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与移植”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刘军;郝静;张丽;包瑾芳;于青;袁伟杰
    2008, 24(5): 304-308.
    摘要 (3419) PDF全文 (827)
    Baidu(8)
    目的 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反应的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 方法 11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每周EPO剂量分为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营养及炎性反应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和Ordinal等级回归分析。 结果 与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 EPO低反应组血红蛋白[(78.11±13.42)比(106.28±23.83)、(96.31±12.33) g/L]、血清白蛋白[(33.98±4.78)比(39.72±4.26)、(35.76±4.88) g/L]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CRP)[(26.08±21.66) 比(5.46±1.75)、(11.82±5.63) mg/L]、血清铁蛋白[(371.08±89.38)比(289.39±76.84)、(323.07±62.46) μg/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 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CRP、血清白蛋白及铁蛋白是EPO治疗反应的显著影响因素(P < 0.05)。根据这些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血清白蛋白<30 g/L对EPO治疗低反应的影响最大,高血清铁蛋白、高CRP的影响次之。 结论 血清白蛋白、CRP和铁蛋白水平与EPO治疗反应相关。炎性反应状态和营养不良是导致EPO低反应的主要原因。
  • 朱萍;吴佳珺;汪关煜;钱莹;齐进;顾志冬;谢静远;陈楠
    2008, 24(5): 309-314.
    摘要 (4452) PDF全文 (864)
    Baidu(20)
    目的 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骨病的组织学改变并探讨非侵入性检测对肾性骨营养不良(ROD)的诊断意义。 方法 9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髂骨活检标本经HE、甲苯胺蓝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进行病理分型。对2004年至2006年骨活检者外周血,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ELISA法检测骨保护素(OPG)和可溶性骨保护素配体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骨钙素(OCN)水平。 结果 ROD的发生率达100%。依据骨组织学改变特征,分为Ⅰ型高转运型RO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50例(54.9%);Ⅱ型:低转运型ROD(包括骨软化及无动力型骨病)9例(9.9%);Ⅲ型混合性ROD(兼有高转运及低转运型骨病)32例(35.2%)。各型ROD患者血浆iPT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低转运型ROD组iPTH水平最低,各型ROD间i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D组外周血骨保护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76.58±1576.08) pmol/L比(1310.46±1254.00) pmol/L,P < 0.05],高转运型ROD患者OPG水平[(2261.85±1712.22) 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各型ROD间O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转运型ROD可溶性骨保护素配体(sRANK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28±0.524) pmol/L比(0.084±0.190) pmol/L,P < 0.05],而各型RO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ROD中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低转运型ROD组OCN水平最低,混合型ROD组OCN明显高于低转运型ROD组[(226.63±66.46) pmol/L比(193.03±104.27) pmol/L,P < 0.05]。 结论 iPTH水平能较好地预测骨组织学改变,但不能完全推测骨病的病理类型。外周血OPG、sRANKL及OCN水平尚不能鉴别ROD各型的区别,其对骨病的诊断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骨组织学检查仍是ROD诊断的金标准。
  • 陈国栋 陈立中 邱江 李军 王长希 费继光 邓素雄
    2008, 24(5): 315-318.
    摘要 (3947) PDF全文 (1331)
    Baidu(1)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的影响以及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892例肾移植的资料。按术后是否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1、3、5年人和肾存活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病例组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81.3%、72.8%和54.8%,而对照组分别为96.4%、91.4%和79.9%,前者显著低于后者(Log-Rank值=49.62,P < 0.01)。病例组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71.0%、66.2%和46.1%,而对照组分别为91.5%、86.6%和74.5%,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44.87,P < 0.01)。病例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24.9%,对照组为13.9%,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14.49,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排斥、霉酚酸酯用量>2 g、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OKT3是巨细胞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64、3.097和2.837,P < 0.05);应用更昔洛韦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OR值为0.234,P < 0.01)。 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显著降低了肾移植长期人和肾存活率。急性排斥、霉酚酸酯用量过大和应用抗淋巴细胞抗体是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可以有效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
  • 唐利军;陈慧敏;程李涛;顾玥;汪涛
    2007, 23(2): 106-109.
    摘要 (4482) PDF全文 (930)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细胞外液(ECW)与总体水(TBW)的比率(E/T)与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动PWV分析仪测定PWV。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的容量状态进行评估。对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PWV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结果显示E/T(β= 0.472, P = 0.001)、脉压(β= 0.442, P = 0.001)、C反应蛋白(β= 0.246, P = 0.05)是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一起决定了PWV变化的58.1%,其中E/T决定37.8%。结论 在透析患者中容量超负荷可能是通过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
  • 戎殳;叶朝阳;孙丽君;陈静;张斌;梅长林
    2007, 23(2): 110-112.
    摘要 (6020) PDF全文 (992)
    Baidu(55)
    目的 观察46.7%枸橼酸钠溶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封管的效果。 方法 选择尿毒症维持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41例,随机分为枸橼酸试验组21例,肝素对照组2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试验组以46.7%枸橼酸钠溶液封管,对照组以肝素钠溶液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记录用药前6个月及用药6个月导管功能及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在用药前和用药2、4及6个月末,抽取动、静脉端封管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定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周及6个月后透前血电解质。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导管功能不良率和导管感染率(1.6%、0.05次/人)均显著低于用药前(8.3%、0.035次/人)及对照组(7.5%、0.25次/人)(P均 < 0.05)。用药前后两组血电解质均无显著变化。试验组用药后2个月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即开始下降,4个月后全部阴性。试验组28例次(1.93%)用药后出现口唇麻木症状,8例次给予钙剂静脉推注后缓解,余自行缓解。结论 46.7%枸橼酸钠溶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提高导管通畅率和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其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适合长期使用。
  • 钟玲;刘玲;冯利平;雷建蓉;张玲
    2007, 23(2): 113-114.
    摘要 (2796) PDF全文 (684)
    Baidu(6)
  • 郭群英, 陈林, 阳晓, 杨念生, 冯敏, 姜宗培, 毛海萍, 陈崴, 余学清
    2006, 22(12): 719-724.
    摘要 (5170) PDF全文 (1317)
    Baidu(14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谱和耐药率变化,以及致病菌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至2005年本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并与1990至2000年109例次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1)致病菌谱分布:2001至2005年收治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145例共206例次,培养阳性108例次(52.4%),培养阴性率从1990至2000年的60.6%下降至47.6%(P < 0.05)。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从25.6% 上升至39.8% (P > 0.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发生率从4.7%上升至26.9%(P < 0.0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为22.2%。革兰阴性(G-)杆菌腹膜炎的发生率从44.2%下降至34.3%(P > 0.05);铜绿假单孢菌与大肠埃希菌腹膜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4.0% 比 3.7%,P < 0.05)。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30.2% 比 17.6%,P > 0.05)。(2)耐药率分析:对于G-杆菌,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0.3%)。(3)转归:与1990至2000年相比,总体治愈率从68.8% 上升至73.9%;导管拔除率从19.2%下降至14.3%;病死率从10.1% 下降至5.4%。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G+球菌G-杆菌性腹膜炎(P < 0.01)。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退出率为44.4%,显著高于非铜绿假单孢菌的细菌感染(P < 0.01)。结论 与1990至2000年相比,近5年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培养阴性率显著下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有所下降;感染性腹膜炎治愈率有所改善。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腹膜炎。

  • 陈威;刘宏宝;李振江;窦科峰;宋振顺;徐月清;王汉民
    2006, 22(12): 725-729.
    摘要 (3862) PDF全文 (807)
    Baidu(11)

    目的 以人体新鲜冰冻血浆作透析液行血液透析(HD-PBD)后继续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观察其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1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行HD-PBD治疗6 h后,应用同一滤器(AV600)继续行HVHF治疗24 h。分别在治疗前(0 h)及治疗后630 h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βIL-6和IL-8的水平,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总胆汁酸(TBA)血氨BUNScr水平,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浓度的变化。 结果 (1)HD-PBD对胆红素和TBA的清除较HVHF明显(P < 0.05);(2)HVHF在清除血氨BUNScr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方面比HD-PBD更有效(P < 0.05);(3)停止HD-PBD后继续行HVHF治疗24 h,胆红素仍有所下降(P < 0.05);(4)治疗后TNF-αIL-6和IL-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结论 对肝功能衰竭患者,HD-PBD联合HVHF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总胆汁酸BUNScr血氨及部分细胞因子,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且安全简便易行和成本低廉。

  • 华参;叶朝阳;李林;梅长林
    2006, 22(12): 730-733.
    摘要 (5076) PDF全文 (792)
    Baidu(73)

    目的 评价应用超声稀释法的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监测的效能。 方法 使用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9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期间进行内瘘再循环流量及心输出量等监测。分析影响内瘘流量的相关因素。 结果 4例患者出现再循环,占4.44%,且均大于5%(非尿素稀释法异常标准)。21例患者内瘘血流量 < 500 ml/min,占23.33%;3例 > 2000 ml/min,占3.33%。影响内瘘流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平均动脉压均与内瘘流量下降无相关;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33例患者心输出量< 4 L/min,占36.67%,提示部分患者在透析期间处于低心输出量状态。其中低心输出量的8例患者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室间隔肥厚瓣膜区钙化和反流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心血管功能和形态学改变。 结论 超声稀释法是一项操作简便非侵入及实用的内瘘监测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在有足够血流情况下,再循环率低。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

  • 郑智华;张涤华;张辉;郑勋华;马祖等;郝元涛;余学清
    2006, 22(12): 734-737.
    摘要 (4499) PDF全文 (749)
    Baidu(53)

    目的 探讨透析充分性微炎症和残存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4例入选。检测指标包括(1)整体营养状况:使用MQSGA评估表并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HbAlb。(2)人体指数学测定。(3)血液透析充分性:测定血清iPTHβ2-MGBUN并计算Kt/VnPCR。(4)残存肾功能:测量患者24 h尿量。(5)微炎症:测定血清CRPIL-6TNF-α。 结果 (1) Kt/ViPTHβ2-MG分别与测量握力(HGS)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无骨上臂肌肉面积(AMA)AlbHbnPCRIGF-1相结合, MQSGA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和回归关系。(2)残存尿量在血透第1年内,与HGS肱三头肌皮褶(TSF)MAMCAlbnPCRIGF-1呈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3)IL-6TNF-αCRP分别与HGSMAMCAMAAlbTSFHbnPCRIGF-1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和回归关系。(4)影响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分别是Kt/ViPTHIL-6TNF-αβ2-MG残存尿量,其中Kt/ViPTHIL-6TNF-α是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血液透析中小分子毒素的透析不充分,微炎症可能是患者营养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残存肾功能可能在透析第1年内对营养状况有显著影响。在上述诸因素中,Kt/ViPTHIL-6TNF-α是影响营养状态的独立因素。

  • 解德琼;甘华;杜晓刚;李正荣;巫江
    2006, 22(12): 738-742.
    摘要 (4264) PDF全文 (595)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Bcl-2和Fas的表达Th1及Th2类细胞因子特征以及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ESRD未透析(ND)患者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患者45例,分别用醋酸纤维素膜(CA)低通聚砜膜(PS-LF)高通聚砜膜(PS-HF)进行透析;以及健康对照(C)8例。上述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细胞经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培养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T细胞Bcl-2Fas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FN-γ及IL-4的水平。 结果 ND组及HD组T细胞凋亡率高于C组的(6.82±1.64)%。HD各组T细胞的凋亡率以CA组的(12.26±1.21)%最高,PS-HF组(9.00±0.89)%最低(P < 0.05)。ND组及HD组外周血T细胞Bcl-2的表达低于C组(P < 0.05),Fas的表达高于C组(P < 0.05);相关分析显示T细胞凋亡与Fas的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呈负相关。ND组及HD组IFN-γ的水平均低于C组(P < 0.05),与T细胞凋亡呈负相关;IL-4的水平高于C组 (P < 0.05),与T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结论 ND组及HD组外周血T细胞凋亡加速,Bcl-2Fas参与T细胞凋亡的发生。 ND组及HD组患者Th类细胞因子失衡,呈Th2细胞因子优势, Th类细胞因子参与T细胞凋亡的调控。HD患者的T细胞凋亡不仅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还与透析膜的通透性有关。

  • 邵建华;薛骏;李铭新;杨海春;丁峰;陆福明;顾勇;林善锬
    2006, 22(12): 743-746.
    摘要 (4660) PDF全文 (820)
    Baidu(18)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68)在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壁上的沉积和表达对内瘘使用寿命的影响。 方法 对23例年龄为29~68岁尿毒症患者在初次手术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时,保留其手术中因修剪而去除的桡动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桡动脉血管壁ox-LDLMCP-1及CD68的表达。随访内瘘使用寿命,进行内瘘生存分析。失效事件定义为动静脉内瘘非外伤原因引起的堵塞。失访终止观察为截尾事件。 结果 用ox-LDLMCP-1及CD68分别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时,3者的表达每增加1个单位,内瘘寿命缩短的风险比将分别增加1.008(P = 0.008,95% CI:1.002064~1.014104)1.007(P=0.000, 95% CI:1.003853~1.010966)及 1.098 (P=0.000, 95% CI: 1.047909~1.151526)。若3者同时进入COX风险比例模型,整个模型成立(决定系数为52.7,P=0.000)。整个模型中,ox-LDLMCP-1及CD68 3者缩短内瘘寿命的风险比分别为0.997(P=0.414)1.006(P=0.025)及1.113(P=0.001)。 结论 ox-LDLMCP-1及CD68在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壁上的表达增加将缩短内瘘使用寿命,尤其是尿毒症患者炎症因素的影响更大。

  • 徐红;毕增祺;周紫娟
    2006, 22(12): 747-748.
    摘要 (2950) PDF全文 (739)
  • 钟波;杨飞;王宁;李莉;朱艳;翟静妤
    2006, 22(7): 430-434.
    摘要 (3675) PDF全文 (827)
    Baidu(18)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代谢性酸中毒与营养不良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按照患者透析前血浆碳酸氢根浓度(PHCO3)和动脉血pH值将病例分为3组,分析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酸中毒纠正情况对营养指标的影响。 结果 甲组(n=13)平均PHCO3为(19.1±0.9) mmol/L,乙组(n=22) 平均PHCO3为(24.0±1.3) mmol/L,丙组(n=9) 平均PHCO3为(27.1±0.1) mmol/L。3组透析充分性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与乙组比较,甲组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膳食蛋白摄入量(DPI)、标准化蛋白代谢率(nPCR)和Scr、血清K+、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显著增高。与乙组比较,丙组DPI、nPCR、Scr和白蛋白(Alb)显著降低。3组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无显著性差异。参试病例平均PHCO3和nPCR、DPI及Scr水平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 < 0.01)。在3个月的随访后,参试病例代谢性酸中毒纠正后其营养指标并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 由于高蛋白膳食摄入增加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在中短期对患者综合营养状态无明显负性影响。
  • 郭志勇;袁伟杰;李保春;孙莉静;郭云珊;于蕾
    2006, 22(7): 435-437.
    摘要 (2675) PDF全文 (1520)
  • 尚明花;张树俭;范昱;姚建;徐琴君
    2006, 22(4): 243-247.
    摘要 (5027) PDF全文 (712)
    Baidu(13)
    目的 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环孢素(CsA)肾病肾移植患者肾组织、血浆中的水平,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慢性CsA肾病中的作用。 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和荧光偏振法,测定13例慢性Cs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素表达及血浆AngⅡ、CsA早晨服药后2 h血浓度(C2)水平,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2)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大鼠系膜细胞株(MC),经不同浓度CsA(0、250、500、1000 μg/L)孵育细胞后,用免疫组化和放免方法测定肾素的表达及AngⅡ的含量。结果 慢性CsA肾病组肾素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 < 0.01); 血浆AngⅡ、C2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122.69±26.73)pg/ml比(121.88±36.35)pg/ml,P=0.977,(719.04±55.89)pg/ml比(658.80±90.78)pg/ml, P=0.196]。C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刺激HUVEC、MC分泌AngⅡ及上调肾素的表达。结论 移植肾活检可避免慢性CsA肾病漏诊或误诊。慢性CsA肾病肾移植患者肾组织局部RAS活化,导致血浆AngⅡ水平与肾组织局部表达不一致。CsA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AngⅡ,上调肾素的表达。阻断RAS可能有益于延缓慢性CsA肾病的进程。
  • 郭群英;李晓艳;余学清;阳晓;陈伟英;陈崴;郑勋华;董秀清
    2006, 22(2): 114-118.
    摘要 (3710) PDF全文 (1269)
    Baidu(46)
    目的 研究应用不同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RPMC分为6组,分别以不同腹膜透析液[1.5% Dextrose(低糖组)、2.5% Dextrose(中糖组)、4.25% Dextrose(高糖组)、7.5% Icodextrin(糊精组) ]进行刺激培养,而无血清DMEM为阴性对照(对照组), TGF-β1(2.5 ng/ml)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组)。刺激培养24 h后,RT-PCR法检测RPMCs的CTGF mRNA、胶原Ⅰ mRNA、α-SMA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PMCs的CTGF、胶原Ⅰ、α-SMA蛋白表达以及培养上清中的CTGF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均见CTGF mRNA表达,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 < 0.05);中糖组与糊精组CTGF mRNA 表达亦显著上调(P < 0.05)。各组细胞均检测到CTGF蛋白质表达,为相对分子质量38 000及 25 000的2种亚型,与RT-PCR结果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糊精组、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 < 0.05)。RPMCs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出CTGF 38 000亚型的表达,其表达强弱趋势与CTGF在细胞中表达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胶原I mRN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α-SMA mRNA、蛋白质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正常培养的RPMCs表达低水平的CTGF。腹膜透析液、尤其是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能明显上调CTGF表达的水平,这可能是导致长期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结构改变的机制之一。糊精腹膜透析液生物相容性可能优于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
  • 文吉秋;纪玉莲;郑智华;马祖等;彭炎强;余学清
    2005, 21(10): 616-619.
    摘要 (5247)
    目的 探讨我院行血液透析(HD)&#65380;腹膜透析(CAPD)和肾移植(KT)3种终末期肾脏病(ESRD)替代疗法第1&#65380;第2年的成本-效果比&#65377;方法 回顾性研究上述3种疗法患者开始治疗两年内的成本&#65380;对工作的影响&#65380;以及现阶段的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并进行有关分析&#65377;结果 KT组第1年的费用高于另外两组(P < 0.001);在第2年则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KT组的睡眠质量&#65380;回返工作的比例均优于另外两组&#65377;在精神健康&#65380;生理职能和精力方面,KT组与CAPD组均优于HD组&#65377;在生理机能&#65380;一般健康状况&#65380;社会功能&#65380;情感职能上,KT组优于CAPD与HD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KT组从第2年开始体现其费用上的优势,而CAPD与HD两组之间在医疗成本上无显著差异&#65377;肾移植的治疗效果在整体上优于CAPD和HD,CAPD的治疗效果略优于HD&#65377;随着KT近期和远期存活率的提高,KT应是成本-效果比最好的ESRD替代治疗方法&#65377;
  • 徐筱琪;Siegfried Stiller Helmut Mann;钱家麒;Heinrich Melzer
    2005, 21(9): 548-551.
    摘要 (5350)
    Baidu(12)
    目的 评估高通量透析膜的蛋白质通透性&#65377;方法 所有的透析模式均设为单纯超滤,在应用不同的透析膜透析时于透析器的出液口留取滤出液标本,同时进行蛋白质浓度测定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作蛋白质电泳分析&#65377;SDS-PAGE采用银染色的方法并根据Melzer的方法作了改良,结果应用激光吸光度测定仪进行条带分析&#65377;结果 透析膜滤出液中蛋白质条带与经肾小球膜滤出的蛋白质相似,IgG&#65380;转铁蛋白&#65380;视黄醇结合蛋白和β2-微球蛋白&#65377;由于不同的透析膜的分子截留量&#65380;电荷和吸附能力不同,其蛋白质条带的分布亦不同&#65377;随着透析的进行,所有膜的通透性都逐渐下降&#65377;结论 高通量透析膜的蛋白质通透性与肾小球滤过膜相似, 但受孔径&#65380; 表面所带电荷&#65380; 吸附能力和透析时间的影响而发生改变&#65377;与人体的肾小球滤过膜不同, 随着透析的进行, 透析膜的蛋白质通透性下降&#65377;
  • 周再生;王碧飞;叶晴;吴素红;崔惠敏;田敏
    2005, 21(9): 552-555.
    摘要 (4729)
    Baidu(7)
    目的 观察大剂量速尿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和容量状态的影响&#65377;方法 33例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被随机分成试验组(17)和对照组(16),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CAPD治疗,试验组患者口服速尿100 mg, bid,对照组不用&#65377;观察9个月,定期收集有关临床资料&#65377;结果 试验前两组间的主要临床指标&#65380;实验室检查结果&#65380;腹膜转运特性无显著差异&#65377;在试验的第3&#65380; 6&#65380; 9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尿量分别为(788±198)ml(701±187)ml&#65380;(813±220)ml(673±194)ml&#65380;(809±209)ml(599±176)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肌酐清除率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试验前两组的下腔静脉内径指数(IVCDI)分别为13.82±1.2113.78±1.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结束时分别为11.72±1.1012.6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77;试验前两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别为115.4±27.2115.7±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试验结束时分别为120.9±24.5140.0±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大剂量速尿能使CAPD患者的尿量增加,有利于容量超负荷的控制,从而使高血压和左心肥厚等心血管并发症减轻&#65377;
  • 陈江华;吕蓉;何强;田炯;王慧萍;金娟;陈莹;茅幼英
    2005, 21(8): 487-490.
    摘要 (3987)
    Baidu(22)
    目的 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及排斥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 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 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用sCD30 ELISA 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和健康对照血清sCD30水平。根据术前sCD30水平将肾移植受者分为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和高sCD30组。结果 肾移植组术前sCD3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血管性、细胞性排斥及临界改变的发生率随着sCD30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均 < 0.05),但低、中、高sCD30 3组急性排斥逆转率却分别为100%、90.6%和78.6%,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与高sCD3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血管性排斥、细胞性排斥、临界改变和临床排斥的sCD30水平[(198.95±76.09)、(165.89±44.56)、(172.94±74.22)和(161.23±64.87) U/ml]和未排斥组[(133.76±61.95) 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巨细胞病毒(CMV)抗原阳性均为急性排斥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683、2.384和2.065结论 术前高sCD30水平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的增高
  • 袁群生 郑法雷 丁峰 姜筠 郭王 黄峰先 王质刚 余学清 谌贻璞 顾勇 单渊东
    2004, 20(1): 51-55.
    目的 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维乐福)、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刎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120例血透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60例.静脉组:200 mg蔗糖铁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每次透析时使用,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总预计补铁量=体重(kg)×(150-Hb实际值)(g/L)×0.24+500(mg).口服组:琥珀酸亚铁200 mg每日3次,共8周.两组患者均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20~150 U@kg-1@周-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静脉组与口服组间在男女性别比例、年龄、体重和接受治疗前维持透析时间及血红蛋白(Hb)、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静脉组Hb[(90.9±15.8)比(74.6±8.3)g/L,P<0.001]和口服组Hb[(84.5±11.9)比(76.6±7.8)g/L,P<0.00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7.9±10.1)比(7.9±11.0)g/L,P<0.001];其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5.2±0.4)比8.0周,P<0.001];静脉组Hb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3.5±2.0)比(1.0±1.4)g@L-1@周-1,P=0.003].两组平均EPO用量无差异[(120±25)比(119±37)U@kg-1@周-1,P=0.081).两组治疗后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静脉组铁蛋白[(627±354)比(191+274)μg/L,P<0.001]和转铁蛋白饱和度(0.38±0.15比0.27±0.10,P=0.001)均明显高于口服组.两组患者血清BUN、Scr、AST、ALP、Alb和CRP等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1.7%比14.7%,P=0.017).结论蔗糖铁是一种治疗伴有缺铁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其升高Hb的作用比琥珀酸亚铁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易准确估计补铁量。
  • 周亦伦 刘惠兰 段晓峰 姚英 孙懿 刘群
    2004, 20(1): 56-60.
    目的 比较线性钠模式(SP)、线性超滤模式(UP)、线性钠和线性超滤结合模式(SP+UP)与标准透析(SD)在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12例稳定血透患者,SD、SP、UP、SP+UP各进行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下腔静脉宽度(IVCD)、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血钠、血浆渗透浓度的变化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结果(1)4种模式透前IVCD、MAP、HR、体重、透析过程中钠清除量、超滤量无明显差异.(2)SP+UP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显著低于其他3种模式.(3)SP+UP在透析4、5 h时RBv值高于SD、SP、UP(P<0.01).(4)SD、SP、UP透析4 h时MAP明显低于SP+UP(P<0.05);透析5 h时HR明显高于SP+UP(P<0.01).(5)UP在透析3 h时SV低于其他3种模式(P<0.05),CO较透前降低(P<0.05).(6)透析1 h时SP及SP+UP的血钠、血浆渗透浓度明显高于SD、UP.结论在钠清除量大致相等情况下,SP+UP比SD、SP、UP具有较好维持血容量作用,可显著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