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何永春 蒋华 张萍 雷欣 陈涧扬 杨浩 陈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导管相关中心静脉病变(CVD)再置透析导管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例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及导管嵌顿拔管失败原因。选择大小合适球囊扩张原导管腔内或狭窄部位腔内血管,并再置带涤纶套的透析导管。随访6个月观察PTA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13例患者中有4例在更换导管时发现导管嵌顿,经腔内球囊扩张术(HONG技术)后顺利拔管。13例患者PTA术后狭窄段血管内径均符合效果良好评价标准,并再置管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导管血流量﹥250 ml/min。术后随访6个月,4例面部水肿患者中有3例面部水肿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10例患者导管血流量保持250 ml/min以上,3例患者需口服华法令才可保持血流量﹥250 ml/min。 结论 PTA术治疗CVD致导管嵌顿拔管失败及再置管困难的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拔管及再置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缓解中心静脉狭窄引起的临床症状。
  • 林知朗 阮静维 陈丽植 姜梦婕 杨帆 蒋小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sBAFF)水平与狼疮肾炎(LN)患儿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儿童LN中的意义。 方法 纳入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病中心确诊LN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儿54例,按初入院时的治疗情况分为经治组(已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44例)和初发组(既往未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0例);按诱导治疗6个月后是否肾脏缓解分为缓解组(20例)和非缓解组(34例);按是否出现肾脏复发分为复发组(6例)和非复发组(48例);按入院后肾活检病理结果分为病理III型组(5例)、IV型组(28例)和V型组(10例)。15名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BAFF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资料、检验指标、肾活检病理及随访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1)LN患儿sBAFF水平高于对照组(t=3.821,P<0.001);合并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者sBAFF水平高于未合并者(t=2.202,P=0.032)。(2)初发组sBAFF水平高于经治组(LSD-t=2.309,P=0.025)。肾脏非缓解组sBAFF水平高于缓解组(LSD-t=2.035,P=0.046)。(3)病理Ⅲ型、Ⅳ型及Ⅴ型组间sBAF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0,P=0.459)。LN患儿sBAFF水平与Austin肾脏病理评分中急性病变指数(AI)或慢性病变指数(CI)均无相关性(r=-0.273,P=0.063;r=0.150,P=0.314)。(4)单因素分析提示LN患儿sBAFF水平与血白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37,P=0.013),与血沉及血IgG水平呈正相关(r=0.289,P=0.036;r=0.340,P=0.01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肾脏缓解情况(β'=-0.271,P=0.037)与血清IgG水平(β'=0.517,P=0.001)为sBAFF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LN患儿肾脏缓解情况及血清IgG水平是sBAFF水平的影响因素。sBAFF水平有助于临床评估LN患儿的肾脏缓解情况。
  • 赵沙沙 闻萍 甘巍 曹金龙 杨俊伟 熊明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out autotransplantation,TPTX)患者术后严重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病例来自2008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PTX的患者。收集患者手术前后血生化检查和术前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资料,以及手术切除甲状旁腺总质量(切除腺体质量)等。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法分析TPTX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783例TPTX患者年龄(46.90±10.78)岁,平均透析龄(91.36±41.75)个月,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者235例,发生率为3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iPTH(OR=7.56,95%CI:1.55~36.79,P=0.01)、血碱性磷酸酶(OR=36.71,95%CI:14.75~91.36,P<0.01)、血磷(OR=1.74,95% CI:1.11~2.71,P=0.02)水平高,切除腺体质量大(OR=1.18,95%CI:1.06~1.31,P<0.01)是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术前血钙水平高是术后低钙血症(OR=0.02,95%CI:0.01~0.07,P<0.01)的保护因素。 结论 TPTX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高。术前血iPTH、血碱性磷酸酶、血磷水平高,术中切除腺体总质量大是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韩玥 郎艳华 林毅 邵乐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国42例3型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type 3,BS3)患儿的CLCNKB基因变异,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特点。 方法 4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BS3病例来自2012年6月至2018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市立医院收治的患儿,分别来自40个汉族家系和1个回族家系。采用二代测序和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MLPA)技术分析BS3患儿的CLCNKB基因变异及其特点。收集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和随访药物治疗疗效和生长发育改善的情况。根据基因变异的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2组:严重变异基因型组(严重变异组,n=26)和轻度变异基因型组(轻度变异组,n=12)。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型特征。 结果 42例BS3患儿的二代测序和MLPA分析共确定CLCNKB基因36个变异,其中16个为新发现变异。CLCNKB基因大片段缺失频率高达55%,全基因缺失达40%,全基因缺失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生长迟缓(38/42)、多饮多尿(35/42)、便秘(31/42)和呕吐(27/42)。42例患儿均表现为低钾低氯代谢性碱中毒。经氯化钾和吲哚美辛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电解质紊乱得到明显改善。与轻度变异组相比,严重变异组表现出更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 结论 本研究发现CLCNKB基因36个变异,其中16个为新变异,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库,为BS3的诊治以及中国巴特综合征人群遗传咨询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章苏凤 邬步云 严文艳 刘康 许雪强 俞香宝 朱亚梅 许贤荣 邢昌赢 毛慧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体成分分析测定的营养及液体负荷指标对住院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的严重AKI患者,行CRRT前、CRRT治疗后第7天常规测定人体成分。按照CRRT后28 d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使用Cox回归分析28 d生存与瘦体重指数(LTI)、脂肪组织指数(FTI)、细胞外液(ECW)与体细胞质量(BCM)比值(ECW/BCM)、水分过多(OH)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56例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年龄(62.7±15.4)岁,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9.9±3.9,28 d病死率为46.2%。28 d生存组和死亡组CRRT前OH值分别为2.95(1.80,5.50)L和4.20(2.95,5.70)L(P=0.016),ECW/BCM值分别为1.00(0.76,1.18)和1.07(0.88,1.25)(P=0.03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RT前高OH值(HR=1.08,95%CI 1.00~1.17,P=0.040)、CRRT前高ECW/BCM比值(HR=3.02,95%CI 1.46~6.22,P=0.003)与28 d死亡显著相关;开始CRRT后第7天的OH值和首次CRRT治疗前OH的差值(HR=0.83,95%CI 0.72~0.95,P=0.008)以及对应时间点的ECW/BCM差值(HR=6.79,95%CI 1.72~26.82,P=0.006)与CRRT 治疗7 d内生存患者的28 d死亡显著相关。经校正年龄、性别、SOFA评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RRT前高OH值(HR=1.16,95%CI 1.06~1.27,P=0.002)、CRRT前高ECW/BCM比值(HR=2.80,95%CI 1.30~6.06,P=0.009)、CRRT第7天与CRRT前OH差值(HR=0.82,95%CI 0.72~0.95,P=0.008)、CRRT第7天与CRRT前ECW/BCM差值(HR=2.79,95%CI 1.30~5.98,P=0.009)均与28 d死亡相关,而CRRT前LTI(HR=0.93,95%CI 0.86~1.02,P=0.113)、FTI(HR=0.98,95%CI 0.92~1.04,P=0.475)与28 d死亡无明显相关。 结论 开始CRRT前人体成分分析测定的高OH、高ECW/BCM与AKI患者28 d死亡相关,而营养指标LTI、FTI与AKI患者28 d死亡相关不明显。在7 d内通过CRRT纠正液体超负荷状态可减少28 d死亡风险。
  • 基础研究

  • 张敏 郝传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盐饮食对小鼠肾髓质环氧化酶2(COX2)表达和尿钠排泄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n=30)被分为4组:(1)正常盐组(0.4%NaCl,n=5);(2)高盐组(8%NaCl,n=5);(3)硼替佐米+正常盐组(n=10);(4)硼替佐米+高盐组(n=10)。各组予生理盐水或硼替佐米预处理后,分别予正常盐或高盐饮食3 d,实验最后1 d于代谢笼中留取小鼠24 h尿液。麻醉处死小鼠,分别留取肾脏皮髓质,提取蛋白,部分组织固定。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髓质COX2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亚基及COX2表达;自动生化仪测定24 h尿钠排泄量。另将携带NF-κB启动子驱动的luciferase报告基因HLL转基因小鼠(HIV long-terminal-repeat,LTR)(n=8)分为两组:(1)正常盐组:正常盐(0.4%NaCl)饮食;(2)高盐组:高盐(8.0%NaCl)饮食。3 d后麻醉处死动物,留取肾脏组织。采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NF-κB的转录活性并以总蛋白量进行校正。 结果 (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盐组比较,高盐组C57BL/6j小鼠肾脏髓质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2)NF-κB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盐组比较,高盐组HLL小鼠肾脏髓质NF-κB活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F-κB p65亚基表达定位于肾髓质间质细胞。(3)与高盐组比较,硼替佐米+高盐组小鼠肾髓质COX2蛋白表达降低 (P﹤0.05)。(4)与高盐组比较,硼替佐米+高盐组小鼠24 h尿钠排泄量减少(P﹤0.05),组间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盐饮食可诱导小鼠肾髓质COX2高表达并激活NF-κB活性,硼替佐米能抑制高盐饮食对肾髓质COX2表达的诱导。NF-κB通路可能参与了高盐饮食调节肾髓质COX表达及尿钠排泄。
  • 田雨 张颖 李胜开 尹忠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获得表达BMP-7基因的BMSCs(BMSCs-BMP-7)和空载体-BMSCs(BMSCs-EV)。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n=30)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n=6);CRF+PBS组(n=6);CRF+BMSCs组(n=6);CRF+BMSCs-EV组(n=6)和CRF+BMSCs-BMP-7组(n=6)。采用5/6肾切除术构建大鼠CRF模型,CON组为假手术组。于造模后2周开始,每周予CON组和CRF+PBS组经尾静脉注射1 ml PBS,另3组干预组分别注射1 ml对应的细胞悬液,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Scr及血BUN;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B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终点时,与CON组比较,CRF+PBS组大鼠Scr和血BUN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RF+PBS组比较,CRF+BMSCs组、CRF+BMSCs-EV组和CRF+BMSCs-BMP-7组Scr和血BUN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F+BMSCs-BMP-7组大鼠Scr和血BUN水平低于CRF+BMSCs组和CRF+BMSCs-EV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RF+PBS组大鼠肾组织的BMP-7、VEGF表达量最低;CRF+BMSCs组、CRF+BMSCs-EV组和CRF+BMSCs-BMP-7组肾组织的BMP-7、VEGF表达量较CRF+PBS组显著升高(均P<0.05);CRF+BMSCs-BMP-7组肾组织的BMP-7、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CRF+BMSCs组、CRF+BMSCs-EV组(均P<0.01)。CRF+PBS组肾组织TGF-β1表达量高于CON组(P<0.01);CRF+BMSCs组、CRF+BMSCs-EV组和CRF+BMSCs-BMP-7组肾组织TGF-β1表达量较CRF+PBS组显著降低(均P<0.01);CRF+BMSCs-BMP-7组肾组织TGF-β1表达量显著低于CRF+BMSCs组、CRF+BMSCs-EV组(均P<0.01)。 结论 BMP-7基因修饰的BMSCs对CRF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TGF-β1及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 短篇论著

  • 连希艳 黄胜华 李侠 刘俊 吕正超 徐巾洁 曹颖 赵家华 冯志坚 赵劲涛 于云霞 袁茉 伍云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性分析云南地区21 例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PD 置管术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患者按要求处理废液废袋的依从性。结果发现HIV/AIDS合并ESRD患者行PD治疗早期疗效满意,部分透析质量指标良好;医护人员在PD置管术及换液操作中均未发生职业暴露;HIV/AIDS患者按照要求处理废液废袋的依从性良好。作者认为,PD可作为我国边远地区或血液透析中心未设置HIV阳性区域地区HIV/AIDS合并ESRD患者的替代治疗手段。
  • 病例报告

  • 潘明明 高民 俞济荣 谢筱彤 张留平 刘必成 张晓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最多的血管通路方式,内瘘流量增加可增加心输出量,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由于内瘘高流量导致的高输出量心力衰竭是内瘘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报告一例因高流量内瘘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并分析其发生机制,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环阻法缩窄内瘘是治疗高流量内瘘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 游静 朱雪婧 朱健玲 刘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冷球蛋白血症表现为血清中持续存在异常免疫球蛋白,后者在低温下沉淀并在升温时再次溶解,主要分为Ⅰ、Ⅱ、Ⅲ型,乙肝病毒感染为Ⅱ型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的少见病因。我们报道一例乙肝相关性冷球蛋白血症相关性肾小球肾炎,27 岁男性,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以反复发作皮疹及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免疫抑制、抗乙肝病毒药物和血浆置换治疗后肾功能恢复。
  • 专家共识

  •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肾康复专业委员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的下降、肌肉萎缩、生理、心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运动康复增加CKD 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肌力和肌肉容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CKD进展、提高QOL评分。适合CKD患者的运动康复处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灵活性运动,中等强度,每次30~60 min,3~5次/周。对CKD患者做好运动康复前的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对降低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尤为重要。
  • 综述

  • 陈志新 张磊 陈丽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是由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导致的多种中小分子物质重吸收障碍。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需要消耗大量ATP,近端肾小管能量代谢障碍,会直接影响相关物质转运。Fanconi综合征的常见病因除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吞功能障碍外,还有线粒体DNA 修复或合成受损、线粒体蛋白的功能受损、合成ATP 原料缺乏、直接抑制Na.K.ATP 酶活性导致的能量代谢障碍。此外,糖酵解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中已阐述了其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能量代谢,尤其是疾病状态下肾脏的能量代谢,可为治疗Fanconi综合征提供新的靶点。
  • 钱静益 王彬 吕林莉 刘必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种类丰富的小囊泡。机体几乎所有的活性细胞都能够分泌EV,且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EV 按照产生的大小、发生、释放机制分主要有外泌体(exosome)、微囊泡(microvesicle)、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迁移小体(migrasome),并参与了多种生理病理过程。EV 还具有作为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载体的巨大潜能。本文综述了EV 的分类、产生、摄取,并着重介绍其在肾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 侯婉音 蔡青青 师素芳 王素霞 吕继成 张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gA 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呈现多样性。血压、尿蛋白、肾功能联合牛津分型MEST-C 评分系统是预测IgAN 预后的经典和可靠因素。实际上血管病变在IgAN 病理中极为普遍,然而牛津分型中尚未包含血管损害。IgAN 的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玻璃样变、管腔狭窄、内膜纤维化的小动脉病变以及微血管病(MA),两者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各不相同并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IgAN队列研究和国内外IgAN 血管损害的研究,从发病率、疾病预后和发病机制方面分别综述,重点关注近年来微血管损害对临床高血压、肾脏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微血管损害可能的补体参与机制。IgAN的血管研究将为IgAN的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