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陈平 周芸 毛敏 李荣山 文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院内非肾科急性肾损伤(AKI)的成年患者漏诊原因,以提高对AKI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方法    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时发生AKI的患者,回顾性分析AKI的发病率、漏诊率、病因、分布特点及漏诊原因。  结果    (1)住院患者的AKI发病率为0.67%(381/56 835)。患者男女比例为1.91∶1,平均年龄为(63.45±16.95)岁。(2)肾前性AKI 321例(84.25%);肾性42例(11.02%);肾后性18例(4.72%)。(3)漏诊情况及各科室发生情况:381例AKI中,漏诊189例,总漏诊率为49.61%。其中外科中以神经外科、普外科、心外科AKI漏诊率较高,漏诊率分别为62.96%、59.09%、50.00%;内科中以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AKI漏诊率较高,漏诊率分别为50.00%、50.00%、45.45%。(4)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KI患者漏诊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高血压病史(OR=1.631)、肾脏替代治疗(RRT)史(OR=23.256)和少尿史(OR=1.936)是预示AKI患者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AKI漏诊率较高,不同科室漏诊率不同。高血压病史、RRT史和少尿史是AKI患者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尤其非肾脏专科医师应提高对AKI的认识和关注,降低AKI漏诊率。

  • 吴雪怡 李航 文煜冰 黄庆元 段琳 李艳 毕增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肾脏病理分型及病理指标对肾功能下降速率及相关结局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    92例2型糖尿病肾病病例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根据患者肾脏病理改变特点分为糖尿病肾小球病(DG)和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ADRD)2组。所有患者伴显性白蛋白尿,排除非糖尿病肾病,随访期≥6个月。回顾性队列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改变及预后情况。 结果    随访期间DG组发生肾脏结局事件29例、死亡12例,ADRD组无终点事件发生;DG组血肌酐升高速率>ADRD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及肾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为DG、GBM增厚、血管及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等是肾脏结局事件的预测因子;系膜体积分数是独立于年龄及血肌酐的肾脏结局事件预测因子。 结论    糖尿病肾小球病和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推测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肾脏病理改变类型、系膜体积分数等指标有助于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

  • 于海波 姜埃利 魏芳 王喆 孙桂江 张瑞宁 王立华 陈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碳酸镧联合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合并高磷血症的患者73例,其中有高钙血症的12例。高钙血症患者分到碳酸镧组,剩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碳酸钙组(n=21)、碳酸镧组(n=32)和联合用药(碳酸钙+碳酸镧)组(n=20)。每月检测患者的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骨质疏松、软组织钙化和电解质变化。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磷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均P<0.01),联合用药组血磷下降幅度较大(P<0.01),且对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影响较小。治疗后骨质疏松和心脏瓣膜钙化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研究中不良反应出现较少。 结论    碳酸镧联合碳酸钙降血磷效果较单独应用磷结合剂好,临床耐受性较好,高钙血症、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病率较低。

  • 梁献慧 王沛 殷瑶瑶 王瑞敏 陆晓青 刘章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非临床显性水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患者多余细胞外液(Overhydration,OH值),胶体金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按△OH水平(△OH=OH值-体重增加量)将患者分为容量超负荷组(H组,90例)、干体重达标组(N组,36例)和低干体重组(L组,19例)。同期检测患者透析前血压、体质量增加值、Hb、Alb、BUN、Scr等指标。调整H组患者干体重,观察3月内患者容量负荷变化对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 结果    (1)126例患者NT-proBNP基线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H组NT-proBNP中位数[M(1/4,3/4)]为1318.50(717.00,3154.25) pg/ml;N组为703.50(873.00,450.50) pg/ml。基线NT-proBNP水平与△OH值呈正相关(r=0.801,P<0.001)。(2)3月后H组患者OH值及NT-proBNP均较调整前明显下降。其中41例患者干体重达标(H1组),NT-proBNP中位值为 685.00(422.50,988.50) pg/ml,△OH(0.63±0.23) L; 49例患者持续未达标(H2组), NT-proBNP中位值为1569.00(982.50,2500.50) pg/ml,△OH(1.75±0.71) L。两组间△OH和    NT-proBNP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H和NT-proBNP呈正相关(r=0.684,P<0.001)。(3)当以△OH 绝对值≤1定义干体重达标时,NT-proBNP在判断患者容量状态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818,95%可信区间0.733~0.904(P<0.001)。NT-proBNP判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的最佳临界值为962.50 pg/ml,诊断的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73.2%。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临床非显性水肿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提示容量增加,可作为早期干体重调整的临床指标。

  • 汪玫 戴兵 张翼祥 何银志 韩烨 黄志坚 王虎林 梅长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影响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CVD)及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2年期间解放军44医院心肾内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新诊断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心血管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8名患者,平均年龄(54.61±16.98)岁,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共40例,其中心脏及冠脉疾病24例,脑卒中16例。年龄(Hazard ratio,HR =1.051,95%CI:1.023~1.081),性别(男性)(HR=6.025,95%CI:2.571~14.121),中性粒细胞升高(%)(HR=1.073,95%CI:1.028~1.121),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R=1.562,95%CI:1.058~2.305),高钙透析液(HR=5.025,95%CI:1.163~21.739),是CV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传统血液透析(CHD)相比,透析中心夜间透析(INHD)显著降低CVD风险(HR=0.288,95%CI为0.090~0.924)。有7例患者死亡,糖尿病(HR=15.385,95%CI:1.692~145.851)是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与常规血液透析组比较可能降低死亡风险(HR:0.145,95%CI:0.021~1.016,P=0.052)。    结论    对于MHD患者,年龄、性别(男性)、中性粒细胞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钙透析液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透析中心夜间透析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增加死亡风险,而血透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 罗富里 蔡得汉 杨林 李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的双室双袋腹透液(PDF)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EBM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CNKI、CBM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检索关于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的双室双袋PDF与传统PDF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2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1项研究,1 0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低葡萄糖降解产物PDF组患者透出液CA125水平、残余肾功能高于传统PDF组(WMD=19.61,95%CI 12.04~27.18,P<0.01;WMD=0.78,95%CI 0.14~1.43,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24 h 超滤量、血浆HCO3-、腹膜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项研究报道低葡萄糖降解产物PDF组与传统PDF组PD技术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的双室双袋PDF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腹膜超滤及酸中毒方面没有特殊优势,不能减少腹膜炎的发生,但这种PDF可以保护腹膜间皮细胞功能,改善PD患者残余肾功能,且不影响患者PD技术生存时间。

  • 基础研究

  • 徐春艳 赵林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AT1 receptor autoantibody,AT1-AA)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致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建立DN大鼠模型,ELISA法测定血清AT1-AA,根据AT1-AA结果随机选择8只AT1-AA阳性和4只AT1-AA阴性DN大鼠纳入DN组(n=12),同时选择正常大鼠纳入对照组(NC组,n=6)。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凋亡蛋白caspase-12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DN大鼠肾组织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 结果    DN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NC组(P<0.01),其中AT1-AA阳性DN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T1-AA阴性DN大鼠[(20.05±1.71)%比(13.24±4.93)%,P<0.01]。GRP78和caspase-12 mRNA在DN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均P<0.01),且其表达在AT1-AA阳性DN大鼠较在AT1-AA阴性DN大鼠更为明显(均P<0.05)。同时,GRP78和caspase-12 蛋白表达变化与其相应mRNA表达变化一致。 结论    AT1-AA能诱导DN大鼠肾脏ERS反应,并激活其特有的caspase-12凋亡信号通路促进肾脏细胞凋亡,损害肾脏功能。

  • 汪雄攀 杨定平 杨定位 贾汝汉 丁国华 朱吉莉 简永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自噬在造影剂诱导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共分为6组:(1)正常对照(Con)组;(2)造影剂(CM)组;(3)雷帕霉素(Rap)组;(4)造影剂加雷帕霉素(CM+Rap)组;(5)3-甲基腺嘌呤(3-MA)组;(6)造影剂加3-甲基腺嘌呤(CM+3-MA)组,予以相应的刺激2 h。观察自噬增强剂雷帕霉素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对造影剂诱导的足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足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atalase、MnSOD的表达,丹酰戊二胺(MDC)染色检测足细胞内自噬体变化,采用氯甲基-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CM-H2DCFDA)荧光染色检测足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 结果    (1)造影剂抑制了足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atalase、MnSOD的表达,促进了细胞内ROS的生成,导致足细胞活性下降(均P<0.05);(2)3-MA共处理足细胞后,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及自噬体生成均减少,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atalase、MnSOD的表达进一步减少,ROS生成进一步增加,导致足细胞活性下降更加显著(均P<0.05);(3)雷帕霉素共处理足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及自噬体生成增加,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atalase、MnSOD的表达增强,ROS生成减少,促进了足细胞活性恢复(均P<0.05)。 结论    自噬在造影剂诱导的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起保护性作用,一定程度自噬上调可以减轻其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抑制足细胞损伤。

  • 丁丽红 刘丹 徐敏 刘必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蛋白负荷大鼠肾脏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体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探讨蛋白尿导致肾脏损伤的机制。 方法    18只Wistar大鼠右肾切除后被随机分为2组:蛋白负荷肾病模型组(n=10),经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n=8),经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每周测体质量,于实验第0、2、5、7、9周分别留取24 h尿液测蛋白;处死大鼠时取血液标本检测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Scr和BUN;并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大鼠肾组织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表达的变化及间质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肾组织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BUN水平升高(均P<0.05);两组间体质量、TP、Alb和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S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管腔内见较多蛋白管型,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肾间质中T细胞(CD3+)、B细胞(CD20+)及巨噬细胞(CD68+)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小管间质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NLRP3、Caspase-1、IL-18和IL-1β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IL-1β和IL-18相对表达量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P<0.05)。 结论    蛋白尿导致肾间质炎性反应,可能与肾脏中炎性体的激活有关。

  • 王燕劲 沈婷婷 吴洪銮 陈秋华 胡海滢 潘庆军 刘华锋 刘伟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尿蛋白超负荷及糖基化终产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自噬活性的影响。 方法    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肾脏病理库中选择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CNS)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组织,以临床表现为血尿而肾组织活检基本正常的标本为对照,免疫染色观察自噬膜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在肾脏的表达。分别以提取的MCNS患者的尿蛋白(8 g/L)以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牛血清白蛋白(AGE-BSA,100 mg/L)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Western印迹检测LC3-Ⅱ蛋白表达,以溶酶体抑制剂(亮肽素200 mg/L或氯喹10 μmol/L)阻断溶酶体对自噬的降解,观察LC3-Ⅱ的转化;转染tfLC3质粒以观察溶酶体与自噬泡融合及降解的情况;分别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10 μmol/L)以及自噬抑制剂氯喹(10 μmol/L)增强及抑制自噬后,ELISA法检测细胞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肾损伤分子-1(KIM-1)。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NS及DN患者TEC内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2)尿蛋白刺激后,HK2细胞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且自噬抑制剂亮肽素使LC3-Ⅱ表达进一步增加;(3)通过转染tfLC3质粒,观察到尿蛋白刺激使HK2细胞早期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都明显增加(P<0.01)。(4)AGE-BSA刺激HK2细胞后,LC3-Ⅱ表达也明显增多(P<0.01),但自噬抑制剂氯喹并未使LC3-Ⅱ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5)通过转染tfLC3质粒,观察到AGE-BSA刺激可使早期自噬体增多(P<0.01),但无晚期自噬体增多(自噬泡不能被降解)。(6)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可降低尿蛋白诱导的细胞损伤因子NGAL和KIM-1的上调,自噬抑制剂氯喹则作用相反。 结论    尿蛋白可激活TEC自噬活性,但AGE-BSA则在下游阻断自噬通路而降低自噬活性。自噬通路的激活可能在原发和继发性肾病所致TEC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短篇论著

  • 张建江 史佩佩 王淼 窦文杰 王娜 曾慧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杜园园 姜雪 陈琪轩 胡云琴 俞东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廷芳 肖文珍 桂定坤 王筱霞 汪年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书馨 常明 简雪莲 刘红 赵华 滕兰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共识

  • 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于小勇 张妍 程小红 成晓萍 曾晓荣 陈文静 赵亚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洪芹 赵兵 管培兰 林海梅 吕纪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韦传娃 钟良宝 梁海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於建根 蒋欣欣 叶有新 李华 胡卫民 冯剑 陆明晰 奚炜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靖 邢广群 赵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