  • 涂晓文;陈香美
    2006, 22(1): 54-56.
    摘要 (3032) PDF全文 (1499)
    Baidu(147)
  • 陈香美;章友康
    2006, 22(2): 65-66.
    摘要 (2724) PDF全文 (1053)
    Baidu(145)
  • 黄燕萍;王伟铭;裴道灵;沈平雁;俞海瑾;史浩;章倩莹;徐静;吕轶伦;樊绮诗;陈楠
    2008, 24(12): 872-877.
    摘要 (4921) PDF全文 (2204)
    Baidu(145)
    目的 获取上海城市社区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及其高危人群数据,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有助于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街道中2596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格检查、尿常规+沉渣镜检、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Scr、BUN、血尿酸、血糖、血胆固醇(Cho)、血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及肾脏B超等。调查员均经过培训及接受技术指导,同时培训社区居委会有关人员,以便与居民的沟通与联络。3个月后对ACR试纸半定量检查阳性者进行复查。 结果 在2554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白蛋白尿患病率为6.3%;肾功能下降为5.8%;镜下血尿为1.2%。该人群中CKD患病率11.8%,知晓率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CKD的最强烈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其余依次为肾结石、贫血、糖尿病、腹型肥胖、高血压、年龄。 结论 在上海城市社区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1.8%,知晓率仅为8.2%。CKD的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肾结石、贫血、糖尿病、腹型肥胖、高血压、年龄。
  • 郭群英, 陈林, 阳晓, 杨念生, 冯敏, 姜宗培, 毛海萍, 陈崴, 余学清
    2006, 22(12): 719-724.
    摘要 (5169) PDF全文 (1315)
    Baidu(14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谱和耐药率变化,以及致病菌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至2005年本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并与1990至2000年109例次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1)致病菌谱分布:2001至2005年收治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145例共206例次,培养阳性108例次(52.4%),培养阴性率从1990至2000年的60.6%下降至47.6%(P < 0.05)。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从25.6% 上升至39.8% (P > 0.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发生率从4.7%上升至26.9%(P < 0.0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为22.2%。革兰阴性(G-)杆菌腹膜炎的发生率从44.2%下降至34.3%(P > 0.05);铜绿假单孢菌与大肠埃希菌腹膜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4.0% 比 3.7%,P < 0.05)。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30.2% 比 17.6%,P > 0.05)。(2)耐药率分析:对于G-杆菌,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0.3%)。(3)转归:与1990至2000年相比,总体治愈率从68.8% 上升至73.9%;导管拔除率从19.2%下降至14.3%;病死率从10.1% 下降至5.4%。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G+球菌G-杆菌性腹膜炎(P < 0.01)。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退出率为44.4%,显著高于非铜绿假单孢菌的细菌感染(P < 0.01)。结论 与1990至2000年相比,近5年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培养阴性率显著下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有所下降;感染性腹膜炎治愈率有所改善。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腹膜炎。

  • 邢燕, 丁洁, 范青锋, 管娜
    2006, 22(1): 27-32.
    摘要 (4007) PDF全文 (1267)
    Baidu(136)

    目的 动态观察足细胞裂孔隔膜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及α-actinin-4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7、14、28 d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印迹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nephrin、podocin、CD2AP、α-actinin-4的分布、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14 d肾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增高持续到28 d。(2)透射电镜显示14 d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 d足突弥漫性融合。(3)与对照组相比,从第7天开始肾病组nephrin和podocin染色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向不连续粗颗粒样的分布模式转变;CD2AP节段染色增强区逐渐扩大,有的区域呈斑片状和连续线状增强;α-actinin-4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均匀的点线样分布向不均匀粗颗粒的分布转变,而且随时间进展这种转变逐渐加重。(4)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于7 d时nephrin 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1);podocin mRNA表达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P < 0.05);CD2AP mRNA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nephrin蛋白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podocin蛋白表达于7 d时显著增高(P < 0.05),而28 d时又显著降低(P < 0.05);CD2AP蛋白表达于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 (P < 0.05)。(6)α-actinin-4 mRNA与蛋白表达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是导致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而分子表达的增加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 李娅, 冯晓蓓, 章倩莹, 任红, 张文, 陈晓农, 陈楠
    2006, 22(6): 328-331.
    摘要 (6413) PDF全文 (870)
    Baidu(136)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探讨昼夜节律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肾脏科CKD患者236例,高血压科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3例。病例分组:正常对照组(NC)1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EHC)43例;CKD血压正常组(NCKD)130例;CKD伴血压升高组(HCKD)106例。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携带式的动态血压检测仪,ABP Report Mangement System Version 1.03.03进行数据分析。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昼平均值,下降率≥10%,称勺型血压;<10%,称非勺型血压。结果 在血压正常的患者中,NCKD组的平均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NC组[(111.2±10.8)比 (91.6±7.5),(68.7±9.5) 比 (56.2±4.6)mm Hg,P < 0.05];而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差异。在高血压患者中,HCKD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EHC组[(141.9±16.5) 比(118.6±16.4), (84.5±10.6)比(73.0±11.1)mm Hg, P < 0.05]。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其心率均较其对照组明显加快,尤其是夜间心率无明显下降。NCKD组、HCKD组与NC组、EHC组相比,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数值较小,尤其是CKD伴血压升高组,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模式。NC组血压节律消失者占7.14%,EHC组为37.2%,NCKD组为70.0%,HCKD组为81.6%。结论 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减少或消失,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积极降低血压值的同时,还需降低血压负荷和调整血压昼夜节律,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 王力宁, 姚丽
    2005, 21(10): 569-571.
    摘要 (3108)
    Baidu(127)
  • 李晓玫
    2006, 22(11): 652-654.
    摘要 (2808) PDF全文 (1752)
    Baidu(125)
  • 王德光 郝丽 戴宏 陈卫东 张道友 李龙海 刘智 韩久怀 叶丽萍 白友为
    2012, 28(2): 101-105.
    摘要 (6077) PDF全文 (1235)
    Baidu(110)
    目的 探讨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18岁以上常住居民3800人,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和问卷调查。 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3374名居民中,经人口年龄、性别构成比校正后,白蛋白尿患病率为9.8%(95%CI 8.8%~10.9%);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2.1%(95%CI 1.7%~2.7%)。该人群CKD患病率为10.4%(95%CI 9.4%~11.5%);知晓率为6.5%。女性、年龄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和饮酒与CKD发病率增高无关。 结论 安徽省成人CKD患病率为10.4%,知晓率为6.5%。女性、年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必成;李敏侠
    2007, 23(2): 129-133.
    摘要 (2757) PDF全文 (1702)
    Baidu(108)
  • 孙艳虹;曾智杰;姜傥;高玲;罗美如;范敏珊
    2006, 22(8): 503-504.
    摘要 (2496) PDF全文 (769)
    Baidu(107)
  • 郭兰中, 张路霞, 王晓刚, 张萍, 赵巧萍, 王芳, 王海燕
    2007, 23(3): 152-156.
    摘要 (4205) PDF全文 (1145)
    Baidu(106)
    目的 研究我国南方某农村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浙江省东阳市某乡村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慢性肾脏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检测。 结果 获得完整资料的居民占该村18岁以上自然人口的76.2%。将该村自然人口按年龄性别构成校正后,白蛋白尿发生率为10.4%;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的发生率为3.0%;血尿发生率为1.4%。本研究中40岁以上调查对象与北京市某社区及NHANES Ⅲ中40岁以上调查对象相比,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率较低,白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介于2者之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增加10岁、糖代谢异常及收缩压水平与白蛋白尿的发生独立相关;女性、年龄增加10岁、高尿酸血症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年龄增加10岁及吸烟与血尿独立相关。 结论 在该经济快速发展的南方乡村,CKD的疾病谱和相关因素已经与我国大城市和发达国家类似。此外,该人群可能另有导致CKD高发的特殊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 陈文 谌贻璞 李安
    2004, 20(1): 15-17.
    Baidu(100)

    目的 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伴发泌尿系肿瘤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中4例伴发泌尿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均有长期间断小剂量服含马兜铃酸药物史,并被确诊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2)4例均有明显血尿,相差显微镜检查呈均一红细胞尿,其中2例有肉眼血尿;(3)膀胱镜检查、逆行尿路造影及手术证实,3例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例为肾盂移行细胞癌.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若出现明显均一红细胞血尿时,即应高度警惕泌尿系肿瘤发生。

  • 吉俊;丁小强;许迅辉;邹建洲;何建强;林贻梅;柏瑾;钱菊英
    2006, 22(7): 388-392.
    摘要 (4196) PDF全文 (1000)
    Baidu(98)
    目的 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期间住院的315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的患者入选,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造影前3 d内和术后第1、2、6天肾功能、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浓度,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15例患者中,男性231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63.5±11.6)岁,发生CIN 19例,发病率6.03%。在既有肾功能不全又有糖尿病组中,CIN发病达4/8,与无肾功能不全、有或无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19例CIN患者中,造影后第1、2天,尿NAG、Scr均显著高于造影前水平(P < 0.05),但造影后第6天基本回复至基础水平。(3)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达9/19,非CIN组为31/296(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18.4±153.8) ml,非CIN组为(227.9±121.9) 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剂量和合并肾功能不全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IN在原有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尿NAG可反映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造影剂剂量和合并肾功能不全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质刚
    2006, 22(3): 135-137.
    摘要 (2764) PDF全文 (1397)
    Baidu(98)
  • 黄颂敏, 欧三桃
    2005, 21(10): 566-568.
    摘要 (3387)
    Baidu(96)
  • 刘伏友
    2006, 22(5): 258-260.
    摘要 (2831) PDF全文 (1741)
    Baidu(94)
  • 叶琨;刘映红;刘伏友;彭佑铭
    2006, 22(5): 295-296.
    摘要 (2861) PDF全文 (658)
    Baidu(91)
  • 陈雄辉;李震生;吴培根;张涤华;沈清瑞;余学清
    2006, 22(3): 158-160.
    摘要 (6020) PDF全文 (917)
    Baidu(84)

    目的 比较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L-HDF)、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以及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不同分子量毒素清除的效果。 方法 总共25例长期常规血透患者进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上述3种方式血液净化治疗,每周3次,每次4 h, 血流量23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OL-HDF置换液为前稀释,流量150 ml/min,平均置换液量36 L,透析液流量为700 ml/min, 流经透析器透析液流量为550 ml/min。所有患者净脱水量根据病情需要约为体重的3%~5%。每1种方案治疗时间为4~6周,间隔2~3周, 间隔期行常规HD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Scr、BUN及β2-MG、iPTH等水平, 同时计算出其清除百分率。 结果 LF-HD、 HF-HD、 OL-HDF治疗组Scr和BUN清除率分别为:72.4%±4.0%, 70.6%±3%, 71.7%±3.6%和75.1%±5%, 73.0%±4%, 76.2%±4%, 3种治疗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β2-MG及iPTH在LF-HD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而在HF-HD 及OL-HDF组中,β2-MG治疗前后的清除率分别为 32.5%±7%和 44.2%±10%; iPTH清除率分别为42.7%±9.2%和54.4%±8.8%,两组治疗前后溶质浓度及两组间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3种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对小分子溶质清除效果基本相似。 LF-HD对相对分子质量大于9500的中大分子β2-MG、iPTH清除效果不明显,而HF-HD及OL-HDF能有效地清除上述两种中大分子溶质,其中OL-HDF的清除率更高。

  • 潘晓霞 陈楠 周伟 王朝晖 张文 王伟铭 陈晓农 巫永睿 陆颖
    2006, 22(1): 13-18.
    摘要 (4558) PDF全文 (1010)
    Baidu(81)

    目的 了解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CD2AP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至2004年我院收治的82例病理确诊为FSGS患者,年龄12~76岁,男性43例,女性39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S)者55例,非NS 27例;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检测突变患者肾组织中CD2AP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发现2个CD2AP外显子突变,1个为2号外显子160G > A杂合突变,造成第54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V54I),该患者为非NS患者,已出现肾功能不全。另1个为4号外显子358A > G杂合突变,造成第120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I120V),该患者为NS患者,曾复发2次,目前肾功能尚正常。正常对照120条染色体中未发现同样突变。查阅文献和基因库,未发现相同突变报道。(2)CD2AP外显子突变患者肾小球内CD2AP表达明显减低,同时伴有podocin表达的降低。(3)发现1个启动子区突变、2个内含子突变和8个SNP位点,其中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以往未见报道。结论 CD2AP突变可能是原发性FSGS的致病原因之一。CD2AP外显子突变可导致CD2AP蛋白表达减少,并影响podocin的表达。

  • 摘要 (4448) PDF全文 (4580)
    Baidu(79)
  • 杨丽 梅长林
    2007, 23(10): 681-684.
    摘要 (3738) PDF全文 (4690)
    Baidu(78)
  • 何强;陈江华
    2006, 22(11): 655-657.
    摘要 (3073) PDF全文 (1368)
    Baidu(77)
  • 李学旺;李航
    2005, 21(9): 499-501.
    摘要 (2812)
    Baidu(75)
  • 华参;叶朝阳;李林;梅长林
    2006, 22(12): 730-733.
    摘要 (5073) PDF全文 (791)
    Baidu(73)

    目的 评价应用超声稀释法的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监测的效能。 方法 使用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9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期间进行内瘘再循环流量及心输出量等监测。分析影响内瘘流量的相关因素。 结果 4例患者出现再循环,占4.44%,且均大于5%(非尿素稀释法异常标准)。21例患者内瘘血流量 < 500 ml/min,占23.33%;3例 > 2000 ml/min,占3.33%。影响内瘘流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平均动脉压均与内瘘流量下降无相关;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33例患者心输出量< 4 L/min,占36.67%,提示部分患者在透析期间处于低心输出量状态。其中低心输出量的8例患者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室间隔肥厚瓣膜区钙化和反流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心血管功能和形态学改变。 结论 超声稀释法是一项操作简便非侵入及实用的内瘘监测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在有足够血流情况下,再循环率低。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

  • 李海明;顾勇;薛骏;李铭新;陈靖;陆福明;王红鹰;邹强
    2006, 22(4): 197-200.
    摘要 (4371) PDF全文 (780)
    Baidu(70)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全切除(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接受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B超定位与手术切除的甲状旁腺定位的关系,以及术前后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磷、红细胞比容(Hct)、甘油三酯、透析充分性(Kt/V、UUR)的变化。结果 11例患者术中所切除的甲状旁腺结节与术前B超定位完全一致,1例患者在手术探查中新发现1个较小的约0.5 cm3甲状旁腺结节。术后血钙、磷及其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1周、1、3、6、12个月)血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甘油三酯[(1.78±0.61)mmol/L]较术前[(2.07±0.47)mmol/L]明显下降,Hct(0.31±0.06)较术前(0.26±0.05)明显提高;透析充分性Kt/V、UUR(1.668±0.173、0.696±0.041)较术前(1.567±0.195、0.667±0.054)升高,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前臂移植能有效治疗SHPT,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及脂质代谢紊乱,提高部分患者的透析耐受性而改善透析充分性。术前颈部甲状旁腺B超定位指导手术是可行的方法之一。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是做到真正的甲状旁腺全切除及选取适量的弥漫增生的甲状旁腺行自体前臂移植。
  • 张亚莉 姜莎莎 谭峰 孙吉平 郝亚宁 冯学亮
    2012, 28(5): 411-412.
    摘要 (2083) PDF全文 (692)
    Baidu(68)
  • 周广宇 金玲 于晶 张芝平
    2012, 28(2): 111-114.
    摘要 (6633) PDF全文 (1833)
    Baidu(66)
    目的 分析成人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抗PLA2R抗体在IMN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4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包括20例IMN、7例IgA肾病、6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6例微小病变性肾病、4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例Ⅴ型狼疮肾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并对其与IMN患者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血清总胆固醇和Scr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20例IMN患者中15例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阳性比例为75%;7例IgA肾病患者中1例抗PLA2R抗体阳性,阳性比例为14.29%;6例HBV-MN患者中1例阳性,阳性比例为16.67%;其余患者均为阴性。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比例显著高于继发性膜性肾病和其他肾小球肾炎(均P < 0.01),且抗PLA2R抗体水平与IMN患者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 = 0.803,P < 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 = -0.816,P < 0.01)。 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比例高,提示抗PLA2R抗体可能是IMN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提示抗PLA2R抗体可能是IMN的致病性抗体。
  • 李林;梅长林;孙丽君;叶朝阳
    2010, 26(5): 335-338.
    摘要 (5678) PDF全文 (1192)
    Baidu(66)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gabapentin)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患者每周3次透析后晚间口服加巴喷丁100~3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氯雷他定10 mg。12周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瘙痒VAG评分和改良Duo氏瘙痒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瘙痒分布范围减小,发作频率降低,睡眠明显改善,VAS评分(1.46±1.38比8.71±1.17,P < 0.01)、VAG评分(2.92±1.63比8.29±0.68,P < 0.01)和改良Duo氏瘙痒评分(11.33±3.99比30.75±4.87,P < 0.0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部分缓解,但疗效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服用加巴喷丁患者中,36%出现嗜睡、头晕,而症状均在1周内减轻或消失,没有患者因此中断治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短期服用加巴喷丁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治疗部分MHD患者的顽固性皮肤瘙痒。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和长期研究。
  • 刘东伟, 刘章锁, 胡晓舟, 邢国兰, 施学忠
    2008, 24(9): 603-608.
    摘要 (6517) PDF全文 (968)
    Baidu(65)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流行现状。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的方法,抽取郑州市4个社区内20岁及2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185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肾脏损伤及相关危险因素检测。 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1752名居民中,经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比校正后,白蛋白尿、血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患病率分别为5.78%、8.19%和1.58%。男性蛋白尿和血尿的患病率低于女性(4.37%比7.29%, χ2 = 6.252, P = 0.012; 5.08%比11.51%, χ2 = 24.499,P < 0.01);eGFR下降患病率高于女性(2.26%比0.86%, χ2 = 5.830,P = 0.016)。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7个亚组,蛋白尿和eGFR下降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χ2 = 13.428,P = 0.037; χ2 = 17.080,P = 0.009)。该人群CKD的粗患病率为14.50%,经年龄、性别标化后的患病率为13.57%,女性高于男性(17.83%比9.59%, χ2 = 23.132,P < 0.01)。CKD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血尿(50.40%)和蛋白尿(31.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CKD的危险因素。该人群CKD的知晓率为8.27%,治疗率为7.09%。 结论 郑州市成年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3.57%;知晓率为8.27%。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等。

  • 黄莉;潘松球;廖蕴华
    2006, 22(6): 373-374.
    摘要 (2452) PDF全文 (947)
    Baidu(65)
  • 丁峰;朱秋毓;顾勇;林善锬
    2006, 22(1): 33-36.
    摘要 (4619) PDF全文 (803)
    Baidu(64)

    目的 研究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为何种蛋白氧化产物并进行表征。方法 羰基用于评定AOPPs中的氧化蛋白。天然血浆测得其蛋白浓度后,先按定义测定其AOPPs水平。血浆随即经超滤膜超滤、PBS清洗后制得血浆-AOPPs。排阻色谱法用于分析定量单个蛋白中的羰基水平。另用氯仿对血浆进行脱脂。脱脂产生的馏分同样进行羰基水平等的测定。 结果 无论是天然血浆、脱脂血浆或是氯仿脱脂产生的沉淀中,尿毒症患者的AOPPs和总羰基水平始终明显高于正常人。HPLC分析证明血浆白蛋白不仅具有最高的羰基水平,而且也是唯一一种在正常人和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脱脂主要去除的是纤维原蛋白和一种未明大分子蛋白,这2种蛋白的氧化程度均较低。 结论 白蛋白是AOPPs的主要构成成分,而其它蛋白占AOPPs的构成比例较小,特别是IgG。

  • 邹和群
    2005, 21(10): 575-576.
    摘要 (3082)
    Baidu(64)
  • 张敏;朱彤莹;彭艾;尤莉;朱微;陈靖;顾勇;林善锬
    2006, 22(2): 72-75.
    摘要 (4211) PDF全文 (709)
    Baidu(63)
    目的 观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及氯沙坦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30例2型DN患者,经6周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50 mg/d×8周,继以氯沙坦100 mg/d×8周治疗。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镜检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结果 DN患者组尿脱落足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氯沙坦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脱落排泄,但未观测到大剂量氯沙坦比小剂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计数与系统血压、尿蛋白量无显著相关。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CKD2期组(21例)比CKD3期组(9例)尿足细胞排泄计数显著增多。经治疗后CKD2期组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CKD3期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脱落足细胞可能是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早期有效因子,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 彭晖;余学清;娄探奇;方芳;尹培达
    2006, 22(5): 271-274.
    摘要 (3675) PDF全文 (803)
    Baidu(6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 患者的尿蛋白成分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方法 对象为117例PGN患者。采用散射比浊法行尿蛋白成分分析。检测患者的Scr、24 h尿蛋白量。将上述指标与肾脏病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微病变(MCD)患者尿白蛋白(Alb)浓度最高;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GN)患者最高。在肾小管间质评分中,尿IgG/总蛋白(IgG/Tpro)、尿转铁蛋白(TRF)和β2-MG是主要的相关因子,而IgG/Tpro与肾小球硬化有相关性。尿TRF和β2-MG分别是IgA肾病(IgAN)和MCD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的重要影响因子。尿TRF、IgG、λ轻链和β2-MG是影响膜性肾病(MN)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尿蛋白组成有差异,尿IgG、尿转铁蛋白及β2-MG浓度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密切。
  • 王晓华;王笑云;熊明霞;张飞飞;王宁宁;李瑾;何东元;杨俊伟
    2006, 22(6): 360-363.
    摘要 (3283) PDF全文 (736)
    Baidu(60)

    目的 通过观察大黄蒽醌提取物抑制小鼠病变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探讨大黄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左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雄性CD-1小鼠动物模型。用形态学半定量方法评价组织学病变;酸水解-比色法测定肾组织胶原的含量;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胶原α表达的水平。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作为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观察指标。结果 大黄提取物(50 mg/kg体重)能够显著地减少肾间质的病变,降低肾组织中胶原的聚积,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黄提取物(25、50 mg/kg体重)能够降低病变肾组织中胶原α的表达水平及减少梗阻肾组织中α-SMA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转分化。结论 大黄蒽醌化合物能够改善肾脏的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肾组织内胶原的沉积以及抑制上皮细胞转分化有关。

  • 袁伟杰;崔若兰
    2005, 21(10): 572-574.
    摘要 (2963)
    Baidu(59)
  • 刘岩;肖笑;钟小仕;余学清;吉村吾志夫;出浦照国
    2006, 22(1): 19-22.
    摘要 (4005) PDF全文 (1001)
    Baidu(59)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病理类型特点及与临床的联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2年间64例行肾活检的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活检病理类型对比。结果 糖尿病肾小动脉硬化症 (DN) 42例(65.6%);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 (BNS) 6例(9.4%);原发肾小球肾病 (CGN)16例(25.0%),其中2例在DN基础上合并CGN。CGN组病理类型分布为IgA肾病6例(37.5%),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6例(37.5%),微小病变型 (MCND) 2例(12.5%)和膜性肾病 (MN) 2例(12.5%),病理类型分布特点与同时期771例普通肾脏病人群肾活检病理类型分布大致相似,FSGS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分别为27.3%和4.7%,P < 0.01)。与临床资料联系分析显示,DN及BNS组糖尿病病程较CGN长(P < 0.01),且患者年龄大(P < 0.05),而血糖和血压控制水平在DN组和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BNS组尿蛋白量 [(0.45±0.33)g/d]明显低于DN组和CGN组[分别为(3.18±2.4)g/d、(2.68±1.27)g/d,P < 0.01],而后两组没有显著差异;BNS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DN和CGN组 (分别为0%、38.1%、37.5%、P < 0.01),DN和CGN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率为25%,且病理类型改变分布谱与普通肾病人群肾活检结果相似,因此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应尽早实施肾活检,以明确诊断,从而采用正确的个体化治疗。

  • 黄锋先;唐盛;杨琼琼;陈黎红;刘伟;余学清
    2005, 21(11): 677-680.
    摘要 (4530)
    Baidu(5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65377;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65377;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65377;结果 52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38.5%&#65377;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65377;两组间除BUN&#65380;Scr&#65380;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65377;
  • 王丽;梅长林
    2006, 22(6): 371-373.
    摘要 (2590) PDF全文 (872)
    Baidu(58)
  • 王成;娄探奇;唐骅;彭晖;刘迅;游宇平;陈珠江;余学清
    2006, 22(7): 398-401.
    摘要 (4195) PDF全文 (937)
    Baidu(58)
    目的 观察长程应用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CEI组、ARB组和联合组,ACEI组接受贝那普利治疗,ARB组接受缬沙坦治疗,联合组接受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 结果 3 组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后,24 h尿蛋白从(1.08±0.68) g降至(0.27±0.29) g,P < 0.05;收缩压从(129±24) mm Hg降至(116±18) mm Hg(P < 0.05);肾小球滤过率从(67.5±30.2)ml/min升至(69.3±34.6)ml/min(P > 0.05);血钾变化不大(P > 0.05);不良反应轻微。3 组相比,联合组有最强的减少尿蛋白和降低舒张压作用(P < 0.05),而在肾功能改善、血钾变化及不良反应方面,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联合治疗双重阻断RAS系统有更强地降低蛋白尿和舒张压作用,而不良反应轻微。
  • 黄颂敏;陈泽君;杨亦彬;付平;柳飞;张翥;苏克亮
    2006, 22(9): 521-527.
    摘要 (4088) PDF全文 (825)
    Baidu(5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脏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研究其与肾脏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关系。 方法 将雄性成年SD大鼠分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采用RT-PCR以及免疫组化技术,连续多时点观察肾脏Ang-1、Ang-2、Tie-2、VEGF以及血栓调节蛋白(TM-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1)糖尿病组Ang-1 mRNA于第4、8周时显著上调(吸光度A,83.58±10.23、88.59±6.97), 第24周时低于对照组 (47.13±8.02比64.53±8.77,P < 0.05)。免疫组化显示Ang-1突出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第4周后肾小球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A对数值,4周1.64±0.12比1.08±0.16,24周1.24±0.11比1.11±0.17)。(2) 糖尿病组Tie-2 mRNA在4~16周显著高于对照组(A,4周87.31±11.69比63.62±5.61,16周81.75±8.58比60.15±2.66)。免疫组化显示Tie-2突出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峰在4~8周。(3)糖尿病组仅在第16和20周时检测到明显的Ang-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显示12周后仅在皮质区肾小管周围有Ang-2染色的微血管,而在第16周时最明显。(4) 糖尿病组2~20周时肾小球TM-1染色显著高于对照组(A对数值,2周0.99±0.15比0.68±0.17,20周1.03±0.17比0.74±0.13), 第24周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糖尿病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 糖尿病组Ang-1、Tie-2、VEGF和TM-1相互间均呈正相关,它们与尿蛋白、肾重/体重、肾小球体积、肾小球面积也均呈正相关。结论 (1)糖尿病肾脏存在VEGF、Ang及Tie-2表达的改变,早期Ang-1、Tie-2表达上调, 后期下调并伴Ang-2表达上调。(2)Ang、Tie及VEGF的改变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生成有关,其Ang-1下调和VEGF、Ang-2上调起重要作用。(3)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肾小管周围已有Ang-2染色的新生微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