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宋洞琪, 刁宗礼, 李继娇, 周培一, 刘文虎, 刘强, 于跃, 王欣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发生透析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回顾性研究。筛选2017年1月9日至2017年1月14日在北京地区5家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透析后高血压定义为在连续3次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后平均动脉压较透析中3 h 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升高值≥15 mmHg。除外透析后高血压及透析后低血压患者,透析后平均动脉压较透析中3 h平均动脉压升高值<15 mmHg或降低<10 mmHg者定义为透析后血压平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透析后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血压平稳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生透析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491例MHD患者入选本研究,高血压组65例(13.2%),血压平稳组406例(82.7%),低血压组20例(4.1%)。透析后高血压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前血钙、使用1.75 mmol/L Ca2+透析液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血压平稳组,全段甲状旁腺素和透析前血尿酸显著低于血压平稳组(均P<0.05)。将透析后高血压组和血压平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包括年龄、血全段甲状旁腺素、透析前血钙、透析前血尿酸、透析液Ca2+浓度,以及单因素分析P<0.1的指标,包括透析后血钙、透析前血总胆固醇、应用β受体阻滞剂、性别等项目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1.75 mmol/L Ca2+透析液(以使用1.50 mmol/L Ca2+透析液为参照,OR=2.930,95%CI 1.282~6.694,P=0.011)是发生透析后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年龄、透析前血钙,以及单因素分析P<0.1的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血钠、透析前血尿酸等项目作为协变量进入Logistic 回归方程,在同样使用1.50 mmol/L Ca2+透析液患者中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6,95%CI 1.000~1.093,P=0.049)和透析前血钙(OR=21.847,95%CI 2.111~226.075,P=0.010)是发生透析后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使用1.75 mmol/L Ca2+透析液是发生透析后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相同Ca2+浓度(1.50 mmol/L)透析液透析时,年龄较大和透析前血钙水平较高是发生透析后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 郭一丹, 张春霞, 田茹, 叶鹏鹏, 李国刚, 李新, 卢方平, 马迎春, 孙懿, 王玉柱, 肖跃飞, 张启蒙, 赵海丹, 赵雪峰, 罗洋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11家透析中心的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功能及视空间功能5个认知域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判定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伤,并按照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13例维持性HD患者,其中认知功能损伤组496例(80.91%)。各认知域损伤中以注意力损伤(81.05%)和记忆力损伤(63.51%)最常见,有2个及以上认知域联合损伤患者的比例占79.23%。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损伤组患者的年龄较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脑卒中史比例较高,透析龄较长,受教育程度和尿素清除指数(Kt/V)较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110,95%CI 1.072~1.150,P<0.001)、受教育>12年(以受教育<6年为参照,OR=0.323,95%CI 0.115~0.909,P=0.032)、有糖尿病病史(OR=2.151,95%CI 1.272~3.636,P=0.004)、有脑卒中病史(OR=2.546,95%CI 1.244~5.210,P=0.011)、透析龄增加(OR=1.016,95%CI 1.010~1.022,P<0.001)、Kt/V下降(OR=0.008,95%CI 0.002~0.035,P<0.001)、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OR=1.002,95%CI 1.002~1.003,P=0.012)是认知功能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中老年维持性H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呈现出高患病率、认知域联合损伤的特征,以注意力损伤和记忆力损伤最为常见。年龄增长、透析龄增加、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Kt/V下降以及受教育程度低是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独立风险因素。

  • 应金萍, 蔡根莲, 潘梦燕, 孙小仙, 邵碧云, 项世龙, 俞伟萍, 陈江华, 袁静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探讨衰弱表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进行MHD的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其人口学及实验室资料,分别采用Fried衰弱表型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衰弱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功能正常组与功能下降组间基本资料及不同衰弱表型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衰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676例MHD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34例(64.2%),女性242例(35.8%);年龄(59.2±19.4)岁;中位透析龄59.0(25.3,110.0)个月;衰弱患者159例(23.5%),衰弱前期230例(34.0%),无衰弱287例(42.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者163例(24.1%),其中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者131例(19.4%),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61例(23.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弱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r=0.728,P<0.001)、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得分(r=0.669,P<0.001)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r=0.729,P<0.001)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和衰弱表型中的身体活动量低、疲乏、步速减慢及握力低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MHD患者衰弱的患病率为23.5%,24.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年龄大和衰弱表型中的身体活动量低、疲乏、步速减慢及握力低是MH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差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的独立影响因素。

  • 葛益飞, 杨光, 袁杨刚, 俞香宝, 孙彬, 张波, 曾鸣, 王宁宁, 毛慧娟, 邢昌赢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MPO-ANCA-glomerulonephritis,MPO-ANCA-G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72例MPO-ANCA-GN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肾活检病理特征,且对患者的肾脏预后进行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不同肾脏预后的临床特征及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的病理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影响肾脏生存的相关因素。 结果 172例患者中男81例,女91例,年龄为66.0(59.0,72.0)岁,诊断时的血清肌酐为343.7(174.2,606.6)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15.81(7.61,38.04)ml·min-1·(1.73 m2)-1。76例(44.2%)患者接受了初始肾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经过20(3,60)个月的随访,73例(42.4%)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依赖透析,其中包括6例(8.2%)随访过程中进入RRT的患者和67例(91.8%)初始即接受RRT的患者。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中,硬化型组进展为ESRD的患者比例最高(15/25,60.0%)。非透析依赖组的基线血清肌酐水平(P<0.001)、尿红细胞计数(P=0.012)和球性废弃比例(P=0.002)均明显低于透析依赖组,而eGFR(P<0.001)、血清白蛋白(P=0.002)和血红蛋白(P<0.001)水平均高于透析依赖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局灶型组患者的肾脏生存率最高(χ2=19.488,P<0.001),而硬化型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低于新月体型组( χ2=5.655,P=0.017);较高的血清肌酐(>320 μmol/L,χ2=77.229,P<0.001)和尿红细胞计数(>300个/μl,χ2 =8.511,P=0.004)水平,较低的类风湿因子(<20 IU/ml, χ2=8.610,P=0.003)、血清白蛋白(<30 g/L, χ2=11.060,P=0.001)和血红蛋白(<90 g/L, χ2=21.921,P<0.001)水平与较低的肾脏生存率相关;在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加霉酚酸酯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 χ2=5.056,P=0.025)和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组( χ2=16.45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清肌酐水平>320 μmol/L(HR=8.803,95%CI 3.087~25.106,P<0.001)和血清白蛋白<30 g/L(HR=2.566,95%CI 1.246~5.281,P=0.011)是患者进展至ESRD的影响因素。 结论 MPO-ANCA-GN患者诊断时的血清肌酐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

  • 甘文渊, 肖伟, 徐力, 王银, 张艺, 黄小妹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的影响因素,寻找更有效的临床及超声评价指标。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初次行AVF手术的患者,探讨AVF成熟的影响因素。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资料、术前彩超资料和术后彩超资料。根据内瘘术后物理检查情况、临床使用、术后彩超数据将患者分为内瘘成熟组及未成熟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VF成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AVF成熟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64例,内瘘成熟组110例,未成熟组5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肱动脉流量、心脏射血分数、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尿病病史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指标如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402,95%CI 1.159~1.697,P=0.001)、手术静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341,95%CI 1.176~1.528,P<0.001)、心脏射血分数(每增加5%,OR=1.184,95%CI 1.087~1.289,P<0.001)、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OR=1.407,95%CI 1.103~1.796,P=0.006)、肱动脉流量(每增加10 ml/mim,OR=1.047,95%CI 1.004~1.091,P=0.034)及糖尿病病史(OR=0.271,95%CI 0.103~0.715,P=0.008)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AUC=0.728,95%CI 0.643~0.839,P<0.001)、手术静脉直径(AUC=0.762,95%CI 0.686~0.839,P<0.001)、心脏射血分数(AUC=0.711,95%CI 0.626~0.796,P<0.001)是预测AVF成熟的重要指标。 结论 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心脏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均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AVF术前评估中应重视动静脉直径、心脏功能及糖尿病情况。

  • 基础研究

  • 张冰, 刘新辉, 曾又佳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联合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肾病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40只150~180 g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AN组)、黄芪甲苷干预组(PAN+AS-IV组)、甲泼尼龙(MP)干预组(PAN+MP组)和AS-IV+MP干预组(PAN+AS-IV+MP组)。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50 mg/kg PAN的方法建立PAN肾病模型。药物干预组于造模同时分别给予40 mg·kg-1·d-1 AS-IV灌胃和15 mg·kg-1·d-1 MP腹腔注射,连续治疗10 d,实验第11天收集各组大鼠血液、24 h尿液和肾组织标本。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蛋白量、尿肌酐、血清白蛋白(Alb)水平; Western印迹法检测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Rho家族蛋白RhoA、Rac/Cdc42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synaptopod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N组大鼠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显著升高,Alb水平显著降低,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RhoA、Rac/Cdc4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均P<0.01)。与PAN组比较,PAN+AS-IV组和PAN+AS-IV+MP组血清Alb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PAN+MP组(P<0.05)和PAN+AS-IV+MP组(P<0.01)uPCR显著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PAN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PAN+AS-IV组、PAN+MP组和PAN+AS-IV+MP组)肾组织nephrin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RhoA、Rac/Cdc42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AN组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synaptopod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各药物干预组肾组织nephrin、synaptopodin表达较PAN组均升高,其中PAN+AS-IV+MP组改善最显著。 结论 AS-IV及糖皮质激素均可改善PAN诱导的肾足细胞损伤,且两者联合使用有协同增强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Rho家族信号的激活有关。

  • 短篇论著

  • 李影花, 钟宇芳, 雷绮霞, 叶晓青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方法 通过分析425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和自我管理量表(包括“饮食、液体和离子摄入”,“自我防治意识”和“身心健康维持”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他们的家庭支持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家庭支持及其他因素与M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得分、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是MHD患者“饮食、液体和离子摄入”和“自我防治意识”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得分、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和存在并发症是患者“身心健康维持”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家庭支持对MHD患者的“饮食、液体和离子摄入”,“自我防治意识”和“身心健康维持”自我管理能力均有积极作用,应积极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

  • 病例报告

  • 周玉超, 姜玲, 程震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性肾小球肾炎(fibr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FGN)是一种罕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且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欠佳。以往的观点认为免疫因素参与了FGN发病,近年研究者们发现热休克蛋白40家族(编码基因为DNAJ)中的B9成员(DNAJB9)与FGN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诊断FGN的新标志物。我们报道2例FGN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介绍FGN的研究进展。

  • 吴海婷, 刘巍, 张磊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可造成进展性的肾功能不全,但发展成急性肾衰竭者少见。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经皮介入血管治疗并不能改善主要心血管及肾脏事件。我们报告1例60岁双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女性患者,因高血压控制不佳,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经皮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治疗后血肌酐迅速下降,血压恢复正常且对降压药需求量明显下降。提示血管介入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功能快速下降有效。

  • 彭丽盈, 艾三喜, 文煜冰, 李明喜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近年来,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逐渐成为DR的一线治疗方案。抗VEGF药物的全身用药可能带来肾损伤,但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肾脏不良作用却很少被临床医师关注。本文报道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肾损伤加重病例,并回顾文献,帮助临床医师认识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能出现的肾脏损害。

  • 综述

  • 谢凯锋, 郑诺燕, 余学清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且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IgA1分子沉积在肾小球系膜是其区别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明显特征。近年来,IgAN在机制研究、基因组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发现半乳糖缺陷型IgA1(galactose deficient-IgA1,Gd-IgA1)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回顾了Gd-IgA1分子的产生机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及下游致病机制,同时讨论了目前Gd-IgA1在临床研究中所提示其与疾病病理及进展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读者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为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临床指南

  • 《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透析前期和初始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管理,《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编写了本规范。规范首先提出“围透析期CKD”的概念及特征,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费用显著增高,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快速降低,需要强化管理;接着本规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围透析期CKD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与频率、肾脏替代治疗时机与模式选择、透析充分性评估、围透析期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最后提出了围透析期CKD的未来研究方向。围透析期CKD管理一直是肾脏病临床的难点,本管理规范的制定、宣传及落实能够提高我国围透析期CKD患者的管理水平,从而对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