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李文兰 陆晨 张长荣 赵宗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β1,3-半乳糖转移酶(C1GALT1)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IgA 肾病(IgAN)发病及进展的关联性。方法    IgAN组即9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维吾尔族IgAN患者,对照组即90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两组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采集纳入对象的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 法扩增C1GALT1 基因上4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639031、rs5882115、rs1008898、-527A/G]位点对应的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 个SNP 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1)IgAN 组C1GALT1 基因rs5882115 位点的I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8,P=0.015);而C1GALT1 基因其他3 个SNP(rs9639031、rs1008898、-527A/G)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显性突变模式下,IgAN组C1GALT1 基因rs5882115位点的DI+Ⅱ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3,P=0.009);而C1GALT1 基因其他3个SNP(rs9639031、rs1008898、-527A/G)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隐性突变模式下,两组的4 个SNP(rs5882115、rs9639031、rs1008898、-527A/G)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rs5882115位点I等位基因个体的患病风险是携带D等位基因的2.469倍(OR=2.469),携带DI+Ⅱ基因型个体的患者发病风险较高(OR=2.852)。(3)IgAN组C1GALT1 基因4个SNP(rs9639031、rs5882115、rs1008898、-527A/G)位点不同基因型其血清肌酐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C1GALT1 基因4 个SNP 位点与IgAN 临床进展的关联性。结论    C1GALT1 基因rs5882115 多态性与维吾尔族IgAN 易感性相关,提示C1GALT1 基因或其所在的区段可能存在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有关联的功能变异。

  • 王增玲 李海娜 崔莉 邢广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测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在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AAV)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AAV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收集13例AAV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清,11例原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12例健康对照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AD4 的水平,分析其与AAV 患者BVAS 评分的关系。 结果    (1)在AAV 组,PAD4 在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组中,PAD4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2)AAV组有肾损害的患者PAD4水平,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高于慢性肾脏病组患者的PAD4水平。(3)AAV肾损害组患者发作期的PAD4水平与B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2)。结论PAD4参与了AAV的发生和发展。

  • 赵慧 王玉 孟立强 张路霞 王芳 曾强 李晓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专业门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分析2006 年6 月至2012 年12 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CKD 专业门诊就诊的老年CKD 患者(年龄≥65岁)基线临床资料,以同期该专业门诊就诊的非老年CKD患者(18岁<年龄≤65岁)为CKD对照组,以体检中心的非CKD老年人为老年非CKD对照组,分别比较上述人群在CKD病因、血压、贫血及钙磷代谢等方面的异同。 结果    高血压肾损害为老年CKD患者最常见病因。两组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但老年CKD患者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治疗率及控制率均低于非老年CKD组。老年CKD患者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并发症的出现早于非老年CKD组,并显著高于老年非CKD对照组。 结论    老年CKD患者在病因及CKD常见并发症表现均与非老年CKD患者有所不同,对老年CKD患者应更早开始监测及干预CKD的相关并发症。

  • 谷立杰 董婷 王嘉琳 吴晶 黄艳茹 袁伟杰 陈靖 倪丽 严海东 张瑞青 汪年松 简桂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和足细胞脱落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上海4家医院共68例2型DN患者进入本研究,最终完成疗程且资料完整的患者61例,均属慢性肾脏病3~4期。61例患者被分为低蛋白饮食组(LPD,31例)和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组(LPD+KA,30例),随访12个月。依据临床及生化等指标评价患者肾功能、尿蛋白和营养状态等改善情况;应用探针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检测患者尿沉渣足细胞标志物nephrin、podocin和synaptopodin 的mRNA表达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AGT)/肌酐比值。分析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DN患者足细胞丢失和尿AGT改变的影响。 结果    随访12个月后,两组间GF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D组相比,LPD+KA组患者尿蛋白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尿AGT/肌酐比值的基线值与GFR(r=-0.437,P=0.001)、Scr(r=-0.733,P=0.000)、尿蛋白量(r=-0.851,P=0.000)等呈负相关;尿沉渣中podocin和synaptopodin mRNA表达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340,P=0.012;r=0.333,P=0.014),与GFR、Scr无相关。随访12个月后,LPD+KA组患者尿AGT/肌酐值明显低于LPD 组(P<0.05);尿沉渣podocin 和synaptopodin mRNA 的表达显著低于LPD 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前后尿沉渣podocin 和synaptopodin mRNA 表达的变化值与尿AGT/肌酐值变化值呈正相关(r=0.305,P=0.026;r=0.281,P=0.04)。 结论    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的降尿蛋白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肾脏局部组织RAS活性,抑制足细胞脱落有关。

  • 王宇成 王敏敏 茅幼英 黄洪锋 吴建永 陈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免疫细胞功能分析(ImmuKnow ATP测定)在监测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中的价值。 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首次接受同种肾移植的131 例受者被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情况分为:健康对照(HC)组;肾移植术前(Pre-Tx)组;术后稳定(Tx)组;术后感染(Infect)组;排斥反应(AR)组和急性肾损伤(AKI)组6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1月、3月、6月及异常时间点(出现排斥,感染等)动态监测各组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免疫细胞功能,分析免疫细胞功能与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结果    ATP浓度检测结果显示:Pre-Tx组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re-Tx组比较,肾移植术后2周、1月组患者ATP浓度升高(均P<0.01);随着移植时间延长ATP浓度趋于平稳;AR组ATP浓度显著高于Tx组,感染组,AKI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受者的ATP浓度与MLR、CD4/CD8 和血FK506 浓度无相关关系(分别R2=0.0072,R2=10-6,R2=0.004;均P﹥0.05)。 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1月内免疫细胞功能较强,随着时间延长趋于稳定。ImmuKnow法检测的ATP值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 姜洪娟 柳刚 迟翔宇 张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的相关差异蛋白,检测差异蛋白钙黏蛋白E(E-cadherin)在DN患者尿液及肾组织中的表达,以期发现新的DN相关差异蛋白。 方法    选择本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 型DN(T1DN)和2 型DN(T2DN)患者各12 例,同时选择肾病综合征(N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12例作为对照。应用2DE/MS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DN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尿中的DN相关差异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法验证尿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 结果    2DE/MS结果显示,与N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T1DN组和T2DN组患者有1个差异蛋白点的蛋白丰度呈异常升高,经鉴定为E-cadherin。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与NS 和健康对照组相比,T1DN 和T2DN 组患者尿液中E-cadherin 表达明显增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cadherin 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其在DN肾脏中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DN患者尿液中E-cadherin蛋白特异性升高,可作为一种新的DN相关差异性蛋白。

  • 基础研究

  • 张涛 李英 迟雁青 任韫卓 刘茂东 牛洪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尿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及相关凋亡途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尿酸(480 μmol/L、720 μmol/L)进行干预,于0 h、24 h、48 h收集细胞;应用MitoSOX染色检测活细胞线粒体中ROS的产生;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化学法对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抗增殖因子(prohibitin)蛋白表达进行细胞亚定位及半定量分析;Annexin V-FITC 及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480 μmol/L 尿酸刺激细胞24 h,线粒体ROS产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尿酸刺激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逐渐上调,线粒体膜电位则逐渐降低。480 μmol/L 尿酸刺激细胞24 h,细胞凋亡率和AIF 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刺激48 h 时两者升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0μmol/L尿酸干预24 h时,AIF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已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干预48 h时升高更为显著。480 μmol/L 尿酸刺激细胞24 h,prohibitin 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720 μmol/L 尿酸干预48 h,降低最为明显。 结论    尿酸可诱导HK-2 细胞线粒体ROS合成增多,膜电位下降,线粒体相关蛋白prohibitin表达下调,激活线粒体途径导致细胞凋亡。

  • 彭翔 刘伏友 孙林 肖力 王铭 李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PI3K/Akt 信号对腹膜透析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的调节作用。 方法   40只12周龄ICR小鼠腹腔置管行腹膜透析,制备腹膜间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EMT 小鼠模型,成膜后分为PD 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组织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腹膜组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的表达及EMT 相关蛋白和mRNA 的表达[包括紧密连接蛋白(ZO-1)、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N)]。体外实验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Akt 磷酸化和核转位及ZO-1、Vimentin表达的影响。采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和负显性Akt(DN-Akt)质粒转染HPMCs,抑制PI3K/Akt 信号,观察其对TGF-β1 诱导的HPMCs 细胞ZO-1、Vimentin 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第28天壁层腹膜组织明显增厚,上皮细胞标志物ZO-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间充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FN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kt 磷酸化水平(pAkt)也明显升高(均P<0.01)。体外实验发现:TGF-β1 抑制HPMCs 细胞ZO-1表达,增加Vimentin和pAkt表达(均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LY294002、DN-Akt处理可抑制pAkt 表达,对TGF-β1 诱导的HPMCs ZO-1 mRNA 和蛋白下调表达有明显回复作用,并抑制TGF-β1引起的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均P<0.01)。 结论    PI3K/Akt信号参与调节PD腹膜间皮细胞EMT,以PI3K/Akt信号为靶点可望为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一种新途径。

  • 彭隽 贾汝汉 党建中 兰天飙 任星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D36抗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关系。 方法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培养基),甘露醇组(24.2 mmol/L甘露醇+5.6 mmol/L葡萄糖培养基),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MEM培养基)、anti-CD36受体封闭组(anti-CD36+30 mmol/L葡萄糖MEM培养基)。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尿苷(8-OHDG)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流式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 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CD36、促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2 的mRNA 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D36抗原,高糖培养24 h时CD36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对照组与甘露醇组的ROS水平、细胞上清液中MDA、8-OHDG、GSH-PX水平、早晚期凋亡率、CD36抗原、Bax及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OS水平、细胞上清液中MDA、8-OHDG 水平、早晚期凋亡率、CD36 和Bax 的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而细胞上清液中GSH-PX水平、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anti-CD36 受体封闭组CD36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 水平、细胞上清液中MDA、8-OHDG水平、早晚期凋亡率、Bax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而细胞上清液GSH-PX水平、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证实细胞内ROS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及CD36、Bax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与Bcl-2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D36抗原,且高糖可以诱导CD36抗原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成正相关,CD36抗原参与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高糖环境中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来介导的。

  • 王辉阳 于力 于生友 郝志宏 张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嘌呤霉素(PAN)损伤足细胞,以地塞米松(DEX)干预,观察不同时间点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表达和分布的变化,探讨在足细胞损伤过程中,DEX 对TRPC6表达与分布的影响及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足细胞,设立对照组、PAN 刺激组和DEX 干预组。对照组用含0.02%二甲亚砜(DMSO)的RPMI1640 培养液培养,PAN刺激组加入PAN(50 μg/ml),DEX干预组同时加入PAN(50 μg/ml)和溶解于0.02% DMSO的DEX(1 μmol/L),处理8 h、24 h、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并拍摄,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各组细胞形态及胞体面积的差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时间点TRPC6 的mRNA、蛋白表达及分布变化。 结果    经PAN刺激后细胞体显著缩小(P<0.05),足突回缩、消失,细胞间失去相互连接,刺激后48 h 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AN 刺激组在刺激24 h 和48 h 后TRPC6 mRNA 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TRPC6在足细胞上的分布亦出现异常。DEX干预后细胞胞体显著大于PAN 刺激组(P<0.05),可维持正常的足突形态;干预48 h 后足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AN 刺激组,TRPC6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分布均趋于正常水平。结论    DEX 通过稳定重要的足细胞分子TRPC6的表达及分布来抑制足细胞损伤,从而发挥保护足细胞和抗蛋白尿的作用。

  • 孙伟霞 尹霞 傅耀文 许钟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慢性间断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导致肾脏损伤的可能机制及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否对其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8~10 周龄的雄性MT-1 过表达(MT-TG)小鼠及其野生型(WT)小鼠各12 只,随机数字法分为模拟对照组(n=6)及CIH组(n=6),进行8周缺氧-再氧合模型实验。CIH处理方案为20.9%O2与8%O2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交替进行,30次/h,12 h/d,最低氧饱和度变化维持在60%~70%。实验终点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肾脏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用组织病理学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肾脏损伤及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拟对照组比较,WT CIH组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及促纤维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MT-TG CIH组无明显变化。与模拟对照组比较,WT CIH组肾脏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也是细胞氧化损伤的指标)显著增加(P<0.01),而MT-TG CIH组无明显变化。与模拟对照组比较,WT CIH组肾脏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及Smad2 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而MT-TG CIH 组无明显变化。与模拟对照组比较,WT CIH组肾脏组织抗氧化物质M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MT-TG CIH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CIH导致肾脏损伤与氧化应激及氧化损伤有关。CIH可能通过上调肾脏组织的HIF-1α表达,启动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最终导致肾脏组织纤维化。抗氧化物质MT对CIH导致的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MT的抗氧化作用抑制了CIH引起的肾脏组织HIF-1α表达上调,从而抑制了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

  • 短篇论著

  • 崔永军 夏平 万美燕 韩昆 张树俭 邹作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金升 白亚玲 张文博 张胜雷 张俊霞 崔立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陈晓雯 刘郑荣 龙海波 王建成 赵艳 陈斯佳 杜晓燕 许兆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马瑛 陶煜 朱国飞 崔若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惠 杨光 王宁宁 俞香宝 查小明 邢昌赢 张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丽红 詹申 邢炜 王玉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周丽君 沙文刚 沈蕾 周玲 徐德宇 沈艳萍 卢国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