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次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Vol.2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一例女性Fabry病并发薄基底膜肾病及其家系调查
才智勇 章友康 王素霞 房秋园 刘林昌 黄昱 张宏 郑欣 陈育青 邹万忠
2011, 27 (1): 1-6.
摘要 (5107)      PDF (769KB)(1020)   
目的 了解具有两种遗传性疾病,即Fabry病并发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以及家系患病情况。 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41岁女性Fabry病并发TB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及相关检测。 结果 先证者呈现典型的Fabry病的肾外临床表现,包括皮疹、神经痛、眩晕、耳鸣、肥厚型心肌病等,同时亦有蛋白尿、镜下血尿及高血压等肾脏受累表现;肾活检光镜下病理改变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部分足细胞空泡变性;电镜下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胞质内多数髓磷脂小体形成,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变薄,厚度为(216±31) nm。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显示先证者女儿除有典型Fabry病肾外表现外,亦有以血尿为主的肾脏症状。先证者的1个妹妹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先证者及其女儿α-半乳糖苷酶 A(α-Gal A)活性分别为33和75活性单位(正常参考值为100~500活性单位),且2人均携带新发现的GLA基因突变——1208ins21 bp及COL4A3基因多态性——c:3627 G>A(p:M1209I)。仅表现为镜下血尿的先证者的妹妹仅携带COL4A3基因的c:3627 G>A(p:M1209I)多态性,α-Gal A活性正常,无GLA基因突变。 结论 对于Fabry肾病患者呈现血尿,尤其是表现为家族性血尿时,应考虑并认真排除并发TBMN的可能。
被引次数: Baidu(3)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
陈舜杰 陆玮 季刚 黄海东 吴谷奋 黄巍 单剑萍 朱淳 蒋更如
2011, 27 (1): 7-11.
摘要 (4684)      PDF (569KB)(15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能否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能否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其病死率。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选取100例MHD患者,4周试验导入期后随机分为2组。HD+HP组(n=51)采取维持性单纯血液透析(2次/周)和HD+HP(1次/周)治疗;HD组(n=49)采取单纯血液透析(3次/周)治疗。平均随访2年。主要观察终点为患者死亡;次要观察终点为常规临床指标、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F-36量表生活质量指数。 结果 2年观察期结束时,HD+HP组患者的瘦素、hsCRP、PTH、IL-6、β2-MG和TNF-α 的血清浓度和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胸比、左室质量指数(LVMI)、EPO剂量和降压药的种类均低于HD组(均P < 0.05);HD+HP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EF)、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HD组(均P < 0.05);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浓度、血清铁(SI)浓度、总铁结合力(TIBC)、Kt/V、每分心输出量(CO)和二尖瓣峰值流速比(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观察期结束后,SF-36量表显示HD+HP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HD组,总评价值显示HD+HP组患者总分高于HD组(P < 0.05)。2年观察期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HD+HP组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Log-rank检验P < 0.05。HD+HP组患者行HD+HP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HD+HP清除患者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HD,同时在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其生存率方面有潜在的优势。
低分子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何建强 邹建洲 俞小芳 徐夏莲 刘中华 许迅辉 丁小强
2011, 27 (1): 12-16.
摘要 (3871)      PDF (522KB)(782)   
目的 评价小剂量反复多次低分子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静脉用药后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以5/6肾大部切除术建立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右肾切除术后第4周,将实验大鼠分为4组: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糖酐铁)组、蔗糖铁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6周,检测各组大鼠体内氧化应激、铁代谢等指标。 结果 糖酐铁组和蔗糖铁组大鼠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而两铁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鼠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 0.05);两铁剂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两铁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酐铁组和蔗糖铁组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显著高于对照组[(127.84±21.19) μmol/L、(134.21±29.38) μmol/L比 (81.83±19.93) μmol/L,P < 0.05],而两铁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铁剂组大鼠血浆丙二醛(MDA)高于对照组,而蔗糖铁组高于糖酐铁组[(6.06±0.73) nmol/L比(4.99±0.80) nmol/L, P < 0.05]。糖酐铁组、蔗糖铁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 0.05),而蔗糖铁组显著低于糖酐铁组和对照组[(2123.11±74.78) nmol&#8226;ml-1&#8226;min-1比(2352.84±163.90) nmol&#8226;ml-1&#8226;min-1、(2310.23±125.99) nmol&#8226;ml-1&#8226;min-1,P < 0.05]。 结论 静脉补铁可部分纠正5/6肾大部切除肾衰竭大鼠的贫血,改善铁代谢指标。反复静脉小剂量补铁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氧化应激状态有不良影响,而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的不良影响低于蔗糖铁。
被引次数: Baidu(11)
ADMA-DDAH路径在尿酸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张威 袁伟杰 陈博 李晓宇 彭燕 郝静 谷立杰 戴艳
2011, 27 (1): 17-22.
摘要 (5132)      PDF (630KB)(1010)   
目的 观察可溶性尿酸(UA)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对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生成和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DAH-2)表达的影响,探讨ADMA-DDAH路径在尿酸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含不同浓度UA(0、60、120 mg/L)的培养液孵育下,选取6 h和24 h为研究时间点,应用ELISA法和高压液相质谱分析(HPLC)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DMA的浓度;应用RT-PCR、免疫荧光(IF)和蛋白印迹法(WB)检测内皮细胞DDAH-2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内2’,7’-二氯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用以评估内皮细胞活性氧簇(ROS)的生成。分别收集并检测经UA(0、60、120 mg/L)单独刺激和与干预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UA 120 mg/L+NAC 10 mmol/L)共孵育24 h后各组细胞内的DDAH-2蛋白水平,并将其与ADMA标准品在37℃共孵育2 h,根据ADMA的降解量,间接评估不同浓度尿酸作用对内皮细胞DDAH-2蛋白活性的影响。 结果 UA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上调ADMA的表达, 并且在相同浓度下,刺激24 h 比6 h更显著地上调ADMA的表达(均P < 0.05 )。UA浓度、作用时间的改变对细胞内DDAH-2表达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P > 0.05)。高UA组作用24 h后细胞内ROS生成比低UA组增多 (P < 0.05),DDAH-2活性降低(P < 0.05),此效应可被NAC的干预所阻断。 结论 高浓度UA可促进内皮细胞ROS生成,从而导致DDAH-2活性的降低和ADMA降解的减少,而干预内皮细胞NO的合成。据此推论,高尿酸损伤内皮细胞可能有DDAH-ADMA轴的参与。
氧化应激介导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普罗布考的干预作用
段绍斌 王予慧 刘伏友 周巧艳 刘芳 李莹 凌光辉 李瑛 孙林
2011, 27 (1): 23-28.
摘要 (3837)      PDF (608KB)(857)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探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大鼠DN的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组和普罗布考干预组(1%普罗布考饮食),每组10只。分别于第3周、第8周及第12周检测24 h尿蛋白(UTP);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Scr、肌酐清除率(Ccr)、肾脏组织匀浆液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肾组织病理切片行 HE和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核转录因子S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组血糖、Scr、肾组织匀浆MDA和24 h UTP水平显著增高(均P < 0.01),Ccr显著降低(P < 0.01);肾组织肾小管损伤分数、α-SMA和 S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均P < 0.01);肾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肾组织MDA含量分别与α-SMA及S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 0.896,P < 0.01;r = 0.862,P < 0.01),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673, P < 0.01)。普罗布考干预组Scr、24 h UTP、肾组织MDA、肾小管损伤分数及肾组织α-SMA、 Sp1蛋白表达水平较DN组均明显降低(均P < 0.01);Ccr和肾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较DN组均明显增加(均P < 0.01)。 结论 氧化应激在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起重要作用。普罗布考可能通过抗氧化、下调肾组织Sp1蛋白表达及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延缓DN大鼠肾脏病变进展。
被引次数: Baidu(25)
垂体中叶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刘新艳 刘兴花 乔晞 李宏 李荣山
2011, 27 (1): 29-33.
摘要 (3540)      PDF (550KB)(845)   
目的 探讨垂体中叶素(IMD)对肾脏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空质粒组、IMD质粒组。动物右肾切除后,采用超声微泡法,将空质粒或IMD质粒转染入左肾,1周后制作肾脏I/R模型。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Bax、Bcl-2、Fas的mRNA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caspase-8、-9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细胞凋亡率增高,Bax、Fas mRNA表达增加,bcl-2 mRNA表达下降,caspase-8、-9活性增强,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均P < 0.05)。与I/R组相比,IMD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Bax、Fas的mRNA表达下降,bcl-2的mRNA表达增加,caspase-8、-9活性减弱,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均P < 0.05)。转空质粒组与I/R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MD能上调bcl-2表达,降低bax、Fas的表达,降低caspase-8、-9活性,从而抑制肾脏I/R损伤所诱导的凋亡。
被引次数: Baidu(14)
肾小管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小鼠IgA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
佐楠 李艳秋 王力宁 李子龙 王均 冯江敏 马健飞 范秋灵 姚丽
2011, 27 (1): 34-40.
摘要 (3842)      PDF (740KB)(1096)   
目的 探讨近曲小管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骨髓移植诱导的小鼠IgAN的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 通过骨髓移植在肾小管高表达人类L-FABP(hL-FABP)基因的转基因鼠(Tg)和相同背景的野生鼠(WT)上重建IgAN。受体鼠分别在骨髓移植后第6和12周处死,留取肾脏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肾脏hL-FABP、纤连蛋白(FN)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hL-FABP和FN的蛋白表达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hL-FABP、4-羟壬烯醛(4-HNE)、血红素加氧酶1(HO-1)、FN、Ⅳ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gA、尿白蛋白和尿hL-FABP水平。 结果 骨髓移植在受体转基因鼠(Tg-ddY)和野生鼠(WT-ddY)上均重建了IgAN,血清IgA水平升高伴有系膜区IgA沉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Tg鼠的肾小管表达hL-FABP。与正常Tg鼠相比,骨髓移植后第6周,Tg-ddY鼠肾脏hL-FABP的mRNA(1.62±0.32比0.46±0.09,P < 0.01)和蛋白 (1.74±0.76比1.14±0.31,P < 0.0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伴有尿hL-FABP水平(?滋g/g肌酐)显著升高(59.87±26.75比31.01±14.86,P < 0.05)。与Tg-ddY鼠相比,WT-ddY鼠在第12周出现明显的白蛋白尿(mg/L)(828±656比82±22,P < 0.01)、明显的系膜基质扩张(P < 0.01),并在肾小球出现更多的FN及Ⅳ型胶原沉积。Tg-ddY鼠的肾脏HO-1和4-HNE修饰蛋白(均 P < 0.05)以及MCP-1 mRNA的表达(P < 0.01)被显著抑制。 结论 肾小管L-FABP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介质的产生减轻肾小球损伤,在IgAN早期发挥了肾脏保护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7)
S期激酶相关蛋白2调控大鼠系膜细胞增殖
刘书馨 常明 郐婷婷 王伟 腾兰波 赵华 刘红
2011, 27 (1): 41-45.
摘要 (3278)      PDF (527KB)(690)   
目的 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变化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设计合成大鼠Skp2 siRNA和对照siRNA、pIRES-GFP-Skp2质粒和pIRES-GFP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进行细胞转染。半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kp2的mRNA、蛋白表达。原代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以每孔3000个接种于96孔板,分为以下6组:(1)无血清组;(2)20%胎牛血清(FCS)组;(3)10%FCS+pIRES-GFP质粒转染组;(4)10%FCS+pIRES-GFP-Skp2质粒转染组;(5)20%FCS+对照siRNA组;(6)20%FCS+Skp2 siRNA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和相对细胞数;BrdU标记法检测S期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半定量PCR法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Skp2 siRNA转染后Skp2 mRNA表达显著下调。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pIRES-GFP质粒转染组相比,pIRES-GFP-Skp2质粒转染后Skp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MTT、BrdU和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与相应对照组相比,Skp2质粒转染后相对细胞数增加(A值:0.419±0.088 比 0.305±0.036,P < 0.01)、S期细胞数增多(BrdU 阳性细胞:0.21±0.04比0.15±0.03,P < 0.01;S期细胞数:20.18±0.64比14.33±0.37,P < 0.01);Skp2 siRNA转染后相对细胞数减少(A值:0.328±0.069比0.482±0.133,P < 0.01);S期细胞数减少(BrdU 阳性细胞:0.17±0.01比0.24±0.00,P < 0.01;S期细胞数:16.52±0.75比23.81±1.25,P < 0.01)。 结论 Skp2过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下调Skp2表达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被引次数: Baidu(1)
急性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修复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的表达
裴华颖 李英
2011, 27 (1): 46-50.
摘要 (4957)      PDF (595KB)(1936)   
目的 观察急性肾损伤(AKI)后恢复过程中肾组织内Wnt-β-catenin信号分子表达的分布及变化,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AKI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1)应用BAT-gal转基因报告鼠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 在IRI后1 d断尾取血,并于IRI后第2和7天处死报告鼠取血并收集肾脏标本。肾组织切片行PAS染色观察肾病理改变及X-gal-LTL(近曲小管标记物)、X-gal-NKCC2(髓袢标记物)、X-gal-DBA(集合管标记物)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Wnt-β-catenin信号的分布、表达与变化。(2)应用野生型小鼠建立IRI模型,于IRI后第2、5、7天处死小鼠获取肾脏标本用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Wnt4及其共同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的表达水平。 结果 IRI小鼠肾损伤后第2天,PAS结果显示损伤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基底膜裸露,管腔内可见脱落的细胞和细胞碎片;7 d时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面积较2 d时明显缩小。X-gal染色显示第2天损伤的肾脏皮质和外髓质层中可见少数肾小管出现Wnt信号的表达,间质中Wnt信号的反应较高,第7天与第2天比较,Wnt信号表达明显增强。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Wnt4于IRI后2 d增高,第5、7天亦较第2天明显增高;其共同受体磷酸化Lrp6代表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在IRI 2 d后明显增高,而在无损伤成鼠肾组织中未检测到。免疫双染提示主要是近曲小管和髓袢的上皮细胞对Wnt信号通路应答。 结论 急性肾损伤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可能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机制。
被引次数: Baidu(13)
丙酮沉淀法富集尿液蛋白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雪姣 李明喜 孙伟 王小蓉 高友鹤 李雪梅 李学旺
2011, 27 (1): 51-52.
摘要 (2987)      PDF (227KB)(600)   
IgA肾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5年随访研究
姜雪 许菲菲 章建娜 吕吟秋 孙梅 陈朝生
2011, 27 (1): 53-54.
摘要 (2575)      PDF (288KB)(890)   
被引次数: Baidu(29)
糖基化终产物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雪竹 严海东 余晨 王奕 江薇 张瑞青
2011, 27 (1): 55-56.
摘要 (2489)      PDF (242KB)(711)   
被引次数: Baidu(2)
尿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联合检测在造影剂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罗群 周芳芳 兰凯 吴灵萍 柴凌雄 董虹 邬民香
2011, 27 (1): 57-58.
摘要 (2723)      PDF (279KB)(814)   
被引次数: Baidu(28)
巨噬细胞活化状态与肾脏损伤化
金艳盛 张晓良
2011, 27 (1): 59-62.
摘要 (3025)      PDF (553KB)(2438)   
容量负荷与急性肾损伤
杨莹莹 张凌 付平
2011, 27 (1): 63-66.
摘要 (2458)      PDF (444KB)(950)   
被引次数: Baidu(9)
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分离出藤黄微球菌1例
谭东云 刘志军
2011, 27 (1): 66-62.
摘要 (2493)      PDF (138KB)(83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agliker综合征一例
毕礼明 朱冬云 马济佩
2011, 27 (1): 67-67.
摘要 (2637)      PDF (137KB)(1318)   
被引次数: Baidu(1)
激素依赖性特发性间质性肾炎并发眼部病变一例
赵艳玲 陈琰 周志宏 徐玉兰
2011, 27 (1): 68-68.
摘要 (2335)      PDF (151KB)(829)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肾小管酸中毒一例
王首正 李瑛 龚凡杰 李军 彭佑铭 刘伏友
2011, 27 (1): 69-69.
摘要 (3201)      PDF (153KB)(933)   
同胞姐妹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二例
孙志杰 戴晨琳 高志红 邱明才
2011, 27 (1): 70-70.
摘要 (2408)      PDF (151KB)(708)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成本效用分析
刘亦农
2011, 27 (1): 70-6.
摘要 (1787)      PDF (128KB)(1114)   
被引次数: Baidu(11)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李国富 刘婷 包蓓艳
2011, 27 (1): 70-66.
摘要 (1707)      PDF (115KB)(894)   
被引次数: Baidu(36)
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易春燕 阳晓 郭群英 姜宗培 林建雄 蔡金辉 余学清
2011, 27 (10): 715-719.
摘要 (4082)      PDF (533KB)(1159)   
目的 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发生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15例,按发生首次腹膜炎时腹膜透析龄分为两组:A组(<36个月)261例,B组(≥36个月)54例。对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入组患者平均年龄(55.7±15.9)岁,男性占61.0%,基础肾脏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4.6%),其次为糖尿病肾病(20.6%)。发病时A组中位腹膜透析龄8.4个月;B组中位腹膜透析龄49.4个月。发生腹膜炎时,两组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白蛋白和血钾水平均低于正常值范围。两组腹膜炎最常见诱因均为换液操作接触污染(48.2%比45.2%)。剔除未做透出液细菌培养患者,两组革兰阳性菌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革兰阳性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46.2%比19.1%,P = 0.035)。两组革兰阴性菌分布情况及超广谱耐药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真菌感染比例显著高于A组(17.8%比6.4%,P = 0.011)。B组初始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结局显著差于A组(均P < 0.05)。两组间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腹膜炎治疗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革兰阳性菌、无菌生长及未作培养腹膜炎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A组(23.1%比1.5%、46.2%比6.7%、22.2%比0%,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整体资料显示,真菌感染、发病时较长腹膜透析龄、较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为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00、0.002、0.025)。 结论 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结局较短腹膜透析龄患者差。较高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感染率以及营养不良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被引次数: Baidu(24)
202例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
任雯雯 李文歌 邹古明 方静 芦建华 曹娅丽 卓莉 邹万忠
2011, 27 (10): 720-723.
摘要 (3169)      PDF (426KB)(94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NDRD)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肾活检证实的202例糖尿病并发NDR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35岁)组、中年(36~59岁)组和老年(≥60岁)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 结果 青年组3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占42.4%;肾脏病理主要为IgA肾病,占36.4%。中年组136例,临床表现多样化,依次为慢性肾炎综合征(35.3%)、肾病综合征(27.2%)、慢性肾衰竭(17.6%)、隐匿性肾炎(14.7%)、急性肾衰竭(5.1%);肾脏病理主要为IgA肾病,占42.6%。老年组33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0.3%)、慢性肾衰竭(30.3%);肾脏病理主要为膜性肾病,占27.3%。 结论 糖尿病并发NDRD患者临床表现方面,青年组以慢性肾炎为主,中年组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组以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竭为主;病理类型方面,青年组和中年组以IgA肾病为主,老年组以膜性肾病为主。
被引次数: Baidu(17)
雷公藤甲素对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的影响
王畅 梁倩 彭佑铭 刘虹 孙林 尹文清 凌光辉 刘伏友
2011, 27 (10): 724-729.
摘要 (3332)      PDF (682KB)(1044)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性因子分泌及自身凋亡状态,以及雷公藤甲素(TP) 对其调节的相关机制。 方法 取IgAN患者(n=29)及健康人(n=16)外周血,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Griess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表达情况。体外培养IgAN患者PBMC,以不同浓度TP刺激PMBC,四唑盐比色间接法(MTT)检测TP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根据MTT结果,分别分为IgAN患者PBMC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10 mg/L,促细胞分裂原)模型组和PHA(10 mg/L)+TP(12.5 μg/L、25 μg/L)处理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6的分泌情况;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NO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RT-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PBMC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9、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IgAN患者血浆TNF-α[(131.57±50.61) ng/L比(30.24±18.93) ng/L,P < 0.01],IL-6[(76.36±25.21) ng/L比(35.08±16.59) ng/L,P < 0.01]和NO[(46.36±12.93) μmol/L比(26.61±10.87) μmol/L,P < 0.01]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BMC凋亡率亦显著高于健康人[(16.88±5.66)%比(8.67±3.87)%,P < 0.01]。TP可抑制IgAN患者PBMC分泌 TNF-α、IL-6 和NO,诱导其凋亡;也可抑制Bcl-2表达,增加Bax、caspase-9、caspase-3表达。 结论 IgAN患者体内PBMC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并且凋亡率增高。TP能有效抑制IgAN患者PBMC的炎性活化状态,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改变Bcl-2蛋白家族抗凋亡因子和促凋亡因子平衡而诱导IgAN患者PBMC凋亡。
被引次数: Baidu(8)
肾淀粉样变的诊断与病理分型分析
任丽 刘红 许迅辉 蒋素华 方艺 丁小强
2011, 27 (10): 730-734.
摘要 (3824)      PDF (625KB)(3175)   
目的 分析肾淀粉样变患者肾脏及其他损伤脏器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利早期诊断肾淀粉样变。 方法 分析2006年至2010年在本院肾内科确诊的肾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并根据肾组织中淀粉样蛋白A、轻链蛋白?资、?姿沉积情况进行分型。 结果 26例患者入选,年龄(58.54±10.07)(40~77)岁。22例(84.62%)患者曾在当地诊治0.8~24个月,其中21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误诊率为95.45%。肾淀粉样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7例,65.38%)、血压下降(16例,61.53%)、组织器官体积增大(8例,30.77%)、体质量下降(6例,23.08%)。56.00%(14/25例)患者血免疫固定电泳阳性。3例(11.54%)患者光镜表现不典型,刚果红染色可疑阳性,经电镜确诊为肾淀粉样变。AL型23例(88.46%),AA型1例(3.85%),高度怀疑遗传型1例,未分型1例。 结论 肾淀粉样变好发于中老年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中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伴血压下降、体质量下降、器官体积增大应高度怀疑本病。大多数患者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阳性。肾组织病理检查,尤其刚果红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肾淀粉样变的分型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被引次数: Baidu(6)
肾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与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关系
李鹏 牛建英 张绮 范伟峰 罗丽红 钱英俊 张丽红 顾勇
2011, 27 (10): 735-739.
摘要 (4384)      PDF (602KB)(1513)   
目的 了解肾组织局部水通道蛋白(AQP)表达与肾病综合征(NS)水肿的关系。 方法 NS患者分为水肿组(14例)及无水肿组(8例),以非NS患者为对照组(10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肾组织AQP1、2、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水肿程度的关系。 结果 NS患者AQP1主要表达在近端肾小管,其中水肿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为0.0373±0.0110,表达量显著低于非水肿组的0.0510±0.0120和对照组的0.0574±0.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1在各组肾小球也有表达,水肿组阳性指数为0.0106±0.0037,显著高于非水肿组的0.0021±0.0013和对照组的0.0020±0.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在集合管系统,其中水肿组阳性指数为0.0498±0.0081,非水肿组为0.0370±0.00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255±0.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水肿组与非水肿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QP4在肾脏皮质集合管未见表达。 结论 不同AQP亚型在NS患者肾组织表达有差异。AQP2在NS水肿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AQP1的表达异常也参与水肿的发生。
被引次数: Baidu(14)
狼疮肾炎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及脑膜炎一例暨文献复习
王欣 陈崴 姜宗培 余学清
2011, 27 (10): 740-745.
摘要 (3043)      PDF (804KB)(1020)   
目的 通过报道1例典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IFI的依据和经验。 方法 描述患者发病及诊治经过,同时系统地回顾相关文献,分析总结SLE患者并发IFI的诊断方法、常见致病菌及易感因素。 结果 通过应用IFI诊断指南可以早期诊断SLE患者并发IFI,同时有效排除呼吸道定植等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SLE患者并发IFI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隐球菌和曲霉菌,不是常见的白色念珠菌。SLE患者并发IFI的易感因素是狼疮活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结论 IFI 诊断指南对SLE并发IF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SLE并发IFI的常见致病菌是隐球菌和曲霉菌,易感因素是狼疮活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1)
nephrin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梁伟 韦忠平 任志龙 胡凤琪 陈铖 丁国华
2011, 27 (10): 746-751.
摘要 (3655)      PDF (632KB)(1005)   
目的 研究nephrin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以不同浓度AngⅡ处理MPC和10-8 mol/L AngⅡ刺激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ephrin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Akt磷酸化水平。脂质体法转染pcDNA3.1-mNPHS1质粒,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用Akt抑制剂LY294002或与AngⅡ共孵育刺激MPC和pcDNA3.1-mNPHS1转染细胞,检测Akt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凋亡率。 结果 (1)AngⅡ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MPC凋亡。AngⅡ受体拮抗药氯沙坦与AngⅡ共孵育18 h,显著降低AngⅡ单独刺激的足细胞凋亡率(P < 0.05)。(2)10-8 mol/L AngⅡ刺激12 h后,nephrin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4 h nephrin mRNA约为正常对照的50%(P < 0.05)。正常足细胞nephrin主要分布于核膜周围的胞质和细胞膜,随刺激时间延长,胞膜和胞质nephrin表达逐渐降低。(3)10-8 mol/L AngⅡ刺激15 min后,Akt磷酸化显著降低,约为正常对照细胞的50%(P < 0.01)。(4)AngⅡ与LY294002共孵育12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ngⅡ和LY294002单独刺激(均P < 0.05)。(5)pcDNA3.1-mNPHS1稳定转染显著上调足细胞Akt磷酸化水平(P < 0.05),抑制 AngⅡ诱导的细胞凋亡(P < 0.05)。 结论 AngⅡ通过AngⅡ受体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抑制足细胞nephrin表达。nephrin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足细胞存活状态。
被引次数: Baidu(20)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亚型表达的变化
沈楠 林洪丽 王伟东 谢华 孙艳玲 王大鹏 邢玮
2011, 27 (10): 752-757.
摘要 (3207)      PDF (657KB)(75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受体(RⅠ)、Ⅱ型(RⅡ)受体以及下游Smad蛋白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脏中表达及意义。 方法 9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OR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组),分别于术后1、3、7、14、21 d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PAS与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病理形态改变;实时定量PCR基因芯片分析正常大鼠和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TGF-βⅠ、Ⅱ、Ⅲ型受体及Smad蛋白家族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受体亚型,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和验证筛选出的差异受体亚型在不同分期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的分布和表达。 结果 与CON组相比,UUO组大鼠的Scr及BUN于术后3 d开始升高(P < 0.05),第21天达峰值(P < 0.01);UUO组术后3 d肾间质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4 d后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21 d可见明显肾间质纤维化。UUO组肾组织TGF-βⅠ型受体ALK-5、ALK-7和TGF-βRⅡ的mRNA表达于术后3 d上升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 < 0.05),于14 d达到峰值(均P < 0.01);ALK-6的mRNA表达于术后3 d下降(P < 0.05)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于14 d达谷值(P < 0.01)。ALK-5、ALK-6、ALK-7和TGF-βRⅡ蛋白表达与基因表达一致。Smad2/3及磷酸化(p)-Smad2/3的蛋白表达于术后3 d上升(均P < 0.05)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于14 d达到峰值(均P < 0.01)。 结论 在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中不同TGF-β受体亚型存在不同的变化规律并与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密切关联。
被引次数: Baidu(3)
ERK1/2信号通路在甲状旁腺激素致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中的作用
彭燕 袁伟杰 朱楠 周益 郝静 唐知还
2011, 27 (10): 758-762.
摘要 (2924)      PDF (528KB)(1077)   
目的 从体外观察ERK信号通路在甲状旁腺激素(PTH)致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中的作用。 方法 以HK-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PTH(10-8、10-9、10-10、10-11、10-12 mol/L)作用细胞48 h,以及10-10 mol/L PTH作用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72 h),分别用RT-PCR法检测PAI-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PAI-1蛋白表达。以10-10 mol/L PTH作用细胞48 h,分别观察细胞ERK1/2抑制剂预处理前后磷酸化(p)ERK1/2、PAI-1mRNA及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 10-12 mol/L PTH可促进细胞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合成PAI-1,随着PTH浓度逐渐上升,PAI-1mRNA及蛋白浓度均相应增加,以10-10 mol/L PTH组刺激作用最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4.01倍和3.81倍(均P < 0.01)。但随着PTH浓度进一步增加,PAI-1mRNA及蛋白浓度却随之下降。10-10 mol/L PTH作用细胞,12 h时有少量PAI-1表达,72 h时达峰值,并呈时间依赖性,分别为0 h组的4.06倍和4.03倍(均P < 0.01)。10-10 mol/L PTH作用细胞48 h,有大量的p-ERK1/2合成(P < 0.01),经ERK1/2抑制剂预处理后,PAI-1及ERK均显著下降(均P < 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ERK信号通路部分参与PTH致HK-2细胞合成PAI-1的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4)
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siRNA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Smad2/3通路活化
王大鹏 林洪丽 董毳 沈楠 孙艳玲 谢华 于长青 王楠 单路娟
2011, 27 (10): 763-768.
摘要 (3590)      PDF (684KB)(968)   
目的 探讨α-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2/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HK-2细胞共分为6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TGF-β1组、TGF-β1加FUT8干扰组、TGF-β1加阴性对照组、FUT8干扰组。利用外源性TGF-β1激活HK-2细胞TGF-β-Smad2/3信号通路。应用siRNA技术沉默FUT8。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细胞表面核心岩藻糖链表达;用免疫沉淀、凝集素免疫印迹以及免疫双染的方法测定FUT8基因沉默后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TGF-βⅠ型受体(ALK-5)的核心岩藻糖基化变化,并检测Smad2/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p)-Smad2/3蛋白表达及其核转位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加入5 μg/L的TGF-β1孵育HK-2细胞48 h,能显著上调 TGF-βRⅡ和ALK-5蛋白表达水平(P < 0.05),导致p-Smad2/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并促使其发生核转位。HK-2细胞表面存在核心岩藻糖链表达。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1孵育后,TGF-βRⅡ与ALK-5两种受体的核心岩藻糖链均显著升高(P < 0.05),FUT8 siRNA能显著抑制TGF-βRⅡ与ALK-5核心岩藻糖链表达(P < 0.05),从而抑制p-Smad2/3表达升高(P < 0.05)及其核转位,但不影响TGF-βRⅡ和 ALK-5的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RⅡ和ALK-5蛋白翻译后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是它们发挥生物学功能所需要的,阻止TGF-βRⅡ和ALK-5的核心岩藻糖基化,能抑制TGF-β-Smad2/3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
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对犬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肖达平 陈光明 林华铿 何金选 陈建
2011, 27 (10): 769-774.
摘要 (3117)      PDF (624KB)(1118)   
目的 建立稳定的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SW-RDS)犬模型,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MV)对海水淹溺后发生SW-RDS的疗效。 方法 采用健康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2组:(1)单纯MV组(n=5):实验犬在模型成功后行MV;(2)HVHF+MV组(n=5):模型成功后在MV的基础上联合HVHF。两组均连续观察4 h。在气管插管成功稳定15 min后(基础状态)、成模、治疗6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时记录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集静脉血标本以测血浆渗透浓度;另于基础状态、成模、治疗120 min、240 min采集静脉血标本以测炎性介质(IL-8、IL-6、TNF-α);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标本行光镜及电镜检查。 结果 (1)在治疗4 h后两组实验犬均存活。(2)血氧分压(PaO2)及氧饱和度(SaO2)均有所上升,HVHF+MV组较MV组改善更明显(P < 0.05);HVHF+MV组pH、实际碳酸氢根 (AB)、剩余碱(BE)较MV组显著改善(P < 0.05),恢复至基础状态水平。(3)两组在治疗4 h过程中MAP、HR、CVP均保持稳定,治疗240 min后MAP、HR、CVP与成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MV组在治疗4 h过程中,血浆渗透浓度保持稳定,与成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VHF+MV组在治疗240 min后血浆渗透浓度较MV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 < 0.05),较同组成模及治疗180 min时亦显著升高(P < 0.01)。(5)HVHF+MV组血浆炎性介质(IL-8、IL-6、TNF-?琢)在治疗240 min后与MV组同时间点比较显著减少(P < 0.01);MV组治疗240 min后IL-8、TNF-?琢较成模型时比较明显升高(P < 0.05)。(6)肺组织病理提示,HVHF+MV组肺组织炎性反应、水肿、肺泡上皮损伤等情况较MV组有所改善。 结论 HVHF+MV能明显改善犬SW-RD的低氧血症及纠正酸中毒。HVHF可有效清除循环血炎性介质及多余的水分,从而改善肺组织病理。HVHF对犬SW-RD的mABP、HR、CVP无显著影响。
被引次数: Baidu(2)
穿通支原体感染致IgA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姜雪 许菲菲 章建娜 史艳玲 张骥 陈朝生 吕吟秋 孙梅
2011, 27 (10): 775-778.
摘要 (4670)      PDF (497KB)(1196)   
目的 利用穿通支原体(Mycoplasm penetrans,Mpe)感染小鼠,制作新的IgA肾病动物模型。 方法 分别采用培养至对数期的Mpe菌液、SP-4培养基和PBS经尿路上行感染小鼠并联合尾静脉冲击的方法制作IgA肾病模型,与常用IgA肾病模型进行比较,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结果 成功通过Mpe培养液经尿道上行感染小鼠制作Ig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率100%,与常用模型组比较,IgA沉积率和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查中,Mpe感染组不仅发现较强的IgA沉积,同时发现66.67%的小鼠肾组织存在IgG沉积。光镜检查发现,Mpe感染组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沉积程度均明显重于PBS和SP-4培养基对照组(均P < 0.05),与常用IgA肾病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Mpe感染组存在明显的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包曼囊腔内壁层上皮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 结论 通过Mpe经尿路上行感染小鼠可以成功制作IgA肾病动物模型,为IgA肾病病原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被引次数: Baidu(1)
高通量血液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
刘红 常明 刘书馨 王志宏 付瑶 刘焱
2011, 27 (10): 779-780.
摘要 (2343)      PDF (279KB)(905)   
被引次数: Baidu(19)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张丽红 王自强 段青青 杨萍 王保兴 李英
2011, 27 (10): 781-782.
摘要 (2264)      PDF (291KB)(1145)   
被引次数: Baidu(1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研究进展
段青青 张丽红 王保兴
2011, 27 (10): 783-786.
摘要 (2467)      PDF (490KB)(1151)   
被引次数: Baidu(12)
雷帕霉素治疗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薛澄 梅长林
2011, 27 (10): 787-790.
摘要 (2276)      PDF (472KB)(2402)   
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赵慧萍 王梅
2011, 27 (10): 791-793.
摘要 (2306)      PDF (373KB)(1760)   
被引次数: Baidu(6)
尿毒症并发硬脊膜外血肿一例
王云生 王媛媛 李建强
2011, 27 (10): 793-745.
摘要 (2237)      PDF (182KB)(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