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玲;郑常龙;徐西振;万槐斌;邓娟娟;赵刚;谌贻璞;汪道文
2009,25(2): 122-127.
目的 探讨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HK)基因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效应及有关机制。 方法 将HK基因克隆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中,经三质粒共转染方法在293细胞(HEK293)中包装成rAAV-HK病毒。雄性Wistar大鼠(n=24)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组,1个月后5/6肾切除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手术组(n=6,不给予病毒注射)、实验组[n=6,单次尾静脉注射1×1011 蚀斑形成单位(pfu)的rAAV-HK病毒]和对照组(n=6,单次尾静脉注射1×1011 pfu的rAAV-GFP病毒)。于术前、术后1个月(基因转染前)及转染后1~3个月测大鼠尾动脉血压。转染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其心、肾等脏器,提取总RNA及蛋白质,经RT-PCR、Western印迹及ELISA方法检测HK基因在大鼠体内表达。肾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病理变化,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缓激肽B2受体(BKB2R)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肾脏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BKB2R、AT1R及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HK基因转染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压显著下降[(163±13) mm Hg比(217±16) mm Hg,P < 0.01)](1 mm Hg=0.133 kPa)。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手术组和对照组肾间质有较多胶原沉积,呈现明显纤维化,而实验组胶原沉积较少,纤维化程度较轻,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1.33±0.73比3.01±0.62,P < 0.0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BKB2R 和AT1R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因转染后,肾组织BKB2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5),而 AT1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 0.05);信号传导分子p-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 0.05)。 结论 HK基因导入明显减轻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BKB2R和AT1R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关。上述作用可能与MAPK信号传导途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