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肾病专题”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陈楠;徐耀文;潘晓霞;王朝晖;史浩;严富洪;董晓蓓
    2005, 21(11): 645-648.
    摘要 (4054)
    Baidu(4)
    目的 了解胶原Ⅲ肾小球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 总结分析2例通过肾脏病理确诊为胶原Ⅲ肾小球病的同胞兄弟临床、病理资料以及家系调查结果。 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33、34岁男性,发病时为32、31岁,临床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1例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不全(Scr分别为128、313 μmol/L),均有左心室肥厚,无血尿、骨骼改变和其他肾外体征。血浆前胶原Ⅲ浓度均异常增高(>50 ng/L)。光镜均表现为系膜区明显增宽,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部分呈假双轨改变,免疫荧光均为阴性。电镜下GBM弥漫增厚,内皮细胞侧及系膜区可见大量粗大的平行排列成束胶原纤维沉积,直径在60~100 nm之间。Ⅲ型胶原免疫荧光均为强阳性,沿GBM和系膜区沉积。家系调查显示该同胞兄弟父母为近亲婚配,其同胞妹妹无临床肾脏改变,但其血浆前胶原Ⅲ同样显著升高(>50 ng/L)。 结论 家族性胶原Ⅲ肾病罕见,家系调查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国内目前尚无胶原Ⅲ肾小球病家系报道。
  • 侯平;陈育青;丁嘉祥;李光韬;张宏
    2005, 21(11): 649-653.
    摘要 (4996)
    Baidu(3)
    目的 通过对有近亲婚配史的Alport综合征一家系Ⅳ型胶原α3和α4链的 COL4A3/COL4A4 基因分析,明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lport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基础。 方法 PCR扩增先证者DNA COL4A3/COL4A4 基因的共98个外显子,经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对有意义的突变经限制性内切酶AvaⅡ酶切在家系中分析验证。 结果 在该患者中共发现1个错义突变和10个序列变异。其中在COL4A3 基因上发现一个位于42号外显子上的错义突变 G3725A,导致蛋白质Gly1242Asp的突变。错义突变在患者中是纯合子,携带者中是杂合子,其他正常家系成员及筛查100条正常人染色体,未发现该突变。10个序列变异为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 结论 报道了一个国内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lport 综合征家系,同时经基因突变筛查发现Ⅳ型胶原α3链的一个新的致病性的基因突变。
  • 陈佳韵;王朝晖;潘晓霞;王伟铭;任红;陈晓农;巫永睿;陆颖;陈楠
    2005, 21(11): 654-658.
    摘要 (5833)
    Baidu(35)
    目的 通过检测3个Fabry病家系基因突变类型明确基因诊断,并进行家系成员的基因型检测。方法 通过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3个Fabry家系的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α-半乳糖苷酶A编码GLA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相邻内含子的DNA序列检测。结果 (1)先证者1的GLA基因7号外显子内1142位点发生碱基缺失(1142delG),1142位碱基G的缺失导致蛋白质翻译在390位氨基酸提前终止,该突变国内外均未见报道;(2)先证者2的GLA基因6号外显子内902位点存在1个错义突变,碱基G被A取代,导致其编码的第30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谷氨酰胺(902G>A,R301Q);(3)先证者3的GLA基因3号外显子内484位点存在1个错义突变,碱基T被C取代,导致其编码的第142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484T>C,C142R)。在3个家系的部分成员中进行基因检测,检出GLA突变基因携带者共6例,其中男性半合子1例,女性杂合子5例,突变类型均与相应先证者符合。100条正常X染色体对照中均未发现上述位点异常。 结论 本研究在3个Fabry病家系中检出3种GLA基因突变,其中1142delG为新发现的突变,并在3个家系的部分家系成员中检出男性半合子1例,女性杂合子5例。
  • 余自华;丁洁;范青锋;管娜;王云峰;卜定方
    2005, 21(11): 659-663.
    摘要 (3787)
    Baidu(19)
    目的 通过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突变基因,探讨NPHS2基因突变对podocin分子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构建分别含有野生型NPHS2编码区cDNA、467-468insT和503G>A突变NPHS2编码区cDNA的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后用抗podocin氨基端多克隆抗体(P21)和抗podocin羧基端多克隆抗体(P35)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odocin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与野生型NPHS2编码的podocin分子的表达和分布比较,抗podocin氨基端抗体染色显示,两个突变NPHS2表达的podocin与野生型的一样均为阳性;抗podocin羧基端抗体染色显示503G>A突变NPHS2表达的podocin与野生型的一样为阳性,而467-468insT突变NPHS2表达的podocin呈阴性。野生型NPHS2表达的podocin不但分布在胞核的周围,而且主要在细胞膜上呈连续性的线状分布,而两个突变NPHS2表达的podocin主要分布在胞核周围。结论 NPHS2的467-468insT突变将严重影响podocin的分子结构和在细胞内的正常分布。NPHS2的503G>A突变即使没有严重影响podocin的结构,但仍然导致podocin不能正常到达细胞膜,因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podocin的正常功能不但有赖于分子结构也有赖于分子分布。
  • 赵海丹;孙田美;王文靖;梅长林;徐成钢;戴兵;沈学飞;张树忠;李林
    2005, 21(11): 664-668.
    摘要 (4555)
    Baidu(2)
    目的 探讨多囊蛋白1氨基端肽(PC-1NTP)对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65377;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PC-1NTP对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65377;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状况&#65377;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素cyclinD1、p21WAF1、 bax、bcl-2 和小染色体维护蛋白2(MCM-2)的mRNA表达&#65377;结果 PC-1NTP使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多,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并明显抑制其增殖和凋亡;同时细胞中p21和bcl-2 mRNA表达明显增高(P < 0.01),cyclinD1、bax 和MCM-2的mRNA表达明显减弱(P < 0.01或P < 0.05)&#65377;结论 PC-1NTP能明显抑制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减慢细胞周期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1/S关卡调节因子cyclinD1/p21WAF1和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的表达实现的&#65377;PC-1NTP有希望成为治疗ADPKD的可选药物&#65377;
  • 魏珉;邱正庆;宋红梅;赵时敏;施惠平
    2005, 21(11): 669-671.
    摘要 (4840)
    Baidu(1)
    目的 观察儿童期肝糖原贮积症(GSD)的肾脏并发症&#65377;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4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108例病历完整的GSD患儿的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65377;年龄≤10岁73例,10岁以上35例&#65377;病例随诊时间1~10年,随诊期间给予生玉米淀粉为主的综合治疗&#65377;结果 临床诊断GSD-Ⅰa型54例(23例进行了基因诊断);Ⅲ型29例(5例进行了基因诊断);分型不明的25例&#65377;16例(20.8%)尿蛋白增多,发现蛋白尿时平均年龄11.3(3~21)岁,2例15岁女孩24 h尿蛋白定量已达1.3 g和3.8 g,同时伴有肾功能轻度受损&#65377;51/72例(70.8%)尿β2-MG增多,为175~10 623 mg/L&#65377;5例患儿(4.6%)出现肾结石或高尿钙症,发生时年龄17.8(11~21)岁;4/5例肾绞痛伴肉眼血尿,1/5例无症状;随诊发现镜下血尿及大量草酸钙结晶,24 h尿钙456.6 mg,B型超声证实双肾多发结石&#65377;10/17例Ccr降低(48~76.9 ml/min);2/17例Ccr升高(156.9~1819 ml/min)&#65377;5/91例BUN升高(7.4~9.3 mol/L);1/91例Scr升高(106.1 μmol/L)&#65377;结论 GSD的肾脏合并症在儿童期已可以见到,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增多(白蛋白及肾小管蛋白)和肾石症,直至肾功能不全,症状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65377;应加强GSD患儿肾脏并发症的随诊&#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