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王惠芳 张伟 李宁 翟婷婷 刘雪梅 徐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肾内科住院或门诊诊治的CKD 3~5期患者中选取伴HUA且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布司他组(治疗组)和别嘌呤醇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d,若血尿酸<360 μmol/L减量为非布司他20 mg/d,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100 mg/d。收集患者基线及治疗后1~6个月时的血尿酸、血肌酐等指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达标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情况。 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试验的患者共9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例和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肌酐、eGFR、血尿酸及原发疾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分析显示,治疗1~6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个月血尿酸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eGF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P=0.319),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eGFR较基线水平增高2.23 ml?min-1?(1.73 m2)-1,而对照组eGFR降低4.36 ml?min-1?(1.73 m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校正混杂因素后,广义估计方程显示:CKD 3~5期患者血尿酸每降低60 μmol/L(1 mg/dl),eGFR平均增加1.149 ml?min-1?(1.73 m2)-1(P=0.003),24 h尿蛋白平均下降0.019 g(P=0.037);非布司他20 mg/d可使90.2% CKD 3~5期患者血尿酸水平在半年内持续达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与别嘌呤醇相比,非布司他能更有效降低CKD 3~5期伴HUA患者血尿酸水平,延缓肾功能进展。非布司他20 mg/d可能是CKD 3~5期患者血尿酸持续达标的有效和安全维持剂量,是否可作为长期最佳维持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 姚登湖 陈铖 丁国华 王惠明 杨红霞 朱吉莉 李晓丽 胡海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确诊且合并肾损害的AAV患者,依据ANCA结果分为髓过氧物酶(MPO)-ANCA阳性和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其中MPO-ANCA阳性者52例(76.5%),PR3-ANCA阳性者16例(23.5%);其中60岁以上者占60.3%。肾外累及器官主要为肺、消化和神经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血红蛋白、补体C3、补体C1q、IgE、24 h尿蛋白定量、降钙素原、BVAS评分和eGF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肾活检病理检查19例,MPO-ANCA阳性者14例,PR3-ANCA阳性者5例。PR3-ANCA阳性者以纤维素样坏死和新月体形成为主,MPO-ANCA阳性者以肾小球硬化为主(均P<0.05)。平均随访32个月,随访6个月时MPO-ANCA阳性者和PR3-ANCA阳性者的肾脏复发率分别为46.2%和7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3-ANCA阳性、年龄≥65岁、基线eGFR<30 ml?min-1?(1.73 m2)-1、合并肺间质病变为影响患者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随访期内,进入ESRD 的比例分别为42.3%和75.0%;死亡10例。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VAS评分≥18分、eGFR<30 ml?min-1?(1.73 m2)-1、合并肺间质病变为患者进入ESRD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PR3-ANCA阳性者比MPO-ANCA阳性者具有更严重的肾损害,肾外脏器受损也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
  • 彭晓艳 王海云 李阳 王颖 周紫娟 马莹 刘炳岩 杨薇 崔盈 李雪梅 陈丽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影响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2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采集患者进入腹膜透析时的基线资料,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以死亡为观察终点,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CAPD患者作为对照,评价APD患者的生存,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 与同期138例CAPD患者相比,69例APD患者的基线资料并无差异。APD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88.0%和73.0%,显著优于同期CAPD组患者(Log-rank检验,P=0.007),二者的技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APD全因死亡风险是APD的2.2倍(95%CI 1.221~3.83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方式不是影响腹透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因素。APD患者中,年龄(HR=1.077,95%CI 1.016~1.142,P=0.013)、糖尿病(HR=3.608,95%CI 1.117~11.660,P=0.032)和白蛋白水平(HR=0.890,95%CI 0.808~0.982,P=0.020)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透析方式不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透析开始时的年龄、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是A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于海波 魏芳 姜埃利 王喆 董红业 孟甲 孙桂江 陈海燕 王立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妥乐平(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和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充分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每次透析结束前缓慢推注7.2单位(2支)神经妥乐平注射液,8周后停止使用。对照组患者在充分透析基础上无针对不宁腿综合征的治疗,研究持续16周。每周监测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应用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评价量表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患者不安腿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 68例患者均完成本研究。与基线值比较,两组患者各随访点不宁腿综合征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不宁腿综合征评分下降更显著,对照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基线值比较,治疗组患者在主观睡眠、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助眠药物、日间功能和总分等项目的评分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神经妥乐平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神经妥乐平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症状和睡眠障碍,且安全性较好,但停药后症状可再次出现。
  • 杨光 王宁宁 葛益飞 查小明 毛慧娟 张波 孙彬 俞香宝 曾鸣 邢昌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PTX)术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短期变化情况,为探讨PTX治疗高转换性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评估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TX的尿毒症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为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移植术。收集入选患者PTX术前基线资料和术后第1、3、7天的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BTMs等资料。采用Spearman法分析患者手术前血iPTH和BTMs的相关性,及PTX手术前后BTMs的变化趋势。 结果 共纳入PTX患者19例。患者术前血iPTH、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区(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分别为(1512.4±612.0)ng/L、267.4(153.1,424.2)U/L、(5.78±1.15)μg/L和(8.79±4.61)IU/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基线ALP水平与iPTH(r=0.577,P=0.010),TRACP-5b与iPTH(r=0.640,P=0.003),及ALP与TRACP-5b(r=0.698,P=0.001)之间均呈正相关。提示高转换性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骨转换水平与iPTH呈正相关,且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具有偶联上调的特征。PTX术后第1、3、7天BTMs检测结果显示:(1)ALP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提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2)CTX和TRACP-5b呈逐渐降低趋势,提示破骨细胞活性减弱。 结论 病情严重的SHPT患者PTX术后易表现为高转换性肾性骨营养不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具有偶联上调的特点,且骨转换水平与iPTH呈正相关。PTX术后短期内成骨细胞活性增强,破骨细胞活性减弱。
  • 侯爱珍 娄探奇 肖观清 张豫 张剑利 孔耀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切除加前臂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parathyroidectomy,SPTH)患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2016年在本院行MHD合并严重SPTH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者按照患者意愿分成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手术组行tPTX+AT,非手术组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化指标、FGF-23水平。 结果 共纳入48例患者,手术组22例,非手术组26例,两组患者间年龄、透析龄、原发病、术前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磷、 FGF-23、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术前的血钙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1)。术后6个月手术组血iPTH、血磷、血钙、钙磷乘积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而两组间血脂、ALB、HG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血FGF-23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逐渐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血FGF-23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1462.9(903.7,5826.9)ng/L比12 627.9(5488.9,16 844.4)ng/L,P<0.01]。 结论 tPTX+AT可明显改善MHD合并严重SPTH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术后6个月内逐渐降低血FGF-23水平。
  • 陈琰 郑淑蓓 郑育 金领微 周志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且探讨衰弱评分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方法 病例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治疗的127例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生化资料,采用衰弱症状学量表进行衰弱评分,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根据不同衰弱评分分成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生化资料及CACs。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衰弱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MHD患者衰弱的因素。 结果 入选127例MHD患者中无衰弱组46例(36.22%),衰弱前期组45例(35.43%),衰弱组36例(28.35%)。3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史、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血C反应蛋白(CRP)、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左室舒张末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钙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69,P<0.001)。MHD患者衰弱评分与年龄(r=0.545,P<0.001)、合并糖尿病(r=0.236,P=0.008)、CRP(r=0.245,P=0.006)、FGF23(r=0.189,P=0.034)、CACs(r=0.396,P<0.001)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r=-0.257,P=0.004)、血白蛋白(r=-0.380,P<0.001)、血前白蛋白(r=-0.313,P<0.001)呈负相关。年龄(OR=1.076)、CRP(OR=1.176)、白蛋白(OR=0.796)、合并冠状动脉钙化(OR=2.465)是MHD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MHD患者中衰弱发生率高,衰弱的发生和年龄、CRP、血白蛋白、合并冠状动脉钙化相关。
  • 基础研究

  • 陈娅 丁涵露 李贵森 王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胎儿肉瘤样酪氨酸激酶1(FLT-1)启动子携带蛋白C(P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FLT-1/PC)对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血管壁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构建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Ad-FLT-1/PC组(n=23);空腺病毒(Ad-GFP,n=23)组;生理盐水对照(NC,n=22)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d-FLT-1/PC、Ad-GFP及生理盐水300 μl。另设健康SD大鼠(n=23)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后第1、3、7、14 天随机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大鼠颈动脉血管壁细胞凋亡情况;分别用WST及TBA法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Tunel染色结果显示,Ad-FLT-1/PC组、Ad-GFP组和NC组大鼠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血管壁凋亡细胞,但各时间点各组间细胞凋亡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转染第14天,与Ad-GFP组和NC组相比,Ad-FLT-1/PC组大鼠血浆SOD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均P<0.05)。 结论 Ad-FLT-1/PC不能调控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壁细胞凋亡的发生,但可调控其氧化应激反应。
  • 朱云鹏 贾瑞鹏 周昌成 徐忠乐 葛余正 周六化 吴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SD大鼠54只,切除右肾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以下3组:Sham组:仅暴露左侧肾动脉,不做任何处理关腹;NSS组,术前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左侧肾动脉夹闭40 min,同时切除左肾下极并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EPO组,术前腹腔注射EPO,余同NSS组。术后12、24、72 h收集血液及残余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进行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祖细胞(RPC)比例,免疫组化检测CD13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Wnt7b和β联蛋白 (β-catenin)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术后12、24、72 h NSS组Scr、BUN、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NSS组比较,术后24 h EPO组Scr和BUN降低,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也降低(均P<0.05)。术后24 h,NSS组RPC比例、CD133和PCNA蛋白表达、Wnt7b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高于Sham组(均P<0.05);与NSS组比较,EPO组RPC比例、CD133和PCNA蛋白表达、Wnt7b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 结论 EPO可减轻NSS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Wnt7b/β-catenin动员RPC修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关。
  • 童华娟 孙良忠 刘璐 陈华木 王海燕 李晓艳 刘婷 岳智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敲低NPHP1基因表达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特性的影响。 方法 靶向siRNA干扰技术敲低犬肾集合管上皮细胞(MDCK细胞)NPHP1的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干扰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迁移能力;实时定量PCR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的mRNA表达和酶活性;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β联蛋白(β-catenin)、闭锁小带蛋白1(ZO-1)、ZO-1相关核酸结合蛋白(ZONAB)及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靶向siRNA干扰24 h,MDCK细胞迁移能力增强,E-cadherin、β-catenin、ZO-1的mRNA表达下降(均P<0.01),α-SMA、MMP2、MMP9及ZONAB的mRNA表达均升高(均P<0.05);干扰48 h见细胞变梭长形,E-cadherin、β-catenin、ZO-1的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1),ZONAB、α-SMA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MMP2、MMP9活性升高(均P<0.01);干扰72 h,可见细胞膜上β-catenin、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呈现断续改变或完全缺失,部分细胞可见α-SMA表达,ZONAB在细胞质和细胞核显著表达。 结论 敲低NPHP1表达可诱导MDCK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激活ZO-1/ZONAB信号通路。这些改变可能与Ⅰ型肾单位肾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有关。
  • 短篇论著

  • 李梦丽 刘丽秋 张静 高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张军军 杜洋洋 权松霞 王英姿 曾婉 魏燕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斌 施娅雪 葛玮婧 陆峰 刘思洁 胡婧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周梦宇 何振坤 陈丽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