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宣萍 陈亮亮 任萍萍 许瑜 王莹 乐璟云 钟佩君 韩飞 陈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情况。 方法    收集本中心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确诊为HSPN并行肾穿刺活检的205例患者临床、病理及治疗后转归资料,根据不同条件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3±16)岁,病程中均有紫癜样皮疹,其中腹型51例(25%)、关节型38例(18.5%)。肾脏表现均有镜下血尿,尿蛋白总量≤1 g/24 h者67例(32.7%),1.0~3.5 g/24 h者93例(45.4%),≥3.5 g/24 h者45例(21.9%)。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1.73 m2)-1者151例(73.7%),61~89       ml·min-1·(1.73 m2)-1者29例(14.1%),≤60 ml·min-1·(1.73 m2)-1者25例(12.2%)。肾脏病理分级中Ⅱ级42例(20.5%),Ⅲ级147例(71.7%),Ⅳ级15例(7.3%),Ⅴ级1例(0.5%)。按年龄分组比较,年龄≤18岁患者合并腹型较多(42%);年龄≥50岁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IgA水平较高,eGFR水平较低,肾小球硬化比例较高。失访患者38例(18.5%),余167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其中完全缓解124例(60.5%),部分缓解15例(7.3%),未缓解22例(10.7%),终末期肾病6例(2.9%)。以未缓解与终末期肾病定义为治疗失败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4,P=0.011)。 结论    老年HSPN患者疾病活动度较高,肾功能下降较明显,治疗失败风险较高。

  • 许光银 乔彩霞 王志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尿肾损伤分子1(uKIM-1)、尿白细胞介素18(uIL-18)联合检测在成人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入住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ICU≥24 h的患者256 例,以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为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AKI组和AKI组(包括AKI 1期、2期 3期),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sCys-C、uNGAL、uKIM-1、uIL-18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4项生物学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KI的诊断价值。 结果    (1) AKI组患者sCys-C、uKim-1、uNGAL、uIL-18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1)。(2)sCys-C、uNGAL、uKIM-1、uIL-18单独及联合诊断AKI的AUC分别为0.742、0.871、0.803、0.703、0.925。(3)4项生物学标志物并联试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9﹪、62.8﹪,串联试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3﹪、96.2﹪,并联试验检测的灵敏度与各单项检测的灵敏度、串联试验检测的特异度与各单项检测的特异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尿NGAL、KIM-1、IL-18和血清Cys-C是诊断早期AKI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王尊松 崔美玉 唐利军 李文斌 魏勇 贾晓妍 孔祥雷 许冬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特点及其与炎性状态的关系。 方法    选择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和透析患者各60例分为非透析组和透析组,另选择30例健康查体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粪便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的表达,细菌浓度以每克粪便中该菌种基因拷贝数的对数表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量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透析组和非透析组粪便长双歧杆菌(8.16±0.56和8.25±0.51比8.94±0.52,均P<0.01)和嗜酸乳杆菌(7.22±0.62和7.42±0.59比8.11±0.61,均P<0.01)浓度均明显降低。透析组略低于非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透析组和非透析组粪便大肠杆菌(9.40±0.57和9.47±0.50比9.11±0.54, 均P<0.05)和粪肠球菌(8.07±0.57和8.06±0.55比7.75±0.55,均P<0.05)浓度均明显升高。透析组与非透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患者hs-CRP为因变量Y,4种肠道菌群浓度为自变量X,做逐步回归分析,选入方程的有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回归方程为:Yhs-CRP = 57.97-9.91X嗜酸乳杆菌+2.26X粪肠球菌。 结论    尿毒症透析组和非透析组粪便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浓度均明显降低,粪便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浓度均明显升高;嗜酸乳杆菌浓度降低及粪肠球菌浓度增加均可能加重尿毒症患者微炎性反应。

  • 张丽红 周韵娇 叶君 陈亚萍 吴芸 牛建英 顾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及其不同程度蛋白尿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1 758例孕妇围生期临床资料。按病情分为:先兆子痫组(A组,220 例);妊娠期高血压组(B组,189 例);正常妊娠组(C组,220 例)。先兆子痫组又分为轻度蛋白尿亚组(A1组,109 例);中度蛋白尿亚组(A2组,72 例);重度蛋白尿亚组(A3组,39 例)。 结果    A组孕妇的血压、血肌酐、尿酸、剖宫产率、围生儿早产、死胎死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均高于B、C组;血清白蛋白、eGFR、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等均低于B、C组(均P<0.05)。A3组孕妇血肌酐、尿酸、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儿窘迫发生率等均高于A1组;血清白蛋白、eGFR、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均低于A1组(均P<0.05)。先兆子痫组患者中,24 h尿蛋白量与孕妇血清白蛋白水平、eGFR呈负相关(均P<0.05),与血压、血肌酐呈正相关(均P<0.05)。大量蛋白尿是先兆子痫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2.899,P<0.05)。 结论    先兆子痫和重度蛋白尿的孕产妇及围生儿结局较差。大量蛋白尿是先兆子痫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 任海滨 刘佳 张莉 邢昌赢 黄抱娣 洪惠萍 俞香宝 毛慧娟 孙彬 王宁宁 曾鸣 张波
    2014,30(3): 182-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合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中心随访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0例(34例次)临床资料,分析其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及给予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联合初始治疗的有效性。 结果   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换液操作不规范10例(29.41%);肠道感染9例(26.47%)。基础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RP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增加1.8%,OR值为1.018,95%可信区间1.005~1.030。腹透液培养阳性26例(阳性率76.4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例(73.08%),革兰阴性杆菌6例(23.08%),真菌1例(3.85%)。培养阳性者行致病菌耐药分析,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为16.6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0.00%,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每例患者均给予头孢唑林联合头孢他啶作为初始治疗,其中27例(79.41%)初始治疗有效。 结论    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为换液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基础CRP水平增高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林,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较低,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初始治疗的有效方案。

  • 章晓炎 谢静远 王伟铭 王朝晖 潘晓霞 沈平雁 徐静 郝旭 周琼秀 杨俪 张文 任红 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补体活化在IgAN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记录患者基线一般情况、临床指标、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根据免疫荧光下补体C3在系膜区沉积情况,分为阴性、弱阳性、强阳性3组,血C3降低组的定义为血清C3<85 mg/dl。 结果    本研究纳入528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肾组织C3沉积阴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组患者分别为119例(22.5%)、164例(31.1%)和245例(46.4%);血C3降低组患者93例(21.7%),血C3正常组335例(78.3%);系膜区C3沉积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r=-0.209,P<0.01);不同肾组织C3沉积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肾组织C3沉积加重,患者基线血肌酐、尿酸、血IgA水平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体质量指数(BMI)降低(P<0.05),C3沉积较多的患者肾组织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和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更为严重(P<0.05)。与血C3正常组比较,血C3降低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eGFR水平较低,而血肌酐水平较高(P<0.05)。随访期间,共有54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血C3降低组ESRD发生率为23.7%,正常组为8.4%,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C3降低组肾脏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C3正常组[(145.0±22.5)个月 比(150.8±17.0)个月,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和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eGFR、白蛋白、尿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后,血清C3降低(HR=0.97,95%CI 0.96,0.99,P<0.01)为患者进入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IgA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补体系统活化,补体活化与患者基础肾功能及临床预后相关,血清C3下降为患者进入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补体活化可能参与IgAN的进程。

  • 詹周兵 石永兵 沈华英 姜林森 冯胜 金东华 王峙 姜山 曾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CAPD,且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236例次腹膜透出液培养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     236 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腹膜透出液培养阳性185 例次,阳性率78.39%。共分离出病原菌193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138株(71.50%),革兰阴性(G-)菌44株(22.80%),真菌11株(5.70%);混合感染8例, 2种致病菌均为G+菌5 例,G+菌与G-菌混合感染3 例。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G-菌对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0。分离的细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236 例次患者中共有9例死亡,其中真菌感染3 例,G-感染3 例,G+菌感染2 例,培养阴性1 例,病死率3.81%。13例需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真菌感染6 例,总拔管率5.51%;10例放弃治疗,治愈率86.44%。 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G+菌为主,传统一代头孢联合三代头孢类抗菌药已不适合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推荐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丁胺卡那霉素作为腹膜炎的经验性治疗药物。

  • 欧阳彦 潘晓霞 王朝晖 沈平雁 王伟铭 任红 张文 陈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中国Fabry病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探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的适用性。 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57例Fabry病患者为病例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SF-36量表评估Fabry病患者生存质量,比较病例组与健康人群组间QOL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Fabry病患者QOL的相关因素。 结果    (1)病例组和对照组组间的8个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其反应度高;病例组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4,各维度间Pearson相关系数均低于Cronbach's α系数,因子分析产生的2个公因子的负荷与理论假设大致一样,说明其结构效度较为理想;病例组的可接受性在100%,证明此量表适用于该患者群。(2)男性患者在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2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1),说明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合并血管角质瘤组的患者在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2个维度分数低于未合并患者组(P﹤0.05),说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身心压力更大,更易有抑郁倾向。(3)将年龄、性别和临床类型纳入回归方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Fabry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 结论    SF-36量表适用于评估Fabry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Fabry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精神方面)应加以关注及管理。

  • 基础研究

  • 梁献慧 王沛 刘章锁 乔颖进 张宛哲 王凯 陆晓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蛋白过负荷对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低氧诱导因子/低氧反应元件(HIF/HRE)转录活性的影响。 方法    应用低氧反应元件报告基因质粒检测HIF/HRE转录活性。pGL3-Epo-HRE-Luc报告基因质粒转染的NRK-52E细胞在含去脂小牛血清白蛋白(BSA)0、5、10、20 mg/ml的培养基中分别孵育24、48、72 h,双荧光素酶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对荧光强度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相对应条件下HIF-1α蛋白的表达。 结果    10 mg/ml BSA作用48 h组细胞HIF/HRE转录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59±0.35)比(1.03±0.09),P﹤0.01]。20 mg/ml BSA作用48 h组NRK-52E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0.052±0.010)比(0.014±0.003),P﹤0.01]。 结论    BSA可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HIF/HRE转录活性。

  • 刘以鹏 梁伟 陈星华 杨倩 杨英杰 杨红霞 丁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IQ结构域GTP酶活化蛋白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MPC),以不同浓度(0、10-12、10-10、10-8、10-6 mol/L)AngⅡ处理MPC或10-8 mol/L AngⅡ刺激不同时间(0、1、3、6、12、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法检测IQGAP1的表达及分布。IQGAP1 siRNA转染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包含p38、JNK和ERK1/2 3条主要通路)抑制剂SB202190(10 μmol/L)、SP600125(25 μmol/L)或U0126(10 μmol/L)预处理MPC后,分别检测MAPK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研究IQGAP1与ERK1/2结合水平的变化。 结果    (1)AngⅡ可以诱导足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着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2)正常足细胞IQGAP1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胞质,随AngⅡ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的增加,胞膜和胞质IQGAP1表达逐渐增高,且随剂量和时间增高。(3)SB202190、SP600125或U0126分别预处理足细胞,可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P<0.05),但不影响IQGAP1蛋白表达。(4)IQGAP1 siRNA转染足细胞显著下调ERK1/2磷酸化水平(P<0.05),降低IQGAP1与ERK1/2结合量(P<0.05),并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但对于p38以及JNK通路无显著影响。 结论    IQGAP1通过ERK1/2 MAPK信号通路介导Ang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 彭兰 杜晓刚 范能全 何俊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dlim2在高脂血症大鼠肾小球足细胞中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5)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n=15)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辛伐他汀组(n=15)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1·d-1水溶液灌胃,分别于实验第4、6、10周时随机取5只大鼠,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量及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电镜观察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损害,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肾脏Pdlim2蛋白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于实验第4周开始,同一时间点高脂饮食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辛伐他汀组则较高脂饮食组低(P<0.05);至实验第10周时高脂饮食组和辛伐他汀组24 h尿蛋白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辛伐他汀组24 h尿蛋白量低于同期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发现,高脂饮食组4周时已有足细胞足突融合,且随时间延长而损伤加重,实验第10周时辛伐他汀组足突损伤程度明显轻于高脂饮食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发现,Pdlim2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肾小球内,且实验第10周时高脂饮食组和辛伐他汀组肾小球内Pdlim2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辛伐他汀组其表达又高于高脂饮食组;Western印迹检查显示,实验第4周开始,Pdlim2蛋白表达在高脂饮食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0周时在高脂饮食组和辛伐他汀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辛伐他汀组又高于高脂饮食组(P<0.05)。结论 高脂血症可在实验大鼠蛋白尿发生前导致足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肾小球的细胞骨架调节蛋白Pdlim2表达减少相关,而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保护肾小球Pdlim2的表达,减轻高脂导致的足细胞足突融合。

  • 短篇论著

  • 杨涛 詹申 王仲朴 王新玲 王玉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卢文 刘淑华 赵志明 刘以鹏 李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胜雷 徐金升 白亚玲 张俊霞 崔立文 张慧然 艾晓璐 张东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立彬 邓刚 王鸣 谢祥成 杨秀 王本勇 邱冬豪 仇煜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庄一波 张爱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易扬 马骏 王汉清 顾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长学 张亚 王继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洪 李仁峰 徐明芝 白亚飞 安娜 陈汝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