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叶文玲 史亚男 文煜斌 李航 陈丽萌 李明喜 刘俊涛 李雪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妊娠IgA肾病(IgAN)患者的妊娠结局及肾脏预后,探讨肾脏病理改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影响IgAN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因素。 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系统数据库,纳入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20年间原发性IgAN且有20周以上妊娠的病例,详细记录患者住院资料及门诊随诊信息,评估IgAN患者妊娠的结局和肾脏预后。按肾脏病理分级分为Lee氏Ⅳ级以下组和Ⅳ、Ⅴ级组比较两组IgAN患者妊娠结局的差异。以妊娠结局将IgAN患者分为胎儿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及以胎儿存活与死亡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胎儿存活的因素。 结果 62例患者共64次妊娠,平均年龄为(30.31±4.05)岁,胎儿存活率为87.5%,妊娠平均孕周为(35.41±5.10)周(范围在20~40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例(17.2%),存活胎儿中早产14例(24.1%)。妊娠期间18例(28.1%)血肌酐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上升中位数为38.5 μmol/L,72.2%的患者于产后6个月内恢复至妊娠前水平。Lee氏Ⅳ和Ⅴ级患者胎儿死亡率(38.1%比0.0%,P<0.01)、低体重儿发生率(46.2%比11.1%,P<0.05)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33.3%比11.1%,P<0.05)均高于Lee氏Ⅳ级以下的患者。胎儿死亡组IgAN患者妊娠前血肌酐、尿蛋白量、肾性高血压比例及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均明显高于胎儿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所有入组患者中妊娠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OR=76.978,95%CI:3.327~1780.939,P=0.007)与肾性高血压(OR=14.464,95%CI:1.245~168.053,P=0.033)是胎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经产妇是胎儿生存的保护因素(OR=0.063,95%CI:0.005~0.876,P=0.040)。 结论 IgAN患者妊娠的胎儿存活及肾脏预后与妊娠前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GFR降低及肾性高血压是胎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雅琪 郝亚宁 冯学亮 兰平 赵凌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近16年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评估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对IM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方法 (1)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行肾穿刺活检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者6996例,其中IMN 1567例;收集患者肾穿刺活检时的一般资料;(2)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同时行肾穿刺活检及血清PLA2R-Ab检测者433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此期间对多次随访的患者记录其随访时间、治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1)IMN占PGN 22.4%,其中40岁以上IMN患者占60%以上。(2)在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中PLA2R-Ab诊断IMN的敏感性为58.1%(95%CI 47.0%~68.5%),特异性98.6%(95%CI 95.6%~99.6%);PLA2R-Ab检出率受免疫抑制治疗影响。(3)PLA2R-Ab滴度与尿蛋白量(r=-0.017,P=0.887)、血浆白蛋白(r=-0.072,P=0.549)、尿红细胞计数(r=-0.030,P=0.802)均未显示相关关系;PLA2R-Ab阳性与阴性组Ⅰ-Ⅱ期MN患者所占比例相当(P>0.05);13例PLA2R-Ab阳性IMN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改善(P<0.05),抗体滴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MN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血清PLA2R-Ab与IMN发病有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期无对应关系,动态监测个体PLA2R-Ab滴度变化或可以评估临床疗效。
  • 马莲子 刘郑荣 田建伟 白晓燕 周展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在诊断、鉴别诊断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判断病情中的作用。 方法 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肾内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IMN、继发性膜性肾病(SMN)及其他肾小球疾病成人患者共242例为研究对象,包括IMN 90例、SMN 20例、IgA肾病(IgAN)82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D)3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6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等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LA2R1滴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肾组织PLA2R1表达及IgG亚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PLA2R1阳性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与IMN组患者比较,SMN、MCD、FSGS组患者均年龄较小(均P<0.01);IgAN组患者年龄小,血清白蛋白高,24 h尿蛋白量低(均P<0.01);MPGN组患者Scr高(P<0.01)。75.6%IMN患者血清PLA2R1阳性,SMN和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PLA2R1均为阴性。IMN患者血清PLA2R1与肾穿刺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分布存在差异(配对卡方P<0.001),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87.4%,总符合率达90.9%,一致性良好(Kappa=0.795,P<0.001)。IMN组患者各IgG亚型与SMN组比较,仅IgG4中度以上阳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比5.0%,P<0.001);IMN患者肾组织PLA2R1阳性率为41.1%,高于SMN患者的10.0%(P=0.009);IMN患者肾组织PLA2R1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比例高于SMN患者(40.0%比0.0%,P<0.001),肾组织PLA2R1联合肾脏IgG亚型分析诊断IMN的特异性进一步提高。IMN患者血清PLA2R1和肾组织PLA2R1分布存在差异(配对卡方P<0.001)。IMN患者血清PLA2R1滴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15,P=0.002),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228,P=0.030),与血清肌酐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99,P=0.059)。 结论 血清PLA2R1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IMN的特征性生物学标志物,并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 张月 阮一哲 何强 王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炎性反应、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分析住院事件中的作用。 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血透中心MHD患者,排除近期严重感染、心血管事件及恶性肿瘤等的患者。收集患者入组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铁蛋白、血浆C反应蛋白、血清25羟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IL-6)等。Spearman法分析与NLR相关的因素。按NLR中位数分将患者为低NLR组(NLR≤3.25)和高NLR组(NLR>3.25),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随访1年,观察患者住院事件及死亡情况。 结果 共纳入113例MHD患者,男性58例,女性55例,透析龄(69±49)个月,年龄(54±15)岁。(1)NLR与白细胞总数(r=0.538,P<0.001)、左侧踝肱指数(ABIL,r=0.201,P=0.033)、右侧踝肱指数(ABIR,r=0.235,P=0.012)、总胆固醇(TC,r=-0.414,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378,P<0.001)相关。(2)低NLR组患者TC、LDL-C及IL-6均高于高NLR组,ABIL、ABIR则低于高NLR组(均P<0.05)。(3)随访期间41例发生63次住院,年住院率为558住院次每千病人年;死亡2例,年病死率为17.7每千病人年。(4)住院组患者NLR低于未住院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则高于未住院组(P<0.05);感染住院患者NLR、血红蛋白均低于其他患者,ALP则高于其他患者(均P<0.05)。 结论 MHD患者NLR与白细胞总数、踝肱指数、TC和LDL-C相关;低NLR患者心血管、动脉硬化及住院等风险可能更高,这可能与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余金波 刘中华 沈波 滕杰 张皓 丁小强 邹建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IDH的临床防治。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资料。IDH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 mmHg),并有低血压症状或需要干预措施。3个月中发生IDH频率<1/10定义为无IDH(no-IDH),≥1/10定义为IDH。随访至2014年5月31日,收集透析相关资料、透析期间并发症及预后转归情况。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 结果 276例MHD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55例(56.2%),年龄(55.85±14.48)岁(49~68岁)。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超滤率、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浆白蛋白、主动脉根部内径与透析中低血压发病密切相关(P<0.05)。5年总死亡病例74例,累积生存率为73.0%。其中死于心血管事件18例(24.3%)、脑血管事件16例(21.6%)、感染12例(16.2%)、肿瘤7例(9.5%)、猝死8例(10.8%)和其他13例(17.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IDH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归因病死率显著高于no-IDH组(P=0.015,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每增加1 g/m2.7,死亡风险即增加1%(HR=1.010, 95%CI:1.009~1.085,P=0.020);与no-IDH组比较,IDH组死亡风险为HR=1.572(95%CI:1.077~2.293,P=0.019)。 结论 IDH是MHD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高龄、女性、高超滤率、高血NT-proBNP水平、低血浆白蛋白、主动脉根部内径短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LVMI可预测MHD患者的预后。
  • 基础研究

  • 井冉 袁江姿 邵兴华 方炜 倪兆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模拟腹透液的高糖环境,观察高糖对脂肪细胞瘦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方法 体外诱导脂肪细胞分化,分为高糖组和高渗组,于0 h、 12 h、24 h、48 h时收集上清,ELISA法检测瘦素含量。另内皮细胞按干预因素不同分为:(1)对照组;(2)高糖组;(3)高渗组;(4)对照条件培养基组:对照组脂肪细胞上清培养;(5)高糖条件培养基组:高糖组脂肪细胞上清培养;(6)高糖条件培养基+中和抗体组:高糖组脂肪细胞上清+瘦素中和抗体培养;(7)高渗条件培养基组:高渗组脂肪细胞上清培养;(8)高渗条件培养基+中和抗体组:高渗组脂肪细胞上清+瘦素中和抗体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和迁移能力的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高渗组及高糖12 h、高糖24 h组相比,高糖48 h组脂肪细胞上清液瘦素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内皮细胞管状结构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条件培养基组内皮细胞管状结构数量升高(P<0.01),该作用可被瘦素中和抗体拮抗(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内皮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条件培养组内皮细胞迁移数量增加(P<0.01),该促迁移作用也可被瘦素中和抗体拮抗(P<0.01)。 结论 高糖作用下脂肪细胞瘦素表达上调,瘦素和腹膜血管新生有关。
  • 刘亮 马坤岭 张洋 王桂花 胡泽波 陈佩佩 鲁荐 贡铁凯 刘必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表达失调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 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链尿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Control)组、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组、DM+阿司匹林(Aspirin)组,每组10只。于第12周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icro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并于第12周处死,收集血标本,检测血脂谱,留取肾组织。免疫组化及Western 印迹法观察COX-2、LDLr、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2,SREBP-2)及其裂解激活蛋白(SREBP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SCAP)在肾脏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COX-2与WT-1在肾脏的共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观察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WT-1及nephrin在肾脏的表达情况。分析COX-2与LDLr表达的相关性。油红O染色及胞内游离胆固醇定量测定法观察肾小球脂质沉积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尿ACR显著升高(P<0.01),肾脏COX-2及LDLr、SCAP、SREBP-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足细胞损伤加重(P<0.01),肾小球内有显著的脂质沉积(P<0.01),而DM+Aspirin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P<0.05)。并且COX-2的表达与LDLr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P<0.01)。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大鼠肾脏COX-2与足细胞特异性标志物WT-1存在共表达。 结论 COX-2的过度表达加重了DN足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破坏LDLr负反馈调节、上调肾脏足细胞LDLr表达、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摄入,致使肾小球足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有关。抑制COX-2表达能减轻糖尿病足细胞损伤。
  • 孙丹 杨爽 王力宁 刘林林 王秀颖 史劢 朱新旺 杜银科 孙达 陈莹 刘晓丹 范秋灵 姚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时间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GMC)中细胞衰老和自噬的变化,及自噬增强剂西罗莫司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高糖作用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HGMC,分别给予高糖(30.0 mmol/L葡萄糖)刺激12、24、48、72 h,及以500 nmol/L西罗莫司和2 mmol/L 3MA干预高糖培养72 h。设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和高渗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应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成并计数,β半乳糖苷酶活性染色检测衰老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及衰老相关蛋白p53、p21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随着刺激时间延长逐渐表现出细胞体积变大、细胞质区域扁平、多形核及双核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细胞衰老表型,高糖刺激72 h时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增加(P<0.05);高糖刺激48 h和72 h时自噬小体数量均下降,LC3表达下降、p62、p53、p2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高糖组比较,西罗莫司干预组LC3表达升高、p62、p53及p21表达下降,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减少(均P<0.05);而3MA干预组以上效应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 结论 高糖体外刺激通过抑制自噬活性和激活p53/p21信号通路,可诱导HGMC衰老。西罗莫司增强自噬活性,可以抑制p53/p21通路蛋白表达,减轻衰老。
  • 何珊 马国英 龙艳君 达静静 董蓉 杨霞 袁静 田茂露 查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趋化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探讨1,25 (OH)2VitD3在肾小管间质炎性反应中的干预作用。 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各组肾病细胞模型;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大鼠梗阻性肾病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1,25 (OH)2VitD3(VD)组(n=10)。VD组大鼠于术前2 d给予1,25 (OH)2VitD3(6 ng/100 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第2周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MIF、NF-κB/P65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MIF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MIF、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亚基(IKBα)及磷酸化IKBα(p-IKBα)蛋白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IF和 NF-κB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MIF蛋白的表达和IKBα的活化。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和肾小管间质病变面积增加(P<0.01);肾组织ED-1及ColⅣ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肾组织MIF mRNA及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均P<0.01);NF-κB/P65阳性细胞数增加,肾组织IKBα表达减少,p-IKBα表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F、NF-κB、p-IKBα蛋白表达增加,IKBα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1,25 (OH)2VitD3组以上效应均受抑制(均P<0.05)。细胞模型结果与动物模型结果趋势一致。 结论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MIF的表达和NF-κB/P65的活性明显增加,1,25(OH)2VitD3可能通过下调MIF的表达,引起IKBα的磷酸化增加,从而抑制NF-κB/P65的活性,减轻肾小管间质的炎性反应,改善肾脏纤维化。
  • 短篇论著

  • 张宏涛 阎磊 高素华 朱清 邵凤民
    2016,32(9): 698-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金娟 刘岳明 龚建光 赵黎 汤俊达 李一文 何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葛益飞 俞香宝 王宁宁 杨正强 毛慧娟 孙彬 曾鸣 张波 邢昌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陈朝威 王惠明 丁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惠珍 文枫 王文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江瑶 王宁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田雪 董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