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刘上 顾乐怡 严玉澄 车妙琳 谢波 薛松 朱铭力 陆任华 蔡宏 张伟明 倪兆慧 钱家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仁济急性肾损伤评分(Renji acute kidney injury score,RAKIS评分)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并与Cleveland评分、简化肾脏指数(simplified renal index,SRI)评分及心脏术后AKI(AKI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AKICS)评分进行比较。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本院进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记录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计算每个患者4项评分系统的得分。比较AKI和非AKI患者各评分系统的得分情况,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4项评分预测心脏手术后AKI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准确性。 结果 总共1126例患者纳入研究队列。患者年龄18~88岁,平均(58.43±14.88)岁,男女比例为1.47∶1(59.6%比40.4%)。355例(3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AKI,其中AKIⅠ期232例(65.4%),AKIⅡ期84例(23.7%),AKIⅢ期39例(11.0%)。AKI患者的RAKIS评分显著高于非AKI患者(17.5比9.0,P<0.001)。RAKIS评分预测本组患者发生术后AKI、AKIⅡ~Ⅲ期、行肾脏替代治疗(RRT)以及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18、0.819、0.800和0.784。Cleveland评分及SRI预测准确性仅为0.659~0.710。AKICS评分的预测准确性高于Cleveland评分及SRI。其预测本组患者发生术后AKI、AKIⅡ~Ⅲ期的AUC分别为0.766、0.793,低于RAKIS评分;而预测行RRT和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04和0.835,高于RAKIS评分。 结论 RAKIS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脏手术后发生AKI及相关不良事件,AKIC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行RRT以及院内死亡的风险可能更准确。
  • 谢怀娅 文煜冰 刘炳岩 叶葳 叶文玲 蔡建芳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预测指标及肾脏生存预后。 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101例2型糖尿病合并IMN及96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以DN作为对照,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IMN诊断的潜在危险因素,用多因素COX回归比较两种肾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 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在经肾脏穿刺确诊为IMN或DN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55岁、肾病综合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糖尿病病程≤5年、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IMN独立相关。而在合并肾病综合征的上述患者中,年龄≥55岁、eGFR>60 ml?min-1?(1.73 m2)-1、糖尿病病程≤5年及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仍与IMN独立相关;且ROC分析显示,eGFR为65.5 ml?min-1?(1.73 m2)-1是鉴别IMN和DN的最佳界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N患者进入ESRD的风险是IMN患者的16.8倍。 结论 2型糖尿病疑诊IMN或DN患者中,年龄≥55岁、肾病综合征、eGFR>60 ml?min-1?(1.73 m2)-1、糖尿病病程≤5年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如可能更提示IMN而非DN;而且IMN患者的肾脏预后好于DN患者。
  • 秦丽 刘东伟 王春燕 郭佳 于海霞 刘章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尿、肾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氧合酶1(HO-1)、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水平及表达,探讨氧化应激参与IMN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诊断的IMN(4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20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D,20例)及健康对照(NC,20例)的血、尿和肾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SOD、HO-1、8-OHdG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尿标本中SOD、HO-1、MDA、8-OHdG水平,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肌酐(uPCR)的相关性。 结果 IMN组患者肾组织SOD、 HO-1及8-OHdG的相对表达量和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MCD组及NC组(均P<0.01);IMN组患者血清和尿液中HO-1、MDA及8-OHdG水平亦高于MCD及NC组(均P<0.05)。IMN组患者尿8-OHdG及 MDA水平与尿蛋白/肌酐(uPCR)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IMN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表达升高,且与临床密切相关,证实了氧化应激参与IMN的发生。
  • 马晴 徐垚 李红丽 张敏芳 王琴 谢园园 邵兴华 王春林 田磊 袁燕红 倪兆慧 牟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超声造影技术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断为CKD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122例,排除六氟化硫微泡药物过敏、妊娠、心肺功能不全、泌尿系结石、肿瘤等患者。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ml?min-1?(1.73 m2)-1]分为eGFR≥60组、eGFR 30~59组和eGFR<30 组。肾脏超声造影检查获取相关超声参数。规律随访2年,终点事件定义为eGFR值较基线值下降50%,或Scr较基线值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Cox回归法分析CKD各期患者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预后的相关关系。 结果 100例患者入选,其中CKD 1~2期患者78例(78%),3期患者16例(16%),4~5期患者6例(6%)。中位随访时间14.1个月,至随访终点有10例(10%)患者肾脏病进展。3组患者间左肾长度峰值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4,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造影剂到达肾皮质峰值强度是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eGFR基线值、峰值强度与eGFR下降率相关。峰值强度<12.27 db患者肾脏预后差于峰值强度≥12.27 db的患者(P=0.00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和88%。 结论 CKD患者肾功能受损越重,造影剂到达肾皮质的峰值强度越低。峰值强度降低与肾功能下降速率、肾脏预后差相关,对评估CKD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徐元恺 甄景琴 张文云 段青青 张丽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适合中国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界定及影响内瘘功能的静脉内径数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因自体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而接受内瘘修复手术患者的内瘘相关血管的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以本中心正常使用的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内瘘静脉最小内径作为判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和诊断正确度,并得出可行的截断值。 结果 42例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54.63±2.44)岁,平均透析龄(43.29±2.44)个月,平均内瘘丧失功能时间7.00(6.25,14.25) d。68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2.56±2.00)岁,平均透析龄27(14,53)个月,平均内瘘使用时间20.0(11.5,41.0)个月。研究组患者平均内瘘静脉最小内径(1.57±0.07) mm,前臂内瘘静脉内径(4.04±0.23) mm;对照组患者内瘘静脉最小内径(3.34±0.11) mm,前臂内瘘静脉内径5.36(4.52,6.45) 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内瘘静脉最小内径作为判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判断标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ROC曲线下面积0.979,95%CI为0.959~0.998。当截断值取2.40 mm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853)。 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患者的内瘘静脉内径最小值明显小于内瘘正常使用的患者,静脉最小内径绝对值可作为判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指标之一。
  • 詹周兵 沈华英 宋锴 姜林森 冯胜 王峙 金东华 曾颖 邱贝芬 施晓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多囊肾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多囊肾患者45例,选择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45例为对照组,收集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相关并发症、腹膜炎发生率和转归等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曲线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多囊肾组与对照组患者进入透析年龄、性别比例、血压、24 h尿量、体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生化指标、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24 h腹膜透析超滤量、4 h腹透液肌酐/血肌酐(D/Pcr)比值,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r)等项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囊肾组和对照组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次/82.4患者?月比1次/81.5患者?月;首次腹膜炎发生时间为(35.8±22.8)个月比(34.5±20.9)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疝、胸腹漏、腹透管功能不良、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及非腹透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多囊肾组和对照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比93.3%,78.9%比75.0%,67.6%比64.9%;5年腹透管技术生存率分别为78.7%比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Alb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结论 多囊肾与非多囊肾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相似,腹膜透析不是多囊肾的禁忌证,可作为多囊肾患者常规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 杜亭 甘华 陈泽君 夏运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调查并收集本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根据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2012年公布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RLS的诊断及病情评分,比较RLS与非RLS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HD患者中与RLS相关的因素。 结果 307例MHD患者中37例(12.1%)合并RLS。其中73.0%为轻中度RLS,21.6%为重度RLS,5.4%为极重度RLS;83.8%为慢性RLS,仅16.2%为急性或亚急性RLS。RLS与非RLS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Kt/V)、日均尿量、烟酒史、血红蛋白、肌酐、尿素、尿酸、血钙、血磷、血镁、血钾、全段甲状旁腺素、前白蛋白、白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LS患者日常锻炼频率低于非RLS患者(Z=-4.11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日常锻炼与MHD患者发生RLS呈负相关(B=-2.203,OR=0.111,95%CI:0.033~0.371,P<0.001)。 结论 RLS是M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慢性和轻中度患者为主,缺乏规律运动与RLS有关,积极锻炼身体可能是防治该病的科学途径。
  • 基础研究

  • 赵宇 郭银凤 姜彧滕 刘必成 张晓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VD)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的影响及TREM-1对巨噬细胞迁移和黏附功能的作用。 方法 建立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VD组(骨化三醇 0.1 μg?kg-1?d-1灌胃)、DN组、DN+VD组(DN大鼠以0.1 μg?kg-1?d-1骨化三醇进行灌胃),分别于8周末、12周末处死,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CD68及TREM-1表达。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分为NC组、高糖组、高糖+VD组、VD组、乙醇组、甘露醇组。高糖+VD组以10-8 mol/L 1,25(OH)2D3干预高糖培养的巨噬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TREM-1蛋白的表达,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评估巨噬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转染TREM-1 siRNA干扰及TREM-1质粒过表达,观察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情况及1,25(OH)2D3对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DN组大鼠组肾组织CD68及TREM-1表达均增加(均P<0.05),而DN+VD组CD68及TREM-1表达均低于DN组(均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巨噬细胞黏附、迁移数量和TREM-1的表达均增加(均P<0.05),高糖+VD组巨噬细胞黏附、迁移数量和TREM-1的表达均低于高糖组(均P<0.05)。(3)TREM-1 siRNA干预下,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数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VD能降低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均P<0.05)。(4)在TREM-1过表达巨噬细胞中,细胞黏附和迁移数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均P<0.05),VD对高糖诱导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消失。 结论 活性维生素D通过降低TREM-1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从而降低巨噬细胞在糖尿病肾组织的浸润。
  • 邓云蕾 范秋灵 汪旭 曹旭 徐莉 刘佳 赵雪 王力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短暂高糖培养后再恢复正常糖环境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是否持续释放炎性因子,及该过程是否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有关。 方法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分为高糖组(25.0 mmol/L葡萄糖)、高渗对照组(19.5 mmol/L甘露醇+5.5mmol/L葡萄糖)和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进行24 h培养;随后各组更换正常糖培养基(5.5 mmol/L葡萄糖)培养0、24、48、72 h。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蛋白、上清液以及总RNA。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组蛋白H3四号位赖氨酸单甲基化(H3K4me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p65亚基、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set7/9的mRNA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大鼠系膜细胞24 h后set7/9 mRNA表达和H3K4me1蛋白表达均上调(均P>0.05);恢复正常糖培养24、48、72 h高糖组set7/9 mRNA表达和H3K4me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与0 h高糖组比较,均P<0.05);恢复正常糖培养72 h高糖组set7/9和H3K4me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未恢复正常糖培养(0 h)时高糖组大鼠系膜细胞NF-κB p65 mRNA、MCP-1、VCAM-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恢复正常糖培养24、48 h和72 h高糖组NF-κB p65 mRNA、MCP-1、VCAM-1的表达均保持高表达,与0 h高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各指标高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短暂高糖培养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set7/9和组蛋白H3K4单甲基化的表达上调,并且在恢复正常糖环境后仍持续48 h。同时短暂高糖培养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 p65,炎性因子MCP-1、VCAM-1的表达持续高表达。提示高糖代谢记忆可能通过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促进系膜细胞持续炎性反应。
  • 病例报告

  • 周霜 何强 陈茂盛 金娟 刘岳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婷婷 赵慧萍 武蓓 王琰 隋准 左力 王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赖艳红 杨涛 王玉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田园诗 谢锡绍 张晓辉 韩飞 陈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马莹 陈丽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欣雨 张家瑛 陈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覃艳 孙林 刘伏友 肖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