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名家追忆

  • 游苏宁
    2011,27(9): 631-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郝一鸣 洪名超 王文静 乔滨 金亚明 王忆勤
    2011,27(9): 63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and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尿液相关蛋白标志物。 方法 采集150例CRF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尿液,采用H4蛋白芯片技术进行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II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 结果 CRF组与健康对照组尿液样本的蛋白质图谱在质荷比(M/Z)1000~20 000范围内检测到1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峰(均P < 0.01)。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CRF尿液蛋白预测模型,得到M/Z 4649.81和M/Z 9536.92两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将CRF组和健康对照组样本较好地分类,其正确率为96.0%,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4.7%。CRF组与健康对照组尿液中差异蛋白峰经SwissProt数据库鉴定,可能为17种蛋白质。 结论 筛选出CRF的尿液候选蛋白标志物并建立了CRF尿液蛋白预测模型,通过数据库对尿液候选蛋白标志物进行了鉴定,为CRF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 孙爱丽 倪一虹 关广聚 邓浩萍 刘元涛 陈诗鸿 孙福敦 庄向华 胡晓燕 邓景惕
    2011,27(9): 637-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胞外体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0例为对象,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DM,40例,UACR<30 mg/gCr)、微量白蛋白尿组(DN1,50例,UACR≥30~300 mg/gCr)和临床白蛋白尿组(DN2,30例,UACR>300 mg/gCr)。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提纯尿胞外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胞外体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尿胞外体IFN-γ/IL-4比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CH)、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相关性。 结果 DM、DN1、DN2组胞外体Th1/Th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089±0.2458、0.8993±0.3515、0.8571±0.2470比 0.6198±0.1769,均P < 0.01)。DN1组胞外体Th1/Th2显著高于DM组(P < 0.01)。尿胞外体IFN-γ/IL-4与UACR(r = 0.213,P = 0.015)、BUN(r=0.292,P = 0.001)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BUN是尿胞外体IFN-γ/IL-4的独立影响因素(β = 0.246,P = 0.006)。 结论 尿胞外体Th1/Th2漂移与2型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可能在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何莲 鲁新红 刘霞 汪涛
    2011,27(9): 641-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及维持与其能量代谢的关系,尤其透析液糖负荷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126例腹膜透析患者近1年前后MS、透析液糖负荷及摄入能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能量摄入对MS的影响。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MS状态稳定的患者测定静息能量代谢,并通过活动记录评估身体活动水平来研究能量消耗对腹膜透析患者MS的影响。 结果 由非MS变为MS的患者在糖负荷增加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在糖负荷不变或减少组中的比例(κ2 = 9.552,P = 0.002)。在糖负荷增加的非MS变为MS亚组中,后半年比与前半年比较,血三酰甘油(TG)显著升高(P <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下降(P < 0.05),而腰围及血糖无显著变化;MS变为非MS组患者后半年C反应蛋白(CRP)比前半年显著下降(P < 0.05)。MS变为非MS组患者前后半年饮食能量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非MS变为MS组患者后半年饮食能量摄入没有比前半年增加,反而有所减少(P < 0.05)。在36例MS状态稳定且透析液糖负荷稳定的患者中,MS组和非MS组的每日每体表面积静息能量消耗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40,P > 0.05),但MS组的身体活动水平显著低于非MS组(t = 2.358,P < 0.05)。 结论 透析液糖负荷的增加是M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通过对血TG、血HDL-C的影响改变腹膜透析患者MS状态。炎性反应也是腹膜透析患者MS维持或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研究未发现饮食能量摄入和静息能量代谢影响腹膜透析患者MS的发生及维持,但活动少的生活习惯在腹膜透析患者MS的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
  • 周益 朱楠 袁伟杰 尚明花 刘军 王玲 谷立杰
    2011,27(9): 646-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Notch1受体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探讨其与肾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08年至2010年经肾活检确诊的HBV-GN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BV-GN肾组织中Notch1受体的分布特征;免疫荧光双标观察Notch1受体与HBsAg的分布关系;分析其与病理类型、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及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 Notch1受体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区域,呈棕红色颗粒状,肾小球内也有少量表达。HBV-GN组患者肾组织Notch1受体阳性积分显著高于血清HBsAg阳性或阴性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及正常肾组织对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组Notch1受体阳性积分较高,但各病理类型组间Notch1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tch1受体分布与HBsAg分布一致,其强度与肾间质纤维化(r = 0.473,P = 0.001)、小管萎缩(r = 0.690,P = 0.000)、炎细胞浸润(r = 0.616,P = 0.000)等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患者肾功能与Notch1受体阳性积分呈负相关(r = -0.393,P = 0.006)。 结论 HBV-GN患者肾组织Notch1受体的表达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与HBsAg分布一致;其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病变和肾功能变化相关。Notch1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HBV-GN的肾脏病理的进展。
  • 史均宝 聂建东 孙玲华 付纲 韩庆烽
    2011,27(9): 652-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后续治疗的疗效。 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44例为对象。这些患者经过3 d的初始治疗透析液仍未清亮,细菌培养结果是革兰阴性杆菌或阴性,其中13例次采用头孢他啶治疗;36例次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其后续治疗的有效率、最终转归,以及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 结果 经2 d后续治疗,头孢他啶组腹膜炎的有效率为23.1%(3/13例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为72.2%(26/36例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头孢他啶组为69.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为6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发病3周后治愈率分别为23.1%(3/13例次)和72.2%(26/36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或培养阴性患者的后续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基础研究

  • 李治国 张浩军 董晞 王红盼 杨方 沈宏 李平
    2011,27(9): 656-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和自噬两条主要蛋白质降解途径在细胞体外及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体内中的变化。 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该细胞在高糖环境中的增殖情况。分别给予30 mmol/L葡萄糖(HG组)、5.4 mmol/L葡萄糖(NC组)孵育0 h、8 h、16 h、72 h,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酶体途径蛋白酶体α各亚基(PSMAs)和自噬途径LC3蛋白的表达。以自发性2型DN模型OLETF大鼠和正常对照LETO大鼠作体内实验,每4周动态监测血糖、24 h尿蛋白量,于36周龄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形态学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利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肾皮质中PSMAs和LC3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NC组相比,高糖环境下8 h蛋白酶体α各亚基、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血糖水平和24 h尿蛋白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LETF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均显著高于LETO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LETF大鼠36周龄肾皮质中PSMA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LETO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C3Ⅱ蛋白表达也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蛋白降解途径失调可能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 赵占正 刘鑫鑫 李真珍 申万琴 肖静 吴歌 唐琳 邢国兰 刘章锁
    2011,27(9): 662-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sTie2/Fc)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非腹透组、4.25%腹透组、sTie2/Fc 2.5 μg/kg干预组、sTie2/Fc 5.0 μg/kg干预组。腹透组按照4.25%腹透液30 ml/kg大鼠体质量规律腹透28 d。规律腹透期间,干预组给予sTie2/Fc隔天1次皮下注射,共计14次。28 d后留取各组大鼠腹膜组织,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腹膜组织血管生成素2(Angpt-2)mRNA和蛋白的表达。CD34染色观察腹膜组织毛细血管密度(MVD)。 结果 各组大鼠腹膜组织均表达Angpt-2;尿毒症非腹透组、4.25%腹透组Angpt-2 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4.25%腹透组Angpt-2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尿毒症非腹透组(均P < 0.05);sTie2/Fc 2.5 μg/kg干预组、sTie2/Fc 5.0 μg/kg干预组Angpt-2 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4.25%腹透组(均P < 0.05)。尿毒症非腹透组、4.25%腹透组腹膜组织MV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sTie2/Fc 2.5 μg/kg干预组、sTie2/Fc 5.0 μg/kg干预组腹膜组织MVD均显著低于4.25%腹透组(均P < 0.05)。 结论 sTie2/Fc可以抑制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配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其抑制腹膜血管形成的机制之一。
  • 李灿明 叶增纯 彭晖 罗朋立 赖渭妍 李明 娄探奇
    2011,27(9): 667-6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nC)紧密连接的影响及激活细胞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rGEnC,予不同浓度AGE(20、40、80 mg/L)分别作用6 h、12 h和24 h,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抗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滤过率观察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连接黏附分子A(JAM-A)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和细胞RAS组分[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显示紧密连接的完整性;紫外光法和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及AngⅡ水平。 结果 AGE可引起内皮细胞通透性、RAGE表达量、ACE活性、AngⅡ浓度和AT1表达量的升高,occludin、claudin-5和JAM-A表达量的下降。加入抗RAGE抗体(100 mg/L)预处理后,上述AGE作用被阻断。AGE可引起上述紧密连接蛋白在细胞连接处的中断。予卡托普利(1 mmol/L)或缬沙坦(10 μmol/L)预处理可部分阻断AGE上述效应。 结论 AGE可通过上调RAGE表达,激活细胞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导致其通透性的升高。
  • 杨磊 丁巍 张敏敏 顾勇
    2011,27(9): 673-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F-κB在醛固酮-1%NaCl诱导的单侧肾切除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1%NaCl组(1%NaCl饲料喂养,n=8);醛固酮组(1%NaCl饲料喂养+0.75 μg/h醛固酮泵入,n=8);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1%NaCl饲料喂养+0.75 μg/h醛固酮泵入+PDTC 100 mg/kg灌胃,n=8)。共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收缩压、蛋白尿、肾功能、肾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肾皮质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EMSA法检测肾皮质NF-κB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的表达情况。 结果 醛固酮组大鼠表现明显的高血压、蛋白尿、肾小球硬化,ICAM-1及CT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1%NaCl组显著升高(均P < 0.05),NF-κB活性明显增强,NF-κB在肾组织表达也明显增加。PDTC干预后在抑制NF-κB活性和表达的同时,ICAM-1及CTGF表达明显减少(均P < 0.05),同时大鼠血压和肾小球硬化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结论 NF-κB抑制剂PDTC可通过减少ICAM-1及CTGF的表达缓解单侧肾切除-1%NaCl-醛固酮所致肾损伤。
  • 赵莉 李荣山 乔晞 赵海红 刘新艳 邵珊
    2011,27(9): 678-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ntermedin(IMD)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修复再生过程中相关修复基因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转染空质粒组和转染IMD组。动物右肾切除后,用超声微泡技术将质粒转染入左肾,1周后制作肾脏IRI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 d、2 d、3 d、4 d、7 d和14 d留取肾组织标本。RT-PCR法检测肾组织Pax-2、ZO-1、Ncam、Wt-1和vimentin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分析Pax-2、Wt-1和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ELISIA法检测ZO-1、Ncam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IRI组大鼠Pax-2、Zo-1、Ncam、Wt-1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IRI后1~3 d增加,2 d达到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 d后基本恢复。(2)在IRI后1~4 d,转染IMD组上述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同时间点的假手术组、IRI组和转空质粒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2 d达高峰。(3)在IRI后7 d、14 d,IRI组、转染空质粒组和转染IMD组上述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在IRI后4 d,IRI组和转空质粒组上述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各时间点IRI组和转染空质粒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5)ELISA法检测的ZO-1和Ncam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RT-PCR及Western印迹法一致。 结论 IMD预处理可通过增加肾脏组织修复基因Pax-2、ZO-1、Ncam、Wt-1和vimentin的表达,从而对肾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起到重要作用。
  • 刘军民 张欣洲 张万帆 贺晓蕾 戴勇 吴耀炯
    2011,27(9): 684-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肾皮质大部分切除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干、祖细胞的影响,探讨肾干、祖细胞在肾脏损伤修复中的意义及急性肾衰竭(AFR)和慢性肾衰竭(CRF)预后不同的可能机制。 方法 肾动脉结扎再灌注和5/6肾皮质切除术(假手术为对照)分别制作SD大鼠ARF和CRF模型,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量。于设定时间采集肾脏标本,HE染色检查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鲍曼囊区CD24、CD133及肾小球podocin表达;RT-PCR检测大鼠肾皮质区podocin mRNA表达和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Notch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骨蛋白7(BMP7)和Pax-2 mRNA表达。分析5/6肾皮质切除术后Pax-2 mRNA表达量与podocin mRNA表达量及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的相关性。 结果 两种模型大鼠分别出现急、慢性肾衰竭的典型肾脏病理及功能变化。CRF组随时间延长肾小球硬化指数逐渐升高,于术后第14、30、60、90天分别为(2.34±0.28)%、(25.12±5.67)%、(89.42±12.28)%和(171.23±32.28)%。与假手术组比较,ARF组不同时间点大鼠鲍曼囊区CD24+CD133+表达细胞分布无显著变化,而CRF组大鼠鲍曼囊区CD24+CD133+表达细胞逐渐减弱;ARF组肾小球podocin表达有短暂减少后迅速恢复,而CRF组肾小球podocin表达则进行性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ARF组HGF、BMP7 mRNA表达升高(P < 0.05),而CRF组TGF-β1、Notch2 mRNA表达升高(P < 0.05),Pax-2和podocin mRNA表达均进行性减少(P < 0.05)。后两者呈正相关(r = 0.872),且均与GSI呈负相关(r = -0.906、-0.872,均P < 0.05)。 结论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干、祖细胞无明显损伤,足细胞修复迅速,肾脏结构及功能完全恢复。肾皮质大部分切除引起大鼠肾干、祖细胞所处环境中生长抑制因子水平上调,促生长因子降低,导致肾干、祖细胞逐渐减损,足细胞修复缺陷,肾小球硬化及肾功能进行性衰竭。两种肾损伤对肾脏干、祖细胞的不同影响及由此产生肾脏再生修复功能的差异可能是其预后不同的主要机制。
  • 短篇论著

  • 余毅 林开平
    2011,27(9): 692-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广宇 金玲 梁文昭 徐明珠
    2011,27(9): 694-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丽红 段青青 王自强 张俊霞 张云霞 丁芳 王保兴 李英
    2011,27(9): 696-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晴 丁峰 顾勇 陆福明 张明
    2011,27(9): 698-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刘云 阳晓 余学清
    2011,27(9): 700-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婷 袁伟杰
    2011,27(9): 705-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丽莎 钟天鹰
    2011,27(9): 709-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王佳鑫 韩飞 赵齐羽 陈芬 张萍 黄洪锋 王仁定 蒋天安 陈江华
    2011,27(9): 712-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鑫 许颖 吴昊 王勇 于金宇 张立
    2011,27(9): 713-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贺海东 徐旭东
    2011,27(9): 714-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朱吉莉 杨红霞 袁海
    2011,27(9): 714-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崔莉 林育梅 李亦瑾 尹良红
    2011,27(9): 714-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熊世红 龚娜 李莉 平叶红 王景 方梦晖
    2011,27(9): 714-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