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陈静 章晓燕 林静 张函 张晨 吴庆 方艺 丁小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Klotho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探讨Klotho 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CKD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47例接受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肾癌根治术患者肾脏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肾脏组织和48例健康志愿者的PBMC分别作为肾组织和PBMC的对照组。采用焦磷酸测序(PS)法检测肾组织和PBMC Klotho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CKD患者肾组织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04±6.42)%比(9.34±2.43)%,P<0.01];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9±5.86)% 比(6.90±2.39)%,P<0.01]。CKD 患者PBMC 与肾组织Klotho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呈正相关(r=0.811,P<0.01),PBMC Klotho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预测肾组织Klotho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58(P<0.01)。肾组织和PBMC Klotho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eGFR均呈负相关(分别r=-0.827,P<0.01; r=-0.626,P<0.01 ),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呈正相关(r=0.865,P<0.01; r=0.748,P<0.01),与24 h尿蛋白量无相关。结论     CKD患者肾组织和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升高,PBMC 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可作为肾组织Klotho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的无创评价指标。Klotho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翟亚玲 朱厉 张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补体B因子(CF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病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463 例有长期随访资料的中国北方汉族IgA 肾病患者和296 例地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提取DNA 后PCR法扩增基因组B 因子片段,双脱氧核苷酸测序法对B 因子中的4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151667、rs12614、rs641153、rs117314762 进行基因分型。比较4 个SNP 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IgA 肾病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分析IgA 肾病患者组SNP 位点与临床、病理表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FB 基因中rs117314762 位点的G 等位基因和GG 基因型频率在IgA 肾病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FB基因rs4151667、rs12614 和rs641153 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IgA 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gA 肾病患者中,未发现CFB 基因的4 个SNP 位点与临床、病理表现以及预后有关联关系。结论    补体B 因子基因rs117314762 位点与IgA肾病发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提示补体B 因子或其所在区段可能存在与IgA肾病发病有关联的功能变异。

  • 张颖 唐敏 施婧 杨晶 李胜开 尹忠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以及与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40 例PNS 患者按有无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分急性肾损伤(AKI)组及非AKI 组,按病理类型分微小病变型肾病(MCD)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组、膜性肾病(MN)组;20 例健康体检者及20 例因肾肿瘤做肾切除术但远离肿瘤部位的正常肾组织作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尿液NGAL 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肾组织NGAL 表达。结果     (1)AKI组患者血、尿NGAL水平及肾组织NGAL表达显著高于非AKI组及对照组(P<0.05)。(2)MPGN 组及FSGS组患者血、尿NGAL水平及肾组织NGAL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组(P<0.05)。(3)在肾小管间质发展至重度病变之前,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加重,血、尿NGAL 水平及肾组织NGAL 表达逐渐升高;在肾小管间质发展至重度病变时,血NGAL 水平及肾组织NGAL 表达下降(P<0.05)。(4)血、尿NGAL 水平及肾组织NGAL 表达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198、0.352、0.146,P 值分别为0.048、0.000、0.028),与尿素氮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199、0.278、0.325,P 值分别为0.043、0.000、0.019),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384、-0.318、-0.259,P 值分别为0.028、0.024、0.020),与尿渗透浓度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250、-0.256、-0.277,P 值分别为0.012、0.027、0.002)。结论     NGAL可作为预测PNS患者AKI的敏感指标,在一定程度下可用于评价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肾功能。

  • 熊晓玲 叶有新 李华 冯剑 胡卫民 蒋欣欣 陆明晰 张树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选取15 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疗效欠佳的AVG 狭窄患者,且具备以下特点:狭窄长度不超过7 cm,狭窄程度大于50%;PTA 后3 个月内狭窄复发2次或以上;扩张后残余狭窄>30%或狭窄部位立即弹性回缩。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球囊扩张后植入不同内径的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 结果      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12)岁。支架植入前内瘘平均使用时间为(19.5±15.0)个月。共植入支架16枚,技术成功率100%,植入部位为静脉吻合口9 例(9/15);静脉流出道6 例(6/15),其中头静脉3 例,肱静脉2例,腋静脉1例。首次开通率3个月为40%,6个月为19%,12个月为13%。再次开通率3个月为93%,6个月为88%,12个月为87%。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9±5.3)个月,再窄狭率为87%(13/15)。术后PTA 36 例次,支架内狭窄36%(13/36);支架远端狭窄8%(3/36);支架近端狭窄22%(8/36);与支架无关的狭窄33%(12/36)。AVG 中位生存时间为25 个月。 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AVG 狭窄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首次开通率不高,但再次开通率令人满意。

  • 基础研究

  • 王轩 周益 袁伟杰 朱楠 尚明花 赵亚鹏 王玲 谷立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HBx)转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后其对T 细胞激活、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分4 组:实验组(即转染HBx 质粒的HK-2细胞+CD4+ T 细胞)、阴性对照组(即转染HBx 空载质粒的HK-2 细胞+CD4+ T 细胞)、单独培养组(即CD4+ T细胞)和空白对照组(未处理HK-2细胞+CD4+ T细胞)。体外培养HK-2,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pcDNA3.1-myc-HBx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K-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印迹法验证HBx 在HK-2 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 T 细胞,分别与HK-2 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HK-2 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 的表达、CD4+ T 细胞CD40 配体(CD40L)表达及细胞周期情况,ELISA 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h1 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 型细胞因子IL-4 水平。 结果     HK-2 细胞经转染pcDNA3.1-myc-HBx 质粒后,可高表达HBx。转染HBx 基因后HK-2 细胞CD40 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4+ 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S期与G2/M期细胞数之和增多(P<0.01),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升高(P<0.05),IL-4 水平降低(P<0.05)。 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经HBx 转染后,其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并促进CD4+ T 细胞增殖,诱导CD4+ T 细胞向Th1 方向分化。由此推测,乙肝相关性肾炎肾组织免疫损伤所导致病变的持续进展也可能与此因素的参与相关。

     
  • 周乐天 刘伏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 Gpnmb)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肾脏和尿液中的表达,分析其与M1、M2 表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探讨其在IRI免疫炎性反应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n=4)、假手术组(n=4)、IRI 组(n=12)。以双侧肾蒂血管阻断30min 建立IRI 模型。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双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Gpnmb和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 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Gpnmb 及M1 型巨噬细胞表型(CD40、CCR7)及M2 型巨噬细胞表型(CD163、MMR)在肾脏中的mRNA 表达;Western印迹和ELISA 法检测小鼠尿液中Gpnmb 的表达。 结果      IRI 小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肾间质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IRI组小鼠肾脏Gpnmb mRNA于造模后第1天和第2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 天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免疫荧光双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显示Gpnmb 蛋白主要表达在F4/80 阳性的巨噬细胞内。Gpnmb mRNA 表达与M1 型巨噬细胞表型(CD40、CCR7)的mRNA 表达无相关性,与M2 型巨噬细胞表型(CD163、MMR)的mRNA 表达呈正相关。Western 印迹和ELISA 结果示IRI 组小鼠在造模后第1 天尿液中的Gpnmb 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 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结论      Gpnmb 在IRI 肾脏的巨噬细胞和尿液中呈高表达,并与M2 型巨噬细胞相关,提示Gpnmb 可能参与了巨噬细胞的分型和急性肾损伤的炎性反应过程,临床上也可用作AKI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 朱吉莉 马特安 陈星华 杨倩 丁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糖引起足细胞自噬变化及其相关的信号机制。 方法      培养的足细胞被分为6 组,正常浓度葡萄糖(NG)组、高浓度葡萄糖(HG)组、NG+雷帕霉素(Rap)组、HG+ Rap 组、NG+ LY294002 组和HG+ LY294002 组。观察自噬增强剂Rap 和PI3K 抑制剂LY294002 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足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电镜和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印迹检测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LC3)和自噬血管基因Beclin-1的表达;通过阻断自噬的信号通路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相关蛋白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 结果      高糖可导致足细胞凋亡增加,促进足细胞内自噬体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HG+Rap组LC3-II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均P<0.05);LY294002部分抑制高糖导致的LC3-II和Beclin-1表达增加(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HG+LY294002 组足细胞内AKT磷酸化的水平增加(P<0.05),mTOR 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HG+LY294002 组足细胞的AKT 和mTOR 磷酸化水平较高糖组均降低(均P<0.05)。 结论      高糖可促进足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推测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作用部分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实现的。

  • 王葳 姜燕 王巍巍 张金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Ast)孵育后的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对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损伤的影响。 方法      HKC被分为4组:⑴对照组;⑵顺铂组;⑶ ADSC与损伤HKC共培养组(ADSC+HKC组);⑷ Ast孵育ADSC后与损伤HKC共培养组(Ast+ADSC+HKC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顺铂(2.5、5、10、20 μmol/L)诱导HKC 6、24 h,建立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用Transwell小室与20 mg/L Ast孵育的ADSC间接共培养48 h。流式细胞术(FCM)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HKC的细胞凋亡;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映HKC增殖情况;ELISA 法检测下室HKC 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T 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红细胞生成素(EPO)、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的表达;结晶紫染色观察上室膜下ADSC 的迁移指数。 结果      FCM 和TUNEL 结果均显示,与顺铂组相比,ADSC+HKC组和Ast+ADSC+HKC 组细胞凋亡的比例和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A染色结果显示ADSC+HKC组和Ast+ADSC+HKC组的细胞增殖数量高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相比,Ast+ADSC+HKC 组IL-6、RANTES 水平明显降低,EPO、IGF-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晶紫染色显示Ast+ADSC+HKC 组ADSC 的迁移指数高于其他3 组(均P<0.05)。 结论      黄芪甲苷可刺激ADSC 的旁分泌效应,增强ADSC向受损部位定向迁移,从而减少HKC凋亡。

     
  • 乔玉峰 李荣山 王利华 李宇新 郭珲 王晨 张晓琴 周晓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组织凝血纤溶相关物质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48只被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0、2、6、12、24 h 组(IR 0 h 组、IR 2 h 组、IR 6 h 组、IR 12 h 组、IR 24 h 组),每组8 只。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肾动脉45 min建立IR模型。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凝血酶原酶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 24 h组大鼠血BUN及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程度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与Sham组相比,IR各组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 各组肾ET-1 蛋白表达增加,6 h 达高峰,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Fgl-2凝血酶原酶表达增加,12 h达高峰,24 h 基本恢复正常,与Sham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t-PA 表达增加,12 h达高峰,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肾脏IR损伤后存在肾组织凝血纤溶相关物质的异常表达,推测后者可能参与了肾脏IR损伤。

     
  • 短篇论著

  • 王虹 矫淑彩 王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水仙 姚丽 冯江敏 郭伟 孙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继强 陈卫东 张海峰 尹晓丽 杨萍 刘磊 郭亚玲 张曼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贠琳 徐瑞 张莉 李国华 李佳旻 姚玉才 黄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旭 李德天 久米真司 前川聪 宇津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强 马智军 伍建林 房伟 于洪 曾祥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石红光 赵学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江薇 庄守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许文伟 郑宗基 薛耀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龙 关广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