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述评

  • 赵明辉
    2007,23(5): 275-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彭政;杨顺江;张伟文;何援军;金劼
    2007,23(5): 27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IgA肾病

  • 蒋镭;吕继成;陈文芳;王素霞;邹万忠;刘刚;张宏;王海燕
    2007,23(5): 27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预测预后且相对简明的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并有2年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155例,终点事件为进入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所有病理切片均经重新阅片,其中91例由一位病理医师分别两次阅片,56 例由两位病理医师分别独立阅片评分,判断重复性。初始的8个病理指标指数:(1)内皮细胞增生(endoI);(2)活动性新月体及节段性袢坏死(dGAI);(3)系膜细胞增生(MsHI);(4)系膜基质增多(MsMI);(5)肾小球慢性病变(GCI);(6)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infI);(7)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TCI);(8)小动脉慢性病变(VCI)。 结果 肾穿时Scr为(112.18±83.13) μmol/L。25例患者(16.13%)在随访期内[(69.07±28.66)月,10~170个月]达到终点(ESRD)。对初始的8 个病理指标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选出以下3个与预后最相关的变量组成评分方法:dGAI、GCI和TCI。后两项之和组成慢性指数CI。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dGAI和CI都与肾脏生存率呈正相关(RR 分别为1.255和1.691, P <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dGAI 和CI 进行分组,显示dGAI≥4且CI≥6者预后最差(P < 0.01)。对CKDⅠ、Ⅱ期患者的多种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仅C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kappa值均大于0.4。 结论 由代表活动性病变的dGAI 和代表慢性病变的CI组成的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法能够有效地判断预后,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 彭艾;顾勇;肖涛;朱开元;张明;杨海春;林善锬
    2007,23(5): 283-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伴足细胞尿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入选IgAN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6例,平均年龄(34.1±12.2)岁。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足细胞排泄的定量检测采用尿沉渣涂片免疫组化染色直接计数。进行尿液足细胞排泄与肾脏病理的相关分析。 结果 (1) IgAN患者尿细胞podocalyxin阳性率为61%,健康对照组为0(P < 0.05)。(2) 与非大量蛋白尿(<3.0 g/24 h)IgAN患者比较,大量蛋白尿(≥3.0 g/24 h)IgAN患者的尿液足细胞检测阳性率、尿液足细胞排泄数、足细胞与尿肌酐的比值以及足细胞占尿液小管上皮细胞的百分数均显著增高(P < 0.05)。IgAN患者足细胞排泄水平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 = 0.446, P = 0.007)。(3) 与无足细胞尿的患者比较,伴足细胞尿的IgAN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显著增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尿肌酐的比值亦显著增高(P < 0.05)。但伴与不伴足细胞尿的2组IgAN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Scr、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浆脂质代谢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 尿足细胞的排泄与细胞新月体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小球血管襻腔狭窄和足突广泛融合病变有关,而与系膜、内皮细胞病变及局灶基底膜增厚无关。伴足细胞尿的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更明显(P < 0.05)。伴有新月体的患者其尿液足细胞排泄水平、尿液上皮细胞和管型的排泄均增加(P < 0.05)。 结论 足细胞尿不仅是IgAN患者肾小球损伤的结果,也是IgAN患者活动性损伤的指标。足细胞尿排泄的水平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与肾脏病理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
  • 聂广俊;李贵森;张宏
    2007,23(5): 288-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β13半乳糖转移酶的分子伴侣Cosmc编码基因C1GALT1C1基因体细胞突变情况。 方法 27IgA肾病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C1GALT1C1基因的编码区,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突变筛查。然后,分离其中15IgA肾病患者及7例健康男性对照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提取DNA。对C1GALT1C1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PCR产物进行克隆,各挑选平均8~10个克隆进行体细胞突变筛查。 结果 46例个体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测序发现,2例患者及1例健康对照存在外显子T393A变异,次等位基因频率(MAF)为6.9%[SNP数据库(dbSNP)报告为9.5%]B淋巴细胞DNA序列分析显示,在22例个体(15IgA肾病患者,7例健康对照)送检的总共202个克隆中,未发现新的突变和多态性位点。 结论 C1GALT1C1基因编码区T393A多态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为唯一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其次等位基因频率(MAF)较既往报道略低。本研究尚未发现IgA肾病患者B淋巴细胞存在体细胞突变。
  • 杨林;段惠军;王建荣;杨万霞;傅淑霞
    2007,23(5): 292-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7(BMP-7)在不同病理类型IgA肾病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89例IgA肾病患者分成3组:A组为47例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B组为29例中重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C组为13例增生硬化或硬化性IgA肾病。检测患者的血压、尿蛋白量(24 h)、Scr和Ccr。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测定患者肾组织冰冻切片及其血、尿中TGF-β1和BMP-7水平。计算患者病理切片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和间质纤维化面积百分比。 结果 随着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增多,其血压、尿蛋白量(24 h)、Scr逐渐增加,除B、C两组间尿蛋白量(24 h)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A组比较,B组肾组织及血、尿TGF-β1明显增多,C组显著降低(P < 0.01)。肾组织冰冻切片及血、尿BMP-7随着肾脏病变的加重,水平逐渐下降(P < 0.01);而且与Ccr呈正相关;与血压、Scr、尿蛋白量(24 h)、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呈负相关。 结论 TGF-β1在IgA肾病系膜增生严重时明显增加,肾脏广泛纤维化时明显降低,可能参与了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BMP-7随肾脏病变的加重而明显降低,可能导致其抗肾纤维化作用减弱。
  • 王彩丽;李增艳;吕丽;王程
    2007,23(5): 296-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曹广庆;吴树明;张希全;张供;杨长勇;周敏
    2007,23(5): 298-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IgA肾病

  • 林瑞霞;杨青;庄捷秋;杨宇真;陈敏广
    2007,23(5): 299-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陈佳韵;潘晓霞;吕轶伦;王朝晖;王伟铭;任红;张文;翁崎峻;陈楠
    2007,23(5): 302-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Fabry病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酶活性及基因检测体系,并对基因型临床表型进行分析。 方法 检测11个Fabry病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粒细胞α-gal A活性及GLA基因。酶活性检测采用底物荧光法,基因检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并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 在11个Fabry病家系中检出9种GAL基因突变,包括5个错义突变(R301Q、I91T、G132R、F273L、D165Y),2个无义突变(W236X、R342X),1个单碱基缺失(1082delG)和1个大片段缺失(44 bp nt. 1077),其中4种为新突变(D165Y、F273L、1082delG、44 bp nt.1077)。11个家系中通过基因及酶活性检测,确诊男性半合子13例,女性杂合子12例。男性半合子α-gal A酶活性显著下降,女性杂合子α-gal A酶活性部分下降,1/4女性杂合子的α-gal A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内。 结论 确诊了11个Fabry病家系的GLA基因突变类型,并筛出所有家系中先证者以外的患者14例。外周血粒细胞 α-gal A酶活性和GAL基因检测是筛查和诊断Fabry病的有效手段。
  • 邹古明;陈文;谌贻璞;邹万忠
    2007,23(5): 308-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Castleman病继发肾淀粉样变性,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方法与结果 1例43岁男性病例,3年前因水肿、蛋白尿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AA型肾淀粉样变性,住院期间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血液及骨髓异常。出院后追踪观察,3年后因体表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而再次住院。经免疫学及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多中心性浆细胞型Castleman病,与文献报道相符。 结论 Castleman病可继发AA型肾淀粉样变性,其发病可能与Castleman病导致的免疫异常有关。
  • 基础研究

  • 刘维萍;洪权;陈香美;谢院生;张承英;李建军;吴镝
    2007,23(5): 312-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过程中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表达和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变化,以及上调connexin 43水平对TEMT的影响。 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检测connexin 43、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 α-SMA、vimentin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HKC细胞间通讯功能。通过pLNCX2-connexin 43 病毒质粒转染HKC上调 connexin 43的表达,检测以上各指标的变化,观察对 TEMT 的影响。结果 HKC经TGF-β1 刺激后,其α-SMA和vimentin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强,而E-cadherin 和connexin 43表达下降(P < 0.05),细胞间通讯功能降低(P < 0.05)。connexin 43高表达后,TEMT 程度明显减轻。 结论 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通讯功能可部分减轻 TEMT 程度。
  • 陈径;徐虹;郭维;沈茜;朱列伟
    2007,23(5): 318-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内生长迟缓(IUGR)引起肾单位数目减少的机制。 方法 采用孕期全程低蛋白(6%蛋白)营养建立IUGR大鼠模型。选取IUGR新生雄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i-67免疫染色和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实时定量PCR测定肾组织WT1、Bcl-2、Bax及p53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WT1和Bcl-2蛋白质表达。2周龄时测定肾单位数目。 结果 2周龄时,IGUR大鼠肾单位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与对照组相比,IUGR新生鼠生肾区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肾脏WT1、Bcl-2 mRNA表达减少,Bcl-2 mRNA/Bax mRNA的比例降低,而p53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组织中WT1和Bcl-2蛋白质的表达量及在生肾区的分布也明显减少。 结论 IUGR大鼠肾单位数目减少可能与肾发生中细胞凋亡增加相关,而WT1、Bcl-2表达减少,Bcl-2/Bax比例降低可能是细胞凋亡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 姚丽;佐楠;王力宁;马健飞;冯江敏
    2007,23(5): 323-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在醛固酮加盐诱导肾脏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5组: ⑴ 0.5%乙醇作为对照组; ⑵ 1%氯化钠+0.5%乙醇(氯化钠组); ⑶ 1%氯化钠+醛固酮+0.5%乙醇(醛固酮组);⑷ 1%氯化钠+醛固酮+0.5%乙醇+依普利酮(依普利酮组),⑸ 1%氯化钠+醛固酮+0.5%乙醇+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tempol(tempol组)。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皮质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Nox-4 和 gp91phox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肾皮质磷酸化ERK1/2、JNK及ERK5蛋白表达。 结果 与氯化钠组大鼠相比,醛固酮组大鼠的血压[(165±5)比(118±3) mm Hg]及尿蛋白量(24 h) [(101.0±24.0) 比 (9.1±3.0) mg]显著增高(P均 < 0.05);肾皮质脂类过氧化反应产物(TBARS)水平明显升高[(0.23±0.02) 比 (0.09±0.01) nmol/mg 蛋白,P < 0.05];肾皮质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Nox-4和 gp91phox mRNA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氯化钠组的(2.3±0.2)、(4.3±0.8)和(3.0±0.3)倍,P < 0.05];肾皮质ERK1/2、JNK与ERK5活性显著增高[分别为氯化钠组的(3.3±0.3)、(2.3±0.3)和(3.0±0.2)倍,P < 0.05]。依普利酮或tempol明显降低醛固组大鼠的血压、尿蛋白量(24 h) [依普利酮组和tempol组分别为(10.0±2.0)、(9.3±2.0) mg]以及肾皮质TBARS水平[依普利酮组和tempol组分别为(0.08±0.01)和(0.11±0.03) nmol/mg 蛋白] (P < 0.05);并使肾皮质组织ERK1/2、JNK及ERK5活性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 结论 氧化应激与MAPKs通路激活在醛固酮加盐诱导的肾脏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常洁;姜宗培;张海燕;朱恒梅;余学清
    2007,23(5): 328-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在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 h后,随机分为以下4组:正常对照组,AngⅡ(10-7 mol/L)组,AngⅡ+ Los(洛沙坦,10 μmol/L)组及AngⅡ+DPI(NADPH氧化酶活性抑制剂,10 μmol/L)组。应用荧光染料(DCF)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RT-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单位p47phox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钙黏蛋白(cadherin)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47phox、α-SMA的蛋白表达。 结果 (1)外源性AngⅡ可显著增加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OS的产生,刺激15 min后,ROS 的表达较对照组上升了(3.64±0.53)倍。DPI和洛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刺激后ROS的产生(P < 0.05)。(2)AngⅡ刺激腹膜间皮细胞后, NADPH氧化酶亚单位p47ph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洛沙坦和DPI可阻断由AngⅡ诱导的p47phox表达上调(P < 0.05)。(3) AngⅡ诱导α-SMA表达的上调以及 E-cadherin mRNA的下调, 洛沙坦和DPI可部分逆转AngⅡ的这种作用。(4)AngⅡ刺激8 h后可明显上调PAI-1的mRNA表达,为正常对照组的(3.06±0.77)倍。 洛沙坦和DPI可明显阻断PAI-1的表达上调(P < 0.05)。 结论 NADPH氧化酶依赖产生的ROS介导了AngⅡ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阻断AngⅡ的作用及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和活性可作为防治腹膜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 短篇论著

  • 李航 李学旺
    2007,23(5): 334-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维;冯江敏;邹杰;孙东;马健飞;王力宁
    2007,23(5): 336-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何建强;丁小强
    2007,23(5): 338-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薛新萍;曾文;杨林;李绍梅;李素敏;王彦
    2007,23(5): 342-3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