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述评

  • 林善锬
    2006,22(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王卫华;邹循亮;陈洁;汪丽
    2006,22(1):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李光韬;张宏;吕继成;蒋镭;陈育青;邹万忠;王海燕
    2006,22(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合并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纤维素样坏死对IgAN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4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资料完整的780例原发性IgAN。在46例伴有纤维素样坏死的患者中,35例有完整的随访数据,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随机选取同期的80例无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IgAN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终点事件定义为Scr上升50%或Ccr下降33%或ES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风险比例模型筛选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坏死组肾组织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更为明显(P = 0.004);肾小球硬化比率较低(P = 0.002)。坏死组中仅有2例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起病,3例达随访终点;80例非坏死组患者中有14例达终点。多因素分析提示,纤维素样坏死不是IgAN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严重慢性化病变是唯一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 = 23.13, P < 0.01)。结论 合并纤维素样坏死的IgAN在临床病理方面并无显著特点,纤维素样坏死不影响IgAN的短期预后。

  • 方芳;陈伟英;彭晖;李晓艳;余学清
    2006,22(1):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白蛋白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合成内皮素1(ET-1)的调节作用。 方法 从NS患者尿中提取纯化白蛋白, 分析鉴定并用以刺激HK-2细胞。 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的白蛋白对HK-2细胞表达ET-1 mRNA及蛋白质的影响,并以正常人血清白蛋白(HSA)作对照。 结果 尿白蛋白及HSA均能上调HK-2细胞ET-1 mRNA及蛋白质表达,随着刺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到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至基线水平。随着尿白蛋白及HSA浓度的增加,HK-2细胞表达ET-1 mRNA也不断增强。 血清白蛋白需达2.5 mg/ml才具有显著上调HK-2细胞ET-1 mRNA表达效应,而0.5 mg/ml尿白蛋白即可明显上调(P < 0.05)。结论 NS患者尿白蛋白与正常人血清白蛋白均可上调HK-2细胞表达ET-1,而NS患者尿白蛋白的作用强于正常人血清白蛋白。

  • 潘晓霞 陈楠 周伟 王朝晖 张文 王伟铭 陈晓农 巫永睿 陆颖
    2006,22(1):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CD2AP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至2004年我院收治的82例病理确诊为FSGS患者,年龄12~76岁,男性43例,女性39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S)者55例,非NS 27例;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检测突变患者肾组织中CD2AP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发现2个CD2AP外显子突变,1个为2号外显子160G > A杂合突变,造成第54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V54I),该患者为非NS患者,已出现肾功能不全。另1个为4号外显子358A > G杂合突变,造成第120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I120V),该患者为NS患者,曾复发2次,目前肾功能尚正常。正常对照120条染色体中未发现同样突变。查阅文献和基因库,未发现相同突变报道。(2)CD2AP外显子突变患者肾小球内CD2AP表达明显减低,同时伴有podocin表达的降低。(3)发现1个启动子区突变、2个内含子突变和8个SNP位点,其中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以往未见报道。结论 CD2AP突变可能是原发性FSGS的致病原因之一。CD2AP外显子突变可导致CD2AP蛋白表达减少,并影响podocin的表达。

  • 经验交流

  • 管乐;郑少雄
    2006,22(1):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刘岩;肖笑;钟小仕;余学清;吉村吾志夫;出浦照国
    2006,22(1):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病理类型特点及与临床的联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2年间64例行肾活检的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活检病理类型对比。结果 糖尿病肾小动脉硬化症 (DN) 42例(65.6%);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 (BNS) 6例(9.4%);原发肾小球肾病 (CGN)16例(25.0%),其中2例在DN基础上合并CGN。CGN组病理类型分布为IgA肾病6例(37.5%),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6例(37.5%),微小病变型 (MCND) 2例(12.5%)和膜性肾病 (MN) 2例(12.5%),病理类型分布特点与同时期771例普通肾脏病人群肾活检病理类型分布大致相似,FSGS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分别为27.3%和4.7%,P < 0.01)。与临床资料联系分析显示,DN及BNS组糖尿病病程较CGN长(P < 0.01),且患者年龄大(P < 0.05),而血糖和血压控制水平在DN组和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BNS组尿蛋白量 [(0.45±0.33)g/d]明显低于DN组和CGN组[分别为(3.18±2.4)g/d、(2.68±1.27)g/d,P < 0.01],而后两组没有显著差异;BNS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DN和CGN组 (分别为0%、38.1%、37.5%、P < 0.01),DN和CGN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率为25%,且病理类型改变分布谱与普通肾病人群肾活检结果相似,因此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应尽早实施肾活检,以明确诊断,从而采用正确的个体化治疗。

  • 卢燕雯;朱秋毓;丁峰;顾勇;林善锬
    2006,22(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由基攻击对白蛋白结构的影响。 方法 以正常人为对照组,尿毒症患者为实验组,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和羰基为氧化应激指标。先对各组的氧化应激水平进行评价,随后从各组分离、纯化出白蛋白,再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AOPPs,及羰基水平约为正常人的2倍(P < 0.01)。同正常人相比,尿毒症患者水解出的17种白蛋白氨基酸组成大部分低10%左右,其中胱氨酸和精氨酸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氨基酸的普遍损失是影响血浆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胱氨酸和精氨酸是自由基攻击的两个主要靶基团。

  • 基础研究

  • 邢燕;丁洁;范青锋;管娜
    2006,22(1): 2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动态观察足细胞裂孔隔膜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及α-actinin-4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7、14、28 d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印迹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nephrin、podocin、CD2AP、α-actinin-4的分布、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14 d肾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增高持续到28 d。(2)透射电镜显示14 d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 d足突弥漫性融合。(3)与对照组相比,从第7天开始肾病组nephrin和podocin染色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向不连续粗颗粒样的分布模式转变;CD2AP节段染色增强区逐渐扩大,有的区域呈斑片状和连续线状增强;α-actinin-4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均匀的点线样分布向不均匀粗颗粒的分布转变,而且随时间进展这种转变逐渐加重。(4)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于7 d时nephrin 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1);podocin mRNA表达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P < 0.05);CD2AP mRNA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nephrin蛋白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podocin蛋白表达于7 d时显著增高(P < 0.05),而28 d时又显著降低(P < 0.05);CD2AP蛋白表达于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 (P < 0.05)。(6)α-actinin-4 mRNA与蛋白表达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是导致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而分子表达的增加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 丁峰;朱秋毓;顾勇;林善锬
    2006,22(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为何种蛋白氧化产物并进行表征。方法 羰基用于评定AOPPs中的氧化蛋白。天然血浆测得其蛋白浓度后,先按定义测定其AOPPs水平。血浆随即经超滤膜超滤、PBS清洗后制得血浆-AOPPs。排阻色谱法用于分析定量单个蛋白中的羰基水平。另用氯仿对血浆进行脱脂。脱脂产生的馏分同样进行羰基水平等的测定。 结果 无论是天然血浆、脱脂血浆或是氯仿脱脂产生的沉淀中,尿毒症患者的AOPPs和总羰基水平始终明显高于正常人。HPLC分析证明血浆白蛋白不仅具有最高的羰基水平,而且也是唯一一种在正常人和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脱脂主要去除的是纤维原蛋白和一种未明大分子蛋白,这2种蛋白的氧化程度均较低。 结论 白蛋白是AOPPs的主要构成成分,而其它蛋白占AOPPs的构成比例较小,特别是IgG。

  • 武建文 徐虹 赵晓晴 周晓燕 吴滢
    2006,22(1):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动态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在发生蛋白尿的过程中肾组织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ANGPTL3在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通过激光微分离技术分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阿霉素注射后7、14、21和28 d肾组织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1)阿霉素注射后第14天开始出现大量蛋白尿(P < 0.01), 血清白蛋白明显减少(P < 0.01),胆固醇(P < 0.01)和甘油三酯(P < 0.05)明显增高,以上各项指标均在第28天达高峰。(2)通过激光微分离系统成功地分离了大鼠肾组织中的肾小球和肾小管。 (3)阿霉素注射后7及14 d后,大鼠肾皮质中总ANGPTL3 mRNA表达水平与同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 到第21天时为正常对照组的9.03倍(P < 0.01); 第28天时为正常对照组的3.95倍(P < 0.05),与第21天时相比已呈现下降趋势。(4)阿霉素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肾小球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肾组织总ANGPTL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一致,第7、14天时,肾小球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与同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到第21天时为同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的2.18倍(P < 0.05);第28天时为正常对照组的1.90倍(P < 0.05)。(5)阿霉素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肾小管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正常大鼠和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组织中均有ANGPTL3 mRNA表达,肾组织可以自身合成ANGPTL3;肾病的大鼠肾组织自身合成ANGPTL3增多,且这种改变是发生在肾小球。ANGPTL3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的功能参与肾病蛋白尿的进展过程。

  • 王国勤;邹和群;黎敏;陈玲
    2006,22(1): 4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氧化(ox)LDL是否可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2代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1)阴性对照组;(2)LDL(50 mg/ml)组;(3)oxLDL(50 mg/ml)组;(4)LDL(50 mg/ml)+PD98059(5 μmol/L)组;(5)oxLDL(50 mg/ml)+PD98059(5 μmol/L)组。应用形态学、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观察LDL和oxLDL刺激小管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E-钙粘糖蛋白(cadherin)、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改变、Ⅰ型胶原产生的改变,及其与ERK1/2MAPK通路活化的关系。结果 oxLDL较LDL有更强的致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上皮细胞标记cytokeratin和E-cadherin表达减少,间充质细胞标记α-SMA和vimentin明显增加,I型胶原产生增多(P < 0.05)。LDL和oxLDL刺激组细胞中ERK1/2MAPK和GSK-3β磷酸化活化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 < 0.05);β-catenin发生细胞核内转移。MAPK抑制剂PD98059可抑制GSK-3β的磷酸活化,并几乎完全阻断oxLDL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但对LDL诱导的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只有部分阻断作用。结论 本研究首次在体外观察到(1)oxLDL可诱导肾小管细胞上皮细胞转分化和Ⅰ型胶原的产生,作用明显强于LDL;(2)ERK1/2MAPK、GSK-3β和β-catenin组成一条信号通路调节LDL和oxLDL诱导的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 短篇论著

  • 李红艳;张训;侯凡凡;冯建勋;周展眉
    2006,22(1):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聪;董鸿瑞;谌贻璞
    2006,22(1):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方展;朱忠华;张春;熊京
    2006,22(1):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占园;刘毅;王文靖;徐玉兰
    2006,22(1):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涂晓文;陈香美
    2006,22(1):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用药指南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正确应用》专家协会组
    2006,22(1):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张怡玲;田丽;张军莉
    2006,22(1):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付正菊;李长贵;肖争流;王中超
    2006,22(1): 5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