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张志强, 彭映潮, 贾丽丽, 高春林, 夏正坤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和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特征、两次肾活检病理类型及治疗反应。 结果 共34例原发性FSGS患儿入选本研究,男性22例,女性12例,首次肾活检中位年龄14岁(1~18岁),重复肾活检中位间隔时间6个月(1~151个月)。3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22例伴有镜下血尿,4例血肌酐升高;余3例中,2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1例表现为蛋白尿。首次肾活检时有16例患儿诊断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14例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诊断为IgA肾病,2例诊断为IgM肾病。34例患儿均表现为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首次肾活检部分患儿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2/34)、袢足细胞附着减少(2/34)、外周袢向尿极延伸(2/34)、肾小管反流(4/34)、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2/34)及IgM沉积(12/34)。 结论 FSGS发病初期临床病理表现不典型,易漏诊,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袢足细胞附着减少、外周袢向尿极延伸、肾小管反流、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及IgM沉积的患儿需加强随访,必要时行重复肾活检,明确FSGS诊断。

  • 赵三龙, 吴红梅, 赵非, 丁桂霞, 朱春华, 成学琴, 陈秋霞, 黄松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3例儿童AAV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13例患儿中12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1例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女性10例,男性3例,起病年龄3岁11个月至13岁10个月。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12例,92.3%),其他为呼吸系统(7例,53.8%)、皮肤(5例,38.5%)、消化系统(4例,30.8%)、神经系统(4例,30.8%)和心血管系统(3例,23.1%)。10例患儿伴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例患儿抗核抗体阳性,3例补体C3轻度下降。合并肾损害的12例患儿中9例起病时伴有肾功能异常,肾活检Berden病理分型如下:硬化型5例,新月体型3例,局灶型2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8~128个月,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后复发,7例进展至慢性肾脏病5期。3例完全缓解的患儿(混合型2例、新月体型1例)行重复肾活检,病理类型均转变为局灶型。 结论 儿童AAV好发于学龄期女童,且以MPA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儿伴有肾损害及贫血,肺部损害也较常见。以皮肤紫癜起病者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合并抗核抗体阳性及补体下降者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AAV一旦出现肾功能异常,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病理分型为硬化型及新月体型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多数难以逆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AAV至关重要。

  • 廖盼丽, 王思, 祝高红, 戚畅, 丁娟娟, 黄霖, 王道静, 王筱雯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临床确诊为肾单位肾痨(nephronophthisis,NPHP)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为临床诊断该类罕见遗传性肾脏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就诊并经过基因检测确诊的9例NPH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9例患儿中,女性5例,男性4例,起病中位年龄为11.2(3.4,14.2)岁。8例患儿存在肾小球性蛋白尿,8例患儿存在肾小管性蛋白尿,7例患儿尿比重降低,所有患儿在确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确诊时患儿已进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7例,CKD 3期1例,CKD 4期1例。所有患儿肾脏超声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肾脏体积改变(3/9)、回声增强(8/9)和囊肿(3/9)。3例患儿存在明显肾外表型。6例为NPHP1基因突变,其余3例分别为WDR19NPHP3NPHP5基因突变。 结论 在NPHP患儿中,NPHP1基因缺失突变最常见,同时也发现NPHP3NPHP5及极其罕见的WDR19突变。NPHP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寻找比较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

  • 陈文清, 李恒, 支丽芳, 田炯, 江艳, 叶慧娟, 陈江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酶替代疗法治疗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分析 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法布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及家系调查结果、酶替代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5例患者阿加糖酶β用量为1 mg·kg-1·次-1静脉泵注,每2周用药1次。 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7岁(29~51岁),均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肾病理检查、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检测及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表现多样,所有患者均有尿检异常及心电图和心脏B超异常,肾功能不全4例,幼年时肢端疼痛3例(持续至成年1例),皮肤血管角化瘤3例,少汗4例,腹泻4例,角膜涡状混浊4例,高频听力异常2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2例为GLA基因错义变异[c.272T>C(p.I91T),c.868A>G(p.Met290Val)],1例为移码突变[c.348del p.(Ile117Phefs*4)],2例为无义突变[c.1024C>T(p.Arg342*),c.838C>T(p.Gln280*)],其中移码突变患者表现为经典型法布里病,该变异在已知数据库中未见收录。5例患者输注阿加糖酶β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酶替代治疗2~10个月后,5例患者血浆三己糖酰基鞘脂醇(Lyso-GL-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4例患者长期腹泻症状在用药后明显改善。 结论 法布里病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多样,短期阿加糖酶β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血浆Lyso-GL-3水平显著下降。

  • 邓美丽, 田茂青, 瞿转, 胡晓熠, 王惠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4月第1次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03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肾功能时期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结果 103例ADPKD患者中,年龄(51.23±10.99)岁,男性49例(47.6%)。肾外表现以多囊肝为主(64/7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25例,24.3%)、腰胀腰痛(37例,35.9%)、高血压(69例,67.0%),且可出现在疾病的整个过程。早期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58例,56.3%),其次是肾囊肿穿刺抽液(34例,33.0%),少数行外科手术治疗(11例,10.7%);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28/34)。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白蛋白在慢性肾脏病4~5期低于1~3期(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渗透浓度在慢性肾脏病4~5期高于1~3期(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β=0.249,P=0.005)、血小板(β=0.207,P=0.005)、淋巴细胞百分比(β=0.305,P<0.001)、血浆渗透浓度(β=-0.362,P<0.001)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结论 ADPKD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腰胀腰痛、肉眼血尿,可贯穿慢性肾脏病全期,肾外表现以多囊肝多见。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浆渗透浓度可能与ADPKD疾病进展相关。

  • 张冬菊, 蒋红利, 魏丽敏, 聂娜, 陈蕾, 王敬, 龚剑, 章峰, 郭晓超, 邓莹, 李晓蕾, 徐娇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蜂蜇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蜂蜇伤致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356例蜂蜇伤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56.0(45.0,64.0)岁,男性196例(55.1%),高血压59例(16.6%),糖尿病13例(3.6%)。AKI组患者51例(14.3%),非AKI组患者305例(85.7%)。基线资料与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蜇伤部位(全身/局部)比例、蜇伤数目、肉眼血尿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蛋白尿比例及尿隐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蜇伤数目增加(每增加10针,OR=1.866,95%CI 1.289~2.071,P=0.001)、肉眼血尿(OR=9.770,95%CI 2.586~36.910,P=0.001)、血红蛋白降低(每增加1 g/L,OR=0.016,95%CI 0.001~0.355,P=0.009)、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每增加100 U/L,OR=1.311,95%CI 1.144~1.502,P<0.001)和总胆红素增加(每增加10 μmol/L,OR=1.200,95%CI 1.008~1.430,P=0.041)是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蜂蜇伤数目增加、肉眼血尿、血红蛋白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和总胆红素增加是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础研究

  • 张艾莎, 隋晓露, 张燕子, 许云鹏, 谢婷妃, 袁树珍, 曾启城, 邹杰锋, 陈继红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小鼠颈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模型,筛选AVF内膜增生狭窄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研究参与AVF内膜增生狭窄的异常表达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雄性C57BL/6小鼠46只,按简单随机法分为AVF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3只。AVF组行小鼠颈内AVF成形术,假手术组分离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后缝合切口。应用转录组学可逆链终止物和合成测序法测定AVF内膜增生狭窄小鼠全基因组序列,建立微阵列数据集;应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多重假设检验校正(Benjamini & Hochberg 法)筛选AVF增生狭窄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R语言富集分析筛选AVF内膜增生狭窄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应用多样性增量分析BUSCA 软件进行AVF增生狭窄差异表达基因亚细胞定位;应用STRING 数据库及Cytoscape 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网络互作可视化分析。 结果 AVF组造模成功21只,失败2只,故最终AVF组21只,假手术组亦仅执行手术操作21只。小鼠颈内AVF模型创新采用连续-间断缝合法,提高了此模型建模的成功率。差异基因测序比对分析显示,AVF增生狭窄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2 514个,其中上调基因1 323个,下调基因1 191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活性激活、氧化还原及线粒体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富集在代谢、能量物质合成、糖尿病、氧化应激等相关信号通路;亚细胞定位统计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在线粒体蛋白(24.24%)、胞质蛋白(17.51%)、细胞核蛋白(13.13%)、细胞膜蛋白(11.45%)、细胞外蛋白(10.77%)。 结论 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AVF内膜增生狭窄的病理损害过程。

  • 张成, 郑迪, 张驰昊, 宋亮, 轩永丽, 李文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AST)是否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信号通路下调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从而减轻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 方法 将40只体重160~180 g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比剂损伤组(CM组)、虾青素干预组(AST+CM组)、SIRT1抑制剂Ex527干预组(Ex527+CM组)、虾青素联合Ex527干预组(AST+Ex527+CM组)。造模72 h后行心脏取血后处死大鼠并收集肾脏组织进行后续检测。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同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及数量;冰冻切片活性氧(ROS)染色检测ROS含量;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SIRT1、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Drp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 结果 (1)与CM组比较,AST+CM组Scr和BUN含量较低,T-SOD含量较多,MDA含量较少,而Ex527+CM组T-SOD含量较少,MDA含量较多(均P<0.05)。(2)与CM组比较,AST+CM组ROS表达量较低,Ex527+CM组ROS表达量较高(均P<0.05)。(3)与CM组比较,AST+CM组凋亡细胞数量较少,而Ex527+CM组凋亡细胞数量较多(均P<0.05)。(4)与CM组比较,AST+CM组SIRT1、PGC-1α及Bcl-2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53、Drp1及Bax蛋白表达量均较低,Ex527+CM组SIRT1、PGC-1α及Bcl-2蛋白表达量均较低,p53、Drp1及Bax蛋白表达量均较高(均P<0.05)。 结论 虾青素可以通过激活大鼠SIRT1通路抑制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从而减轻CI-AKI。

  • 短篇论著

  • 卢清梅, 潘玲, 莫曼秋, 廖蕴华, 王明军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早期预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脏预后不良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5 μmol/L)和Hcy正常组(Hcy≤15 μmol/L),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法分析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 196例IgAN患者入选,男女比为1.15∶1,年龄(37.01±10.95)岁。高Hcy组62例(31.6%),Hcy正常组134例(68.4%)。与Hcy正常组比较,高Hcy组患者男性比例、收缩压、血白蛋白、血肌酐及血尿酸水平均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较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较严重,细胞/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比例较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30.0±16.0)个月,基线高Hcy血症是IgAN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002,95%CI 2.019~49.555,P=0.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Hcy组患者累积肾脏生存率明显低于Hcy正常组(Log-rank检验 χ2=18.971,P<0.001)。 结论 Hcy是IgAN肾功能进展的影响因素,高血Hcy水平可作为预测IgAN肾脏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

  • 病例报告

  • 王坤, 吴滢, 王平, 孙利文, 康郁林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DDD)是一类少见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各异,是肾脏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治领域的难点。DDD的确诊有赖于电镜下观察到肾小球超微结构基底膜致密层内嗜锇性电子致密物呈缎带样沉积。本文结合DDD最新研究进展,回顾性分析本例患儿的病因、诊疗过程和随访,旨在提高对DDD这一少见病的新认识,以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王莹莹, 刘伟, 黄霞, 王俭勤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狼疮肾炎患者妊娠率及成功分娩率逐渐提高,但狼疮肾炎需要透析患者的病情较复杂,成功分娩的病例仍然罕见,以往相关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初发活动性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接受透析治疗患者成功分娩的病例,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李江涛, 王立瑞, 李馨, 吕秀娟, 史芳芳, 赵雯, 葛晓君, 王爱丽, 余晨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Xiris滤器是在AN69膜材基础上开发的一款专门针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滤器。新型抗凝药物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 mesilate,NM)具有半衰期短的特点,在日本已被用作血液透析中出血或凝血障碍患者的抗凝药。oXiris滤器和NM在国内的应用经验尚不足。我们报告1例oXiris滤器-CRRT应用MN抗凝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病例。基于本例观察,我们的体会是oXiris滤器对NM可能有吸附作用;NM用于oXiris滤器-CRRT抗凝时,其剂量应高于药物说明书推荐剂量。

  • 尹萌萌, 刘玲玲, 谢唯, 葛胜南, 朱晔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效果明确,但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本文报道Ⅱ期膜性肾病合并HIV感染患者1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治疗半年后尿蛋白减少后很快复发,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泼尼松和环孢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获得部分缓解,HIV载量低于检测下限,肾功能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合并HIV感染安全且有效。

  • 综述

  • 高红宇, 陈雨婷, 戴玥, 张存泰, 颜奇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脏是一个具有高度代谢活性的器官。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TEC)是肾脏进行能量代谢的核心场所,其主要依赖脂质代谢为生理性水和溶质的重吸收提供能量。近来研究显示,TEC的脂质代谢重编程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理表型。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往往伴随有TEC的异位脂质蓄积、脂肪酸转运紊乱及氧化功能缺陷等脂质代谢途径障碍,上述脂质代谢重编程可参与加重肾间质纤维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重塑TEC脂质代谢平衡,恢复TEC正常脂质代谢功能可能是潜在的肾间质纤维化治疗靶点。本文通过概述生理和纤维化状态下TEC的脂质代谢特征,阐明TEC脂质代谢参与调控肾间质纤维化的最新分子机制,总结目前逆转TEC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手段,为今后临床从TEC脂质代谢角度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及策略。

  • 毛建萍, 陈靖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常甲状旁腺主要由主细胞和极少量嗜酸性细胞构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病变的甲状旁腺中嗜酸性细胞占比显著上调,且与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和拟钙剂治疗抵抗相关。因此,探讨嗜酸性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对明确CKD患者甲状旁腺病变发展及评估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CKD患者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 侯佐贤, 马亦昕, 刘赫, 陈丽萌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高,危害大。肾脏功能的减退会同时伴随着肾脏结构的变化,血肌酐对肾功能的评估相对滞后,肾活检可评估局部肾脏结构,但因为有创不具有可重复性,迫切需要寻找可准确重复无创评估CKD进展的影像学工具。近年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作为一种新型实质脏器影像评估方法而受到关注。本文尝试综述SWE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分类标准,并阐述肾脏独特的物理特性对SWE评估肾脏的潜在影响和应对策略,展望该技术在CKD中的应用前景。

  • 任咪咪, 孙宏志, 马莉, 赖佳美, 王柳西, 远航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2/15-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参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识。动物实验表明,抑制或干扰12/15-LOX途径可以改善DKD动物模型的蛋白尿,延缓DKD进展。12/15-LOX还可以与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及纤连蛋白等相互作用,促进DKD的发展。本文综述了12/15-LOX在炎症、胰岛素抵抗、DKD蛋白尿及肾脏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专家共识

  • 慢性肾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亦称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脂代谢类型,可加速CKD进展,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剩留风险密切相关,但肾科医师对于如何管理CKD合并HTG缺乏共识,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鉴于此,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特点,围绕HTG病理生理,HTG对CK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HTG诊断、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内容制定了此共识。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CKD患者HTG管理的专家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为我国CKD患者HTG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明晰DKD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疾病进展风险的评估有助于对患者的分层管理和个体化治疗。白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是DKD的主要诊断依据,而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辅助DKD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亦显现出重要价值。目前,临床实践中关于DKD诊断、预后评估及生物标志物的认识尚存在不足。为此,基于国内外DKD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这部共识,目的是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DKD诊断、预后评估和生物标志物的认识,改善DKD的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