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高延霞 窦以河 隋爱华 郎艳华 邵乐平
    2012,28(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dRTA)患儿ATP6V0A4和ATP6V1B1基因的突变,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PCR扩增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分析来自3个家系3例患儿的ATP6V0A4和ATP6V1B1基因的突变位点,选取不相关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 结果 1例患儿携带ATP6V0A4基因的1个新的纯合无义突变(p.R194X);1例患儿携带ATP6V1B1基因1个新的杂合无义突变(p.R114X)和1个已经报道过的杂合突变p.I386fsX441;第3例患儿未发现以上2个基因的突变。 结论 对中国rdRTA患者基因突变分析有利于了解该类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 李海明 张倩 卢燕雯 倪丽 王少清 张力胤 顾勇 郝传明 陈靖
    2012,28(1):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尿毒症时高磷是否通过局部环氧化酶2(COX2)途径刺激人甲状旁腺细胞增生和功能亢进。 方法 收集19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共染法观察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人甲状旁腺细胞原代培养,分别予高磷和正常磷干预,48 h后检测两组细胞上清液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PCR方法观察细胞中COX2及PCNA的表达。 结果 在获取的62枚尿毒症甲状旁腺结节中43枚为结节性增生,19枚为弥漫性增生,均观察到大量PCNA阳性细胞和COX2高表达。在弥漫性和结节性增生的甲状旁腺组织中,分别有80.60%及85.20%的COX2阳性细胞同时表达PCNA。在体外原代培养的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中,高磷能显著增加iPTH分泌,同时显著上调COX2及PCNA蛋白和基因表达。 结论 高磷可能通过局部COX2表达和代谢途径参与尿毒症甲状旁腺细胞增生和功能亢进。
  • 颜佳毅 张敏芳 倪兆慧 蒋蓉 章海芬 严玉澄 张伟明 黄佳颖 方炜 牟姗 王琴 钱家麒
    2012,28(1): 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我院慢性肾脏病(CKD)中、晚期非透析和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方法 选取503例CKD 3期以上的非透析和透析患者,通过问卷的形式,结合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对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结果 CKD中、晚期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知识知晓率以血液透析患者最高,腹膜透析患者其次,非透析患者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知识调查总得分显示,腹膜透析[11(9,12)]和血液透析[13(11,15)]患者显著高于非透析患者[6(5,8)](P < 0.01)。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年龄(r = -0.11,P < 0.05)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r = 0.226,P < 0.01)、肾脏病病程(r = 0.597,P < 0.01)和透析龄(r = 0.366,P < 0.01)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宣教是CKD中、晚期患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在非透析、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别占94.0%、79.5%和69.4%。腹膜透析(88.6%)和血液透析(96.9%)患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率均显著高于非透析患者(58.2%)(均P < 0.01)。在控制率方面,以K/DOQI指南为标准,非透析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素(PTH)等的达标率明显优于透析患者;在各项指标的达标数量上也显著优于透析患者(均P < 0.01)。以KDIGO指南为标准,非透析(46.7%)和腹膜透析(36.9%)患者的血磷达标率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患者(23.6%)(均P < 0.01)。 结论 CKD中、晚期非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控制率较高;而透析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较低。
  • 孙丽君 梅长林 戎殳 马熠熠 贺靓靓 胡小红 徐成钢 张翼翔 叶朝阳 赵学智
    2012,28(1):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夜间长时间血液透析(INHD)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对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INHD,3次/周,7.5 h/次。选取同期常规透析(3次/周,4 h/次)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研究方式对患者进入INHD时(0月)及开始后6个月的营养学指标(物理测量、生化指标、SGA评分、3日膳食日记等)进行监测及评估,比较INHD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结果 INHD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和原发病相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HD组患者在6个月末时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握力(HGS)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上臂周径(MAC)由(27.1±4.2) cm增加至(30.5±6.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26.9±3.4) c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NHD组血白蛋白、血钙、iPTH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磷水平比基线值下降(0.5±0.5) μmol/L,比对照组下降(0.1±0.6)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INHD组SGA评分在6个月末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 = 0.03);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脂肪、钙、磷、钾等均有增加,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NHD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食欲和膳食摄入量,且能降低患者血磷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程叙扬 甘红兵 吕继成 王芳 左力
    2012,28(1):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口服药用活性炭对未能控制的高磷血症透析患者血磷与钙磷乘积的作用。 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含钙的磷结合剂治疗后仍存在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餐中加服药用活性炭4.5~7.2 g/d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磷、钙、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磷水平显著下降[(1.85±0.30) mmol/L比(2.16±0.34) mmol/L,P < 0.01];血钙磷乘积也相应显著下降[(54.12±8.37) mg2/dl2比(63.93±8.83) mg2/dl2,P < 0.01];有更多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可以接受维生素D治疗(83.3%比50%);血钙与iPTH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 = 0.734,0.665)。活性碳治疗期间血白蛋白水平较前下降[(40.1±2.2) g/L比(41.7±2.9) g/L,P = 0.001]。 结论 顽固性高磷血症透析患者在继续原有磷结合剂治疗基础上,口服药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磷水平与钙磷乘积,对血钙及iPTH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活性炭治疗可使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轻度下降。
  • 杜邱娜 高嘉元 朱铭力 陆任华 戴慧莉 张伟明 蒋蓉 王咏梅 钱家麒 倪兆慧 严玉澄
    2012,28(1): 2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体内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情况。 方法 选择应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3例。 H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透析前后血浆内的对甲酚硫酸盐(PCS)、吲哚硫酸盐(I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计算这些物质的下降率。连续部分透析液收集法收集透析过程中的透析废液,测定透析废液中相应溶质的清除总量(TR)作为血透中溶质清除的金标准。分析这些溶质的清除情况与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及透前溶质血浆水平的关系。 结果 透后PCS、IS和Hcy的总体血浆浓度较透前有所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2.43±11.41)%、(37.38±10.99)%和(57.16±10.43)%,明显低于BUN或Scr的下降率(均P < 0.05),且与BUN和Scr的下降率之间无相关性。游离PCS、IS和Hcy的血浆下降率分别为(55.54±20.75)%、(55.33±19.49)%和(74.63±11.45)%,较总体部分略高(均P < 0.05)。游离PCS和IS的下降率仍不及BUN或Scr的下降率(均P < 0.05)。清除后进入透析废液中的总体和游离PCS的TR分别是(60.58±39.41) mg和(34.87±23.64) mg;总体和游离IS的TR分别为(72.47±45.18) mg和(33.82±24.28) mg;总体和游离Hcy的TR分别为(5.27±3.31) mg和(3.73±1.68) mg。透前血浆PCS、IS和Hcy浓度与清除后进入透析废液中溶质TR均呈正相关(均P < 0.05)。 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部分清除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结合毒素,其透前血浆浓度与透析清除总量呈正相关,但其清除行为不同于小分子水溶性物质,仍需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方式。
  • 叶文玲 马杰 石涛 孙威 张抒扬 方理刚 李雪梅
    2012,28(1):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T)的特征及相关因素。 方法 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超声协会右心检测指南,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 Hg诊为PHT。超声心动图和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于透析后次日集中检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流量采用超声稀释法检测。收集及评估患者的透析相关信息,取血检测血常规、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肝肾功能等指标。 结果 我院透析中心进行MHD 6个月以上,采用自体AVF并除外其他疾病引起并发PHT者,共11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7.32±12.49)岁,平均透析龄为(70.51±44.98)个月。28例诊为PHT,占25.23%,平均PASP为(45.68±10.83) mm Hg。PHT组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明显较非PHT组常见(53.60%比6.02%,P < 0.01)。PHT组左室射血分数(EF)值(62.06%±14.90%比69.72%±8.60%)、左室内径缩短分数(36.46%±10.04%比40.20%±7.86%)均低于非PHT组(均P < 0.01)。EF<50%者在PHT组和非PHT组分别占21.43%和3.61%。但PHT组和非PHT组在年龄、性别、透析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透析间期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透析前血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钙、血磷、iPTH、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Kt/V、baPWV以及AVF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HT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与钙磷代谢、AVF流量、血红蛋白、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等无明显相关性。
  • 黄佑群 刘芳 苟蓉 吴敏 臧丽 付平
    2012,28(1):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情况,分析DKD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首次诊断为DKD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情况。总结我院DKD患者初诊时的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242例初诊时处于Mogensen分期Ⅳ期或Ⅴ期的患者占77.2%,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占24.8%,其中,36.6%患者Scr >176.8 μmol/L。对初诊时为Ⅲ、Ⅳ或Ⅴ期的病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组间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白蛋白、Scr、伴随疾病指数(Charl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蛋白、Scr、并发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均为DKD死亡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7、0.908、1.002、2.006、1.371),而与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无相关。上述危险因素在416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随访患者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初诊时的血白蛋白水平与未透析DKD患者存活时间相关(P = 0.003)。162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总体预后差,平均存活时间(距首次住院诊断为DKD)短,为1.2145年。 结论 我院DKD患者初诊时机较晚,大部分已处于Ⅳ期或Ⅴ期,且病情重、多并发其他疾病。年龄、白蛋白、Scr、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为死亡危险因素,而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存活时间相关。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DKD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
  • 基础研究

  • 赵非 黄松明 丁桂霞 鲍华英 陈颖 韩媛 张维真 张爱华
    2012,28(1):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介导的Ras-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活化在醛固酮(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Western 印迹检测Ki-RasA、c-Raf、MEK1/2和ERK1/2活化。 结果 ALDO可显著促进系膜细胞增殖,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均P < 0.01)。ALDO刺激系膜细胞3 h,活化的Ki-RasA、c-Raf、MEK1/2和ERK1/2表达显著增强,分别是对照组的4.05倍、3.62倍、4.52倍和3.40倍(均P < 0.01)。抗氧化剂NAC几乎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Ki-RasA、c-Raf、MEK1/2和ERK1/2活化(均P < 0.01)。Ki-RasA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系膜细胞Ki-RasA表达,并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Ki-RasA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P < 0.01)。c-Raf抑制剂GW5074和MEK1/2抑制剂PD98059亦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均达到65%(P < 0.01)。Ki-RasA siRNA不能降低ALDO诱导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联合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MEK1/2抑制剂PD98059可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P < 0.01)。 结论 ALDO可通过氧化应激活化 Ki-RasA-c-Raf-MEK-ERK信号通路。同时阻断ERK1/2和PI3K信号通路可完全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 沈洁 胡园园 朱艳 唐杰龙 刘帅
    2012,28(1):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骨桥蛋白(OPN)表达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将63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n=7)、糖尿病组(DM组,n=14)、30 mg/kg肼屈嗪干预组(DM+Hyd组,n=12)、25 mg&#8226;kg-1&#8226;d-1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25组,n=10)、50 mg&#8226;kg-1&#8226;d-1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50组,n=9)和200 mg&#8226;kg-1&#8226;d-1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200组,n=11)。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灌胃法给予相应剂量的肼屈嗪和厄贝沙坦。第12周末,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PAS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和胶原纤维沉积;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AngⅡ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OPN mRNA的表达。 结果 药物干预各组大鼠UAER、Ccr较DM组显著减少(均P < 0.05)。DM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药物干预后,肾小球及肾小管上述病变减轻。DM组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及TGF-β1、OPN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 < 0.05),给予肼屈嗪及厄贝沙坦干预后,AngⅡ、TGF-β1、OPN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 < 0.05),且随着厄贝沙坦剂量的递增而递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M组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与OPN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74,P < 0.01)。 结论 厄贝沙坦通过减少肾脏局部AngⅡ水平,进而减少肾脏TGF-β1、OPN mRNA的表达,最终减轻小管间质纤维化,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 朱国贞 李荣山 乔晞 黄晓光 张晓琴 王晨 邵珊 白波
    2012,28(1): 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上调肾脏intermedin(IMD)表达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 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肾脏I/R组、IMD+I/R组、空质粒+I/R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于I/R术24 h后杀检,取肾组织进行光镜检查,留取血清测定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IMD表达及部位。Western印迹测定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 结果 HE、PAS染色结果显示,I/R组肾小管及间质病理损伤显著重于假手术组,IMD +I/R组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肾脏I/R模型组及空质粒+I/R模型组明显减轻(1.5±0.8比7.6±2.3和7.0±1.8,均P < 0.05]。与假手术组[(BUN 3.85±0.21 mmol/L,Scr(48.67±3.61) μmol/L相比,I/R组、IMD+I/R组以及空质粒+I/R组BUN(10.13±2.14) mmol/L,(7.73±1.03) mmol/L,(9.77±1.92) mmol/L和Scr(80.33±7.15) μmol/L,(58.50±3.27) μmol/L,(75.67±7.58) μmol/L均明显升高(均P < 0.05),其中IMD+I/R组较I/R组以及空质粒+I/R组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均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IMD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细胞胞质内,I/R组肾组织IMD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表达较假手术组上调;IMD+I/R组肾组织中IMD表达较I/R组明显上调(P < 0.01)。与I/R组及空质粒+I/R组相比IMD+I/R组肾组织IMD mRNA,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0.7%、66.1%,蛋白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1.4%、55.9%。此外,与I/R组相比,IMD+I/R组肾组织ET-1、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ET-1:0.17±0.02比0.08±0.02;TNF-α:0.35±0.02比0.21±0.04,均P < 0.05)。 结论 在大鼠肾脏I/R前上调IMD表达可能通过抑制ET-1、TNF-α表达保护肾脏结构及功能。
  • 崔潞萍 周芸 周芩
    2012,28(1):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intermedin(IMD)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行左输尿管分离术)、模型组(UUO,n=10)、氯沙坦组(n=10)和IMD组(n=10),后3组行左输尿管结扎术。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4、21天随机选取5只,腹主动脉采血并留取梗阻侧肾组织之后处死。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新鲜肾组织羟脯氨酸(Pro)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MD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不同时间点UUO组血BUN、Scr、肾组织Pro含量及TGF-β1、IMD的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5);与UUO组相比,氯沙坦组血BUN、Scr、肾组织Pro含量及TGF-β1、IMD表达均降低(P < 0.05),IMD组除IMD表达增加外,其余均降低(P < 0.05)。 结论 IMD可减轻UUO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拮抗纤维化炎性介质TGF-β1有关。
  • 短篇论著

  • 陆明晰 冯剑 蒋欣欣 胡卫民 熊晓玲 应迎娟 叶有新
    2012,28(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陆凤霞 张建江 罗强 王怀立 李振彪 郑守华 王超洋
    2012,28(1):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林琼真 杨莉 李晓玫
    2012,28(1):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绪杰 张宏
    2012,28(1):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杨刚 丁桂霞 张爱华
    2012,28(1):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范俊英 王彩丽 刘丽萍 王慧
    2012,28(1): 7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延国 刘海军 杨秀芹 孙玉兰
    2012,28(1): 7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