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次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8 Vol.2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重视低钾性肾小管疾病的诊治
陈楠
2008, 24 (1): 1-3.
摘要 (2714)      PDF (543KB)(1294)   
被引次数: Baidu(12)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李青;杨明;张扬;包玉倩;张磊;于浩泳;贾伟平;项坤三
2008, 24 (1): 4-7.
摘要 (4502)      PDF (385KB)(92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不同蛋白尿期的肾小球滤过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量(24 h)把63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用放射性核素(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 同时测定其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及尿白蛋白量(24 h)。 结果 (1)A组GFR值平均为(99.8±26.3) ml/min;B组为(96.1±31.2) ml/min;C组为(69.7±29.8) ml/min。C组的GFR显著低于A组和B组(P < 0.01)。(2)3组患者的GFR均与年龄呈负相关(A组r = -0.533,B组r = -0.612,C组r = -0.412,均P < 0.01)。(3)有高血压史者的GFR平均值均低于同组无高血压史者(P均< 0.05)。(4)控制年龄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B组及C组,GFR与尿白蛋白量(24 h)呈负相关(r = -0.283 及-0.240,均P <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白蛋白量(24 h)是影响异常蛋白尿组患者GFR的主要因素。 结论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同时联合尿白蛋白量检测,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应积极控制蛋白尿,尤其在微量白蛋白尿期。
被引次数: Baidu(15)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肾脏疾病 ——附二例报道
冯晓蓓;谢静远;沈平雁;孙洪清;张文;陈楠
2008, 24 (1): 8-12.
摘要 (3578)      PDF (687KB)(795)   
目的 在国内首次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肾脏病2例。 方法 总结分析2例HIV感染合并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果 例号1为69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Scr 142 μmol/L),血清HIV-1抗体阳性。肾活检光镜下可见轻度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管空泡变性,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全部阴性。电镜下足突基本融合,轻度节段硬化,足细胞未见明显肿胀、增生,肾小管轻度空泡变性,肾间质中可见吞噬细胞。诊断为HIV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由于诊断初期CD4大于200/μl,未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只给予小剂量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经1年随访,CD4明显下降伴反复感染,遂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开始HAART治疗。例号2为38岁男性,血友病甲(Ⅷ因子缺乏)患者,因输血同时感染HIV及HCV,临床以大量蛋白尿伴持续镜下血尿,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和进展迅速的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临床拟诊肾小球病变为主,考虑HIV感染合并肾脏损害。但由于该患者双肾已缩小,且合并血友病,无法行肾活检。HAART治疗3年后已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 结论 应提高HIV感染合并肾损害的认识,必要时行肾活检对确诊病变类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被引次数: Baidu(1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通过ERK1/2途径刺激肾脏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生成
高绪霞;黄海长;李晓玫
2008, 24 (1): 13-17.
摘要 (3904)      PDF (546KB)(848)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大鼠肾脏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成分Ⅰ型胶原生成的影响,并探讨ERK1/2途径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肾皮质成肌纤维细胞,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 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细胞内ERK1/2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CTGF明显促进成肌纤维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00 μg/L组第4天时,细胞数为对照组的1.6倍(P < 0.05)。CTGF刺激可显著增加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 [为对照组的(2.6±1.2)倍, P < 0.05]。CTGF刺激细胞5 min后ERK1/2即发生磷酸化,持续至15 min, 30 min以后迅速降至基础水平。用ERK1/2阻断剂PD98059预处理30 min后,CTGF促进细胞增殖效应(7%±5%比85%±7%, P < 0.01)和促Ⅰ型胶原分泌作用(1.0±0.1比1.6±0.3, P < 0.05)被显著抑制。 结论 CTGF能够促进成肌纤维细胞的增殖和Ⅰ型胶原的分泌,其作用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实现。
被引次数: Baidu(6)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文琼 余学清 黄昭 李晓艳 骆宁 聂静 刘炜 黎明涛
2008, 24 (1): 18-23.
摘要 (4228)      PDF (706KB)(69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相关靶蛋白的表达变化。 方法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TGF-β1刺激组和对照组 NRK52E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两组间差异蛋白点用质谱和数据库搜索鉴定,并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验证。 结果 鉴定出22个差异蛋白,包括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参与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的酶类、与蛋白翻译后修饰相关蛋白、细胞因子及其他蛋白等。应用RT-PCR验证了转胶蛋白(transgelin)、ATP合成酶α亚型、苹果酸脱氢酶、丝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结合酶9(Ubc9)和表皮生长因子8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与2-DE结果一致。用Western 印迹验证了transgelin、ATP 合成酶α亚型两种蛋白的表达差异,亦与2-DE结果一致。 结论 TGF-β1刺激NRK52E细胞EMT发生过程中可诱导包括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与翻译后修饰相关蛋白、代谢酶类及细胞因子等多种蛋白表达变化。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及阐明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机制。
被引次数: Baidu(18)
JAK/STAT通路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温文斌;林洪丽;吴泰华;孙艳玲;马艳梅;夏丽华
2008, 24 (1): 24-29.
摘要 (4338)      PDF (605KB)(954)   
目的 探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凋亡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的关系。 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pcDNA3空载体、人正义、反义TIMP-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MC。根据是否加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刺激24 h,将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转染+AG490组、空载体组、空载体+AG490组、正义组、正义+AG490组、反义组和反义+AG490组。另外设正常培养条件下的RMC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RMC的凋亡率。RT-PCR检测TIMP-1、bcl-xl、cyclin D1、p27kip1和JAK2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胞质中JAK2、STAT3、STAT5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p-JAK2、p-STAT3、p-STAT5)的表达。 结果 未转染组、正义组及反义组RMC凋亡率分别为(10.59±0.96)%、(7.08±0.43)%和(21.91±0.2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在未加AG490的各组RMC中,bcl-xl和cyclin D1 mRNA在正义组中表达最高,反义组中最低,p27kip1 mRNA在反义组中表达最高。加入AG490后,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 0.01);TIMP-1、bcl-xl和cyclin D1 mRNA表达均减少;p27kip1 mRNA表达均增加。在未加AG490的各组细胞中,p-JAK2、p-STAT3和p-STAT5在正义组中表达最高,反义组中最低。加入AG490后上述蛋白表达均减少,且正义+AG490组最高,反义+AG490组最低。 结论 TIMP-1表达受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后者可通过上调前者的表达抑制RMC凋亡;TIMP-1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RMC凋亡。 bcl-xl、cyclin D1和p27kip1参与了上述过程。
被引次数: Baidu(12)
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钙化
李振勇;倪兆慧;钱家麒;戴慧莉;顾乐怡;郭永平;孙明姝
2008, 24 (1): 30-34.
摘要 (3231)      PDF (555KB)(988)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ASM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桥蛋白(OPN)和骨形成蛋白2(BMP-2)等成骨样分化标志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外钙盐沉积的影响。 方法 植块贴壁法原代培养人hUASMC。予以TNF-α刺激,甲O-酚酞络合酮方法测定细胞外基质钙盐沉积;Von Kossa法观察钙化染色;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BAP和OPN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BAP、OPN和BMP-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TNF-α可促进hUASMC增殖;增加细胞外基质钙盐沉积。TNF-α 50 μg/L刺激可在第3天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BAP和OPN mRNA表达水平(BAP mRNA:1.908±0.034比1.000±0.033,OPN mRNA: 3.600±0.073比1.000±0.079,均P < 0.05)。TNF-α 50 μg/L刺激可在第5天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BAP、OPN和BMP-2蛋白表达水平(BAP蛋白:3.394±0.083比1.000±0.030,OPN蛋白: 1.967±0.134比1.000±0.070,BMP-2蛋白:2.745±0.289比1.000±0.208, 均P < 0.05)。 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的TNF-α可刺激hUASMC增殖;介导细胞成骨样分化;增加细胞外基质钙盐沉积,从而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被引次数: Baidu(3)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刘军;朱正樱;包瑾芳;郝静;姚建;袁伟杰
2008, 24 (1): 35-39.
摘要 (4150)      PDF (481KB)(876)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2、TIMP-1 mRNA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TNF-α、TGF-β、IL-1单独或协同作用对HPMC的MMP-9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细胞MMP-2、MMP-9、TIMP-2及TIMP-1 mRNA 的表达。采用Biotrak MMP-9 活性检测系统来精确定量测定MMP-9活性及MMP-9原的含量。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 TNF-α(1~10 μg/L)分别刺激HPMC 4、16、24及48 h后, HPMC的MMP-9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为基础的2.3~4.9倍(P < 0.05),呈时间依赖性。TNF-α(1 μg/L)作用48 h后显著下调TIMP-1、TIMP-2 mRNA 表达,为基础的77.2%、61.3%(P < 0.05),而MMP-2 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TNF-α+TGF-β1 (1~10 μg/L)、 TNF-α+TGF-β1+IL-1(1~10 μg/L)和TNF-α(5~10 μg/L)刺激HPMC 24 h后,促其分泌MMP-9 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TNF-α明显上调Ⅰ型胶原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TNF-α 明显上调HPMC的MMP-9 mRNA的表达和MMP-9 的活性;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后促MMP-9分泌的作用更明显。TNF-α单独或协同其他因子在腹膜纤维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4)
大剂量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成彩联;娄探奇;汤颖;石成钢;陈珠江;杨晓燕
2008, 24 (1): 40-45.
摘要 (3410)      PDF (629KB)(731)   
目的 观察大剂量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8周龄的雄性SHR 24只随机分为低剂量和大剂量螺内酯干预组[分别为20和100 mg&#8226;kg-1&#8226;d-1螺内酯灌胃]和高血压对照组,同时设同源正常对照组京都大鼠(WKY)8只。干预8周,检测收缩压、尿蛋白、血白蛋白、钾、钠、Scr和肾组织及血浆醛固酮水平。肾组织切片分别行HE和Masson染色,以评价肾小球损伤及肾小球内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醛固酮受体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和醛固酮受体mRNA水平。 结果 与高血压组大鼠相比,低剂量螺内酯干预后,尿蛋白减少(P < 0.05),血白蛋白升高(P < 0.05),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螺内酯干预后,血压没有显著改变,尿蛋白显著升高[(27.3±4.5)比(24.5±3.2) mg/d, P < 0.05],血白蛋白显著减少[(20.2±4.2)比(22.7±3.5) g/L, P < 0.05],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肾组织(28.3±1.5)比(22.2±0.6) ng/g, P < 0.05]。与高血压组比较,低剂量螺内酯干预后,蛋白管型增多、管周炎性细胞浸润均减少(P < 0.05);大剂量螺内酯干预后,蛋白管型、小管扩张加重,管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 < 0.05),肾小球内胶原形成亦明显增多(P < 0.05)。与高血压组大鼠比较,低剂量螺内酯干预后,肾组织醛固酮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改变,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 < 0.05);大剂量螺内酯干预后,肾组织醛固酮受体及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5)。 结论 大剂量螺内酯可以加重高血压肾脏纤维化,可能是通过上调醛固酮及其受体表达实现的。
被引次数: Baidu(3)
生物人工肾小管上皮种子细胞的建立
黄大伟;傅博;陈香美;孙雪峰;谢院生;蔡广研;严泉剑
2008, 24 (1): 46-50.
摘要 (4442)      PDF (567KB)(766)   
目的 利用人Nanog基因转染生物人工肾的种子细胞(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C),提高其增殖能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种子细胞,为克服肾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匮乏及生物人工肾的快速构建提供新途径。 方法 制备含有人Nanog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2型病毒颗粒rAAV2-hNanog,用rAAV2-hNanog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然后采用RT-PCR检测hNanog基因在转染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再用MTT、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hNanog基因对肾小管细胞HKC生长的影响。 结果 rAAV2-hNanog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后,RT-PCR检测表明hNanog基因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稳定表达;同时,小管上皮细胞在转染后的增殖能力也显著增强(P < 0.05)。光镜下观察发现,转染的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 结论 利用hNanog基因提高生物人工肾小管种子细胞的增殖能力,可为生物人工肾的快速构建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
崔昭;赵明辉;Ajay K. Singh;王海燕
2008, 24 (1): 51-53.
摘要 (2890)      PDF (397KB)(526)   
被引次数: Baidu(1)
四例结核病并发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乔晞;王利华;李荣山;黄晓光;侯亚红;许巧丽;刘高虹;卫建平;吴丽然
2008, 24 (1): 54-55.
摘要 (2547)      PDF (307KB)(612)   
被引次数: Baidu(3)
氯化钴积聚缺氧诱导因子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刘凌;袁伟杰;于建平;战晓丽;郭云珊
2008, 24 (1): 56-57.
摘要 (2565)      PDF (276KB)(639)   
被引次数: Baidu(1)
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与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 活化因子配体的关系
林珊;李莉娜;郑振峰;屈会起
2008, 24 (1): 58-59.
摘要 (2612)      PDF (275KB)(739)   
被引次数: Baidu(17)
Toll样受体9在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史晓飞;刘章锁;刘升云;高冠民;赵占正;周雅丽
2008, 24 (1): 60-61.
摘要 (2570)      PDF (288KB)(551)   
肾素抑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青;刘必成
2008, 24 (1): 62-65.
摘要 (2619)      PDF (431KB)(1488)   
被引次数: Baidu(5)
足细胞上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刘淑芳;范青锋;丁洁
2008, 24 (1): 66-68.
摘要 (2506)      PDF (371KB)(864)   
被引次数: Baidu(6)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致皮肤、肾脏损害一例
张淑霞;夏天;李荣;张宁;苏如松
2008, 24 (1): 69-69.
摘要 (2782)      PDF (163KB)(981)   
被引次数: Baidu(1)
成人多囊肾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一例
王海云;冯胜;陈丽萌;文煜冰;李明喜;李雪梅
2008, 24 (1): 70-70.
摘要 (2772)      PDF (162KB)(890)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 与肾组织病理的关系
胡金川;颜妍;杨琪;潘涛;杨丹;周敏;李岩;马路
2008, 24 (1): 71-71.
摘要 (1973)      PDF (198KB)(925)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高钾血症及严重心律失常一例
李勤 唐万欣 付平
2008, 24 (1): 71-71.
摘要 (1910)      PDF (139KB)(939)   
大剂量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
李静
2008, 24 (1): 71-71.
摘要 (1987)      PDF (133KB)(928)   
南京地区女性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趋势
万辛;夏永祥;唐玉梅;肖雨龙;周锋;刘毅凤;曹长春
2008, 24 (1): 71-71.
摘要 (2048)      PDF (151KB)(916)   
羟苯磺酸钙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观察
杨晓萍;张金平;程红新;刘春;刘晓城
2008, 24 (1): 71-71.
摘要 (2024)      PDF (143KB)(972)   
被引次数: Baidu(3)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活检术后严重出血二例
孔耀中;梁子介;刘笑芬;朱彬;肖观清;叶佩仪
2008, 24 (1): 71-71.
摘要 (2017)      PDF (144KB)(957)   
被引次数: Baidu(2)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转移性钙化二例
黄小妹;何达;张英;张玲
2008, 24 (1): 71-71.
摘要 (2855)      PDF (144KB)(953)   
被引次数: Baidu(6)
《中华肾脏病杂志》稿约
2008, 24 (1): 72-72.
摘要 (2264)      PDF (606KB)(943)   
《中华肾脏病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2008, 24 (1): 76-76.
摘要 (2498)      PDF (122KB)(1070)   
双涤纶套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谢静远 朱萍 沈平雁 任红 黄晓敏 李晓 陈晓农 陈楠
2008, 24 (10): 685-689.
摘要 (4713)      PDF (522KB)(1028)   
目的 比较双涤纶套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入选首次植管并接受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鹅颈管组(A组)和Tenckhoff管组(B组),各55例。腹透管末端均为直型,以常规手术法植入,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随访结束时,110例CAPD患者中17例死亡,3例转为肾移植,8例转为血液透析治疗,3例转至其他医院,79例(71.8%)继续在我院腹透治疗。两组患者共发生腹膜炎26例(35例次),总腹膜炎发生率为0.32次/病人年,A组为0.35次/病人年和B组为0.29次/病人年(P > 0.05)。植管距离首次腹膜炎时间分别为A组(30±29)周和B组(29±24)周(P > 0.05)。12个月时两组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同为26.97%。两组共发生隧道感染2次,出口感染9次,隧道及出口感染的发生率为0.1次/病人年。与A组比较,B组隧道感染(0.036次/病人年比0)和出口感染(0.11次/病人年比0.06次/病人年)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导管机械并发症(导管移位、大网膜包裹、腹透液渗漏、外涤纶套滑出)、腹股沟疝及腹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各有4例拔管,12个月技术生存率两组同为92.73%。两组共17例死亡(15.45%),其中A组死亡7例,B组死亡10例(P > 0.0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并发症(47.1%)和感染(23.5%)。患者12个月生存率A组为86.34%,B组为80.68%(P > 0.05)。 结论 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应用于CAPD患者,在感染并发症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12个月技术生存率及患者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腹透管的疗效相近。
被引次数: Baidu(5)
鲑鱼降钙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骨量减少的患者
张东亮;尹道馨;郭王;林雅慧;刘文虎
2008, 24 (10): 690-694.
摘要 (4684)      PDF (600KB)(745)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鲑鱼降钙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减少患者的骨矿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痛的作用。 方法 选择经双能X线诊断为骨量减少的MHD患者34例,给予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50 U/次,每周3次,连续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腰椎、髋部骨密度参数、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主观骨痛评分。同时观察该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32例患者完成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2腰椎Z值(-0.44±1.82 比0.06±1.63,P = 0.016)、腰椎总体Z值(-0.90±2.15比0.08±2.05,P = 0.002)、第3腰椎T值(-2.02±2.51比1.24±2.02,P = 0.033)、腰椎总体T值(-1.98±2.20比1.26±1.88,P = 0.009)、股骨大转子Z值(-0.65±1.11比0.48±1.12,P = 0.034)、粗隆间Z值(-0.58±0.94比0.02±1.12,P = 0.006)、髋部总体Z值(-0.66±0.80比0.08±1.08,P = 0.029)及髋部总体T值(-1.72±1.53比1.06±1.58,P = 0.016)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骨痛主观评分下降41.7%(P < 0.01);6个月下降76.6%(P < 0.01);12个月时保持6个月时的水平。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5例(14.71%,5/34),头晕、颜面潮红、心慌各1例(3.13%,1/32)。 结论 骨量减少的MHD患者长期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可改善BMD;有效缓解骨痛;但对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MHD患者长期应用鲑鱼降钙素是安全的,恶心呕吐较常见。
被引次数: Baidu(21)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赵世莉;杨琼琼;毛海萍;陈崴;黄锋先;郑智华;陈立中;费继光;余学清
2008, 24 (10): 695-700.
摘要 (4062)      PDF (628KB)(98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402例术前维持性透析超过3个月的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HD组(303例)和PD组(99例),并对345例随访(30.2±15.2)月。比较术前HD和PD对肾移植术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以及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慢性排斥等的影响。 结果 除了术前平均透析时间PD组长于HD组,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率HD组明显高于PD组外,在原发病、年龄、性别、血压、血红蛋白、HLA配型、冷热缺血时间、丙型肝炎感染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两组在DGF、急性排斥、慢性排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其他感染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组术前透析时间>12个月的患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12个月的患者(P < 0.05)。乙肝患者比非乙肝患者更易发生移植肾丧失功能(19.23% 比 8.86%,P = 0.021)。PD组乙肝病毒阴性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1年和5年存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HD 94.34%,PD 91.25%;5年:HD 92.83%,PD 90%);同样移植肾1年和5年存活率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年:HD 93.21%,PD 96.25%;5年:HD 87.17%,PD 91.25%)。 结论 HD和PD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患者及移植肾1年和5年存活率的影响相似,均可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前替代治疗。HD患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缩短肾移植前透析时间将有助减少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被引次数: Baidu(14)
广西贺州城镇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廖蕴华;潘玲;陈青云;黄莉;霍冬梅;宋雅珊;陈莹;唐曦平;马健皓;彭育欢;陈强文;苏飞群 周翠屏;黎水莲
2008, 24 (10): 701-705.
摘要 (4909)      PDF (571KB)(933)   
目的 探讨广西贺州城镇成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在广西中小城市贺州,采用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贺州部分城镇1200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检测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1069名居民中,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7.5%;血尿的患病率为4.8%,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3.6%。该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4.4%,知晓率为1.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为1.022,95%CI为1.008~1.035)、性别(OR为2.249,95%CI为1.502~3.367)、高血压(OR为4.397,95%CI为2.601~7.432)及糖尿病(OR为7.422,95%CI为3.985~13.825)与CKD独立相关。 结论 在我国广西中小城市贺州部分城镇中,成人CKD的患病率为14.4%,知晓率为1.4%。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相似。
温州市1999-2006年血液透析状况及其变化调查
刘毅;陈莉;郑尘非;徐玉兰;王绿萍;梅晓蓉
2008, 24 (10): 706-710.
摘要 (4119)      PDF (542KB)(714)   
目的 了解温州市1999-2006年血液透析状况及其变化。 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温州市18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数据,回顾性研究温州市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HD)患者发病人数、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的变迁。 结果 温州市血液透析患者年发病人数、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年死亡人数相对稳定。各年度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但男女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青年组、老年组有增长趋势。慢性肾炎导致的ESRD的比例虽然在逐年下降,但仍然是ESRD血液透析的主要病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的构成比,1~2年组逐年下降,<1年、2~3年、3~4年组均相对稳定,4~5年、5~10年、>10年组均呈增长趋势。肾移植及改作腹膜透析人数逐年均有所增长。心血管事件居死因之首,占19.9%;第2、3位为脑血管意外与全身衰竭,各占10.8%;第4位为出血性疾病,占4.7%;第5位为感染性疾病,占4.3%。1999-2006年心血管、脑血管事件构成比均相对稳定;全身衰竭、出血性疾病则波动较大;感染、营养不良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 结论 温州市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呈年轻化和老年化趋势现象。慢性肾炎仍然是主要病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逐年提高。首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
被引次数: Baidu(8)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Toll样受体4在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对脂多糖诱导CD40表达的影响
伍军 阳晓 张云芳 张锐 董秀清 范瑾瑾 刘眉 余学清
2008, 24 (10): 711-717.
摘要 (5442)      PDF (1118KB)(53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化及CD40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分离及培养RPMC。用不同浓度AngⅡ(10-9、10-8、10-7、10-6 mol/L)刺激细胞及用10-7 mol/L AngⅡ刺激细胞不同时间(mRNA为1、2、4、8、12、24、48 h和蛋白为6、12、24、36、48 h),观察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阻滞剂洛沙坦(10-5 mol/L)和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阻滞剂PD123177(10-5 mol/L)对AngⅡ诱导TLR4表达的影响。将细胞随机分为下列4组:对照组、AngⅡ (10-7 mol/L)组、LPS(1 mg/L)组、AngⅡ (10-7 mol/L)+LPS(1 mg/L)组,观察AngⅡ对LPS诱导的NF-κB激活和CD40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TLR4、CD40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LR4、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NF-κB p65、磷酸化NF-κB(p-p6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NF-κB p65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1)10-9、10-8、10-7、10-6 mol/L AngⅡ作用RPMC 12 h,TLR4 mRNA表达分别增加70.5%、89.5%、102.9%和121.9%;作用24 h TLR4蛋白表达分别增加12.1%、27.7%、51.2%和41.6%。AngⅡ(10-7 mol/L)作用RPMC不同时间,TLR4 mRNA表达高峰为8 h和12 h(P < 0.01),蛋白表达高峰为12 h和24 h(P < 0.01)。(2)洛沙坦阻断后,AngⅡ诱导的TLR4表达与未阻断组比较,下调33.5%(P < 0.05)。PD123177对AngⅡ诱导的TLR4表达无显著影响(P > 0.05)。(3)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作用60 min 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分别上调362.6%(P < 0.01)和67.4%(P < 0.05);作用4 h CD40 mRNA表达上调299.9%(P < 0.01);与LPS组比较,AngⅡ预刺激24 h加LPS作用60 min,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分别上调49.1%(P < 0.01)和29.3%(P < 0.05);作用4 h CD40 mRNA表达上调56.8%(P < 0.01)。(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AngⅡ组细胞中,p65信号定位于细胞胞质;LPS作用60 min,p65信号从胞质进入胞核;AngⅡ+LPS组NF-κB p65胞核信号显著增强。 结论 AngⅡ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诱导RPMC TLR4表达,并显著增强LPS诱导NF-κB激活及CD40的表达。提示腹膜组织局部产生的AngⅡ可能对LPS诱导的腹膜组织炎性反应具有放大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1)
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及其 对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刘英莉;忻菁;顾勇;杨海春;马骥;Taiji Matsusaka;Iekuni Ichikawa;林善锬
2008, 24 (10): 718-724.
摘要 (5574)      PDF (757KB)(77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AT1aR)基因敲除小鼠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组分改变对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AT1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0 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12周后,取肾脏组织作冰冻组织切片,用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分离肾小球,提取RNA。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肾小球内AT1aR、血管紧张素1b型受体(AT1bR)、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肾素、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mRNA表达。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肾素的表达。比较不同基因型小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和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T1aR基因敲除小鼠肾小球内AT1bR、血管紧张素原、肾素、CYP11B2的表达明显上调(P < 0.05),AT2R表达下调,ACE无明显改变;AT1aR基因敲除小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加(P < 0.05),TGF-β1、PAI-1、MCP-1和肾素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AT1aR基因敲除并不能使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改善。RAS组分的表达改变(AT1bR的上调和AT2 的下调,肾素的上调和CYP11B2的上调)参与糖尿病肾小球病变过程。

被引次数: Baidu(3)
白细胞介素1β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OX-1和ABCA1表达的影响
刘华;李航;陶建翎;文煜冰;李学旺
2008, 24 (10): 725-729.
摘要 (4144)      PDF (492KB)(72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MCL)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以及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胆固醇稳态的关系。 方法 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IL-1β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OX-1、ABCA1表达的影响。 结果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LOX-1 mRNA和蛋白。IL-1β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OX-1 mRNA和蛋白表达,5 μg/L IL-1β刺激细胞0~24 h,LOX-1 mRNA表达于6 h达高峰,为对照的6.87倍;LOX-1蛋白24 h达高峰,为对照的1.88倍。IL-1β降低脂质负荷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5 μg/L IL-1β刺激细胞0~48 h,48 h时ABCA1 mRNA和蛋白下降最明显,分别为对照的19.0%和50.62%。 结论 IL-1β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OX-1表达,抑制ABCA1的表达,导致细胞内胆固醇的失衡,促使其变成泡沫细胞,可能加重肾小球硬化和肾病的进展。
X线造影剂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肾毒性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作用
李英娟;段绍斌;周晓蓉;王予慧;李军;彭佑铭;刘伏友
2008, 24 (10): 730-735.
摘要 (4192)      PDF (700KB)(851)   
目的 比较不同渗透浓度X线造影剂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肾毒性,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造影剂肾毒性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8只(NN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40只(H组,4%胆固醇+1%胆酸钠)。8周末,高胆固醇饮食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高胆固醇饮食组(HN组)、高胆固醇+低渗造影剂组(HL组)、高胆固醇+等渗造影剂组(HI组)、高胆固醇饮食+高渗造影剂组(HH组)、高胆固醇+高渗造影剂+PTX组(HHP组)。在注射造影剂后48 h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钠钾排泄分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原位细胞调亡(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结果 所有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P < 0.05)。HH组的血清肌酐、钠钾排泄分数及血浆Ang Ⅱ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HHP组、HL组及HI组(P < 0.05);HH组Ccr水平[(0.11±0.02) ml·min-1·(100 g)-1]则明显低于HHP组[(0.43±0.03) ml·min-1·(100 g)-1]、HL组[(0.25±0.02) ml·min-1·(100 g)-1]和HI组[(0.27±0.03) ml·min-1·(100 g)-1](P < 0.05)。组织病理显示,HH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明显的变性和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89.60%±6.4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NN组(2.40%±0.77%)、HN组(5.60%±1.08%)、HHP组(8.91%±1.44%)、HL组(63.34%±11.97%)、HI组(61.50%±9.40%)](P < 0.05)。肾组织NF-κB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而HL组和HI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环境下注射不同渗透浓度X线造影剂均可致造影剂肾损害。PTX对高胆固醇血症环境下所致的造影剂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脂蛋白脂酶过表达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系膜细胞的胞内脂质积聚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
李静;李航;文煜冰;李学旺
2008, 24 (10): 736-742.
摘要 (4409)      PDF (755KB)(697)   
目的 通过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观察LPL在系膜细胞摄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的作用并对其介导肾损害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以携带野生型人LPL基因(LPLwt)、无活性的突变型人LPL基因(LPL194)和对照人碱性磷酸酶基因(A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L)[Ad-LPLwt(活性型)、Ad-LPL194(无活性型)和Ad-AP(对照病毒)],RT-PCR检测细胞LPL mRNA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细胞LPL蛋白表达;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脂质体底物法检测LPL活性。分别以油红“O”染色和酶法定性和定量检测VLDL诱导的细胞内脂质沉积;MTT法检测VLDL刺激的HMCL增殖;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法检测HMC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HMCL与T-H蛋白1(THP-1)单核细胞的共孵育,检测单核细胞向系膜细胞的趋化。 结果 细胞内脂质沉积分析显示,与Ad-AP组相比,Ad-LPLwt组和Ad-LPL194组细胞内三酰甘油的积聚分别增加3.55倍(P < 0.01)和0.52倍(P < 0.05)。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在40 mg/L VLDL刺激下,Ad-LPLwt组细胞上清较Ad-AP组对HMCL有更强的促增殖作用(0.2282±0.0168比0.1805±0.0254,P < 0.05)。与Ad-AP组相比,Ad-LPLwt组细胞MCP-1 mRNA表达增加0.39倍(P < 0.05),蛋白表达上调1.18倍(P < 0.01)。Ad-LPLwt组THP-1单核细胞向系膜细胞的趋化能力也最强,为Ad-AP组的1.69倍(P < 0.05)。 结论 活性型和非活性型LPL均能促进VLDL诱导的系膜细胞内三酰甘油的积聚,且活性型LPL起主要作用。在高VLDL条件下,LPL促进人系膜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扩大VLDL对系膜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上调系膜细胞MCP-1的分泌及增加对THP-1细胞的趋化。LPL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参与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介导的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IgA肾病修复
彭伟;刘郑荣;任昊;周展眉;田建伟
2008, 24 (10): 743-750.
摘要 (3230)      PDF (993KB)(1132)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IgA肾病有无修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MSC注射组、生理盐水(NS)组及健康对照组。前两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改良法建立IgA肾病模型。体外连续培养SD大鼠MS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鉴定MSC,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体外标记培养的MSC。移植后1周及4周分别观察3组的体质量、尿蛋白量(24 h)、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变化;ELISA法检测尿中的MCP-1、TGF-β1量;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TGF-β1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因子及BrdU标记的MS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 移植后1周,MSC组尿蛋白量(24 h)(36.86±4.78) mg,Scr(53.50± 6.28) μmol/L;NS组尿蛋白量(24 h)(66.98±5.86) mg,Scr (82.50±8.36) 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同时,MSC组MCP-1、TGF-β1在尿中的含量及肾脏中表达均显著低于NS组(均P < 0.05)。移植后4周,MSC组体质量、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P-1、TGF-β1在尿中的含量及肾脏中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BrdU标记的MSC在肾组织中分布却逐渐减少。 结论 MSC输注可促进大鼠IgA肾病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并不完全是依赖于MSC的直接分化,而是通过调节肾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或)其他的功能进行修复。
被引次数: Baidu(1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胞质磷脂酶A2α在血管紧张素Ⅱ调节肾近曲小管Na+-HCO3-转运中的作用
李月红;関常司;王梅
2008, 24 (10): 751-758.
摘要 (4008)      PDF (785KB)(70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肾近曲小管Na+-HCO3-转运中的作用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胞质磷脂酶A2α(cPLA2α)通路对其调节的机制。 方法 从野生小鼠和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 (AT1aR)基因缺陷小鼠分离新鲜单根肾近曲小管,在不同浓度AngⅡ(10-10、10-8、10-6 mol/L)及AT1、AT2受体阻滞剂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PLA2、P450抑制剂存在下对比Na+-HCO3-离子转运活动度变化。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ERK磷酸化(p-ERK)。RT-PCR测定AT1bR在两种小鼠肾小管中的表达。 结果 (1)在野生小鼠,低浓度AngⅡ(10-10 mol/L)刺激Na+-HCO3-转运并被AT1受体阻滞剂及MAPK阻滞剂PD98059阻滞;而高浓度AngⅡ(10-6 mol/L)抑制Na+-HCO3-的转运,被AT1受体阻滞剂阻滞,但PD98059对其无阻滞作用。显示AngⅡ在肾脏近曲小管双向性调节Na+-HCO3-转运,ERK通路仅参与低浓度AngⅡ的刺激作用。(2)在AT1aR基因缺陷小鼠,只有高浓度AngⅡ(10-6 mol/L)能刺激Na+-HCO3-转运,并被AT1受体阻滞剂及PD98059阻滞。显示在AT1aR缺乏时,AT1bR起到部分代偿作用,RT-PCR也证实AT1bR在肾小管的存在。(3)在野生小鼠,cPLA2 阻滞剂或P450阻滞剂存在下,所有浓度AngⅡ均显示刺激作用,并被AT1受体阻滞剂及PD98059阻滞。Western印迹检测也证实上述结论。这显示经由AT1受体,低浓度AngⅡ通过ERK通路仅参与刺激肾近曲小管Na+-HCO3-离子转运作用,而高浓度AngⅡ经cPLA2α-P450通路抑制Na+-HCO3-离子转运,cPLA2α-P450通路同时也参与了抑制ERK的激活作用。 结论 不同浓度AngⅡ经由AT1受体介导了ERK和cPLA2α通路的平衡,从而决定AngⅡ调节在肾近曲小管水和钠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