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述评

  • 谌贻璞
    2007,23(6): 343-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冯敏;郭群英;余学清;陈冬梅;阳晓;姜宗培;毛海萍;陈崴;董秀清;傅君舟;李剑文;陈林
    2007,23(6): 345-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改进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透出液致病菌的培养方法,提高病原菌的培养阳性率&#65377; 方法 收集27例患者45例次腹膜炎透出液标本&#65377;腹膜炎患者透出液同时按以下6组方法分别进行致病菌培养:传统平板法、离心平板法、BacT/Alert培养瓶法 (PF瓶法、SA瓶法、SN瓶法)和冻融法。结果 离心平板组阳性率高于传统平板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60.0% 比 44.4%,P < 0.05);与离心平板组相比,PF瓶组(84.4%)、SA瓶组(82.2%)和SN瓶组(82.2%)阳性率均提高(P均< 0.01)。在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TDG)方面,与离心平板组[(24.31±9.80) h]相比,PF瓶组[(14.25±9.13) h]、SA瓶组[(12.75±7.47) h]和SN瓶组[(9.79±4.14) h]的TDG均缩短(P均< 0.01);SN瓶组的TDG比PF瓶组和SA瓶组更显著缩短(P均< 0.01)。 结论 离心法能显著提高培养阳性率。BacT/Alert培养系统与普通平板技术相比,能显著提高培养阳性率并缩短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SN培养瓶法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最短。

  • 邵乐平;任红;王伟铭;张文;李晓;潘晓霞;宋怀东;陈楠
    2007,23(6): 351-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和确定Gitelman综合征相关基因SLC12A3突变位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 方法 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和确定12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相关基因SLC12A3的突变位点。选取5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评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果 共确定SLC12A3基因8个突变位点,其中5个为新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Cys430Gly和Leu571Pro;2个缺失突变:1384delG 和346~353delACTGATGG;1个非移码插入突变:997insCys。3个已报道过的突变,其中包括2个错义突变:Thr60Met 和Asp486Asn;1个缺失突变:2883~2884delAG。12例患者中8例携带Thr60Met纯合或杂合突变,大部分患者为复合杂合突变。 结论 基因突变分析对诊断Gitelman综合征有重要价值。Thr60Met可能是中国Gitelman综合征患者较常见的突变。Gitelman综合征特异的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联系目前较难确定。
  • 戴宇文;毛建华;顾伟忠;夏永辉;张扬;傅海东;王亚萍;刘爱民;梁黎;杜立中
    2007,23(6): 357-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散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NPHS2基因的突变和(或)多态性,为早期预测原发性NS患儿对常规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提供帮助。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分析38例激素敏感型、22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儿NPHS2基因的突变和(或)多态性变化。 结果 发现3例患者携带NPHS2基因杂合错义突变(S206I、E188D),1例患者携带一个新的无义突变(E237X),导致蛋白质翻译的提前终止。发现两种NPHS2基因的多态现象(A318A、L346L)。 结论 中国散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NPHS2基因突变及多态性。NPHS2基因突变分析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这些患者对常规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
  • 刘书馨;常明;刘红;王志宏;刘焱;藤兰波;赵华
    2007,23(6): 362-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在43例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时留取桡动脉0.5~1 cm。用茜素红染色判断血管中膜钙化,并根据茜素红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以肾功能正常、年龄相匹配的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血管手术的4例患者的动脉为对照组。采用DNA 片段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 法)检测上述3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用凋亡指数表示。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表达情况。临床指标包括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凋亡指数与上述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血管中膜均可见到明显的VSMC凋亡,钙化组VSMC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无钙化组(48.13±17.81比15.90±8.25,P < 0.01)。而在对照组血管中膜只有极少量凋亡的VSMC。钙化组p53表达比无钙化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31.22±14.25比20.67±7.35、4.17±2.61,P < 0.01),Bcl-2表达比对照组明显降低(4.29±2.16比14.87±5.62,P < 0.01)。VSMC凋亡指数与临床指标中的钙磷乘积、血磷和LDL水平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尿毒症患者桡动脉中膜存在VSMC凋亡,且VSMC凋亡发生在血管钙化之前。VSMC凋亡可能参与了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
  • 施蓓莉;倪兆慧;周文彦;俞赞喆;顾乐怡;王琴;牟姗;曹励欧;俞梅花;钱家麒
    2007,23(6): 366-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慢性肾脏疾病(CKD)非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CVD)的关系。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76例患者的血浆ADMA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相关指标及既往CVD病史的关系。 结果 CKD非透析患者的血浆ADM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1.56±12.76) 比 (17.12±7.09) mg/L, P < 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DMA是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β = 0.544, P < 0.01)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β = 2.521, P < 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有CVD史者其血浆ADMA水平较既往无CVD史者显著升高[(47.60±15.14)比 (36.93±8.10) mg/L,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DMA(β = 1.117,95%CI:1.013~1.232, P < 0.05)是CKD非透析患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KD患者普遍存在CVD,ADMA可能参与了CKD非透析患者CVD的发生发展。
  • 基础研究

  • 李慧;蒋涛;林伊凤;赵仲华;张农
    2007,23(6): 372-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 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 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n A)和SU11274抑制转录因子Sp1的DNA结合活性和阻断c-Met。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观察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以荧光探剂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捕获细胞内活性氧。 结果 大鼠MsC的c-Met表达在高糖作用12、24和48 h都明显上升,96 h开始下降。光辉霉素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上调。大鼠MsC内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在高糖作用下明显增强。HGF及c-Met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sC内活性氧的增多。 结论 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p1介导。HGF-c-Met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高糖所致大鼠MsC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 李宓;杜艺;陈家湄;彭莉;李杰
    2007,23(6): 377-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基因电转染方法分别在肾脏和骨骼肌进行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基因转染,比较两种治疗模式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肌肉电转染组及肾脏电转染组。在热缺血前3 d将含有hHGF基因的质粒用电转染的方法转入大鼠的骨骼肌和肾脏,3 d后建立大鼠肾热缺血模型。观察hHGF的药代动力学,并评价缺血肾脏功能和组织学。 结果 肾脏电转染组的肾组织及血浆hHGF表达显著高于肌肉电转染组(P < 0.01)。在肾缺血后的第1、3、5天,两个电转染组的Scr水平均较对照组[(164.8±55.5) ?滋mol/L]显著降低(P < 0.01);而肾脏电转染组[(79.4±23.4) ?滋mol/L]的Scr水平比肌肉电转染组[(109.7±18.6) ?滋mol/L]显著降低(P < 0.05)。两个电转染组肾小管细胞坏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肾1.365±0.186、肌肉1.864±0.389、对照2.230±0.250,P < 0.05);而肾脏电转染组的肾小管坏死评分显著低于肌肉电转染组(P < 0.05)。两个电转染组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 0.01),而在两个电转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论是hHGF的药代动力学还是治疗效果,肾脏hHGF基因电转染均优于肌肉电转染。肾脏hHGF基因电转染有可能成为防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 夏慧玲;刘必成;张晓良;刘殿阁;吴冀宁;张建东;弓玉祥
    2007,23(6): 382-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依贝沙坦(Ir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脏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 方法 将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n=20)、UUO组(UUO,n=40)和Irb治疗组(UUO+Irb,n=40),分别于术后1、3、7和14 d处死小鼠。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肾组织ILK、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印迹观察小鼠肾组织ILK蛋白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ILK、E-cadherin、α-SMA和纤连蛋白(FN)mRNA表达。 结果 与C组相比,UUO组术后1 d ILK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高;术后3 d FN mRNA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UUO组相同时间点比较,Irb治疗组ILK、FN及α-SMA表达均被显著抑制(P均< 0.05);E-cadherin表达则增高(P < 0.01)。ILK蛋白表达与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 0.707, P < 0.01),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919, P < 0.01)。 结论 Irb能减轻肾脏纤维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这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细胞ILK表达有关。

  • 张桃艳;关广聚;陈兵;柳刚;李学刚;侯香华
    2007,23(6): 388-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与TGF-β1、Smad2/3表达变化的关系。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淋巴循环障碍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尿蛋白量(24 h)和Scr。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PCR检测TGF-β1、Smad2/3、I型胶原(ColⅠ)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或)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ColⅠ、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 结果 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减退,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肾组织中ColⅠ、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 < 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 结论 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Smad途径,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关。
  • 叶菡洋;袁伟杰;张志强;边琪;于建平;傅鹏;梅小斌;郭云珊;崔若兰
    2007,23(6): 394-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低蛋白加α酮酸饮食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后行5/6肾切除,术后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蛋白加酮酸组(4%酪蛋白+2%α酮酸)、低蛋白组(6%酪蛋白)和高蛋白组(20%酪蛋白),同时设10只SD雄性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20%酪蛋白)。检测术前及术后第4、8、12周各组尿蛋白、血白蛋白、Scr、BUN等指标。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及RANTES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术后4周起,3个切除组Scr、BUN及尿蛋白均持续升高,其中以高蛋白组最显著(P < 0.01),而低蛋白加酮酸组升高最为缓慢;第12周时,低蛋白加酮酸组显著低于其余2组[Scr为(125.44±5.50)比(172.00±9.54)、(135.22±5.78) ?滋mol/L;尿蛋白量(24 h)为(28.36±3.69)比(92.32±34.06)、(46.62±6.19) mg,P < 0.01。(2) 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相比,低蛋白加酮酸组肾组织损害明显减轻,肾小球病理积分为0.38±0.13比0.84±0.28、0.49±0.11,P < 0.01。(3) 低蛋白加酮酸组肾小管间质内MCP-1、RANTES的表达比高蛋白组及低蛋白组显著减少,同时ED-1的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肾小管间质ED-1阳性细胞为(3.59±0.78)个比(13.33±1.20)、(6.50±0.99)个,P < 0.05]。 结论 低蛋白加酮酸饮食可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血脂及肾功能,并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减轻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的病变程度,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从而延缓大鼠慢性肾衰的进展。
  • 新技术与方法

  • 杨洁;张翔;陈锐;杜德伟;李占亭;赵晶;杨安钢;孙脊峰
    2007,23(6): 400-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具有缺氧调控活性的基因治疗载体,其表达可由缺氧选择性诱导,用于转导基因的可控性表达。 方法 合成各种缺氧应答基因的缺氧应答元件 (HRE)寡核苷酸序列,与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组合,驱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治疗基因人红细胞生成素(hEPO)的转录。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和hEPO的表达以确定其缺氧转录活性。 结果 在各种缺氧调控载体中,由鼠磷酸甘油酸激酶(mPGK)的HRE与CMV启动子组合而成的缺氧应答启动子显示出高缺氧应答性,而且缺氧诱导的表达水平与完整的CMV启动子在常氧环境下的转录水平相近。 结论 3HRE/mPGK/CMV缺氧调控载体对于实现治疗基因的精确调控表达可能非常有用。
  • 短篇论著

  • 姜华军;张春;朱忠华;刘建社;邓安国
    2007,23(6): 404-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张莉;张铎;任睿;杨广源
    2007,23(6): 406-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傅海东;刘爱民;戴宇文;王亚萍
    2007,23(6): 406-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短篇论著

  • 刘佳;储腊萍;王宁宁;邢昌赢
    2007,23(6): 406-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徐卓佳;王铠;储小安;陈磊
    2007,23(6): 406-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姜振华;贾江武;刘建林;任玉卿;张保庆;张旭东;史官茂;赵虹;杨俊丽;张美斌
    2007,23(6): 407-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成运;兰迪;高风娟;孙槟;赵金彩;张明睿
    2007,23(6): 407-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瞿立辉;蔡秋琴;王逸民;吴建永
    2007,23(6): 407-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继续教育园地

  • 陈佳韵;陈楠
    2007,23(6): 408-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