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孙梅 孙文学 刘毅 马璐璐 刘银和 董丽卿 徐玉兰 许菲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角膜和结膜钙化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裂隙灯检查角膜和结膜钙化(CCC)的情况并量化评分,采用腹部侧位X线平片评判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角膜和结膜钙化与腹主动脉钙化之间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HD患者发生角膜和结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1)共入选98例MHD患者,平均年龄(61.89±12.54)岁,透析龄51.67(3.00~192.00)月,其中97例存在CCC,中位CCC评分为8(0,17);72例存在AAC,中位AAC评分为6(0,20),CCC和AAC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376(P<0.001);(2)与CCC≤5分组患者相比,CCC>10分组患者的血磷水平、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高,透析龄较长(均P<0.05);CCC评分高的患者AAC评分亦较高(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C评分和透析龄是角膜和结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角膜和结膜钙化,CCC与AAC间呈正相关关系,腹主动脉钙化越重,透析时间越长,发生角膜和结膜钙化的风险也越高。

  • 黄小妹 何涛 何成年 陈文莉 屈碧辉 刘晓民 滑红英 胡晓松 郑宇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腔内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生存获益。 方法    以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肾内科为解决长期血管通路且符合静脉造影指征的高危血液透析患者共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结合的方法评估患者双侧中心静脉。将有CVS的患者分为3组:有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17例)、有症状行血管腔内治疗组(6例)及无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24例)。记录不同治疗方案的单疗程费用,并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行生存分析。 结果    在116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诊断为CVS,从症状出现到临床确诊的平均时间间隔大于10个月。与无CVS患者相比,CVS患者中有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史的患者比例较高(87.2%比14.5%,P﹤0.01)。在需要处理的36例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以维护其血液透析通路,30例患者因担心再狭窄风险及增加治疗费用均采取非血管腔内治疗,其中28例患者改换其他透析通路。有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有症状行血管腔内治疗组及无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6%、88.9%及87.0%,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8.5%、61.0%及53.9%,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考虑到患者的生存获益及相对高昂的医疗费用,血管腔内治疗不是中国血液透析患者CVS治疗的首选方案,而仅仅是其中一种治疗方案。

  • 罗富里 杨林 稂春燕 蔡得汉 陈耀辉 刘鸿 刘珍华 李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ACEI/ARBs)类药物对腹膜透析(PD)患者透出液的蛋白含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PD患者的透出液蛋白含量,其中37例患者接受ACEI/ARBs治疗(观察组),44例未接受ACEI/ARBs治疗(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评估ACEI/ARBs治疗对患者透出液蛋白含量的影响;分层分析残余肾功能、透析龄对ACEI/ARBs类药物疗效的影响。 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ACEI/ARBs治疗后的透出液蛋白含量减少,中位差值1.2(0,1.6) g/24 h,与对照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GFR>2 ml•min-1•(1.73 m2)-1组患者ACEI/ARB治疗后透出液蛋白含量减少,中位差值1.4(1.2,2.3) g/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GFR<2 ml•min-1•(1.73 m2)-1组患者透出液蛋白含量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透析龄<12月组患者ACEI/ARBs治疗后透出液中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减少,中位差值1.0(0.8,1.4) g/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龄12~24个月和>24个月组患者透出液蛋白含量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CEI/ARBs能减少患者腹膜透出液中的蛋白丢失,在残余肾功能较好和透析龄较短的患者中效果更明显。

  • 顾玥 黄承国 阎磊 陈晖 刘冰 邵凤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 方法    应用踝臂指数(ABI)测定仪测定CAPD患者ABI,根据ABI将患者分为PAD组(ABI<0.9)和非PAD组(ABI≥0.9)。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相关血生化指标,评估营养状况相关指标:血白蛋白、握力(HGS)、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AD与营养及其他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入选患者102例,PAD的发生率为23.53%(24/102)。营养不良组(SGA评估)ABI显著低于营养良好组[(0.72±0.21)比(1.04±0.14),P<0.01]。与非PAD组相比,PAD组血白蛋白、HGS、舒张压、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降低(均P<0.05),年龄、营养不良(SGA评估)发生率、糖尿病史比例、心血管病史比例显著增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白蛋白(OR=0.762,95%CI:0.611~0.948,P=0.015)、HGS(OR=0.988,95%CI:0.979~0.997,P=0.013)是CAPD患者发生PAD的独立保护因素;营养不良(SGA评估)[OR=21.101,95%CI:5.008~88.901,P<0.01]是CAPD患者发生P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中心CAPD患者PAD的发生率为23.53%。营养是CAPD患者发生PAD的相关因素。

  • 沈波 聂宇昕 刘中华 曹学森 邹建洲 滕杰 钟一红 丁小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氨基末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横断面调查,分析透析人群中NT-proBNP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07例,比较其临床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伴有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非LVH组[M(1/4,3/4):3 104(1 626,7 843) ng/L比1 291(772,1 845) ng/L,   P﹤0.01]。对偏态变量NT-proBNP进行对数转换后,log[NT-proBNP]与血红蛋白(r=-0.212,P=0.004)、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r=-0.202,P=0.003)呈负相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r=0.370,P=0.001)、检测当日透析前体质量增加(interdialysic weight gain,IDWG)比例(r=0.233,P=0.001)、透析前收缩压(r=0.345,P=0.001)、透析前舒张压(r=0.152,P=0.032)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诊断LVH及IDWG﹥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95%CI 0.689~0.883,P﹤0.01)和0.738(95%CI 0.667~0.810,P﹤0.01)。以NT-proBNP滴度1 917 ng/L为截点,诊断LV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76和0.824;以NT-proBNP滴度2 872 ng/L为截点,诊断IDWG﹥4%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4和0.758。 结论    NT-proBNP水平在血液透析人群显著异常,主要与LVH、IDWG比例高以及透析前血压控制欠佳有关。合理的干体质量评估和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可能是干预NT-proBNP的有效办法。

  • 基础研究

  • 姜祥品 郭红岩 宝群 崔美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D26(又称为二肽基肽酶Ⅳ)在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D26的影响。 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MMF治疗组,每组7只。以链脲菌素腹膜内注射加高脂高糖饮食制备2型DM动物模型。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肥大指数[肾质量(KW)/体质量(BW)]和24 h尿蛋白量(24Upro);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组织中CD3+、CD4+ T淋巴细胞的含量;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D26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BG、BUN、Scr、24Upro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除BG、KW/BW外,MMF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DM组低(P﹤0.05)。DM组大鼠肾脏内CD3+、CD4+ 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CD26主要定位于肾脏间质T淋巴细胞;CD26在DM组大鼠肾组织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MMF治疗组其表达显著下降(P﹤0.05)。DM组大鼠肾间质CD26+ T细胞浸润与24Upro呈正相关(r2=0.770,P﹤0.05)。 结论    CD26与糖尿病肾病具有相关性,MMF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以减少肾脏间质CD26的表达,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 仇芝 陈晓岚 徐玉音 潘天昳 马雯 范亚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1亚型(EP1)拮抗剂(SC-19220)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前列腺素合酶表达、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组:对照组;TGF-β1(10 μg/L)组;药物干预组:不同浓度(0.1、0.5、1.0 μmol/L)SC-19220+ TGF-β1(10 μg/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PGE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层粘连蛋白(LN)、环氧化酶2(COX2)、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CTGF、LN、COX2、mPGES1及ERK1/2活性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增加(P﹤0.05),PGE2表达增加(P﹤0.05),CTGF、LN、COX2、mPGES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ERK1/2活性增加(P﹤0.05)。SC-19220干预后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系膜细胞增殖(P﹤0.05),下调PGE2的表达(P﹤0.05),抑制CTGF、LN、COX2、mPGES1 mRNA及蛋白表达(P﹤0.05),抑制ERK1/2活性(P﹤0.05)。 结论    SC-19220 可能通过抑制ERK1/2活性,反馈抑制COX2、mPGES1及PGE2的表达,从而下调CTGF、LN的表达,减轻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损伤。

  • 覃志成 石媛媛 闫燕 吴莺莺 刘文丽 李光远 李荣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NOD样受体途径是否参与硫化氢(H2S)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 (Sham) 组;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再灌注24 h;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前通过左肾动脉持续注射NaHS(300 nmol/min)15 min。HE染色观察肾组织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1、NOD2、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肾组织NOD1、NOD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及其靶基因MCP-1、IL-1β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 P<0.01)。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HE染色发现急性肾小管坏死,TUNEL染色显示缺血危险区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均P<0.01)。NaHS预处理可逆转I/R诱导的肾组织损伤以及NOD1、NOD2蛋白表达(P<0.05),下调NF-κB P65的核转位(P<0.05)以及局部MCP-1、IL-1β表达(P<0.01)。同时,NaHS预处理可减少Caspase-1的活化和细胞凋亡数。 结论    硫化氢预处理通过NOD样受体依赖的炎症途径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王艳 李柯桢 宋起 周丽敏 栾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5只)和实验组(45只)。实验组予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成功的模型(36只)再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DM,18只)及厄贝沙坦组(DI,18只)。分别检测4周、8周及12周测体质量、血压、肾质量、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AL)的排泄量,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ANGPTL2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DM组24 h尿白蛋白量、三酰甘油、胆固醇、BUN及Scr在4周、8周及12周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同时间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I组以上述指标均低于同时间的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M组4周、8周及12周的肾脏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同时间的DI组肾脏病理改变较DM组轻,但仍重于NC组。DM组4周、8周及12周肾脏中的ANGPT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均P<0.05),DI组ANGPTL2的表达量低于同一时间的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NGPTL2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量逐渐升高,而厄贝沙坦可降低ANGPTL2在肾的表达,保护肾脏。

  • 于亚民 贾俊亚 闫铁昆 高姗 商文雅 韦丽 李红芬 林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对尿毒症大鼠主动脉钙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尿毒症模型组及PDTC干预组,均予0.75%腺嘌呤及高磷(1%)饮食,制备尿毒症动脉钙化模型,干预组同时腹腔注射PDTC 100 mg•kg-1•d-1。另取8只匹配大鼠作为健康对照。8周后处死大鼠,HE及von Kossa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病理改变及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调素(OPN)、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在主动脉的定位与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主动脉NF-κB 总p65与细胞核内p-p65、OPN、Cbfα1等蛋白表达量。 结果    造模4周及8周,尿毒症组、PDTC组大鼠血清BUN、Scr、血磷、钙磷乘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8周,尿毒症组和PDTC组大鼠主动脉明显增厚及中膜钙化,PDTC组程度较轻(P﹤0.05),免疫组化显示主动脉内皮下、中膜及外膜均有OPN、Cbfα1表达,PDTC组表达量较少(均P﹤0.05);Western印迹显示PDTC组主动脉NF-κB 总p65、核p-p65、OPN、Cbfα1表达均较尿毒症组下降(均P﹤0.01),且Cbfα1表达与p65、核p-p65表达呈正相关(r=0.707,P﹤0.01;r=0.507,P﹤0.01)。 结论    PDTC可阻断NF-κB p65核转位,抑制尿毒症大鼠主动脉Cbfα1表达,减轻血管钙化。

  • 张一婷 尹爱平 李利利 孙吉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Notch信号途径抑制剂DAPT构建Notch信号敲除模型,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体外诱导其分化。用γ-分泌酶特异性抑制剂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采用双硫腙(DTZ)染色法鉴定胰岛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十二指肠同源框1基因(Pdx -1)和神经元素3(Ngn3)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葡萄糖刺激后分泌胰岛素水平。 结果    (1)BMSCs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BMSCs表达CD59和CD90抗原,体外可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神经细胞标记物,证实其具多向分化潜能。(2)MTT 结果显示: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可抑制BMSCs增殖,其效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的表达。用1、5、20 μmol DAPT处理96 h后细胞的Hes1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92.06%、71.40%、46.89%,提示其对Notch信号通路阻断率分别达到7.94%、28.6%和53.11%(均P<0.05)。(3)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APT阻断组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分别为(74.03±3.96)%比(36.49±3.24)%;(64.81±4.37)%比(37.50±3.69)%,均P<0.05]。提示阻断Notch信号通路后BMSCs体外分化效率增加。(4)RT-PCR和Western 印迹结果提示:BSMCs诱导14 d后可以检测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表达,DAPT阻断后上述蛋白表达上调;BMSCs诱导早期(7 d)即表达Pdx-1和Ngn3,14 d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DAPT阻断后Pdx-1和Ngn3的表达增加。(5)ELISA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对葡萄糖刺激有分泌胰岛素反应,DAPT阻断后诱导细胞的反应更好。 结论    大鼠BMSCs体外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阻断Notch信号通路可通过改变胰腺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而增强BMSCs体外分化能力。

  • 短篇论著

  • 王伟 岳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莹 程李涛 王悦 汪涛 范敏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陆明晰 李华 冯剑 胡卫民 蒋欣欣 熊晓玲 吴佳玲 林莎 叶有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管音 李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俊佳 钟珍 潘庆军 刘华锋 刘伟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杨林 李娟 王建荣 杨万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蒋欣欣 冯剑 胡卫民 陆明晰 熊晓玲 奚炜炜 叶有新 李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