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妹, 李名俊, 王银, 彭雨, 华芳, 肖伟, 付会玲, 张艺, 李晶晶, 杜敏
目的 分析局部溶栓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性病变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AVF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局部溶栓配合腔内技术或开放手术修复AVF。随访截至2021年10月31日。根据患者是否溶栓成功(技术成功或临床痊愈)将其分为溶栓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溶栓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54.90±10.93)岁,男性67例(65.69%)。溶栓成功66例(64.71%),溶栓失败36例(35.29%)。与成功组比较,溶栓失败组血管钙化(58.33%比28.79%, χ2=8.532,P=0.003)和高位瘘(上臂)比例较高(33.33%比9.09%, χ2=9.422,P=0.002),血栓形成时间较长[48(24,72)h比24(12,48)h,Z=5.842,P=0.019],混合型病变比例较高(58.33%比10.61%, χ2=26.640,P<0.001)。溶栓后技术成功48例(47.06%),AVF临床痊愈18例(17.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病变性质[Ⅱ型和Ⅲ型/Ⅰ型,OR=0.212,95%CI 0.106~0.896,P=0.037;混合型(AVF同时存在≥2种类型的狭窄)/Ⅰ型,OR=0.050,95%CI 0.010~0.196,P<0.001]及内瘘部位(上臂/前臂,OR=0.122,95%CI 0.023~0.522,P=0.008)与溶栓成功独立相关。结论 局部溶栓可使部分AVF恢复功能。血管病变性质及内瘘部位是AVF溶栓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