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李静 谢剑腾 王曦培 王慧珍 左洋洋 李盛 剧孟磊 付蕾 文枫 史伟 王文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托拉塞米在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中分别恒速输液泵静脉滴注2 h和静脉注射的疗效,探索托拉塞米治疗NS水肿的合理用药模式。 方法 采用2×2自身交叉对照方案,23例住院患者入组并完成了同一剂量托拉塞米的上述两个模式的治疗,洗脱期为48 h。 结果 与静脉注射比较,2 h恒速滴注的患者24 h尿量、尿氯、尿钠、24 h尿钠排泄分数显著升高,尿结合态托拉塞米显著减少,尿量与托拉塞米排泄总量比值显著升高,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增大(均P<0.05)。 结论 在NS患者使用托拉塞米治疗水肿,与常规的静脉注射比较,采用恒速泵延长输液时间至2 h,可获得更好的利尿效率。
  • 曾鸣 柳卫 王宁宁 邢昌赢 毛慧娟 俞香宝 查小明 孙彬 杨光 张波 欧阳春 吕小林 王玲 马晴 潘艳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CT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技术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前甲状旁腺影像定位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PTX治疗的359例慢性肾脏病伴发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99mTc-MIBI显像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仅接受过99mTc-MIBI双时相法平面显像;B组患者在99mTc-MIBI双时相法平面显像的基础上加做早期相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甲状旁腺数目为对照,比较两组在甲状旁腺影像定位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影像和病理诊断一致率及手术成功率的差异。 结果 359例入选患者平均年龄(45.90±11.20)岁;中位透析龄84(60.0,120.0)个月;接受规律血液透析者339例,腹膜透析者20例。A组患者169例,术前甲状旁腺检测总灵敏度65.54%,总特异度56.52%,总诊断一致率65.24%;B组患者190例,总灵敏度73.84%,总特异度84.62%,总一致率74.21%。B组较A组总灵敏度和一致率增高(均P﹤0.01),但两组总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双上甲状旁腺检测灵敏度及诊断一致率均低于双下甲状旁腺(均P﹤0.01),但B组较A组双上极甲状旁腺检测灵敏度和诊断一致率提高(均P﹤0.05)。甲状旁腺检测的特异度上各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及B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7.57%比92.63%,P>0.05)。 结论 99mTc-MIBI SPECT-CT技术能有效融合解剖图像,提高SHPT患者甲状旁腺检测的灵敏度及手术前后诊断的一致率,可对病灶进行准确解剖定位,有利于提高PTX效率。
  • 胡玉刚 李晓宁 万静 胡洪涛 杜梨果 刘慧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CU收治的4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诊断及分期标准将CCU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AKI组)、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CCU患者发生AKI和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CCU患者发生AKI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1)414例CCU患者中136例发生AKI,发病率为32.9%,其中AKI 1期、2期、3期发病率分别为14.0%、10.9%、8.0%。(2)CCU患者总体住院病死率为15.0%,其中AKI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NAKI组(33.3%比6.1%,OR=7.735,95%CI:4.215~14.196,P<0.001),CCU患者病死率随AKI分期加重而增加(AKI 1期22.4%,AKI 2期37.8%,AKI 3期45.4%)。(3)贫血(OR=8.274,95%CI:4.363~15.689)、合并慢性基础疾病(OR=2.582,95%CI:1.400~4.76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增加(OR=1.813,95%CI:1.739~1.895)、男性(OR=3.666,95%CI:1.860~7.226)为CCU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正常平均动脉压(OR=0.292,95%CI:0.153~0.556)、正常基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166,95%CI:0.090~0.306)为AKI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4)AKI为影响CCU患者预后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OR=7.050,95%CI:2.970~16.735,P<0.001),其他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APACHEⅡ≥15分,而正常基础eGFR、正常平均动脉压为影响CCU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5)基础eGFR预测CCU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15,P<0.001);而预测CCU患者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中,APACHEⅡ评分具有较好的准确性(AUC=0.757,P<0.001)。 结论 CCU患者中AKI发病率较高;AKI明显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是影响CCU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基础肾功能是预测AKI发生的最佳预测因子。重视AKI的筛查,并对CCU患者进行基础肾功能评估,可以帮助筛选高危人群,早期干预,改善CCU患者的临床预后。
  • 张小红 陈财铭 万建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量异常和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透析CK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骨密度(BMD)及确定T值,依据不同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骨量减少组(-2.5<T<-1)、骨质疏松组(T≤-2.5)。采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血管钙化。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骨量异常和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337例CKD患者,其中骨量正常110例(32.6%),骨量减少146例(43.3%),骨质疏松81例(24.0%)。3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病史、25羟维生素D及N端骨钙素方面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且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随骨量的减少而升高(χ2=7.100,P=0.008);其余骨代谢指标异常(低血钙、高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异常)的发生率在3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全段甲状旁腺素升高(OR=1.938)、BMD低下(OR=1.724)是CKD患者合并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女性(OR=3.312)、血管钙化(OR=1.742)是CKD患者BMD低下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全段甲状旁腺素升高和BMD低下是非透析CKD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而女性和血管钙化则是非透析CKD患者BMD低下的危险因素。
  • 陈琰 郑淑蓓 金领微 周志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镁代谢紊乱及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病例来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治疗的131例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生化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析各组MHD患者血镁水平与相关临床资料、血生化资料、FGF-23水平及CACs的相关关系。 结果 入选131 例MHD患者按照血镁水平高低分为低血镁组、正常血镁组和高血镁组,各组患者在糖尿病病史、血磷、白蛋白、前白蛋白、血尿酸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镁水平与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血磷、血尿酸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9、0.234、0.200、0.234,P值分别为0.000、0.007、0.022、0.007)。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将所有MHD患者分成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及重度钙化组,各组间年龄、血磷、血镁、FGF-2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 CACs与年龄、FGF-23、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9、0.277、0.180,P值分别为0.000、0.001、0.040),与血镁水平呈负相关(r=-0.238,P=0.006)。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D患者CAC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高水平FGF-23,而高血镁是保护因素。 结论 MHD 患者中糖尿病病史、低白蛋白血症、磷代谢紊乱、CAC与低镁血症发生相关。CAC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高水平FGF-23,而高血镁是保护因素。
  • 吴炜飞 韩飞 谢锡绍 林君 殷晓红 张晓辉 陈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基线腹膜转运功能及在透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评估其对腹透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06年9月11日至2014年10月30日在本院开始维持性腹透且资料完整的患者586例,随访观察截至2016年3月30日。所有入选患者在腹膜透析开始6个月内行基础腹膜平衡试验,并规律复查。根据透析液与血浆的肌酐比值(D/Pcr)进行腹膜转运功能分组:D/Pcr 0.82~1.03为高转运组,0.65~0.81为高平均转运组,0.50~0.64为低平均转运组,0.34~0.49为低转运组;按复查D/Pcr分组与相应基线分组的变化趋势分为增高组、降低组和不变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4组不同腹膜转运功能患者的生存率、技术生存率,及不同转运功能变化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患者生存率、技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低转运组67例,低平均转运组229例,高平均转运组252例,高转运组38例。高转运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低转运组(P=0.036)、低平均转运组(P=0.008)、高平均转运组(P=0.041);技术生存率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增高组127例,下降组101例,不变组179例,3组间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高基础转运率患者(D/Pcr≥0.65)中,下降组的生存率低于增高组(P=0.033)及不变组(P=0.049)。透析时年龄≥65岁(HR=2.499)、随访时营养不良(HR=3.144)、随访超滤量≤400 ml/d(HR=1.86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HR=4.526)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HR=1.609)、透析时年龄≥65岁(HR=1.929)、随访超滤量≤400 ml/d(HR=1.708)、hs-CRP≥10 mg/L(HR=1.829)、随访时营养不良(HR=1.876)、腹膜转运功能变化(HR=0.579)是导致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基础腹膜高转运患者生存率较低;在基础转运率较高的患者中,随访期腹膜转运率下降者患者生存率更差。关注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及其变化,对改善预后存在积极意义。
  • 基础研究

  • 田东丽 施潇潇 王婧 彭晓艳 徐鲁斌 文煜冰 陈丽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腺苷1型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AR)在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模型早期肾小管megalin表达下调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周龄、基线体重及空腹血糖匹配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实验前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2组,对照组(n=6)和野生型DM组(n=6),另外同样方法选取雄性A1AR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作为A1AR-/- DM组(n=6),通过腹腔注射链脲菌素建立1型DM模型,测定4周时血糖、体重及肾重量;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总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megalin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caspase-1、IL-18及A1AR的蛋白表达。 结果 4周时野生型DM组小鼠的血糖、体重、肾质量及尿白蛋肌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和肾小管肥大;位于近端小管刷状缘上的大分子多配体糖蛋白megalin表达显著降低并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r=-0.645,P<0.01);野生型DM组小鼠caspase-1、IL-18及A1AR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1AR-/- DM组小鼠蛋白尿更重,肾脏病理损害更重,megalin降低更为显著,并伴有caspase-1更显著的增加。 结论 A1AR在糖尿病小鼠肾病早期megalin表达中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1焦亡信号通路相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
  • 杜爱民 陈星华 杨倩 颜奇 梁伟 丁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B7-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小鼠足细胞骨架重排的影响,探讨B7-1在足细胞病变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MPC),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AngⅡ刺激组、CTLA-4(B7-1封闭剂)干预组和CTLA-4干预+AngⅡ刺激组。转染B7-1 RNA干扰片段(siRNA)至分化成熟的足细胞,再予10-6 mmol/L AngⅡ刺激12 h,观察沉默B7-1基因对AngⅡ刺激下足细胞骨架改变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B7-1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足细胞B7-1、nephrin、p-nephrin分子的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法观察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 结果 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足细胞B7-1无表达,AngⅡ刺激组足细胞B7-1表达明显增加,且随AngⅡ刺激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B7-1表达增加(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刺激组足细胞nephrin和p-nephrin表达量明显下调(均P<0.05)。FITC-鬼笔环肽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Ang Ⅱ刺激组比较,CTLA-4干预+AngⅡ刺激组细胞骨架重排改善,F-actin重组评分(mCFS)明显降低(P<0.05),提示封闭B7-1可改善AngⅡ 对足细胞细胞骨架的破坏;与AngⅡ刺激组比较,转染B7-1 siRNA+AngⅡ刺激组细胞骨架重排改善,F-actin mCFS亦明显降低(P<0.05),提示转染B7-1 siRNA亦可改善AngⅡ对足细胞细胞骨架的破坏。 结论 B7-1参与足细胞骨架重排过程,在足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臧崇森 王婉宁 贾冶 马福哲 孙韬 孙珉丹 孙伟霞 远航 许钟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12-脂氧化酶(12-lipoxygenase,12-L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细胞肥大相关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21、p27、p57表达的影响。 方法 高糖处理肾小球系膜细胞24 h和48 h;雄性SD大鼠皮下包埋微型渗透泵,分别持续恒速注入12-LO代谢产物12(S)-HETE(1 mg?kg-1?d-1)1周和AngⅡ(400 ng?kg-1?min-1)2周。Western印迹检测p21、p27、p57蛋白表达。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DN)组、DN+AngⅡ 1型受体阻滞剂(ARB)或12-LO抑制剂(CDC)治疗组,分别给药6周和8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尿白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p21、p27、p57蛋白表达;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球内p21、p27的表达。 结果 与相应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系膜细胞内p21、p27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AngⅡ组大鼠肾小球内p27蛋白表达增加(P<0.05),12(S)-HETE组大鼠肾小球内p21、p27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其他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DN组大鼠血糖、肾重/体重及尿蛋白及肾小球内p21、p27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p57无明显变化(P>0.05);与DN组比较,ARB或CDC治疗组大鼠的血糖无明显变化,但肾重/体重比及尿白蛋白均降低(均P<0.05),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及系膜增生均减少,CDC组肾小球内p21和p27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但ARB组肾小球仅p27蛋白表达降低(P<0.05)。 结论 12-LO和AngⅡ对p21、p27和p57的影响不同,12-LO可诱导DN肾小球内p21和p27表达上调,但AngⅡ仅诱导DN肾小球内p27表达上调。
  • 短篇论著

  • 李佳 郑洁 刘雪梅 李宪乔 徐岩 马瑞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王玉 曹宏伟 岑溪南 王素霞 周福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姜玲 梁丹丹 曾彩虹 刘霞 王霞 程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全婷婷 马杰 文煜冰 李明喜 李雪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李沅锴 陈楠 庄守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金颖 杨陈 刘华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