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陈亮亮 吕蓉 刘光军 彭文翰 黄洪锋 吴建永 韩飞 陈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方法    病例来自1994 年11月至2013 年12 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尸体供肾肾移植,且移植时年龄≥60岁的受者(老年组,130例);同时纳入接受同一供体的配对供肾,且移植时年龄﹤60岁的受者为对照组(130 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移植肾功能、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并发症、移植物存活率等情况。 结果    老年组患者平均年龄(63±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1±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透析方式、HLA错配数、术前群体反应抗体水平、采用诱导治疗比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间较长。术后6、12、24 个月随访时,老年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患者术后1月起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均P﹤0.05),但两组患者血他克莫司、环孢素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自术后6个月起泼尼松用量亦减少(P﹤0.05)。老年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25例(19.2%),对照组29例(2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发生肺部感染35例(26.9%),对照组17 例(1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老年组发生继发性糖尿病14 例(10.8%),对照组1 例(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发生恶性肿瘤8例(6.2%),对照组2 例(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2014 年6 月,两组随访率为85.4%,老年组中位移植肾存活时间为70.4(6.0~182.3)个月,对照组中位移植肾存活时间为79.9(6.0~228.9)个月;老年组死亡率、移植物失功率分别为16.2%和8.5%,对照组分别为10.8%和1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HR=2.981,P=0.018)、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R=5.797,P=0.003)、恶性肿瘤(HR=5.228,P=0.005)是影响老年组患者生存率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肾移植患者生存率、移植物失功率等与年轻患者相当,肺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恶性肿瘤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

  • 马世兴 赵慧 王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10至2012年间接受过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CKD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合并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睡前用药)、eGFR、尿蛋白以及诊室血压资料,分析该人群夜间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337 例资料完整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12 例(62.9%)为男性,平均年龄(47.4 ±17.3)岁,平均eGFR(46.6±40.9)ml•min-1•(1.73 m2)-1。诊室血压控制达标率(<140/90 mmHg)为35.9%,ABPM全天血压控制达标率(<130/80 mmHg)为38.6%。夜间血压控制率(<120/70 mmHg,22.8%)低于白天血压控制率(<135/85 mmHg,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30 例ABPM 全天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中,有58 例(44.6%)患者夜间血压控制未达标。尿蛋白水平(OR:1.151,95%CI:1.035~1.279)是夜间血压控制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268 例(79.5%)患者为非杓型血压节律,其中100 例患者(37.3%)为反杓型血压节律。夜间血压控制未达标是血压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 结论    夜间血压控制不达标在CKD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并对血压节律产生影响。应重视ABPM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以加强对夜间血压控制的评估及干预。

  • 马春园 苑雪莹 刘婧怡 孙雪 李纳琦 郝丽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慢性肾脏病(CKD)1~5D 期患者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状况。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及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318例CKD患者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血清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数值在CKD 早期[GFR>60 ml•min-1•(1.73m2-1]并无明显异常,且在GFR>30 ml•min-1•(1.73m2-1 前相对稳定,但进入CKD4 期后,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进行性下降,血磷、iPTH 急剧升高,血钙明显降低。血磷在CKD 1~5D期分别为:(1.13±0.20)mmol/L、(1.14±0.22)mmol/L、(1.26±0.23)mmol/L、(1.48±0.34)mmol/L、(2.05±0.61)mmol/L 和(2.08±0.58)mmol/L;校正血总钙在CKD 1~5D 期分别为:(2.35±0.13)mmol/L、(2.35±0.12)mmol/L、(2.35±0.15)mmol/L、(2.26±0.18)mmol/L、(2.07±0.29)mmol/L 及(2.31±0.26)mmol/L;iPTH在CKD 1~5D期分别为:57.8(45.6,91.8)ng/L、54.1(37.8,74.6)ng/L、71.6(45.8,102.2)ng/L、131.1(81.7,205.1)ng/L 、277.5(173.6,395.3)ng/L、354.9(194.4,720.3)ng/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钙降低(OR=3.32,P<0.01)和GFR 下降(OR=5.28,P<0.01)为CKD 3~5 期iPTH 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从CKD3 期开始,CKD 患者的血钙、磷、iPTH水平出现明显异常,并且异常比例随着肾功能下降而进行性升高。进入CKD5D 期,高磷、高iPTH水平并未因透析治疗得到明显改善,但血钙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矫枉过正”现象。

  • 郑淑蓓 金领微 李占园 周志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12 年12 月至2014 年8 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 治疗的132 例患者临床资料,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Koltho蛋白对CAC的影响。 结果  132例MHD患者有92例(69.70%)存在不同程度的CAC(CACs>0),30%以上的患者出现过1种甚至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轻、中、重度钙化组与无钙化组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重度钙化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无钙化组(P<0.01)。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脑血管意外患病率、外周动脉闭塞患病率随着CAC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各组间糖尿病史、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血磷、钙磷乘积、Klotho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对于无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年龄较大,透析龄较长,收缩压、血磷、钙磷乘积水平较高,Klotho 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MHD 患者CACs 与年龄(r=0.347,P=0.000)、透析龄(r=0.245,P=0.005)、收缩压(r=0.184,P=0.034)、糖尿病史(r=0.211,P=0.015)、血磷(r=0.262,P=0.002)、钙磷乘积(r=0.247,P=0.004)呈正相关,与Klotho 蛋白呈负相关(r=-0.294,P=0.001)。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MHD 患者CAC 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的增长。 结论  MHD 患者普遍存在CAC,且易伴发心脑血管疾病。随着CAC 程度的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年龄、透析龄、收缩压、糖尿病史、钙磷代谢紊乱、Klotho蛋白均与CAC发生相关。年龄增长是CAC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础研究

  • 邓博 林玉丽 马帅 何睿 丁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白三烯B4 受体1(leukotriene B4 receptor 1,BLT1)拮抗剂U75302 对顺铂导致的小鼠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抗炎机制。 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U75302对照组、顺铂处理组、顺铂+U75302 处理组,每组6 只。其中顺铂处理组及顺铂+U75302 处理组于第0 天给予顺铂20 mg/kg,U75302 对照组及顺铂+U75302 处理组于第0、2 天两次给予U75302 5 μg/只。顺铂给药后3 d 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BUN、Scr 水平,PAS 糖原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比色法检测肾组织匀浆MPO 活性,抽提各组小鼠肾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肾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趋化因子CXCL1、CXCL2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顺铂给药后3 d,顺铂处理组小鼠血清BUN、Sc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出现明显的肾脏病理损伤;肾脏中浸润的炎症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4+ T 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均P<0.01);肾组织匀浆中MPO 活性明显上升(P<0.01);肾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趋化因子CXCL1、CXCL2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均P<0.01)。与顺铂处理组相比,顺铂+U75302 处理组血清BUN 改变减少[(17.75±1.80)mmol/L比(42.6±6.66)mmol/L,P<0.05],肾脏病理损伤减轻,肾脏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数目减少[(146±13)×103/g 比(296±66)×103/g,P<0.05]、[(245±13)×103/g 比(420±78)×103/g,P<0.05],肾组织匀浆中MPO 活性上升不明显[(1.756±0.283)U/g 比(3.308±0.577)U/g,P<0.05],肾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趋化因子CXCL1、CXCL2 基因表达增加程度降低。 结论  BLT1拮抗剂U75302对顺铂导致的小鼠AKI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减少肾脏炎症细胞浸润,抑制肾脏炎症反应有关。

  • 汤日宁 朱冬冬 韩雨晨 伍敏 吕林莉 马坤岭 刘必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内皮细胞转分化(EndMT)的影响。 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自发性高血压症大鼠(SHR)糖尿病模型(n=8)。模型组大鼠分为糖尿病组和厄贝沙坦(Isb)治疗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组。体外实验: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被分为对照组(NG,5.5 mmol/L);高糖组(HG,30 mmol/L 糖);厄贝沙坦组(HG+Irb,HG+Irb 1 μmol/L)3 组。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心肌和高糖刺激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CD31 和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HAEC 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II 的浓度。Western 印迹法检测FS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 结果  与WKY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化。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指状突起增多。LSCM 结果显示心肌CD31 和FSP1 共表达。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HAEC细胞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增加(P<0.05),LSCM 可见CD31 和FSP1 表达重叠,部分细胞获得纺锤样改变并失去CD31染色。高糖组FSP1和α-SMA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厄贝沙坦组细胞上述改变减轻(P<0.05)。 结论  厄贝沙坦可通过抑制心肌EndMT,减轻糖尿病心肌纤维化。

  • 肖争 尤燕华 李瑛 李华 向玉琼 庾楠楠 李军 段邵斌 刘虹 孙林 彭佑铭 刘伏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证实去甲斑蝥素(NCTD)具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与靶向抑制蛋白磷酸酶2Ac(PP2Ac)对Smad3 中间连接区(Smad3-L)的去磷酸化修饰有关。 方法   常规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染PP2Ac shRNA质粒后,细胞分为5组:(1)空白组;(2)TGF-β1(5 μg/L)组;(3)TGF-β1+NCTD(2.5 mg/L)组;(4)TGF-β1+PP2Ac shRNA组;(5)TGF-β1+PP2Ac shRNA+NCTD 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Western 印迹检测PP2Ac、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蛋白I(Col-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然后将HK-2 细胞随机分为3 组:(1)空白组;(2)TGF-β1 组;(3)TGF-β1+NCTD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pSmad3-L(Ser204)和pSmad3-L(Ser208)在HK-2细胞的分布,Western 印迹检测HK-2 细胞核蛋白pSmad3-L(Ser204)和pSmad3-L(Ser208)的表达。 结果   (1)TGF-β1 促进HK-2 细胞PP2Ac 表达,同时上调FN、Col-I 和α-SMA 的表达,下调E-cadherin的表达。NCTD 和PP2Ac shRNA 均抑制PP2Ac 的表达,下调FN、Col-I 和α-SMA 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但NCTD与小干扰RNA共同作用对PP2Ac表达的抑制,以及对TGF-β1诱导的上述指标的改变程度同单纯PP2Ac小干扰RNA干预组无明显差异。(2)TGF-β1刺激HK-2细胞核内pSmad3-L(Ser204)、pSmad3-L(Ser208)表达明显增多,NCTD 干预使pSmad3-L(Ser204)、pSmad3-L(Ser208)在细胞核内表达进一步增多。 结论   NCTD通过抑制PP2Ac介导的Smad3-L区去磷酸化,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 郑婕 鄢艳 陈钦开 苏晓霞 张莉 杨柳 吕金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壳聚糖对家兔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内瘘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Toll 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通路对动静脉瘘(AVF)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28 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模型组(n=12)及壳聚糖组(n=12)。模型组和壳聚糖组家兔建立家兔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内瘘模型,壳聚糖组动静脉瘘术后静脉端血管及吻合口处涂抹壳聚糖,术后4周、6周及8周分别取AVF静脉端血管组织。观察各组家兔AVF静脉端血管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血管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RT-PCR 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TLR4 mRNA 的表达;Western 印迹法检测血管组织PCNA、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NF-κB 蛋白的表达。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各组实验数据的差异。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家兔AVF术后4周静脉端血管内膜增厚,在增生的血管内膜中α-SMA 染色阳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明显。随时间延长,内膜增生改变更为显著变窄,α-SMA 表达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壳聚糖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减轻,α-SMA 表达下降,VSMCs 增殖改变减轻(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血管组织PCNA、TLR4、MyD88 和NF-κB 表达量随着AVF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P<0.05);壳聚糖组各指标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壳聚糖可抑制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介导的信号途径减少家兔AVF静脉端血管内膜增生有关。

  • 蒋罗 于力 于生友 温捷 张瑶 郝志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大鼠不同病理时期自噬体的形成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自噬与肾组织损伤、肾脏疾病进展的关系。 方法   60 只健康雄性SD 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 只,模型组按6.5 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对照组给予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态监测2、4、6、8和10周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的变化,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足细胞结构和自噬体的形成,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C3-Ⅰ、LC3-Ⅱ及Beclin-1 在肾组织的定位及分布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第2 周时24 h 尿蛋白量明显升高,Alb 下降,第4 周时TC 已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第4 周时Scr 及BUN 呈轻度升高,第8 周后肾功能恶化,呈进行性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由微小病变(MCD)逐渐发展至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透射电镜下早期出现系膜细胞增生,溶酶体等细胞器形态及分布异常,足突增宽及弥漫性融合,晚期出现足突消失及核固缩。透射电镜及免疫荧光可观察到对照组大鼠肾组织自噬较弱,而在模型组,随着肾病病情进展,自噬明显增强,维持在高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到模型组大鼠在肾病病情进展过程中,LC3-Ⅰ、LC3-Ⅱ及Beclin-1 蛋白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噬参与肾脏组织损伤及蛋白尿的产生;自噬可能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 马乐婷 张敏 谢琼虹 任玥衡 关熠 王苏容 陈靖 林善锬 郝传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SIRT1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SIRT1基因敲除对小鼠肾脏发育的影响,探讨SIRT1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基因型分型方法观察SIRT1敲除后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龄14 d小鼠肾脏中SIRT1 蛋白的表达部位;应用实时定量PCR 对胚龄15 d、16 d、17 d、18 d 和出生后日龄0 d、5 d、9 d、23 d小鼠肾脏组织中SIRT1 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SIRT1敲除对胚龄17 d、18 d和出生后4 d、10 d小鼠肾脏大小的影响;离体肾脏培养观察SIRT1敲除后对肾脏输尿管芽分支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 技术观察SIRT1 敲除后对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大多数SIRT1(-/-)小鼠在孕期可以存活,出生后不久死亡;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IRT1 在肾脏发育早期即有丰富表达,主要表达在后肾间充质部位,输尿管芽部位表达较少;实时定量PCR 结果显示SIRT1 在胚龄17 d 表达水平最高,随后明显下降,在出生后维持低水平表达;SIRT1 敲除后肾脏体积减小,镜下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数目减少以及肾小球面积减小(P<0.01);SIRT1敲除后肾脏输尿管芽分支数目明显减少,PC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 结论   SIRT1 可能通过调控PCNA 表达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对肾单位发育起重要作用。

  • 孙艳 季文萱 单文红 刘桂美 黄俊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造影剂肾病大鼠肾脏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造影剂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羟基酪醇的干预作用。 方法   8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28)、模型组(n=28)和羟基酪醇干预组(n=28)。分别于造模后12 h、24 h、48 h、72 h处死部分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ELISA 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HE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肾组织GRP78 mRNA 及Caspase-12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GRP78及Caspase-12蛋白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无明显病理损伤,GRP78、Caspase-12 在mRNA 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无明显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细胞凋亡严重,且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羟基酪醇干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细胞凋亡较模型组减轻,且GRP78、Caspase-12 在mRNA 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GRP78及Caspase-12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大鼠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发展;羟基酪醇在造影剂诱导的肾脏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 短篇论著

  • 张少崇 汪年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尤燕华 梁萌 龚春水 沈淑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阚全娥 陈丽萌 黄利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