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述评

  • 侯凡凡;张训
    2007,23(2):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基础研究

  • 王欣;余学清;贾占军;陈文芳;李晓艳;窦献蕊;郝文科;彭文兴;张式鸿;孙辽;黄锋先;聂静;蓝辉耀
    2007,23(2): 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上调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旨在探讨Smad7的高表达对大鼠腹膜炎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入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空载体和Smad7质粒转染,72 h后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 ATCC 25922) 109 CFU/kg体重诱导腹膜炎,在48 h后做腹膜功能试验并杀检大鼠。检测腹水及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细菌菌落计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mad7和CD45在腹膜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腹膜组织Smad7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腹膜功能与腹水白细胞数和细菌菌落数进行Pearson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Smad7转基因组大鼠腹膜组织Smad7的表达、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膜组织浸润的白细胞数均显著增加,但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显著降低、腹膜功能显著恶化。相关分析显示腹膜功能的恶化与腹水白细胞计数相关而与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无相关。结论 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高表达增强了腹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功能进一步受损。
  • 叶琨;刘伏友;李瑛;彭佑铭;段绍斌;许向青;周乐天;李芝兰
    2007,23(2):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方法 摘除SD大鼠右肾,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 h)。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作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重/体重、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24 h)、肾小球硬化指数、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 < 0.01), 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 < 0.01)。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沉积于系膜区(3+~4+)。去甲斑蝥素干预后,肾病大鼠除Alb升高(P < 0.01)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 < 0.05或0.01);系膜区有散在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灶状融合;IgG和C3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减弱。各组间Scr、BUN、ALT及血常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尿蛋白,减轻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且无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 金英顺;金秀男;金华;崔镇花;陈瑛;李灿
    2007,23(2):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洛沙坦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肾毒性组、洛沙坦组。皮下注射 CsA 4周建立 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洛沙坦治疗组同时给予CsA和洛沙坦(10 mg/kg)。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检测核因子(NF)κB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抑制蛋白IκB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基因βig-h3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sA慢性肾毒性组NF-κB的结合活性明显增加 [(201±15)%比(104±7)%,P < 0.01];IκB的表达减少[(19±25)%比(105±10)%,P < 0.01)];βig-h3 的表达上调 [(300±35)%比(105±15)%,P < 0.01]。洛沙坦治疗使上述指标均逆转。 结论 洛沙坦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与减少NF-κB的活性和致纤维化因子βig-h3的表达有关。
  • 李艳波;韩君勇;李为民
    2007,23(2):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及斯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高糖、糖基化终产物(AGE)及过氧化氢孵育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Western印迹法检测RMC的p38MAPK和TGF-β蛋白表达,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及斯伐他汀预处理对其影响。结果 高糖、AGE及过氧化氢均可单独激活p38MAPK,增加RMC的磷酸化(p)p38MAPK和TGF-β的蛋白表达;SB203580显著抑制TGF-β的蛋白表达(P < 0.05);斯伐他汀抑制p38MAPK的活化并减少TGF-β的蛋白表达(P < 0.05)。结论 p38MAPK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斯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而减少TGF-β的蛋白表达。
  • 张新萍;易著文;何小解;何庆南;朱敏;周钢
    2007,23(2):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对系膜细胞MCP-1分泌及增生的影响。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得到转染反义MCP-1的系膜细胞,经PCR及Southern印迹鉴定外源基因在系膜细胞基因组DNA上的整合。脂多糖(LPS)刺激反义MCP-1系膜细胞,以正常系膜细胞及转染空白载体的系膜细胞为对照,观察其增生情况。用RT-PCR法检测MCP-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MCP-1蛋白的分泌。结果 经逆转录病毒转染得到的反义MCP-1的系膜细胞,其基因组DNA中有外源基因的整合。在正常的培养条件下,反义组与对照组系膜细胞的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P-1、CCR2的mRNA均有少量表达;MCP-1的蛋白也有微弱表达。在LPS的刺激下,反义组与对照组MCP-1的mRNA的表达均增高;MCP-1蛋白的分泌均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反义组系膜细胞的增生受抑制[(16.83±1.16)×104/ml比(19.63±1.85)×104/ml], MCP-1 的mRNA的表达较少(0.424比0.866,P < 0.01),MCP-1蛋白的分泌减少。CCR2的mRNA表达与MCP-1的变化一致。结论 ⑴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可有效地介导MCP-1 cDNA在系膜细胞的转染。⑵反义MCP-1可降低系膜细胞MCP-1的转录和翻译。⑶反义MCP-1的转染可降低系膜细胞在炎症状态时的增生。⑷大鼠系膜细胞具有CCR2的表达,在炎症状态时形成MCP-1、CCR2的自分泌环路。
  • 李英;段惠军;张涛;刘茂东;史永红;林海英;王保兴
    2007,23(2): 101-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在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的活性变化以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肾脏系膜细胞,随机分为4组:低糖组(NG, d-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HG, d-葡萄糖30 mmol/L)、甘露醇组(MG, d-葡萄糖5.5 mmol/L+甘露醇24.5 mmol/L)和缬沙坦组(HG+Val, d-葡萄糖 30 mmol/L +缬沙坦10 μmol/L)。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印迹法对系膜细胞中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RT-PCR法检测细胞中TGF-β1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高糖组系膜细胞中 p-ERK1/2蛋白的表达较低糖组明显增高,并由胞质向胞核内转移,呈时间依赖方式(P < 0.01);TGF-β1 mRNA及细胞上清液中Ⅳ型胶原水平均高于低糖组(P < 0.01)。而缬沙坦组上述指标均较同时相点高糖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甘露醇组与低糖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糖可显著激活系膜细胞ERK信号通路,缬沙坦可抑制高糖的激活作用。
  • 透析与移植

  • 唐利军;陈慧敏;程李涛;顾玥;汪涛
    2007,23(2):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细胞外液(ECW)与总体水(TBW)的比率(E/T)与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动PWV分析仪测定PWV。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的容量状态进行评估。对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PWV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结果显示E/T(β= 0.472, P = 0.001)、脉压(β= 0.442, P = 0.001)、C反应蛋白(β= 0.246, P = 0.05)是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一起决定了PWV变化的58.1%,其中E/T决定37.8%。结论 在透析患者中容量超负荷可能是通过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
  • 戎殳;叶朝阳;孙丽君;陈静;张斌;梅长林
    2007,23(2):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46.7%枸橼酸钠溶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封管的效果。 方法 选择尿毒症维持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41例,随机分为枸橼酸试验组21例,肝素对照组2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试验组以46.7%枸橼酸钠溶液封管,对照组以肝素钠溶液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记录用药前6个月及用药6个月导管功能及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在用药前和用药2、4及6个月末,抽取动、静脉端封管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定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周及6个月后透前血电解质。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导管功能不良率和导管感染率(1.6%、0.05次/人)均显著低于用药前(8.3%、0.035次/人)及对照组(7.5%、0.25次/人)(P均 < 0.05)。用药前后两组血电解质均无显著变化。试验组用药后2个月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即开始下降,4个月后全部阴性。试验组28例次(1.93%)用药后出现口唇麻木症状,8例次给予钙剂静脉推注后缓解,余自行缓解。结论 46.7%枸橼酸钠溶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提高导管通畅率和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其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适合长期使用。
  • 钟玲;刘玲;冯利平;雷建蓉;张玲
    2007,23(2):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技术与方法

  • 金晓明;张磊;史炯;黄立娟;佟丹丹
    2007,23(2):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IgA肾病(IgAN)动物模型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葡聚糖G200、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和金葡菌的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诱导小鼠IgA肾病模型。用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方法对3 组IgAN模型小鼠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 (1)葡聚糖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部分肾小球大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肝和脾可见弥漫性的粉染物质沉积;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少量低电子密度的致密沉积物,肝和脾可见淀粉丝样物质沉积。(2)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有少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多,间质炎细胞浸润明显;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无电子致密沉积物。(3)金葡菌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多数肾小球均可见大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伴系膜基质轻度增生;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和基底膜的内皮细胞下可见高电子密度的致密沉积物。结论 金葡菌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组诱导的IgAN模型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与人IgAN极其相似,是3种IgAN模型中最理想的IgAN模型。
  • 短篇论著

  • 李静;樊均明;柳斌;李孜;马行一;孟文彤;苏白海;秦伟
    2007,23(2):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丁克家;刘征;曹庆伟;高德轩;萧畔;陈辑
    2007,23(2):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熊京;汪洋;朱忠华;刘建社
    2007,23(2): 125-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继续教育园地

  • 刘必成;李敏侠
    2007,23(2):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