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血液净化

  • 李明 叶增纯 李灿明 张笑浩 刘迅 彭晖 娄探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以便早期诊断及干预PAH。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随访资料完整的长期HD患者183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0日,观察终点为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比较有PAH(PAH组)和无PAH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相关指标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患者并发PAH的危险因素。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AH与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检查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 183例HD患者中女性79例(43.2%),男性104例(56.8%),年龄(56.1±16.9)岁,其中合并PAH患者72例(39.3%)。与无PAH组相比,PAH组年龄和透析龄较大(均P<0.05)。两组心脏彩超资料比较,PAH组左心房内径(P=0.002)与瓣膜钙化发生率(P=0.004)显著高于无PAH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增加(OR=1.027,95%CI 1.001~1.053,P=0.041)及透析龄增加(OR=1.129,95%CI 1.004~1.269,P=0.042)是HD患者并发PAH的危险因素。在中位随访27.8个月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AH组全因死亡率高于无PAH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0.018)。两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均为心血管事件。Cox回归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合并糖尿病、透析龄、合并瓣膜钙化、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后,PAH增加了HD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HR=1.894,95%CI 1.083~3.313,P=0.025)。 结论 HD患者合并PAH比较常见且预后不良。年龄增加和透析龄增加可能是HD患者并发PAH的危险因素。定期的心脏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诊断PAH。
  • 温楚玲 周红梅 江杰 姜宗培 李慧娟 刘国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珠三角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间期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珠三角地区10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透析间期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CV)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成4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用药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10例患者,男性612例,女性398例,年龄(56.3±13.9)岁,透析龄(48.4±36.1)个月,透析间期SBP-CV为8.07%(5.72%,11.34%)。根据患者透析间期SBP-CV的四分位数分成4组:低BPV组(SBP-CV≤5.72%,253例)、中BPV组(5.72%<SBP-CV≤8.07%,252例)、高BPV组(8.07%<SBP-CV≤11.34%,253例)和极高BPV组(SBP-CV>11.34%,252例),组间透析龄、合并糖尿病、超滤量、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 rate,IDWGR)、血钙、使用钙通道拮抗剂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IDWGR(OR=1.216,95%CI 1.108~1.435,P<0.001)是BPV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超滤量(OR=0.436,95%CI 0.330~0.575,P<0.001)、使用钙通道拮抗剂(OR=0.686,95%CI 0.477~0.986,P=0.042)是BPV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高IDWGR是MHD患者透析间期BPV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超滤量、使用钙通道拮抗剂是MHD患者透析间期BPV的保护因素。
  • 于海波 王学文 孙桂江 李博 董红业 姜埃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通路类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建立长期透析通路并自愿接受随访的患者,随访5年。依据患者长期通路的类型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内瘘)组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颈内静脉导管(导管)组。应用Cox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31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性150例(47.62%),内瘘组189例(60.00%),导管组126例(4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增加(HR=1.021,95%CI 1.003~1.040)、动静脉内瘘(HR=1.899,95%CI 1.019~3.539)、透析血流量增加(HR=1.030,95%CI 1.010~1.051)和左房内径增大(HR=1.097,95%CI 1.022~1.177)为血液透析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内瘘组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导管组(Log-rank χ2=9.53,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为0.608,P=0.008]、动静脉内瘘(AUC为0.594,P=0.021)、透析血流量(AUC为0.659,P<0.001)、左房内径(AUC为0.604,P=0.011)均可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 结论 年龄增加、动静脉内瘘、透析血流量增加和左房内径增大均是血液透析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可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率高于导管患者。
  • 曾颖 欧阳涵 姜山 姜林森 冯胜 王峙 沈华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登记管理的268例MH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透析数据、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及临床结局。按照RDW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组患者总生存率和心血管疾病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法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RDW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价值。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68例MHD患者,年龄(60.9±15.8)岁,透析龄(58.1±9.1)个月,其中男性159例(59.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Q1 组(RDW≤13.8%,n=61)、Q2组(RDW 13.9%~14.6%,n=66)、Q3组(RDW 14.7%~15.6%,n=73)、Q4组(RDW≥15.7%,n=68)患者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95.1%、93.1%和85.7%;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5%、87.5%、59.2%和51.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5%、65.4%、33.6%和17.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组患者1年心血管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8.4%、96.6%、95.8%和92.4%;3年心血管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4.8%、92.5%、84.4%和70.4%;5年心血管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6.9%、81.3%、65.6%和5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校正多项混杂干扰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DW≥15.7%是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Q4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为Q1组的3.098倍(95%CI 1.072~8.950,P=0.037)及2.661倍(95%CI 1.111~8.342,P=0.04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RDW=14.85%是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最佳截点(P<0.01),RDW=15.45%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佳截点(P<0.01),RDW=14.45%的MHD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P<0.01)。 结论 RDW可独立于其他因素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沈亦蔚 苏新玙 刘苗 俞赞喆 严豪 马大骅 袁江姿 倪兆慧 方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规律腹透的2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握力评估肌肉力量,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仪测定瘦组织质量指数(LTI)。肌肉质量减少且伴有肌肉力量下降定义为肌少症,计算腹透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按照有无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和无肌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法分析肌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207例腹透患者中男122例(58.9%),年龄(55.3±13.7)岁,中位透析龄22.9(7.3,60.9)个月,其中45例(21.7%)合并糖尿病,32例(15.5%)合并心血管疾病;27例患者存在肌少症,肌少症发生率为13.0%。与无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患者透析龄较长,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残余肾功能(RRF)、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低,细胞外液与内液比值(ECW/ICW)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94,95%CI 1.35~11.50,P=0.012)、长透析龄(OR=1.01,95%CI 1.00~1.02,P=0.029)、高ECW/ICW比值(OR=1.09,95%CI 1.05~1.14,P<0.001)是腹透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腹透患者肌少症并不少见。男性、长透析龄、高ECW/ICW比值是腹透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一范 占小江 陈岩冰 杨梅 严彩霞 陈钦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并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31日。截至随访日期仍继续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退出腹膜透析患者分为死亡组、转血液透析(简称转血透)组、肾移植组、失访组4个亚组。各亚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临床特点。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98例患者,570例(57.11%)为男性,开始腹膜透析年龄为(49.36±14.94)岁,中位透析龄为27.13(12.84,42.29)个月;其中退出患者共517例,退出率达51.80%。退出主要原因为死亡258例(49.90%),其次为转血透166例(32.11%),肾移植66例(12.77%),失访27例(5.22%)。死亡原因首位为心脑血管事件136例(52.71%),其次为感染42例(16.28%),恶质病20例(7.75%),肿瘤5例(1.94%);转血透主要原因为透析不充分76例(45.78%),其次为腹膜炎55例(33.13%),导管功能不良24例(14.46%)。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年龄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比例高(均P<0.05);转血透组男性、合并糖尿病比例高(均P<0.05)。生化指标中死亡组开始透析时血白蛋白、血磷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转血透组血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主要原因为死亡和转血透。死亡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事件,转血透主要原因为透析不充分。
  • 临床研究

  • 史浩 姜梦迪 谢静远 沈平雁 李晓 张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比较碘海醇(iohexol)血浆清除率(Iohexol-GFR)三点法(I-GFR-TS)、两点法(I-GFR-DS)、单点法(I-GFR-SS)的一致性,选择最优化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检测方案。 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瑞金医院肾脏科住院的174例CKD患者,静脉注射碘海醇5 ml后,根据估算GFR(eGFR)分组,在不同时间点留取血浆样本3次,首次取血点为2 h,末次取血点随eGFR降低相应由4 h延迟至6 h,同位素Gates法作为同步对照检测GFR。以I-GFR-TS为标准,比较了I-GFR-DS、I-GFR-SS和同位素Gates法检测GFR的准确性。 结果 与I-GFR-TS法相比,I-GFR-DS、I-GFR-SS、Gates法在总体人群的中位偏差分别为-0.15、-1.00、6.76 ml ?min-1 ?(1.73 m2)-1,P10(与标准I-GFR-TS相比,检测值偏离在10%内的比例)分别为95.4%、74.1%、28.7%,P30分别为100.0%、93.7%、72.4%;在eGFR<30 ml ?min-1?(1.73 m2)-1组,I-GFR-SS取血时间由4 h延至6 h,提高了准确度[ P10:43.5%比17.4%,P=0.055;P30:73.9%比43.5%,P<0.05]。 结论 临床建议选择Iohexol-GFR两点法,单点法准确性稍差但更便捷,可作为次选方案,取血时间应据eGFR调整(尤其中重度肾损伤患者);同位素Gates法不宜用于常规GFR检测。
  • 基础研究

  • 张帝 汤晓静 高远 于鸿晶 文彬 付莉莉 宋书伟 梅长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中筛选人源产甲酸草酸杆菌并研究其防治草酸钙结石的作用。 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中筛选并分离培养人源产甲酸草酸杆菌。采用0.8% 乙二醇灌胃建立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4组乙二醇诱导的草酸钙结石模型组,其中3组草酸钙结石大鼠分别以106、107、108菌落形成单位(CFU)活菌干预4周。每周收集大鼠血及24 h尿液检测血钙、血镁、血磷、BUN、Scr、尿草酸、尿钙、尿镁、尿磷的变化。于第4周末处死大鼠,肾组织行HE、Yasue染色,偏折光镜下观察肾脏草酸钙结晶沉积部位及含量。 结果 分离出的菌株与已知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TCC)35274相似度为100%,由此判定已成功筛选出产甲酸草酸杆菌。第4周末5组大鼠间体重、Scr、BUN、血钙、血镁、血磷、尿镁、尿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末造模组24 h尿钙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产甲酸草酸杆菌菌液干预后,108 CFU组24 h尿钙排泄量升高,显著高于造模组(P<0.05),其余干预组24 h尿钙排泄量与造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 CFU组、107 CFU组尿草酸排泄量较造模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08 CFU干预组在第1周末24 h尿草酸排泄量即显著低于造模组(P<0.05),且持续至第4周末。干预4周后,偏折光镜下对照组无结晶形成,造模组可见肾皮质和肾髓质内大量草酸钙结晶形成,结晶成堆分布,相互连接;Yasue染色与肾脏同一部位草酸钙结晶重合;与造模组相比,106 CFU组、107 CFU组草酸钙结晶评分无明显改变,而108 CFU组肾脏草酸钙结晶评分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本研究已成功筛选出人源产甲酸草酸杆菌。每日给予108 CFU产甲酸草酸杆菌可安全、有效降低大鼠尿草酸排泄量,预防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从而抑制结石形成。
  • 袁树珍 许云鹏 隋晓露 顾凤娟 张艾莎 张燕子 谢婷妃 陈继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大鼠外周血中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阳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细胞)水平及其T盒转录因子TBX1(TBX1)和肌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D(MEF2D)表达变化,结合肾功能、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及肾组织病理变化,探讨其中的调控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分为急性排斥组(急排组)和非急性排斥(非急排)组。测定两组大鼠肾功能(尿素氮和血肌酐);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0和IFN-γ;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测定CD4+CD25+ Treg细胞;实时定量PCR测定CD4+CD25+ Treg细胞的Foxp3、TBX1和MEF2D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CD4+CD25+ Treg细胞Foxp3、TBX1和MEF2D蛋白表达。 结果 与非急排组相比,急排组尿素氮和血肌酐均升高,IL-10下降,IFN-γ升高(均P<0.05)。急排组肾组织病理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细胞显著增生,毛细血管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肾间质明显水肿和肾小管坏死,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与非急排组相比,急排组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比例降低(4.50%±0.50%比5.74%±1.96%,P<0.05),CD4+CD25+ Treg细胞Foxp3、MEF2D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1),TBX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1)。 结论 肾移植急性排斥大鼠免疫耐受细胞CD4+CD25+ Treg细胞减少,Foxp3、MEF2D、IL-10表达降低,TBX1、IFN-γ表达增强,共同促进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加重肾损伤。
  • 短篇论著

  • 周朝敏 唐昕 袁静 林鑫 胡英 余芳芳 郄淑文 查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内脏肥胖指标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对非肥胖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效能。纳入多中心1302 例非肥胖MHD 患者,收集身高、腰围(WC)、血生化等指标。计算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肪堆积产物指数(LAP)、身体圆度指数(BRI)及体重指数(BMI)、腰高比(WHt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非肥胖MHD 患者发生MS 的最佳诊断指标。结果发现,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在男性中排序为:LAP(AUC=0.84)>VAI(AUC=0.82)>CVAI(AUC=0.77)>WC(AUC=0.76)>WHtR(AUC=0.75)/BRI(AUC=0.75)>BMI(AUC=0.69);在女性中排序为:LAP(AUC=0.85)>VAI(AUC=0.84)>WC(AUC=0.77)>WHtR(AUC=0.75)/BRI(AUC=0.75)>CVAI(AUC=0.73)/BMI(AUC=0.73)。作者认为,LAP及VAI诊断非肥胖MHD患者MS的效能强于CVAI、BRI、WC、WHtR及BMI;LAP简单、易获取,诊断效能高,可作为初步诊断非肥胖MHD患者MS的简便指标。
  • 病例报告

  • 王化英 周广宇 尹敏 王艺璇 郭硕杰 王雪婷 吴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月体IgA 肾病肾脏病理损伤较重,病程进展较快,多预后不良。目前,此类患者多用激素联合免疫制剂治疗。本院1 例新月体IgA 肾病伴肾衰竭快速进展患者,在未应用激素、免疫制剂治疗情况下,通过积极血液净化及对症支持治疗,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得以控制,并成功脱离血液透析。目前尚无与本例相似的研究报道,因此本文结合文献进行病例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吴蔚桦 江铮 蔡亮 张帆 刘江 刘进 欧三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47 岁,因尿毒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6 年余,软组织多发脓肿,脓液标本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血磷升高入院。CT 及核素显相检查提示全身肌肉、血管广泛钙化。硫代硫酸钠及综合治疗效果欠佳,于入院后3个月死亡。本病例提示钙化防御表现具有多样性,早期积极控制钙磷代谢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 谢剑腾 梁田田 柒春芳 王文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是区别于传统线性RNA的一类新型RNA。研究发现,circRNA 的表达失调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新的证据表明,circRNA 可作为诊断或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肾损伤、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circRNA的研究,已成为RNA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广泛参与到生命研究的进程中。本文将就circRNA的形成、性质、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 王冲 王贵松 李月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脂代谢异常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CKD)的各个分期。CKD 患者氧化应激增加、炎性反应导致高密度脂蛋白(HDL)蛋白质组学及脂质组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HDL 促胆固醇外流能力、抗氧化能力、抗炎能力、内皮保护能力下降,这些HDL 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促进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加剧CKD本身病程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