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林力, 任红, 谢静远, 王伟铭, 沈平雁, 李晓, 胡晓帆, 史一帆, 季垠宏, 陈楠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和肾小球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FSGS和MCD患者,所有入选者均经临床和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并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治疗(用药剂量为375 mg/m2体表面积,共治疗4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7~14 d)。比较基线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后3、6、9、12个月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CD19+、CD20+、CD3+、CD3+CD4+、CD3+CD8+、自然杀伤细胞(CD56+CD16+)水平的差异。结果 96例FSGS和MCD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28岁(14~77岁),男女比为1.8∶1,MCD 65例,FSGS 3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者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血白蛋白水平上升(均P<0.01)。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外周血CD19+和CD20+淋巴细胞计数均<5个/μl,治疗后3、6、9、12个月CD19+和CD20+淋巴细胞计数较基线值显著下降(均P<0.05),6个月后逐渐恢复。与基线值比较,利妥昔单抗治疗后3、6、9、12个月血IgG水平显著上升(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0.001),血IgM水平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1、0.008、0.005、<0.001)但中位数水平仍在正常范围(400~3 450 mg/L),而血IgA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和自然杀伤细胞(CD56+CD16+)计数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清除CD19+和CD20+淋巴细胞,对除外CD19+、CD20+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规范的利妥昔单抗用药可安全用于FSGS和MCD患者的治疗。

  • 彭思琪, 卢文, 江肖, 徐兴欣, 吴永贵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原发性IgAN的患者资料,并根据肾活检时基线肾功能(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A组[eGFR≥90 ml·min-1·(1.73 m2)-1]、B组[eGFR 61~89 ml·min-1·(1.73 m2)-1]和C组[eGFR≤60 ml·min-1·(1.73 m2)-1],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肾脏累积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74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性325例(43.8%),女性417例(56.2%),肾活检时中位病程为6(1,24)个月,中位年龄为36岁(18~68岁),其中A组394例(53.1%)、B组203例(27.4%)和C组145例(19.5%)。随着基线肾功能水平降低,患者合并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的比例及尿蛋白量、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而肉眼血尿发作史的比例和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明显降低(均P<0.05)。在病理资料比较中,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球性硬化、肾小动脉管壁增厚及玻璃样变、Lee氏分级Ⅳ和Ⅴ级的比例随着基线肾功能下降而增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随着基线肾功能下降,肾脏累积生存率呈现下降趋势(Log-rank检验 χ2=88.51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起病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HR=2.399,95%CI 1.054~5.459,P=0.037)、高血压(HR=1.806,95%CI 1.071~3.048,P=0.027)、基线肾功能下降(以A组为参照,B组:HR=2.383,95%CI 1.053~5.392,P=0.037;C组:HR=6.878,95%CI 3.074~15.393,P<0.001)、病理表现为伴IgG沉积(HR=2.224,95%CI 1.384~3.574,P=0.001)、球性硬化(HR=2.075,95%CI 1.230~3.501,P=0.006)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IgAN患者基线肾功能水平可用于预测患者临床和肾脏病理损伤程度,起病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基线肾功能下降、伴IgG沉积、球性硬化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谢彩蝶, 刘康, 严陈燕, 赵秀芬, 吴汉章, 毛慧娟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联合尿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尿液,并监测血肌酐,将患者分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组及非AKI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预后信息包括住院透析、住院死亡、出院时肾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年死亡、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术后6 h、24 h、48 h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并同时测定尿肌酐(Cr)。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TIMP-2]·[IGFBP7](简称T*I)及尿T*I/尿Cr2对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年龄(58.43±10.91)岁,男性47例(63.5%);其中24例(32.4%)发生AKI,10例(13.5%)为2~3期AKI。心脏术后AKI组患者尿T*I 在6 h、24 h时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心脏术后24 h尿T*I预测AKI的AUC为0.71(95%CI 0.59~0.81,P=0.001,截断值为0.020,敏感度79.2%,特异度56.0%),而预测2~3期AKI的AUC为0.85(95%CI 0.75~0.92,P<0.001,截断值为0.083,敏感度70.0%,特异度90.6%);尿肌酐校正的尿T*I没有显示出更优的预测价值。此外,24 h尿T*I预测CSA-AKI患者的不良住院结局、肾功能恢复和术后1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82(95%CI 0.71~0.90,P=0.001)、0.80(95%CI 0.66~0.86,P<0.001)和0.81(95% CI 0.70~0.89,P=0.047)。结论 尿液中TIMP-2与IGFBP7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CSA-AKI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CSA-AKI的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王莹, 姚曦, 陈少华, 徐春萍, 瞿立辉, 郭琦, 陈江华, 张萍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早期透析后体重超标值(end-dialysis over-weight,edOW)与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始血液透析的初发尿毒症患者。随访终点为死亡,或截至2018年4月30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原发病、合并症和实验室指标,以及透析4~12个月期间的相关参数。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dOW与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469例患者,男性300例(64.0%),年龄(56.9±17.1)岁。在随访(4.1±2.4)年(1.0~10.3年)期间,共102例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事件,占44.1%(45/102)。edOW为(0.28±0.02)kg,根据edOW的均值将患者分为edOW<0.28 kg组(n=292)和edOW≥0.28 kg组(n=17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dOW<0.28 kg组长期生存率高于edOW≥0.28 kg组(Log-rank χ2=4.134,P=0.043),edOW<0.28 kg组CVD生存率高于edOW≥0.28 kg组(Log-rank χ2=11.13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edOW是血液透析患者CVD死亡(HR=1.930,95%CI 1.198~3.107,P=0.007)和全因死亡(HR=1.541,95%CI 1.057~2.249,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透析早期高edOW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进忠, 张炜, 潘健怡, 郑庆坤, 冼科尔, 莫敏, 何文娜, 黎永佳, 窦献蕊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1日至9月30日在珠三角地区10家血液净化中心行MHD大于3个月的患者纳入该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应用心脏彩超检查分为非心脏瓣膜钙化组和心脏瓣膜钙化组,记录人口学特征、透析次数、血压、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以及透析用药,透析前留取血清完善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CO2结合力(CO2CP)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瓣膜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664例MHD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性395例(59.5%),女性269例(40.5%);年龄(57.0±14.2)岁,透析龄43.0(22.3,71.7)个月,合并糖尿病119例(17.9%),每周透析2次患者有186例(28.0%);心脏瓣膜钙化组329例(49.5%),非心脏瓣膜钙化组335例(50.5%)。与非心脏瓣膜钙化组相比,心脏瓣膜钙化组透析龄更长(P<0.05),舒张压、空腹血糖、全段甲状旁腺素、铁蛋白水平更高(均P<0.05),每周透析2次患者比例、血CO2CP<19 mmol/L(CO2CP中位数为19 mmol/L)患者比例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骨化三醇、碳酸镧使用比例更高(均P<0.05),而spKt/V、血红蛋白、血清CO2CP、校正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较低(均P<0.05),司维拉姆、西那卡塞使用比例也较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清CO2CP与心脏瓣膜钙化呈负相关(rs=-0.69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周透析2次(OR=2.789,95%CI 1.232~6.305,P=0.014)、血总胆固醇(OR=1.449,95%CI 1.014~2.071,P=0.042)、CO2CP<19 mmol/L(OR=22.412,95%CI 10.640~47.210,P<0.001)是MHD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MHD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存在明显的酸负荷,代谢性酸中毒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 杨文领, 何莲, 李育梅, 赵微微, 陈文静, 杨平, 张现化, 张爱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心力衰竭患者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到2019年3月期间18~75岁行血液透析至少3个月且每周透析不低于3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体检中心参与健康体检并且没有发现明显肾脏检查异常的人员为对照(非肾病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生化指标、原发病、透析、心脏检查等病历资料及体检资料,以高效液相-质谱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TMAO,比较MHD患者与非肾病对照间、合并心力衰竭与无心力衰竭患者间TMAO自然对数(lnTMAO)的差异,并以线性回归分析评估lnTMAO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非肾病对照40例,MHD患者195例,其中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和/或左心室射血分数<50%者共30例(15.4%)。MHD患者与非肾病对照组间年龄[中位数62.0(48.0,71.0)岁比45.0(33.3,55.0)岁,Z=5.685,P<0.001]、男性比例[67.2%比37.5%,χ2=12.426,P<0.001]、TMAO水平[5.54(3.84,8.91)mg/L比0.17(0.11,0.30)mg/L,自然对数转换后t=21.687,P<0.001]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合并心力衰竭与无心力衰竭患者间年龄[64.5(56.8,71.0)岁比61.0(47.0,72.0)岁,Z=0.894,P=0.372]、男性比例[63.3%比67.9%,χ2=0.238,P=0.626]、TMAO水平[5.17(3.30,9.46)mg/L比5.57(3.87,8.95)mg/L,自然对数转换后t=-1.537,P=0.13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lnTMAO=0.078×[血尿素(mmol/L)]+0.001×[血肌酐(μmol/L)]-0.002×[尿酸(μmol/L)]-0.003×[血小板(×109/L)]+0.014×[年龄(岁)]+0.344(如果有糖尿病)-1.266,其中血尿素是TMAO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标准化系数(SB)=0.483];而在血液透析患者中,lnTMAO=0.249×[超滤量(L)]+0.059×[血浆白蛋白(g/L)]+0.008×[年龄(岁)]-0.526(如果存在心力衰竭)-1.865,其中超滤量是TMAO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SB=0.279)。结论 MHD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变化,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代谢物血TMAO水平低于病情稳定患者,其水平可能与超滤量、营养等有关。

  • 方雅萍, 米焱, 王彩丽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作用通路,探讨MC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芯片数据来源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平台下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选取含MCD信息的数据芯片GSE104948和GSE104954,数据集包含19例MCD肾活检组织和36例正常对照肾组织的基因表达阵列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芯片数据,使用在线工具GEO2R分析数据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以及参与代谢通路基因之间的网络分析。用String 11.0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分析MCD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基因之间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Cyto Hubba插件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关联度,筛选关键表达基因。结果 用在线工具GEO2R共筛选出MCD患者302个高表达的差异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的产物多定位在细胞外基质、细胞外泌体、细胞核周等区域,发挥细胞黏附分子结合、脱氧胞苷脱氨酶活性、蛋白质二聚化活性、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等功能,以及参与细胞外基质形成、细胞溶解、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局部黏附、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中富集。结合GO分析和Cyto Hubba分析结果,筛选出PYCARD基因为诱导MCD肾脏炎性反应发生的关键基因。结论 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MCD的发生发展,PYCARD基因可能为诱发MCD炎性反应的关键基因。

  • 基础研究

  • 王小健, 关贵平, 路晓, 李亚峰, 高艳芳, 郑刚, 毕宏, 苏云星, 李荣山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生长板发育的影响。方法 雄性4周龄SD幼鼠4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灌胃,n=20)和CRF组(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n=20),连续灌胃6周后处死全部幼鼠,比较两组幼鼠胫骨长度。micro-CT扫描仪测量胫骨近端生长板宽度,组织切片番红固绿染色检测胫骨生长板宽度。提取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3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Collagen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及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软骨细胞CollagenⅡ、MMP-13、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F组幼鼠胫骨长度较短[(27.32±5.81)mm比(35.43±3.61)mm,t=5.226,P<0.001],生长板宽度较窄[(0.72±0.22)mm比(1.13±0.27)mm,t=5.096,P<0.001]。软骨组织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CRF组幼鼠生长板相对宽度较对照组窄(t=6.744,P<0.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CRF组软骨细胞CollagenⅡ蛋白表达减少(t=8.212,P<0.001),MMP-13(t=13.091,P<0.001)和β-catenin(t=7.534,P<0.001)蛋白表达增多。结论 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呈高表达状态,是软骨细胞加速退变分化、生长板出现闭合趋势的原因之一。

  • 综述

  • 李凤, 余健文, 余学清, 周怡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新近发现的一类缺乏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特殊淋巴细胞,兼具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部分特点和功能,其家族成员包括自然杀伤细胞、ILCs-1、ILCs-2、ILCs-3、淋巴组织诱导细胞(lymphoid tissue-inducer cells,LTi)和调节亚群ILCregs。ILCs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并参与组织重塑和修复,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目前ILCs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还较少,有待人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本文将概述ILCs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功能,并将就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着重进行综述。

  • 张晓璐, 李树珍, 张爱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RNA(microRNA,miR)-214是脊椎动物中特有的microRNA之一,在多种肾脏疾病的肾组织中呈现差异表达,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参与上皮-间充质转化、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等途径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与急性肾损伤及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microRNA-214可能是未来针对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系统综述了microRNA-214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作为肾脏疾病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局限性及潜在应用前景。

  • 朱赛雅, 牛阳阳, 余晨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参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生和发展,线粒体靶向治疗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总结和综述了线粒体损伤在C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线粒体靶向治疗CKD的临床价值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