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王倩, 郭静, 李冰, 董玲, 赵向娅, 杨轶, 杨胜楠, 李淑莹, 田蕊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肌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的CKD 3~4期≥60岁患者,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ppendicular muscle mass index,ASMI)。根据肌少症诊断标准,患者被分为非肌少症CKD组和肌少症CK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KD 3~4期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62例CKD 3~4期患者,中位年龄75(69,82)岁,男性89例(54.9%),肌少症40例,肌少症患病率为24.7%(95% CI 18.1%~31.3%)。与非肌少症CKD组相比,肌少症CKD组患者年龄、患痴呆比例、胱抑素C、尿素氮、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肌酐比值较高(均P<0.05),体重指数、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白蛋白、规律运动及服用α酮酸患者比例均较低(均P<0.05),同时握力、步速、简易体能测量表评分、ASMI均较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eGFR(OR=0.824,95% CI 0.687~0.987,P=0.036)、低体重指数(OR=0.463,95% CI 0.304~0.704,P<0.001)、低血清白蛋白(OR=0.459,95% CI 0.263~0.802,P=0.006)及高C反应蛋白(OR=2.754,95% CI 1.708~4.439,P<0.001)是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CKD 3~4期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低eGFR、低体重指数、低血清白蛋白及高C反应蛋白是CKD 3~4期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芦园月, 李子良, 李旺鑫, 刘艳琴, 李荣山, 周晓霜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查山西省农村地区蛋白尿的发生率,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筛查2019年4—11月山西省8个地级市(太原、阳泉、临汾、运城、吕梁、晋中、晋城、忻州)农村地区≥30岁的居民,收集居民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蛋白尿定义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统计蛋白尿的发生率。将参与者分为蛋白尿组和无蛋白尿组,分别采用基于堆叠法构建的Logistic回归集成算法(SE-LR)、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提升构建蛋白尿和无蛋白尿的机器学习二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精准率、召回率和F1加权值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后对综合性能最优模型预测特征的重要性排序。 结果 该研究纳入8 869名农村地区居民,年龄为(58.59±9.49)岁,男性3 872例(43.66%),女性4 997例(56.34%),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3.49%(1 196/8 869)。蛋白尿组参与者血压、脉搏、体重指数、腰围、肥胖或超重比例、高血压比例、摄盐量中重度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碱度、尿比重、尿潜血阳性比例、尿糖阳性比例、尿酮体阳性比例、尿红细胞数≥5个/μl比例、尿白细胞数≥10个/μl比例及尿α1微球蛋白均高于无蛋白尿组,缺乏运动比例和饮酒史比例均低于无蛋白尿组(均P<0.05)。评估多个模型,SE-LR模型综合性能最优,曲线下面积(0.736,95% CI 0.719~0.746)略低于Logistic回归模型(0.745,95% CI 0.680~0.762),精准率(0.844)、召回率(0.621)及F1加权值(0.801)最高。SE-LR模型中,前10个特征的重要性排序分别为尿α1微球蛋白、尿潜血、尿糖、尿酸碱度、吸烟、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及高血压。 结论 山西省农村地区蛋白尿的发生率较高,通过机器学习建立的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可以预测蛋白尿的发生风险,并识别其风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和临床的疾病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张晓娥, 孙蕾, 王平, 郝胜, 康郁林, 朱光华, 黄文彦, 吴滢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0~3岁婴幼儿肾脏疾病谱特点,评估肾活检在婴幼儿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肾活检且临床资料完整的0~3岁肾脏病患儿,收集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其肾脏疾病谱、临床表现、肾脏病理以及肾脏病理/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结果 该研究纳入117例0~3岁肾脏病患儿,其中男性77例,女性40例,年龄(2.20±0.51)岁(范围5~35个月)。接受肾活检的0~3岁婴幼儿占同期肾活检患儿(0~18岁)的6.5%(117/1 790)。117例婴幼儿肾活检均获成功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肾病综合征是婴幼儿肾脏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59.0%,69/117),其次为血尿和蛋白尿(29.1%,34/117)。原发性肾小球病(69.2%,81/117)为最主要的肾脏病;其次为遗传性肾脏病(29.1%,34/117),以奥尔波特综合征(Alport syndrome)为主(79.4%,27/34)。肾脏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为主(30.8%,36/117);其次分别为轻微病变(26.5%,31/117)、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4%,18/117)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0.3%,12/117)。40例临床表现为血尿伴/不伴蛋白尿的婴幼儿经肾组织Ⅳ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查,25例被确诊为奥尔波特综合征。28例接受基因检测的肾脏病患儿中23例存在基因突变,以COL4A5基因突变为主(60.9%,14/23),其中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4例检测出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血尿的婴幼儿中,确诊为奥尔波特综合征的婴幼儿出现肉眼血尿的比例(59.3%,16/27)明显高于非奥尔波特综合征婴幼儿(20.0%,3/15,χ2=5.999,P=0.014)。 结论 0~3岁婴幼儿肾脏病的主要类型是原发性肾小球病,其次是遗传性肾脏病,需重视有肉眼血尿的婴幼儿。肾活检在0~3岁婴幼儿中安全可靠,是诊断肾脏病的重要手段,肾活检联合目标基因检测能更好地了解婴幼儿肾脏病的病因并指导治疗。

  • 杨发燕, 郭艳红, 于露, 王刘伟, 翟子涵, 唐琳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人群中探索氨基末端利尿钠肽原(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诊断或预测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1~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就诊的围透析期CKD患者,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为4组,即无心力衰竭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组(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组(40%≤LVEF<5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组(LVEF≥50%)。比较4组患者的NT-proBNP、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别分析血浆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HFpEF、HFmrEF和HFrEF的价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围透析期CKD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纳入508例患者,其中HFrEF组11例,HFmrEF组29例,HFpEF组152例,无心力衰竭组316例。4组患者的年龄、24 h尿量、血液透析比例、未透析比例、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左心室内径、LVEF、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A值、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P值均为Bonferroni法校正后)发现,无心力衰竭组的24 h尿量分别高于另外三组(均P<0.05),血液透析患者比例、NT-proBNP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低于另外三组(均P<0.05);HFpEF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均P<0.001);无心力衰竭组的肌钙蛋白I低于HFpEF组(P<0.001)、HFmrEF组(P=0.001)和HFrEF组(P<0.001),HFpEF组的肌钙蛋白I低于HFrEF组(P=0.008);无心力衰竭组的LVEF分别高于另外三组(均P<0.001),HFpEF组LVEF分别高于HFmrEF组和HFrEF组(均P<0.001)。对于围透析期CKD患者,血浆NT-proBNP诊断或预测心力衰竭、HFpEF、HFmrEF和HFrEF的ROC曲线的截断值分别为4 943.33 ng/L、4 976.83 ng/L、14 964.50 ng/L和17 847.55 n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每增加500 ng/L,OR=1.390,95% CI 1.287~1.501,P<0.001)、LVEF(OR=0.747,95% CI 0.656~0.851,P<0.001)和24 h尿量(每增加100 ml,OR=0.842,95% CI 0.763~0.929,P=0.001)是心力衰竭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血浆NT-proBNP诊断或预测围透析期CKD患者心力衰竭的截断值远高于肾功能正常者。NT-proBNP水平、LVEF及24 h尿量与围透析期CKD患者心力衰竭独立相关。

  • 王菊, 萧健萍, 王瑞峰, 袁亮, 王德光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安徽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2020年1—3月在安徽省皖南、皖中以及皖北地区27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规律MHD患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原发病、并发症、透析相关资料以及用药情况等。根据是否存在RLS将患者分为RLS组和无RL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LS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研究纳入3 025例MHD患者,年龄(54.8±12.8)岁,男性1 819例(60.1%),女性1 206例(39.9%),透析龄(5.5±3.8)年。MHD患者RLS患病率为8.8%(265/3 025),其中皖南、皖中及皖北地区MHD患者RLS患病率分别为13.7%(77/561)、7.7%(88/1 145)及7.6%(100/1 319),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MHD患者RLS患病率分别为9.5%(55/577)和8.6%(210/2 448)。RLS组患者高血压比例、透析龄、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铁剂使用、活性维生素D使用、拟钙剂使用、透析血流量<250 ml/min、低通量透析器使用比例均高于无RLS组,而血红蛋白水平及非含钙磷结合剂、高通量透析器使用比例均低于无RL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延长(OR=1.188,95% CI 1.031~1.369,P=0.017)及碱性磷酸酶升高(OR=1.007,95% CI 1.001~1.013,P=0.047)与MHD患者RLS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结论 安徽省MHD患者RLS患病率为8.8%,其中皖南、皖中及皖北地区MHD患者RLS患病率分别为13.7%、7.7%及7.6%,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MHD患者RLS患病率分别为9.5%和8.6%。透析龄延长和碱性磷酸酶升高与MHD患者RLS患病风险升高具有相关性。

  • 基础研究

  • 靳晶晶, 赵海容, 程美娟, 赵笑颖, 张胜雷, 白亚玲, 徐金升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转移酶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调控凋亡相关蛋白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临床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METTL3 mRNA水平。(2)细胞实验:Western印迹法检测高磷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METTL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METTL3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分布。构建METTL3过表达和敲低质粒,分别转染VSMCs,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成骨标志物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Ⅰ型胶原(collagen Ⅰ)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3)动物实验: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KD血管钙化组、S-腺苷高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干预组,硝酸银染色评估胸主动脉钙化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Runx2、Bax、Bcl-2蛋白表达。 结果 (1)MHD血管钙化患者血清中METTL3 mRNA水平明显低于无钙化患者(P<0.05),且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r=-0.65,P<0.001)。(2)高磷刺激的VSMCs中METTL3蛋白表达降低,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免疫荧光双染发现METTL3与Runx2共表达于细胞核。在高磷处理的VSMCs中过表达METTL3后Runx2、BMP-2、Collagen I表达明显降低,并伴有钙化结节减少,且凋亡蛋白Bax/Bcl-2比值降低(均P<0.05)。反之,敲低METTL3通过诱导凋亡加重VSMCs钙化。(3)进一步在体内模型中给予METTL3抑制剂SAH,发现抑制METTL3表达可显著增加大鼠胸主动脉钙化,且Bax/Bcl-2比值、Runx2表达上调。 结论 MHD血管钙化患者血清METTL3水平降低,体内外实验证实METTL3可通过介导凋亡相关蛋白Bax /Bcl-2抑制CKD血管钙化。

  • 短篇论著

  • 金李, 王晓培, 王志刚, 兰平, 刘辉, 路万虹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202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合并2型糖尿病行肾活检的患者,统计并分析其肾脏病理和临床表现。纳入2型糖尿病行肾活检患者483例,包括既往无糖尿病、入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出的新发糖尿病患者136例(28.16%),年龄(52.80±13.13)岁,男性337例(69.77%)。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107例(22.15%),DKD+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32例(6.63%),NDKD 344例(71.22%)。膜性肾病为NDKD(40.41%,139/344)及DKD+NDKD(34.38%,11/32)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136例新发糖尿病患者中,DKD 3例(2.21%),DKD+NDKD 2例(1.47%),NDKD 131例(96.32%)。糖尿病病史≤3个月、3~12个月、1~5年、5~10年及≥10年患者中,DKD占比分别为10.53%(6/57)、25.00%(16/64)、26.53%(26/98)、41.56%(32/77)及47.06%(24/51)。糖尿病病史≤3个月、3~12个月、1~5年、5~10年及≥10年患者中,DKD+NDKD占比分别为3.51%(2/57)、3.13%(2/64)、10.20%(10/98)、9.09%(7/77)和17.65%(9/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OR=1.130,95% CI 1.057~1.208,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12.185,95% CI 5.331~27.849,P<0.001)、尿红细胞计数(OR=0.987,95% CI 0.974~0.999,P=0.039)、糖化血红蛋白(OR=1.482,95% CI 1.119~1.961,P=0.006)及血红蛋白(OR=0.973,95% CI 0.957~0.990,P=0.001)与DKD独立相关。随着糖尿病病史延长,DKD及DKD+NDKD比例均升高。膜性肾病为NDKD及DKD+NDKD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即使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合并DKD可能,应早期进行DKD的筛查。糖尿病病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红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或可用于鉴别DKD与NDKD。

  • 病例报告

  • 李惠施, 刘笑芬, 谢超, 梁子介, 叶佩仪, 孔耀中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报道胎儿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fetus)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6年,因腹痛、透出液浑浊7 d入院。患者腹膜透出液培养为阴性,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测提示胎儿弯曲杆菌,使用阿米卡星留腹抗感染效果欠佳,需拔除腹膜透析导管转血液透析治疗,继续予罗红霉素口服抗感染治疗至4周,患者好转出院。

  • 李洪, 白亚飞, 张萌, 陈浪, 徐明芝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巴尔得-别德尔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罕见病,临床表型异质性大,可波及多系统,如六指/趾畸形、智力低下、视网膜病变、多囊肾等,容易被按照单一系统疾病诊断而导致误诊。该文报道1例BBS病例,患者5岁被诊断为“肾囊肿,发育延迟,软骨病,左足六趾畸形”,7岁时出现“贫血,肾功能不全,远端肾小管中毒,肾性骨病”,10岁因“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4岁时出现双眼视物模糊。由于患者肾损害表现突出而长期被误诊为“多囊肾”。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6号染色体NM_031885.5 exon17有1个纯合无义突变,精准诊断为BBS。该文为中国第1例黎族BBS病例报告。通过复习BBS相关文献,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

  • 赵诗竹, 向莉, 邹芸, 周华, 杨敏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在治疗多种实体及非实体肿瘤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该文报告1例因应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药物引发的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病例。患者原发病为肝内胆管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期间,肿瘤负荷减轻但出现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及其抑制物正常,抗磷脂抗体阳性。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肾小球血栓性微血管病伴免疫复合物沉积。经停用抗肿瘤药,予“虫草制剂、α-酮酸片”护肾、升血小板、抗凝等治疗,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肾功能稳定,尿蛋白降至弱阳性。

  • 综述

  • 朱婷婷, 刘必成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脏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探讨RF的发生机制是过去近200年肾脏病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为RF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也为RF防治不断提供新的思路。该文简要综述RF研究的历史,从RF早期研究、肾活检技术应用、RF动物模型建立、细胞分子生物技术发展及RF机制探究等方面展开阐述,为未来慢性肾脏病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杨文卓, 王欣, 陈崴, 李志坚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导致多种重要组织和靶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累及肾脏的严重并发症。在LN的治疗策略中,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一直占主导地位,同时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与使用为LN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在SLE和LN的多项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生物制剂可以分为单克隆抗体类和融合蛋白类,它们通过多种细胞分子层面的机制对SLE和LN产生治疗作用。该文从生物制剂的不同作用机制角度,对其治疗SLE和LN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龚雪梅, 曾筱茜, 付平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肥胖作为代谢疾病,对DKD的发生和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揭示肥胖是DKD以及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它可通过血流动力学、代谢调节和慢性炎症等多种途径,促进DKD的发生和进展。此外,研究证实各种肥胖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管理DKD也具有重要意义。深入了解肥胖与DKD的相关性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该文从肥胖和DKD的流行病学特征、肥胖影响DKD的潜在机制及肥胖干预对DKD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肥胖与DKD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