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张欣;王梅;王海燕
    2005,21(8): 43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65377;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及肾动脉造影结果诊断单侧ARAS患者共49, 分为ACEI20例与对照组29&#65377;记录基础血压, 检测Scr&#65380; BUN&#65380; Alb, 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行肾动脉彩超检查测量肾脏阻力指数(RI)&#65377;每月测量血压,6个月复查Scr&#65380;Urea&#65380;Alb并计算eGFR, 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肾功能变化&#65377; 结果 两组患者试验前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65377;平均随访9.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 > 0.05)&#65377;与试验前比,对照组eGFR无明显变化[(74.5±18.3 )ml·min-1·(1.73 m2)-1(73.2±15.7)ml·min-1·(1.73m2)-1, P>0.05];ACEIeGFR下降明显[(69.3±14.6)ml·min-1·(1.73 m2)-1(63.5±16.4)ml·min-1·(1.73 m2)-1,P < 0.01]&#65377;观察结束时,ACEIeGFR低于对照组[(63.5±16.4 )ml·min-1·(1.73 m2)-1 (73.2±15.7)ml·min-1·(1.73 m2)-1,P < 0.05]&#65377;ACEIeGFR下降率(eGFR%)明显高于对照组(-9.1%±6.8%-0.6%±10.7%,P < 0.01)&#65377;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基础eGFR&#65380;对侧肾脏RI与△eGFR%显著相关(r分别为0.583&#65380;-0.668,P < 0.01)&#65377;结论 对于单侧ARAS患者,当基础肾功能受损时,应用ACEI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下降,故应用时宜慎重,并定期监测肾功能&#65377;

  • 高瑞通;文煜冰;李航;李学旺
    2005,21(8): 438-4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肾脏损害的诊治及预后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65377;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至200412155IE的临床特点及其中4例的肾组织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65377;应用卡方分析&#65380;t检验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65377;结果 IE伴肾损害137(88.4%),男女比1.41,发病年龄(38±17),肾损害前病程为(4.8±5.9)&#65377;肾损害表现包括无症状血尿和()蛋白尿(71.0%)&#65380;急性肾炎综合征(6.5%)&#65380;肾病综合征(2.6%)&#65380;急进性肾炎综合征(1.3%)&#65380;肾栓塞(1.3%)&#65380;单纯白细胞尿(3.2%)&#65380;非IE直接所致肾损害(2.6%)&#65377;急性肾功能不全14,病因包括肾小球肾炎5&#65380;急性间质性肾炎1&#65380;肾栓塞1&#65380;急性心衰5&#65380;抗生素不良反应2&#65377;肾组织检查4,分别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5380;膜性肾病Ⅱ期&#6538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Ⅱ型新月体肾炎各1&#65377;所有病例均予抗生素治疗,其中3例停用引起肾损害的抗生素;28(20.4%)予手术治疗;5(3.6%)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例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1例予抗凝治疗&#65377;155例中7(4.5%)死亡&#65377;伴肾损害137例中60(43.8%)肾损害完全恢复&#65377;急性肾功能不全14例中12(85.7%)血肌酐值恢复正常&#65377;统计分析表明,在积极治疗情况下,有无肾损害及不同程度肾损害的IE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IE致肾损害很常见,多为无症状血尿和()蛋白尿,肾栓塞&#65380;急性肾炎综合征&#65380;肾病综合征及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也可出现&#65377;对IE所致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可酌情给以糖皮质激素&#65380;免疫抑制剂包括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65377;
  • 基础研究

  • 张晓洁;陈香美;冯哲;傅博;刘维萍;蔡广研
    2005,21(8): 443-4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表达和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65377;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调整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以下3:正常葡萄糖组(5.5 mmol/L葡萄糖)&#65380;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和渗透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加24.5 mmol/L甘露醇),37 5% CO2条件下培养24&#65380;48 h,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并应用Northern印迹和细胞免疫化学&#65380;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onnexin 4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65377;结果 正常葡萄糖浓度培养下系膜细胞表达丰富的connexin 43,细胞间通讯功能良好&#65377;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细胞间通讯功能下降,荧光淬灭后的恢复比例和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糖组(P < 0.05)&#65377;同时高糖环境下培养的系膜细胞connexin 43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P < 0.05)&#65377;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结论 高糖可抑制connexin 4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细胞间通讯功能,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表型和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65377;
  • 姜傥;袁飞;刘云启;杜勇;周建中
    2005,21(8): 448-4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Wilms 肿瘤1基因(WT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65377;方法 将体外原代培养TEC分别置含IL-1α(10 ng/ml)&#65380; IL-1α+WT1中和抗体(10 μg/ml)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 观察TEC的形态变化及免疫学特征&#65377;采用RT-PCR检测各组TECWT1及α-SMA的表达&#65377;结果 IL-1α掺入培养5 d,体外培养的TEC形态特征趋于成纤维细胞化,细胞拉长&#65380;梭形变,失去原有的呈铺路石样的生长方式&#65377;电镜下细胞极性丧失,表面微绒毛消失&#65377;正常情况下,成年TEC不表达WT1&#65377;经IL-1α掺入培养1 d,TEC重新表达WT1,同时伴有α-SMA的表达;3 dWT1表达消失,呈一过性特征,而α-SMA的表达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65377;在培养中掺入抗WT1抗体以中和WTl基因产物后,尽管仍给予IL-1α刺激,TEC大都保持原有特征不变,α-SMAWT1 mRNA仅呈微弱表达&#65377;结论 高浓度IL-1α可导致TEC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65377;在TEC的转分化过程中,WT1基因的重新&#65380;一过性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65377;成年TEC重新获得WT1表达,可能是其发生转分化的内在启动机制&#65377;体外中和WT1的基因产物可明显抑制TEC的转分化进程,并可能籍此影响肾脏的纤维化发生&#65377;
  • 陈楠;赵青;王伟铭;卢健
    2005,21(8): 453-4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途径对该生长因子作用的影响&#65377;方法 构建含有人类CTGF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pCTGF-luc,将其瞬时转染HK-2细胞&#65377;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观察TGF-β1MAPK途径抑制剂对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65377;结果 TGF-β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CT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65377;最佳刺激浓度是5 ng/ml, 最佳刺激时间为12 h,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82倍和2.10(P < 0.05)&#65377;应用PD98059&#65380;SB203580SP600125分别特异性抑制MAPK途径的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65380;蛋白激酶p38(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TGF-β1上调CTGF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有不同影响&#65377;PD98059显著增加HK-2pCTGF-luc的基础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10 μmol/L)促进TGF-β1的上调作用&#65377;SB203580pCTGF-luc基础活性无影响,但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TGF-β1的激活效应&#65377;而SP600125对基础状态和TGF-β1刺激下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无影响&#65377;结论 TGF-β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在转录水平调节CTGF表达&#65377;MAPK途径的ERKp38MAPK通路可影响TGF-β1的这一调控作用&#65377;
  • 薛痕;樊均明;陈亮;李孜;胡章学;刘先蓉
    2005,21(8): 458-4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65377;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UUO&#65380;HGF治疗组和假手术组&#65377;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65380;Western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术后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量&#65377;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65380;FN及α-SMA表达&#65377;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及HGF治疗组CTGF mRNA&#65380;TGF-β1&#65380;α-SMA&#65380;FN&#65380;CTGF蛋白表达均增高,UUO组明显高于治疗组;UUO组及HGF治疗组BMP7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UUO组显著低于治疗组&#65377;结论 HGF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负性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调节CTGFBMP7表达可能是其作用途径&#65377;
  • 席春生;孙雪峰;陈香美;师锁柱;冯哲;洪权;吕杨;刘航;王兆霞
    2005,21(8): 464-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调控纤维蛋白沉积水平对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65377;方法 实验分脂多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LPS);氨甲环酸增加纤维蛋白沉积(TL);尿激酶减少纤维蛋白沉积(UT)&#65377; 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内皮钙黏附蛋白(VE-Cad)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5377;结果 (1)TL组与LPS, UT组纤维蛋白沉积&#65380;炎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TL组与LPS, UT组的MCP-1&#65380;VE-Cad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结论 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具有促炎症作用;纤维蛋白沉积的促炎症作用与其调节MCP-1&#65380;VE-Cad表达有关&#65377;
  • 田少江;丁国华;王桂荣;桂元
    2005,21(8): 469-4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表达变化与肾组织感染肾间质炎症间的关系方法 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肾盂肾炎组利用膀胱内注射菌液的方法制作肾盂肾炎模型用HE染色评价各组肾组织炎症程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SP-A mRNA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肾组织SP-A 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的SP-A的表达部位和强度并分析其表达强度与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 肾盂肾炎组肾组织炎症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54.3±11.5比6.4±1.4 8.6±1.9,P < 0.05);SP-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各组mRNA水平:2.2±0.580.9±0.251.1±0.30,蛋白水平:0.45±0.090.24±0.050.26 ±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中,SP-A的表达主要见于外髓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集合管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肾盂肾炎模型中,SP-A在内外髓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肾脏组织炎症程度与SP-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 = 0.67,P < 0.01)结论 急性肾盂肾炎模型肾组织中的SP-A表达显著增加感染引起的肾间质炎症越重,SP-A的表达越明显提示SP-A可能在肾盂肾炎的天然免疫及炎症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 周文祥;刘晓城;张俊;韩敏
    2005,21(8): 473-4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介导大鼠系膜细胞(MCs)增殖及纤连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Ⅰ)表达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评估不同浓度的MCP-1(12.5、25、50、100 ng/ml)及p38MAPK阻断剂SB203580(1、5、10 μmol/L)于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大鼠MCs的增殖作用。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FN、ColⅠ 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FN、ColⅠ蛋白含量。结果 MCP-1能刺激MCs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 < 0.05),而p38MAPK阻断剂明显抑制上述MCP-1的作用(P < 0.01)。MCP-1能使细胞FN、ColⅠ的表达上调,而p38MAPK阻断剂能抑制其上调表达的作用。结论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MCP-1介导大鼠MCs增殖及FN和ColⅠ表达中起调控作用MCP-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代文迪;林洪丽;王楠;王可平;刘越坚
    2005,21(8): 477-4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流式AnnexinV/PI双染法及吖啶橙染色检测大鼠MC经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后的凋亡率。用脂质体法将正义、反义人TIMP(hTIMP)-1转染到MC中。采用PCR及RT-PCR检测hTIMP-1的整合及大鼠内源性TIMP-1(rTIMP-1)、bax和bcl-2表达。用CaspACETM Assay System检测半胱氨酸天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活性。结果 高糖以剂量及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凋亡,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5、0.9867, P均 < 0.01。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培养条件下, hTIMP-1正义转染组的MC 24 h凋亡率为(4.30±1.11)%, 48 h为(7.78±0.92)%, 与正常对照组[24 h(14.95±1.60)%, 48 h(43.03±4.20)%]及空载体组[24 h(16.50±0.83)%,48 h(40.82±2.46)%]相比, 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 < 0.01);hTIMP-1反义转染组MC 24 h凋亡率为(22.5±1.60)%, 48 h为(53.68±3.40)%,与正常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 < 0.01)。高糖作用后, 正义TIMP-1下调MC bax mRNA的表达, 反义hTIMP-1使之表达上调。与对照组(A值0.1407±0.007)相比, 正义hTIMP-1组caspse-3活性(A值0.086±0.009)显著降低,(P < 0.01),反义hTIMP-1组caspase-3活性(A值0.186±0.02)显著增高,(P < 0.01)。TIMP-1转染不影响bcl-2 mRNA水平的表达。结论 TIMP-1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MC凋亡,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bax及caspase-3途径来实现的。
  • 薛福平;李荣山
    2005,21(8): 483-4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CV)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Ⅰ、Ⅱ组建立肾I/R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前0.5 h、12 h腹腔注射0.1% CCV(0.4 mg/kg); Ⅲ组制备肾I/R模型作病理对照; Ⅳ组为假手术组。应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一肟法分别测定大鼠缺血前、再灌注24 h的Scr和BUN值。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再灌注0、0.5、2、24 h的血清补体C3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并利用原位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再灌注后24 h的Scr和BUN值在Ⅱ组明显降低,与Ⅰ、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补体C3水平在Ⅱ组于再灌注0 h显著降低,与其他组0 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Ⅲ组C3于再灌注2 h明显下降,与再灌注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E染色可见Ⅰ、Ⅲ组损伤较重,以近端小管变性,坏死为主;Ⅱ组病变明显减轻。在Ⅲ和Ⅰ组均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而在Ⅱ组其数量与上两组相比显著减少(P < 0.05)。结论 肾I/R可明显引起肾组织损伤和功能损害。再灌注前12 h用CCV预处理大鼠,能够明显降低补体C3, 从而有效抑制补体介导的肾I/R损伤。
  • 透析与移植

  • 陈江华;吕蓉;何强;田炯;王慧萍;金娟;陈莹;茅幼英
    2005,21(8): 487-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及排斥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 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 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用sCD30 ELISA 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和健康对照血清sCD30水平。根据术前sCD30水平将肾移植受者分为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和高sCD30组。结果 肾移植组术前sCD3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血管性、细胞性排斥及临界改变的发生率随着sCD30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均 < 0.05),但低、中、高sCD30 3组急性排斥逆转率却分别为100%、90.6%和78.6%,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与高sCD3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血管性排斥、细胞性排斥、临界改变和临床排斥的sCD30水平[(198.95±76.09)、(165.89±44.56)、(172.94±74.22)和(161.23±64.87) U/ml]和未排斥组[(133.76±61.95) 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巨细胞病毒(CMV)抗原阳性均为急性排斥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683、2.384和2.065结论 术前高sCD30水平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的增高
  • 短篇论著

  • 孙东;冯江敏;金;赵艳玲;王力宁
    2005,21(8): 491-4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德天;边晓慧;李颖;马力
    2005,21(8): 493-4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新技术与方法

  • 卓莉;刘伏友;彭佑铭;周凌辉;刘映红;刘虹;许向青
    2005,21(8): 495-4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无菌性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 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高糖组、脂多糖组和红霉素组。5周后, 进行2 h腹膜平衡试验(PET), 检测腹膜功能; 测定腹膜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 观察腹膜厚度、血管数及其它组织学改变;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腹膜组织纤连蛋白(FN)表达率。结果 高糖+乳糖酸红霉素可致腹膜结构及功能类似无菌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改变特征。 结论 高糖+乳糖酸红霉素可构建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