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坛

  • 2006,22(2):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杜娟;张素华;吴豪杰;王继旺;陈静;包柄楠;任伟;周波;何军;粟绍初
    2006,22(2):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述评

  • 陈香美;章友康
    2006,22(2):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张蕊;任野平;李冰
    2006,22(2):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张路霞, 左力, 徐国宾, 王芳, 王淑玉, 王梅, 吕继成, 张军茹, 刘力生, 王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 对北京市石景山地区4个社区中2353名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

    结果 在2310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6.2%,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3.0%,血尿或非感染性白细胞尿的患病率为0.87%。该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9.4%,知晓率为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糖尿病及收缩压水平与白蛋白尿独立相关。高尿酸血症、白蛋白尿、年龄、高胆固醇血症及性别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

    结论 在我国大城市中老年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9.4%,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压及年龄等,均与发达国家类似。

  • 张敏;朱彤莹;彭艾;尤莉;朱微;陈靖;顾勇;林善锬
    2006,22(2):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及氯沙坦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30例2型DN患者,经6周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50 mg/d×8周,继以氯沙坦100 mg/d×8周治疗。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镜检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结果 DN患者组尿脱落足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氯沙坦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脱落排泄,但未观测到大剂量氯沙坦比小剂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计数与系统血压、尿蛋白量无显著相关。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CKD2期组(21例)比CKD3期组(9例)尿足细胞排泄计数显著增多。经治疗后CKD2期组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CKD3期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脱落足细胞可能是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早期有效因子,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 梁馨苓;史伟;彭炎强;曾红科;李辉;曾芳芳;叶智明;刘双信;王文键
    2006,22(2):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早期预测和诊断急性肾衰竭(ARF)中是否优于血清肌酐(Scr)。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103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资料,每例患者每天采集血标本。同时应用酶法测Scr水平;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血清cystatin C水平;用Cock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ARF运用ADQI的RIFLE标准进行诊断(R:Scr升高≥50%基础值,I:Scr升高≥100%基础值,F:Scr升高≥200%基础值,L:肾功能丧失;E:终末期肾脏病ESRD);同时ARF也按cystatin C升高≥50%、≥100%和≥200%的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27(26.2%)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ARF,其中15例经历R标准,18例经历I标准,9例经历F标准,3例经历LE标准。其余76例没有发生AR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ARF患者的cystatin C较非ARF患者显著升高(P < 0.01),ARF患者的cystatin C与Scr (r = 0.747, P < 0.01)、(cystatin C)-1与eGFR (R=0.815,P < 0.01) 呈明显线性相关。分别按照cystatin C和Scr两种方法诊断ARF,不同程度ARF诊断的中位时间是:R标准的15例患者分别为2 d(1~4 d)和3 d(2~6 d)(P = 0.011);I标准18例患者分别为4 d(1~8 d)和5.5 d(2~10 d)(P = 0.006);F标准的9例患者分别为5 d(3~11 d)和6 d(3~13 d)(P = 0.02)。ROC分析证实cystatin C在ARF诊断中的准确性高, 曲线下面积为0.995, 95%可信区间为0.984~1.006(P < 0.001)。当以cystatin C升高≥50%时作为ARF的诊断截点时,cystatin C在ARF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96%。结论 cystatin C可以作为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指标;cystatin C在ARF的诊断时间上较Scr更早,可作为ARF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 钱莹;陈楠;朱萍;汪关煜;王伟铭;李娅;冯伟
    2006,22(2):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高转换型肾性骨病中骨保护素及其配体 (OPG,RANKL)的表达,并与骨形态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方法 选择10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和3例正常人进行髂骨活检术,获得骨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G和RANKL蛋白质的表达。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10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经骨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高转换型骨病,以破骨细胞活化形成骨吸收陷窝伴或不伴骨矿化不全为特点。免疫组化显示尿毒症患者骨组织中以RANKL阳性表达为主。与正常对照相比,RANKL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显著增加,OPG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尿毒症患者RANKL的阳性表达细胞数目与骨吸收面积和破骨细胞数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转换型肾性骨病中,PTH的溶骨作用可能是通过OPG/RANKL/RANK系统介导的。
  • 刘连勇;邹大进;张军
    2006,22(2):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DN)相关性。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对105例健康对照组和194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71例DN)进行p22phox亚基C242T、A640G基因型检测。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HbA1c的水平。结果 DN组C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2型DM和对照组(26.76%比17.07%、3.81%,P=0.0002);DN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2型DM和对照组(22.54%比13.42%、2.86%,P=0.0001);3组间AA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242等位基因、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p22phox亚基T242等位基因变异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DN的易感基因;而p22phox亚基A640G基因多态性与上述人群DN无相关性。T242等位基因、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Homa-IS是DN的危险因素。
  • 基础研究

  • 段绍斌;周晓蓉;彭佑铭;刘伏友;李伟芳;唐珂;刘瑞洪;李桂源
    2006,22(2): 88-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高渗造影剂(HOCM,泛影葡胺)和低渗造影剂(LOCM,欧乃派克)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探讨Bax/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造影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HKC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7组:HOCM1组(111 mgI/ml),HOCM2组(74 mgI/ml),LOCM1组(111 mgI/ml),LOCM2组(74 mgI/ml),甘露醇高渗对照组,甘露醇低渗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造影剂对体外培养HKC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Hoechst染色、TUNEL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电镜和流式细胞仪DNA分析方法观察造影剂对HKC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HOCM和LOCM组培养液中LD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且与渗透浓度,作用时间及碘离子浓度有关。HOCM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且明显高于甘露醇高渗对照(P < 0.05)。LOCM在本实验剂量不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HOCM在诱导HKC细胞凋亡时伴随有Bax、Bcl-2表达的上调,caspase-3活性升高。结论 HOCM和LOCM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毒性作用, LOCM的毒性作用明显小于HOCM。HOCM可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且与高渗及碘离子浓度有关。Bax/Bcl-2、caspase-3可能参与了造影剂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 孟立强;屈磊;李晓玫
    2006,22(2): 9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黄芪当归合剂(A&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A&A抑制肾纤维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UUO和UAA(UUO+A&A)组,造模后0、3、7、10 d分析各组肾脏中NO、Ang-Ⅱ、ET-1水平和NOS活性及3种NOS的表达。结果 (1)造模后UUO组的Ang-Ⅱ和ET-1水平持续增高;A&A仅在第3天时降低Ang-Ⅱ水平(P < 0.05)。(2)造模后UUO组的NO浓度在第10天时才明显增高;而UAA组中NO浓度逐渐增高,第3天时明显高于UUO组(P < 0.05)。(3)UUO组内皮型eNOS在髓质血管内表达增高,且UAA组与UUO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第3天时UAA组神经型nNOS表达低于UUO组(P < 0.05)。UAA组cNOS的活性明显高于Sham和UUO组。诱导型iNOS表达和活性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梗阻性肾病中,A&A在早期降低肾内Ang-Ⅱ水平、且持续增强eNOS活性使NO产生增加,从而可能降低血管张力、改善肾脏的缺血及缺氧状态,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 赖凌云;顾勇;陈靖;彭艾;林善锬
    2006,22(2): 10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切除5/6肾切除大鼠的肾上腺,探讨醛固酮对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er大鼠分成5组:(1)假手术组(SHAM组);(2)5/6肾切除组(SNX组);(3)SNX+双肾上腺切除组(ADX组);(4)ADX+地塞米松组(DXM组);(5)ADX+地塞米松+醛固酮组(ALDO组)。所有大鼠自由饮用生理盐水,于成模第8周测定大鼠收缩压、各项血尿指标及肾小球硬化程度。应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皮质TGF-β1、醛固酮受体(MR)及保护MR的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SNX组大鼠表现为明显的白蛋白尿、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皮质TGF-β1表达升高,血醛固酮水平是SHAM组的4倍以上。与SNX组比较,ADX组大鼠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病变明显改善[尿白蛋白(mg/24 h)19.7±2.0比31.7±1.7,P < 0.01;收缩压(mmHg)173.8±4.3比210.4±4.1,P < 0.01;肾小球硬化指数38.2±7.9比92.3±6.7,P < 0.01;TGF-β1 3.8±0.6比10.3±1.2,P < 0.01]。ALDO组的血浆醛固酮水平为SHAM组的近2倍,与ADX组比较,以上病变又加重[尿白蛋白(mg/24 h)24.9±1.4,收缩压(mmHg)201.5±4.5,肾小球硬化指数88.1±7.2,TGF-β1 5.8±0.6,P均 < 0.01]。肾脏皮质MR mRNA在SNX组的表达明显增加;在ADX组明显下降[SNX(复制数/百万GAPDH)39866.7±10579.0比SHAM 2366.7±446.3,P < 0.05;比ADX 22100.0±4435.7,P < 0.05]。然而,11β-HSD2 mRNA表达和MR相反,SNX组为9150.0±969.9,明显低于SHAM组(48100.0±9315.2,P < 0.05);而ADX组的表达比SNX组显著升高(30066.7±5150.2,P < 0.05)。4个实验组大鼠肾脏Ccr和肾重/体重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醛固酮参与慢性肾脏病变的进展,其对肾小球损伤的作用除血流动力学效应外,还可能存在非血流动力学的直接致纤维化作用。
  • 何东元;王笑云;王宁宁;李瑾;王晓华;郑东辉;任胜利;杨俊伟
    2006,22(2):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黄酸(Rhein)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作用及探讨大黄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NRK-49F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作为细胞活化指标,同时检测纤连蛋白(FN)表达的水平以评价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TGF-β1具有促进NRK-49F增殖的作用,大黄酸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抑制该增殖作用。TGF-β1能够促进NRK-49F进入S期和G2/M期,而经大黄酸作用的细胞主要是G0/G1期细胞。大黄酸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NRK-49F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大黄酸还可减少TGF-β1诱导的NRK-49F细胞FN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大黄酸能够阻止TGF-β1诱导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和G2/M期,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同时,大黄酸还具有抑制TGF-β1激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并拮抗TGF-β1导致的FN表达与合成。
  • 陈晓岚;张晓娟;范亚平;施岚;俞燕
    2006,22(2): 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可能参与其中的凋亡信号通路,探讨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依赖性肾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系膜细胞的增殖状况。透射电子显微镜、碘化丙啶染色(PI)流式细胞仪(FCM)分析检测系膜细胞的凋亡。活化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定性及定量检测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MTT检测显示辛伐他汀可显著抑制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P < 0.05)。(2)辛伐他汀处理细胞24 h后,电镜下可见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染、致密、边移和凋亡小体形成;FCM检测均可见亚二倍体凋亡峰。定量分析发现,系膜细胞数量与辛伐他汀浓度呈剂量依赖性(P < 0.05)。(3)活化半胱氨酸检测到辛伐他汀组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并且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辛伐他汀非降脂依赖的肾保护作用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有关。
  • 经验交流

  • 崔美玉;李霞;魏勇;王鹏;李文斌;朱竹先;苗华;汤为民
    2006,22(2): 113-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透析与移植

  • 郭群英;李晓艳;余学清;阳晓;陈伟英;陈崴;郑勋华;董秀清
    2006,22(2): 114-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应用不同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RPMC分为6组,分别以不同腹膜透析液[1.5% Dextrose(低糖组)、2.5% Dextrose(中糖组)、4.25% Dextrose(高糖组)、7.5% Icodextrin(糊精组) ]进行刺激培养,而无血清DMEM为阴性对照(对照组), TGF-β1(2.5 ng/ml)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组)。刺激培养24 h后,RT-PCR法检测RPMCs的CTGF mRNA、胶原Ⅰ mRNA、α-SMA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PMCs的CTGF、胶原Ⅰ、α-SMA蛋白表达以及培养上清中的CTGF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均见CTGF mRNA表达,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 < 0.05);中糖组与糊精组CTGF mRNA 表达亦显著上调(P < 0.05)。各组细胞均检测到CTGF蛋白质表达,为相对分子质量38 000及 25 000的2种亚型,与RT-PCR结果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糊精组、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 < 0.05)。RPMCs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出CTGF 38 000亚型的表达,其表达强弱趋势与CTGF在细胞中表达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胶原I mRN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α-SMA mRNA、蛋白质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正常培养的RPMCs表达低水平的CTGF。腹膜透析液、尤其是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能明显上调CTGF表达的水平,这可能是导致长期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结构改变的机制之一。糊精腹膜透析液生物相容性可能优于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
  • 新技术与方法

  • 张露;刘必成;王艳丽;张晓良;吕林莉;刘殿阁
    2006,22(2): 119-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10例,7例为CKD患者,全部符合 K/DOQI指南中CKD的诊断标准,并且有肾脏病理诊断。依据GFR水平以及CKD分期,将7例患者分为两组:Ⅰ组:GFR≥80 ml&#8226;min-1&#8226;(1.73 m2)-1(CKD1~2期)共4例; Ⅱ组:GFR≤40 ml&#8226;min-1&#8226;(1.73 m2)-1(CKD3~5期)共3例。另选取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应用Raybiotech人类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同时检测各组尿液中20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KD患者共有15种因子的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RENTE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选择素(seletin)、Fa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了2~5倍,其中尿MCP-1, RANTES, TIMP-1, TNF-α和 VEGF的水平随着GFR的下降而进一步升高。VCAM-1 和PDGF-BB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在芯片所包含的20种细胞因子中,MMP-9的水平变化尤其显著,同正常对照组相比,CKDⅠ组是正常对照组的492.8倍,CKDⅡ组是正常对照组的198.7倍。结论 首次应用抗体芯片技术,证实CKD患者尿液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且与疾病所处阶段有一定的关系。
  • 短篇论著

  • 张春;朱忠华;刘建社;杨晓;付玲;邓安国
    2006,22(2):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罗长青;王学彬;刘建社;张春;王玉梅;朱忠华;邓安国
    2006,22(2):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廖琳;赵家军;林敏箐;陈淑薇;李国安
    2006,22(2): 128-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戴兵;刘亚伟;梅长林
    2006,22(2):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杨黄;陆春来
    2006,22(2): 132-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