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黄昭;文琼;李晓艳;余学清
    2007,23(12): 761-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尿蛋白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信号机制。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或微小病变性肾病(MCD)。以超滤法浓缩提取患者尿中总蛋白,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RT-PCR检测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Western 印迹法检测p38 MAPK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水平。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p38磷酸化;PD98059则用于抑制ERK磷酸化。 结果 两种尿蛋白成分有差异,FSGS患者尿蛋白中含有更多的大分子量蛋白。两种尿蛋白均刺激HK-2细胞RANTES及MIF表达上调,而FSGS患者尿蛋白刺激作用更强。两种尿蛋白均显著激活HK-2细胞内ER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分别抑制ERK或p38 MAPK的活化后,FSGS患者尿蛋白介导的RANTES和MIF的上调表达作用可被SB203580或PD98059抑制,而MCD患者尿蛋白的刺激作用却仅能被SB203580所阻断。 结论 FSGS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比MCD患者的尿蛋白有更强的上调HK-2细胞RANTES及MIF表达的作用。两种尿蛋白介导趋化因子上调表达的分子信号机制存在差异。
  • 邬碧波;张黎明;梅长林;唐琦;洪鹰;俞勇
    2007,23(12): 767-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对17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20例,血液透析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ELISA法检测SAA水平。分析SAA的变化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结果 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SA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而血液透析(CKD5期)患者SAA水平较其他各期CKD患者更高(P < 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SA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尿蛋白量 (24 h)、透析龄、血总胆固醇(Tch)、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po)A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AA与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KD患者SAA水平升高可能与生成增加和排出减少有关。SAA是CK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王玲;倪兆慧;何奔;戴慧莉;刘建平;吴青伟;钱家麒
    2007,23(12): 773-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前瞻性研究尿液白介素18(IL-18)在早期预测和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1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造影剂肾病(CIN)以传统方法定义。用酶法测术前及术后24 h、48~72 h Scr值。留取患者术前、术后24 h尿液,用ELISA法检测发生CIN患者尿液IL-18、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并与未发生CIN的患者比较。 结果 150例患者中13例发生了CIN,发生率为8.7%。使用造影剂后24 h,患者尿液IL-18 (ng/L)和NAG (U/L)水平显著升高 [分别为15.06(12.21,21.31)比11.62 (9.37,13.86);13.88(7.09,33.23)比10.09(5.96,16.62),P均< 0.05];而尿RBP和Scr无显著变化。与非CIN组比较,CIN组术后尿IL-18(ng/L)显著升高[18.97(13.64,48.57)比14.01(11.91,17.77), P < 0.05]。相关分析显示,CIN组尿液IL-18与Scr呈正相关(r = 0.664,P = 0.013),而尿NAG和RBP与Scr无相关。ROC分析证实,尿液IL-18在CIN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749,P = 0.012;当以15.8 ng/L作为诊断截点时,其在CIN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和74.1%。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尿IL-18明显升高患者CIN发病的危险度最高,RR达3.125;而且在CIN患者中,尿IL-18明显上升的构成比最高(P < 0.05)。 结论 尿IL-18可较Scr更早提示造影剂肾脏损伤的发生,可能为较好的CIN早期诊断标志物。
  • 基础研究

  • 张春;姜华军;常莹;朱忠华;刘建社;邓安国
    2007,23(12): 778-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敲低CD2相关蛋白(CD2AP)基因表达对足细胞增殖和分裂的影响。 方法 采用RPMI 1640培养基,在33℃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以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足细胞后,用Metafectene转染试剂转染针对CD2AP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24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48 h后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CD2AP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72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周期;用Oregon Green○R488标记的Paclitaxel直接标记足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双核及多核足细胞的比例。 结果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CD2AP特异性siRNA转染效率为66.27%。转染siRNA 48 h后,CD2AP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57%和39%。转染72 h后,足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P < 0.05),G2/M期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 < 0.05)。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转染CD2AP siRNA后,部分细胞有丝分裂后不能分离,双核及多核足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P < 0.05)。 结论 敲低CD2AP基因的表达能阻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分离,抑制足细胞的增殖能力。
  • 孙艳艳;黄锋先;聂静;李晓艳;骆宁;王涌涛;董秀清;余学清
    2007,23(12): 784-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上调TGF-β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表达对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30只160~17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6);腹膜纤维化模型组(n=12):予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与脂多糖;空载体组(n=6):模型成功后转染pTRE与pEFpurop-Tet-on质粒;Smad7治疗组(n=6):模型成功后转染pTRE-m2 Smad7与pEFpurop-Tet-on质粒。第14、28天杀检大鼠,取脏层腹膜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TGF-β1、α-SMA、 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杂交或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TGF-β1、 Smad7、磷酸化(p)-Smad2/3、α-SMA、E-cadherin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 、p-Smad2/3及α-SMA的表达显著上调(P < 0.01);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下调 (P < 0.01)。与模型组、空载体组比较,Smad7治疗组p-Smad2/3及α-SM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 0.01);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上调,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 结论 Smad7可通过抑制受体调控信号蛋白Smad2/3的活化,阻止高糖透析液及脂多糖介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从而防止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 张国娟;李航;李学旺
    2007,23(12): 789-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炎性反应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脂质稳态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MCL),分成对照组、不同浓度雷帕霉素组、IL-1β组及IL-1β+不同浓度雷帕霉素组。用油红O染色(定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HMCL细胞内脂质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MCL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ATP结合匣转运子A1(ABCA1)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HMCL的 LDLR、ABCA1蛋白表达。 结果 雷帕霉素对基础状态HMCL内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IL-1β能引起细胞内TC含量增加(为对照组的143%, P < 0.05), 10、50及100 μg/L雷帕霉素能显著抑制其作用(分别为对照组的87%、116%、96%, P均<0.05)。雷帕霉素能剂量依赖性地下调IL-1β引起的HMCL LDL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增多(P < 0.01);剂量依赖性地上调IL-1β引起的HMCL 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减少(P < 0.01);雷帕霉素对IL-1β引起的HMCL PPARγ、LXRα mRNA表达的减少也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上调作用(P < 0.01)。 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减少胆固醇流入细胞及增加胆固醇流出细胞而改善炎性反应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的脂质稳态。
  • 赵久阳;周丽丽;程谦;张怡玲;徐茂兰;杨青;张玉奎
    2007,23(12): 795-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缓激肽(BK)对肾系膜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及探讨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有关的ERK信号途径机制。 方法 BK单独或与PDGF-BB共同孵育系膜细胞后,以MTT法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测胶原(Col)Ⅰ、ColⅣ分泌;Western杂交测ERK蛋白表达。用BK受体特异阻断剂HOE-140、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OV)和ERK途径阻断剂U0126预孵育,以BK和PDGF-BB共同刺激系膜细胞,Western杂交测ERK蛋白表达。 结果 BK(10~1000 μg/L)可单独刺激系膜细胞增殖、ColⅠ和ColⅣ分泌及诱导ERK1/2磷酸化。20 μg/L PDGF-BB预孵育也有类似作用,但可被BK呈剂量依赖性抑制。1 μmol/L HOE-140和0.5 mmol/L OV能分别阻断BK对PDGF-BB-ERK1/2途径磷酸化的抑制作用,而U0126抑制了HOE-140和OV的作用。 结论 BK刺激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ERK途径介导的,与PDGF-BB共同作用时则呈拮抗作用,并且与ERK途径的受抑有关。缓激肽B2受体和酪氨酸磷酸酶参与了BK的双向调节作用。
  • 孙广萍;李德天;张锦;西山成
    2007,23(12): 800-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Rho/Rho激酶通路是否参与醛固酮加氯化钠诱导的肾脏损伤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方法 把单肾切除、进饮1%氯化钠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乙醇皮下泵入)、醛固酮组(2%乙醇+醛固酮0.75 μg/h皮下泵入)和醛固酮+法舒地尔(fasudil)组(2%乙醇+醛固酮0.75 μg/h皮下泵入+fasudil 10 mg&#8226;kg-1&#8226;d-1皮下注射)。5周后,检测3组大鼠血压、尿蛋白改变;PAS染色和Masson三染法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磷酸化(p)RhoA及p-MYPT1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胶原I、Ⅲ mRNA 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醛固酮诱发了严重的高血压[(193±3) mm Hg比(130±4) mm Hg, P < 0.05]、大量尿蛋白量(24 h) [(362±93) mg 比(22±3) mg,P < 0.05]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损伤,同时伴随肾皮质AngⅡ水平[(154±16) pmol/g 比 (81±8) pmol/g,P < 0.05]及ACE表达增高,RhoA及Rho激酶活性增强,肾皮质TGF-β1、胶原I、胶原Ⅲ mRNA表达增加。而fasudil在抑制Rho激酶活性的同时,在没有影响血压的情况下,显著减少了尿蛋白量(24 h) [(96±22)mg],减轻了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并且减少了肾皮质TGF-β1、胶原I、胶原Ⅲ mRNA表达。但肾内AngⅡ水平[(148±11)pmol/g]、ACE及RhoA表达无改变。 结论 Rho/Rho激酶通路参与了醛固酮加氯化钠诱导的肾损伤。fasudil对醛固酮加氯化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非通过抑制肾内ACE 过表达及AngⅡ增多而实现。

  • 短篇论著

  • 崔薇薇 王彦 杨林 魏伟 王建荣 杨万霞
    2007,23(12): 806-8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瑾 张飞飞 何东元 王笑云 王晓华 熊明霞 杨俊伟
    2007,23(12): 808-8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瑜;周建华;成军;洪源
    2007,23(12): 810-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薛菲;刘惠兰;王银娜;刘群
    2007,23(12): 813-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田琳;李才;李相军;苗春生;西月
    2007,23(12): 815-8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李建国;肖慧捷;丁洁
    2007,23(12): 817-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例讨论

  • 刘红;俞小芳;丁小强
    2007,23(12): 82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李瑛 李军 刘伏友;彭佑铭 刘映红;施文剑
    2007,23(12): 824-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洪建东;傅清流;苏志强;郑天文;习战榕
    2007,23(12): 824-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成学;李亚凤;李琳;赵学喜;朱军;张凯
    2007,23(12): 824-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秦伟;李勤;付平;胡章学;李孜;米绪华
    2007,23(12): 824-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莉;张碧丽;王文红;张瑄;范淑颖;杜悦欣;刘艳;刘妍;郭永盛
    2007,23(12): 824-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宪花;高海青;李保应;程梅;许玲;胡昭
    2007,23(12): 824-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