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李明 陈慧卿 赵文波 刘迅 司美君 唐骅 娄探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KDIGO慢性肾脏病分级系统,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并发心脑血管性疾病、死亡情况,探讨KDIGO分级系统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1645例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DIGO慢性肾脏病分级系统进行分组,明确KDIGO分期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并对合并及不合并肾脏疾病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另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16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915例,女730例,平均年龄(57.86±12.54)岁,糖尿病病程(6.35±6.30)年。37.2%(612/1645)患者合并肾脏疾病,G3a、G3b期及G4+G5期分别占5.7%、3.5%、7.6%,蛋白尿患者占33.4%,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19.5%,大量白蛋白尿患者13.5%。49.5%患者合并高血压,67.7%合并高脂血症,27.4%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18.5%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其中16.5%合并冠状动脉性疾病(CAD),8.8%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G3a和G3b组在DR、CAD、脑血管疾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Scr、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CKD分期是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KDIGO慢性肾脏病分级系统可以更准确划分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分期以指导临床和判断预后,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更高,早期控制血压、血尿酸等因素可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需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作用。   

  • 吴晶 袁伟杰 王玲 郝静 谷立杰 王轩 黄艳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与CKD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CKD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值将CKD患者分为CKD 早期组[eGFR ≥ 60 ml·min-1·(1.73 m2)-1]、CKD中期组[60 ml·min-1·(1.73 m2)-1 >eGFR ≥ 15 ml·min-1·(1.73 m2)-1]、CKD晚期组[eGFR < 15 ml·min-1·(1.73 m2)-1],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          A-FABP、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IMT)厚度。再根据是否伴有颈总动脉病变,将CKD组分为CKD伴AS组、CKD不伴AS组。 结果    CKD各组患者血清A-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CKD晚期组升高最明显(P<0.01)。FFA随着eGFR的下降有上升趋势,且CKD早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FABP与FFA呈正相关(r=0.825,P<0.01),与IL-6(r=0.569,P<0.01)、MCP-1(r=0.657,P<0.01)亦呈正相关。CKD伴AS组患者血清 A-FABP水平高于CKD不伴A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KD患者血清A-FABP及FFA水平随肾功能减退有升高趋势,AS可能与血清A-FABP水平的升高有关。推测A-FABP可能主要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和活化巨噬细胞参与AS的形成。

  • 陈爱群 孙颖 王海涛 毛永辉 刘德平 吴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分析BPV的影响因素。 方法    入选规律血液透析且临床判断干体质量达标的患者81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行围透析期血压监测。BPV用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和标准差(SBP-SD)表示。根据SBP-CV均值将患者分成高收缩压变异性(SBPV)组和低SBPV组,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透析龄、脱水量、失重比、降压治疗、电解质、营养水平、矿物质骨代谢指标、炎性标志物、血脂等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分别对上述观察指标与SBP-CV、SBP-SD行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81例患者围透析期SBP-CV均值为(8.12±3.16)%,SBP-SD均值为(11.22±4.55) mm Hg。高SBPV(SBP-CV≥8.12%)组发生透析中高血压和低血压的比例(20.0%和25.7%)均高于低SBPV(SBP-CV<8.12%)组(8.7%和6.5%)(P=0.009)。高SBPV组透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碱性磷酸酶(ALP)高于低SB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9±5.95) mg/L比(3.35±2.78) mg/L,P=0.001; (180.31±96.32) U/L比(98.00±41.19) U/L,P=0.049]。低SBPV组透前血肌酐、血钾高于高SBPV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15.83±276.20) μmol/L比(893.63±216.61) μmol/L,P=0.034;(5.27±0.78) mmol/L比(4.80±0.23) mmol/L,P=0.005]。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液透析过程中SBP-SD与Hs-CRP呈正相关(β=0.499,P<0.01),SBP-CV与Hs-CRP、透析龄呈正相关(β=0.464和0.211,P<0.01和P<0.05)。 结论    ESRD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SBPV为8.12%,SBPV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透析中高血压和低血压,SBPV与血清hs-CRP水平密切相关。

     
  • 顾玥 阎磊 范晓光 何攀 朱清 邵凤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CAPD患者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采用自动脉搏波速度(PWV)分析仪测定患者颈-股动脉PWV(CF-PWV)。检测相关血生化指标。对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FMD和PWV的关系。 结果    入选患者94例,男性45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61.98±11.83)岁,平均透析龄12.51(6.29,27.60)个月。糖尿病患者的PWV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3.25±1.66) m/s 比(11.24±1.92) m/s,P<0.01]。PWV与年龄(r=0.319,P=0.002)、收缩压(r=0.289,P=0.005)、C反应蛋白(r=0.211,P=0.041)呈正相关,与白蛋白(r=-0.429,P=0.001)、FMD(r=-0.466,P=0.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白蛋白、FMD、年龄、SBP是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在CAPD患者中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僵硬度增高密切相关。   

  • 晏焕青 李芸 谢琼虹 莫逸 朱彤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入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76例,分别于腹膜透析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第3、6、12、18、24个月共6个时间点,随访人体测量(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脂厚度、腹围)、生化指标[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及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    在24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患者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与体质量指数(r=0.412,P<0.01)、肱三头肌皮脂厚度(r=0.308,P<0.01)、腹围(r=0.284,P<0.01)、HOMA-IR(r=0.184,P<0.01)、三酰甘油(r=0.288,P<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85,P<0.01)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体质量指数(β=0.339,P<0.01)、三酰甘油(β=0.157,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126,P<0.05)是影响瘦素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结论    瘦素可能与其他代谢指标共同参与了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 叶蕾 张菁菁 刘红艳 刘曾华 吕雯雯 陈继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血浆磷脂代谢分析,发现、判别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血浆生物标志物以辅助临床诊断。 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0年在本院行肾移植的患者33例,为术前组,术后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n=14)和非急性排斥组(n=19),利用超高分辨率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串联(UPLC- qTOF-MS)分析技术建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浆代谢指纹图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组与非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的代谢差异产物,同时观察肾功能指标及肾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血浆磷脂代谢分析鉴定发现17种差异性代谢产物:肌酐、各种鞘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等,其中传统指标肌酐水平增高,其余16种代谢产物降低。 结论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肾移植患者血浆磷脂代谢分析,揭示了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磷脂代谢变化规律:血浆磷脂酰胆碱酯解及脂肪酸β-氧化水平明显增高,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磷脂酶活性,抑制磷脂酰胆碱酯解及脂肪酸β-氧化水平,有效地抑制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发展,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能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应用前景。  

  • 基础研究

  • 吕金雷 徐建华 付志晖 姜和 王缨 罗来敏 陈钦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论证AngⅡ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天然免疫炎性反应的正向调节作用。 方法    细胞同步化后分组:正常对照(5.6 mmol/L葡萄糖)组、高糖(25 mmol/L葡萄糖)组、AngⅡ(10-7 mmol/L)组、高糖(25 mmol/L葡萄糖)+AngⅡ(10-7 mmol/L)组和AngⅡ(10-7 mmol/L)+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阻断剂厄贝沙坦(10-5 mmol/L)组和AngⅡ(10-7 mmol/L)+厄贝沙坦(10-5 mmol/L)+TLR4阻断剂(10 mg/L)组。分别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12 h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LR4及其转接子髓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24 h时免疫荧光检测TLR4蛋白表达,24 h 时Western印迹法检测TLR4、MyD88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24 h时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和AngⅡ组作用12 h时TLR4、MyD88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24 h时TLR4、MyD88以及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同时炎性细胞因子IL-6、MCP-1水平亦显著上调(P<0.01);与高糖或AngⅡ组相比,AngⅡ和高糖共同作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后TLR4、MyD88 和NF-κB蛋白以及IL-6、MCP-1的水平进一步上调(P<0.01);AT1R、TLR4阻断剂可显著下调AngⅡ诱导的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TLR4、MyD88表达及IL-6、MCP-1水平(P<0.01)。 结论    高糖和高肾素导致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炎性因子表达增加均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TLR4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系膜细胞天然免疫炎性反应机制中发挥关键效应。AngⅡ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炎性因子释放起正向调节作用。

  • 潘晶晶 宣小燕 张爱华 丁桂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顺铂在不同剂量下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及顺铂处理组(n=12),其中顺铂处理组按顺铂给予剂量不同又分为10 mg/kg组(n=6)和20 mg/kg组(n=6)。采用顺铂单次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72 h后处死小鼠。测定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改变、肾损伤标志物的变化以及肾脏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变化指标。 结果    (1)顺铂注射72 h后,顺铂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明显急性肾损伤表现,其中20 mg/kg组肾损伤程度更为严重,表现为随着顺铂剂量加大,肾生化指标血肌酐、尿蛋白等水平逐渐升高。(2)顺铂处理组肾小管结构破坏,蛋白管型形成,同时肾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KIM-1)mRNA升高(P<0.05)。(3)顺铂处理组肾小管线粒体结构破坏明显,同时线粒体DNA拷贝数下降(P<0.05),线粒体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及ATP合酶表达降低(P<0.01),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胞质释放;且不同浓度顺铂组间各项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顺铂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急性肾损伤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了肾损伤发生,并与肾损伤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 张耀全 胡宏 姚霞娟 陈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激活转录因子4(ATF4)及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清对主动脉VSMC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采集其血清;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分正常组(正常大鼠血清刺激)和慢性肾衰竭血清组(慢性肾衰竭血清刺激)。用不同大鼠血清刺激72 h后,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特异底物反应法检测慢性肾衰竭血清对VSMC泛素、泛素激活酶(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简称E1)、β转导重复相容蛋白1(β-transducin repeat containing protein 1,β-TrCP1)、p300及ATF4 mRNA表达,E1、β-TrCP1、p300及ATF4蛋白表达及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 结果    (1)慢性肾衰竭血清使主动脉VSMC泛素、E1、β-TrCP1、p300及ATF4 mRNA表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延长;慢性肾衰竭血清组泛素、E1、β-TrCP1、p300及ATF4 mRNA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慢性肾衰竭血清使主动脉VSMC E1、β-TrCP1、p300及ATF4蛋白表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延长,慢性肾衰竭血清组E1、β-TrCP1及p300 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F4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肾衰竭血清刺激后蛋白酶体活性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延长,慢性肾衰竭血清组蛋白酶体活性逐渐升高(P<0.01)。 结论    慢性肾衰竭血清可致大鼠主动脉VSMC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化,但其对ATF4的降解受阻,可能和p300表达增高有关。这为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治慢性肾衰竭血管病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 短篇论著

  • 王丽莉 杨洪莹 王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晓烨 袁曙光 朱雪婧 许向青 李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江怡 李航 李学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振华 冯振伟 叶智明 陆玲娜 施燕春 何坤 李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何攀 丁雪冰 朱清 阎磊 巴黎 邵凤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刘新辉 阳晓 余学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方茜 阳石坤 肖力 孙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刘朝阳 易墩化 张丽红 陈琦东 吴福杉 陈尚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吕丽 张艳辉 王彩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谭会斌 夏薇青 裴华颖 王彦 杨林 傅淑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