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我国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对老年人群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外针对老年CKD患者的管理指南和共识较少,尤其是缺乏面向基层医生的综合性管理指南。为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汇集我国肾脏病专家智慧,制定了一部专门针对中国老年CKD患者的指南。本指南详细界定了老年CKD的定义,推荐使用CKD流行病学协作公式(CKD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equation,CKD?EPI)结合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cr?cyst)公式来评估老年人的肾功能,以实现疾病的分期与分层管理;同时强调多学科协作对老年CKD患者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在治疗策略方面,指南提倡首先明确病因,然后根据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合理用药的方法。在患者管理方面,指南建议老年CKD患者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规律的体育活动,并接受规范化的疾病管理。此外,指南还提倡结合中医药优势,对老年CKD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对专科转诊建议和肾脏替代治疗等也进行了介绍。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一部全面的老年CKD患者管理策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最终提高我国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展到终末期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而透析通路作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住院率及生存率。因此,加强对透析通路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颁布了多部有关透析通路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但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有关透析通路的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新型器械与器材的临床应用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拓展了透析通路建立及维护诊疗策略,因此有必要编写一部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透析通路诊疗指南。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组编写了这部《透析通路中国指南(2024年版)》。该指南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整合了中国透析通路专家的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透析通路建立、维护、监测、随访及通路医师的培训等问题。专家组在编写过程中本着严谨、简明的原则,参阅了国际指南格式,提出诊疗要点、逐条例证说明。该指南反映了当今诊疗的新趋势、新观点,对进一步加强透析通路认识、规范透析通路诊疗体系、制定合理治疗原则、延长透析通路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可供广大医护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透析(dialysis)患者的第二大心血管疾病。透析患者一旦合并心力衰竭,生存率显著下降。尽管国内外已颁布了多部普通人群心力衰竭相关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但由于透析患者肾功能极差甚至没有残余肾功能、慢性并发症多,加上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本身的特殊性、可变性及局限性,使透析患者与普通人群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同。故而现有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并不完全适用于透析人群,迫切需要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以指导、规范心力衰竭的诊疗。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和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组织专家组制定了这部《中国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该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就心力衰竭诊断、危险因素管理、HD管理、PD管理、药物管理及其他管理等问题做了系统的介绍,反映了当今透析患者心力衰竭诊疗的新观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对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认识、规范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管理流程,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常见,其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又称之为糖尿病肾病;二是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但糖尿病不是ESRD的病因,称之为合并糖尿病的ESRD。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行肾替代治疗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外周血管条件差、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高,治疗时血糖波动大,管理难度大。专家组对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肾替代治疗的时机、方式选择、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建议,希望能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不断提高治疗水平。
为加强透析前期和初始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管理,《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编写了本规范。规范首先提出“围透析期CKD”的概念及特征,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费用显著增高,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快速降低,需要强化管理;接着本规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围透析期CKD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与频率、肾脏替代治疗时机与模式选择、透析充分性评估、围透析期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最后提出了围透析期CKD的未来研究方向。围透析期CKD管理一直是肾脏病临床的难点,本管理规范的制定、宣传及落实能够提高我国围透析期CKD患者的管理水平,从而对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肾炎(ANCA-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AAGN)是造成中老年肾脏病患者急性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人肾存活率低。我国AAGN患者的ANCA类型、临床特征及预后与欧美国家的AAGN存在差异。基于我国对AAGN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ANCA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在AAGN的诊断和评估、随访管理、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顽固性和复发性AAGN的治疗及感染的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推荐或建议,为规范临床实践和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意见。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同时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DK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颁布了多种有关糖尿病诊断、治疗、管理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也涉及了DKD诊疗的部分内容,但并不能满足肾科医生的需求。对DKD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规范诊疗、细化管理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另外,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有关DKD的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拓展了DKD诊疗策略,因此有必要编写一部适用于中国人群的DKD诊疗指南。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了专家组编写了这部《DKD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该指南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整合了中国肾脏病专家的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DKD诊断、肾脏病理活检、治疗与管理、合并症处理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问题。另外,专家组在编写过程中本着严谨、简明、权威的原则,参阅了国际指南格式,提出诊疗要点、逐条列证说明。该指南反映了当今DKD诊疗的新趋势、新观点,对进一步加强DKD认识、规范DKD诊疗体系、制定合理治疗原则、指导精准用药、延缓肾脏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可供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