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闵璐琳 张敏芳 车霞静 牟姗 曹励欧 王琴 戴慧莉 方炜 顾乐怡 朱铭力 王玲 俞赞喆 周文彦戚超君 钱家麒 倪兆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与足量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方法 研究人群 18~65周岁,纳入标准 eGFR≥30 ml?min-1?(1.73 m2)-1且24 h尿蛋白量>0.5 g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经计算机随机进入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组(LEF组)和单用激素组(激素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进入ESRD或透析治疗;(2)Scr升高超过基线值的50%;次要终点为蛋白尿缓解。 结果 完成随访的患者共90例,LEF组40例,激素组50例,基线24 h尿蛋白量LEF组和激素组分别为2.00(1.10,2.88) g和1.87(1.13,3.08) g,两组患者尿蛋白在治疗6个月[分别为0.30(0.11,0.93) g,0.30(0.14,1.33) g]和12个月[分别为0.30(0.09,0.82) g,0.32(0.14,0.66) g]时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激素组治疗后eGFR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80.39±28.56)、6个月(87.12±28.70)、12个月(88.20±30.26) ml?min-1?(1.73 m2)-1,P<0.05],LEF组eGF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87.63±27.35)、6个月(86.91±32.45)、12个月(90.06±30.00) ml?min-1?(1.73 m2)-1,P>0.05],但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LEF组9/40例,激素组11/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79个月发现两组肾脏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血肌酐及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是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对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与足量激素相当,治疗期间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 龚建光 金娟 赵黎 李一乔 邹文利 李一文 何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48例IgA肾病患者,其中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23例(IgAN-ATIL组),与另外125例IgA肾病患者(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占IgA肾病的15.5%;与对照组比较,IgAN-ATIL组发病年龄较大(P=0.007);有抗生素、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药物使用史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0.001);血清白蛋白(P=0.018)、eGFR(P=0.013)较低,肌酐(P=0.009)、尿素氮(P=0.003)、24 h尿蛋白量(P=0.011)、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AGL)(P<0.001)、尿红细胞计数(P=0.007)较高;Lee分级等级较高,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以中度为主,而对照组以轻度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用药史、尿NGAL是IgA肾病小管间质活动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伴活动性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较一般IgA肾病患者有更重的临床表现以及小管间质慢性病变,临床上应尽早干预;年龄、用药史(抗生素、利尿剂、NSAIDs等)、尿NGAL是IgA肾病小管间质活动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
  • 郑麟 韩飞 谢锡绍 陈亮亮 马雁鸿 徐莹 张晓辉 陈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腹膜透析(PD)或血液透析(HD)治疗AAV患者,并随访至患者死亡、肾移植、更改透析方式或2016年1月31日。按透析方式分为PD组和HD组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患者生存率,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23例患者,透析时间为854(388,1573)d,其中HD组88例(71.5%),PD组35例(28.5%);65岁及以上患者52例(42.3%);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患者死亡39例(31.7%),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30.8%)及感染(23.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3.289,P=0.001)、透析前患心血管疾病(HR=3.241,P=0.003)、透析前患间质性肺炎(HR=2.173,P=0.048)是影响AAV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65岁、透析前心血管疾病史及透析前间质性肺炎史是影响AAV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感染、心血管事件是AAV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金海姣 方炜 朱铭力 俞赞喆 方燕 严豪 张敏芳 王琴 车霞静 谢园园 黄佳颖 胡春华 章海芬 牟姗 倪兆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用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两种紧急透析方式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和患者生存率,探讨PD作为ESRD患者紧急透析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接受紧急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紧急透析定义为起始透析时尚未建立长期透析通路或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未满30 d。根据紧急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PD组和HD组。所有患者随访至患者死亡、转其他中心、失访或研究终止日期(2016年1月1日)。比较两组患者置管30 d内透析相关并发症、需重新置管的透析相关并发症和菌血症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 结果 共178例患者入选,其中PD组96例(53.9%),HD组82例(46.1%)。与HD组相比,PD组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相关事件数较多[21例(21.9%)比8例(9.8%),P=0.029],血钾较高[(4.5±0.8) mmol/L比(4.3±0.8) mmol/L,P=0.038],合并心力衰竭(NYHA Ⅲ-Ⅳ级)患者数较少[26例(30.2%)比40例(48.8%),P=0.014],血B型尿钠肽(BNP)水平较低[328.5(129.5,776.8) ng/L比503.5(206.0,1430.0) ng/L,P=0.008];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与HD组相比,PD组患者置管30 d内透析相关并发症较少[5例(5.2%)比20例(24.4%),P<0.001],需重新置管的透析相关并发症较少[1例(1.0%)比20例(24.4%),P<0.001],菌血症较少[3例(3.1%)比11例(13.4%),P=0.011]。PD组和HD组患者的3月、6月、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是97.9%和98.4%、97.9%和98.4%、92.1%和93.0%。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紧急血液透析相比,紧急腹膜透析能减少置管30 d内透析相关并发症和菌血症,且不影响患者生存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紧急透析方式。
  • 温丽颖 李绍梅 焦素敏 闫喆 张春霞 邢玲玲 薛雯 傅淑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衰竭非透析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心力衰竭(HF)的截点值。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145例肾衰竭非透析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CKD)4期37例、CKD5期89例及急性肾损伤(AKI)19例]的临床资料,使用组间比较、单因素或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血清NT-proBNP影响因素,并计算NT-proBNP诊断肾衰竭非透析患者HF的截点值。 结果 (1)与无HF者相比较,HF患者水肿占比、肌钙蛋白I、血磷浓度、左房内径均较高(P<0.05),血白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较低(P<0.05)。(2)将NT-proBNP以四分位数分为4组,第1组36例,NT-proBNP 1~862 ng/L,第2组37例,866~2670 ng/L,第3组37例,2790~20 000 ng/L,第4组35例,20 900~35 000 ng/L。随着NT-proBNP水平上升,急性肾损伤、CKD4期患者比例逐渐减少,CKD5期及水肿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均P<0.01);收缩压、肌钙蛋白I、尿酸、血磷、甲状旁腺激素、24 h尿蛋白量、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呈上升趋势,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钙、二氧化碳、eGFR、左室射血分数(LAEF)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分别与HF、水肿、肌钙蛋白I、尿酸、血磷、LA、IVS、LVPW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eGFR、血钙、CO2、LVEF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与HF、血磷、LA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LAEF呈负相关(均P<0.05),与eGFR、尿酸、血钙等无相关性(均P>0.05)。(4)NT-proBNP预测肾衰竭非透析患者HF最佳截点值为3805 ng/L,AUC=0.848,95%CI 0.786~0.910,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74.5%,阳性预测值62.1%,阴性预测值87.3%,阳性似然比为3.2,阴性似然比为0.24。 结论 NT-proBNP水平>20 000 ng/L主要见于终末期肾病伴HF患者。肾衰竭非透析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HF为主要因素,也与高磷血症、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密切相关,所以NT-proBNP预测肾衰竭非透析患者HF时应考虑到这些混杂因素的影响。
  • 芮淑敏 高春林 夏正坤 张佳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DNA异常甲基化谱,分析其生物学信息,探讨激素抵抗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靶标。 方法 采用Illumina 450K甲基化芯片技术检测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全基因组甲基化。9例患儿按照激素治疗疗效分为两组: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组,4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组,5例。筛选出DNA异常甲基化谱,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初步对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基因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与SSNS组相比,SRNS组患儿存在广泛基因组异常甲基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SRNS组的基因组DNA异常甲基化谱是多种细胞器、胞膜的构成成分,调控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等的聚合和组成,参与了多种氨基酸及药物代谢的过程。 结论 SRNS患儿表现为异常甲基化的基因作用广泛,具有临床预测和寻找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
  • 基础研究

  • 白亚玲 徐金升 袁景霞 张俊霞 崔立文 张胜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α1C、β3亚基在镁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钙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和血管环,用β-甘油磷酸盐(β-glycerophosphate,β-GP)诱导钙化。将细胞、血管环分别分为4组培养7 d:正常对照组、高磷组(10 mmol/L β-GP)、镁干扰组(10 mmol/L β-GP+3 mmol/L MgSO4)、镁通道抑制剂(2-APB)组(10 mmol/L β-GP+3 mmol/L MgSO4+0.1 mmol/L 2-APB)。采用茜素红染色、硝酸银染色分别检测各组VSMC、血管环的钙盐沉积情况,且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钙含量。反转录PCR、Western印迹检测VSMC中LTCC α1C、β3亚基,Runx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检测各组血管环中Runx2蛋白表达。ELISA测定VSMC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磷组VSMC钙含量,ALP活性,LTCCα1C、LTCCβ3和Run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胞内钙离子浓度均增加(均P<0.05);与高磷组比较,镁干扰组VSMC钙含量,ALP活性,LTCCα1C、LTCCβ3和Run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钙离子浓度均降低(均P<0.05)。镁干扰组血管环组织钙含量和Runx2蛋白表达均低于高磷组(均P<0.05)。镁通道抑制剂组以上各项目与高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镁可以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钙化,其可能是通过抑制LTCC α1C和β3 亚基表达,阻滞VSMC钙离子内流,降低Runx2的表达,从而抑制VSMC发生表型转化实现的。
  • 罗朋立 王妍君 杨艳燕 杨佳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氧环境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NC)中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10%FBS的DMEM培养基37℃ 5%CO2体外培养rGENC,待细胞生长达到80%时进行不同分组:(1)给予不同时间(0、12、24、48 h)低氧处理,即置于5%O2,5%CO2和90%N2低氧培养箱培养;(2)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低氧)、低氧转染组(转染HIF-2α siRNA+低氧)培养24 h。慢病毒转染空载体或HIF-2α siRNA;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occludin、ZO-1和HIF-2α蛋白表达。电阻仪检测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 结果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低氧组细胞中HIF-2α表达逐渐增加,而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均呈时间依赖性。并且低氧组TEER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细胞通透性增加。慢病毒转染后筛选出稳定抑制HIF-2α表达细胞株。与低氧组比较,低氧转染组细胞中HIF-2α表达降低,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增加,TEER升高(均P<0.01);阴性对照组上述各项目与低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氧环境下rGENC通过上调HIF-2α表达来降低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进而增加细胞通透性。
  • 陈云 杨爽 王力宁 孙丹 王秀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及自噬的变化,及STAT3对自噬的影响,探讨STAT3是否通过调控自噬影响细胞外基质蛋白Ⅳ型胶原的分泌。 方法 不同条件下培养人肾系膜细胞,用STAT3特异性阻断剂S3I-201及siRNA转染干扰STAT3通路。实验分为5组:(1)对照组:正常糖浓度培养;(2)高糖组:分为12 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孵育组;(3)高糖+S3I-201组:30 μmol/L S3I-201 (Selleck S1155)预处理细胞1 h,后与高糖共同孵育24 h;(4)高糖+STAT3-siRNA组:siRNA转染,后高糖孵育细胞24 h;(5)高糖+S3I-201+3-MA组:2 mmol/L 3-MA(Selleck S2767)+30 μmol/L S3I-201预处理细胞1 h,后与高糖共同孵育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STAT3、p-STAT3及自噬标志性蛋白LC3、p62表达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体数量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Ⅳ型胶原(Col Ⅳ)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24 h组细胞STAT3、 p-STAT3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LC3II/LC3I蛋白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细胞自噬体数量减少,自噬活性下降(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S3I-201组和高糖+STAT3-siRNA组细胞LC3II/LC3I蛋白表达上调,p62蛋白表达下调,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自噬活性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24 h组细胞外基质蛋白Col Ⅳ表达增加(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S3I-201组细胞Col Ⅳ表达下降(P<0.05);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后Col Ⅳ表达较S3I-201组明显升高(P<0.01)。 结论 高糖可活化人肾系膜细胞STAT3通路,抑制细胞自噬活性,致Ⅳ型胶原分泌增加;抑制STAT3通路活化可减轻高糖对人肾系膜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STAT3通路活化,可能通过负向调控自噬使细胞Ⅳ型胶原分泌增加,导致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
  • 短篇论著

  • 王立瑞 李江涛 余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滕思远 郑丰 程丽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杜静 尹丽丽 赵战云 郝立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限 叶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麻昊旸 程晨 王宁宁 范伯强 欧阳春 邢昌赢 曾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王奕蔓 梁伟 陈铖 丁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云霞 毛建华 庄捷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付瑶 贺敬 李卉宁 孟宏学 耿敬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