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李晨, 王惠明

    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s,TECs)作为肾实质的主要组成细胞,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多种调节作用。外泌体是由细胞自然分泌的双层膜囊泡,包含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该文综述了TECs来源外泌体的来源和特征、TECs来源外泌体在CKD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TECs来源外泌体在CKD诊断中的作用,以期为CK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郑燚, 孙献坤, 王芳, 张凌, 王艳艳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抗凝是开展CRRT的关键一步。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可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RCA能否应用于伴高乳酸血症CRRT患者,尚存在争议。因此,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RCA在不同病因伴高乳酸血症CRRT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RCA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 郭亚东, 殷淑惠, 徐天华, 杜银科, 姚丽

    贫血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较差及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相比血液透析患者,关注PD患者贫血的相关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较少。PD患者贫血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但各因素在具体影响程度及方向上缺乏有力的证据,进一步了解其贫血影响因素,更有利于针对性纠正贫血状况。该文综述PD患者贫血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及贫血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治疗因素、营养因素及其他因素4个方面,以期为PD患者贫血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王淦淦, 郑可, 李雪梅
    摘要 (273) RichHTML (308) PDF全文 (25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0%~40%的患者在诊断后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进展为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围绕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示IgAN发病涉及多个环节。该文从IgA1的结构特征、IgAN患者体内Gd-IgA1抗体及含Gd-IgA1免疫复合物、Gd-IgA1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中的沉积、Gd-IgA1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脏的损伤、补体在IgAN中的作用、IgA肾病的基因组学及黏膜免疫与IgAN等方面,综述了IgA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线索和思路。

  • 张孟钦, 杨志凯, 董捷
    摘要 (105) RichHTML (118) PDF全文 (82)

    随着腹膜透析(腹透)时间延长,腹膜将面临多重因素打击而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影响腹透效率。目前临床上依然缺乏保护腹膜功能的有效手段。该文回顾近10年来具有腹膜功能保护潜能的措施,包括针对腹透液的治疗策略、对腹膜功能有潜在保护作用的药物,以及远红外线、干细胞移植等在内的非药物治疗,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 赵晓瑜, 周芸
    摘要 (203) RichHTML (212) PDF全文 (18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作为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的生物标志物,常规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水平受年龄、妊娠、血糖、感染、肝衰竭、癌症及卒中等因素影响。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该文通过综述D?二聚体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D?二聚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以及D?二聚体对肾脏疾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汤晓静, 梅长林
    摘要 (468) RichHTML (536) PDF全文 (345)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且难以忍受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且增加其远期死亡风险。CKD-aP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免疫炎症失调、内源性阿片类系统失衡、代谢产物异常蓄积、皮肤干燥症、组胺水平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都被证实与其相关。CKD-aP目前缺乏满意、特效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透析方式调整。该文主要就CKD-aP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何易, 钟慧, 薛痕, 杨有芹, 赵敏, 常晓东, 陈茂丽, 付平
    摘要 (333) RichHTML (376) PDF全文 (258)

    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作为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应用的新策略,许多证据表明其改善了CKD患者的预后。该综述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LCZ696上市以来其在CKD患者中应用的相关文章,总结其在生理、病理、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作用。虽然沙库巴曲的活性产物LBQ657在中度、重度肾损伤和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药物累积量较高,在血液透析中不被清除,在腹膜透析中清除极少,但并不影响其安全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相比,LCZ696可以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心功能,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减慢,使心血管结局得到改善,且无更多不良事件发生。LCZ696可在各级CKD合并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应用,安全性及耐受性可靠。

  • 徐秋郁, 陈罡, 李雪梅
    摘要 (226) RichHTML (226) PDF全文 (124)

    Erythroferrone是一种新发现的、调节人体铁稳态的重要因子,主要由成红细胞产生。Erythroferrone响应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并通过铁调素调节血浆铁水平及全身铁的吸收和利用,在铁代谢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并发肾性贫血患者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铁代谢紊乱,目前有关Erythroferrone在肾性贫血发病机制、治疗反应和预后中作用的研究尚不足。因此,深入探讨Erythroferrone在肾性贫血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对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认识,Erythroferrone也有望成为检测肾性贫血和评估治疗反应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该文综述了Erythroferrone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铁代谢与肾性贫血中的研究进展。

  • 王艳茹, 周晓霜, 李荣山
    摘要 (286) RichHTML (355) PDF全文 (100)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肾脏病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如识别肾脏组织结构、评估病变程度等方面。肾脏病理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组织化学染色是评估肾脏病变的前提,肾活检需要通过多种染色评估,包括苏木精-伊红染色(HE)、过碘酸希夫染色(PAS)、马松三色染色(Masson)及免疫染色等,不同染色方法侧重评估的结构不同。该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肾脏病理尤其是不同组织化学染色处理方面的应用和进展。

  • 李作林, 潘明明, 王桂花, 尹清, 沈安然, 杨琴, 刘必成
    摘要 (160) RichHTML (164) PDF全文 (73)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给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生活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临床研究表明,透析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疫苗接种率低,是SARS-CoV-2易感和高发人群,易发展为重症和导致死亡,更重要的是,透析人群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甚至无症状,很难早期识别。本文通过对透析合并SARS-CoV-2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预后影响因素、疫苗接种以及治疗策略文献的总结分析,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 姚兰, 王沛
    摘要 (420) RichHTML (463) PDF全文 (34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后。CKD-MBD是慢性肾功能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血钙升高或降低、血磷升高、全段甲状旁腺素升高、骨质疏松及血管钙化等。该文围绕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性骨病和血管钙化等基础和临床研究,综述其诊断、治疗和管理的研究进展。

  • 徐解关玄, 蔡广研
    摘要 (442) RichHTML (544) PDF全文 (172)

    剧烈运动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包括运动后机体脱水状态、体温升高以及大量含糖饮料摄入等,可能的机制为在各种危险因素诱导下,机体或肾脏本身发生炎性反应、代谢产物蓄积对肾脏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等。机体反复多次暴露于上述危险因素下不仅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该文从运动相关肾损伤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合适的运动方案提供指导。

  • 余玲, 毛建华
    摘要 (214) RichHTML (245) PDF全文 (97)

    IgA为主型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gA-dominant infection-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IgA-IRGN)是一种独特形式的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葡萄球菌,儿童少见,但免疫缺陷、皮肤黏膜屏障缺陷患儿该病患病率逐渐升高,预后不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急性肾损伤和低补体血症,肾脏病理表现类似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鉴别诊断存在困难。该文综述IgA-IRGN的研究进展,提高儿科医师对儿童IgA-IRGN的认识,避免误诊。

  • 郑琦敏, 顾向晨, 谢静远
    摘要 (402) RichHTML (440) PDF全文 (106)

    奥尔波特综合征(Alport syndrom,AS)又称眼耳肾综合征或遗传性肾炎,是常见的遗传性疾病。AS的病因为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COL4)α3/4/5链编码基因(COL4α3COL4α4COL4α5)发生致病性突变,导致肾小球、耳蜗和眼晶状体的基底膜缺陷,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随着AS的重新定义,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开展,AS的发病率可能远高于以往的认识。AS的具体致病机制不明,研究显示,COL4突变可能通过引起肾小球基底膜成分异常、脂质沉积和能量代谢紊乱、内质网应激、炎症及纤维化等导致肾脏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是目前治疗AS的主要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新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抑制胶原异常信号传导、减轻足细胞内质网应激、调节能量代谢、抗氧化应激、抗炎症纤维化、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望为AS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该文综述AS的致病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张洋洋, 黄嘉元, 姜山, 康婉莹, 赵文婧, 郑智华
    摘要 (664) RichHTML (691) PDF全文 (309)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但尚无有效治疗方案。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和抵抗疾病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C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肠-肾轴”理论为出发点,综述了CKD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变化,如产丁酸菌罗氏菌属和普拉梭菌丰度降低,探讨了肠道菌群影响CKD进展的炎症、免疫等相关机制,并阐述了以肠道菌群作为CKD治疗靶点的应用方法,如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微生态制剂和饮食疗法等,以期为CKD临床诊疗提供基于微生态的新靶点。

  • 辛洋洋, 阳晓
    摘要 (459) RichHTML (435) PDF全文 (20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居家治疗和经济实用的治疗模式,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全球PD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相比普通人群,PD患者生活质量不尽如人意,疾病负担仍很高,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关PD临床结局报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后者严重影响PD临床研究证据的有效性及PD中心质量的持续改进。近年PD标准化临床结局研究取得新进展。该文就PD临床结局报告异质性、标准化临床结局分类及核心结局现状进行综述,为规范PD临床结局报道、提高PD临床研究质量和管理水平,最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 王莉, 蒲蕾
    摘要 (390) RichHTML (396) PDF全文 (163)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合并症或并发症。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及骨折是CKD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积极防治CKD患者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地舒单抗是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不经肾脏代谢或排泄。临床研究表明,不同阶段CKD(包括透析、肾移植)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地舒单抗后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安全性良好。需要注意的是,CKD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风险较高,在使用地舒单抗之前,需要密切监测并提前补充钙和维生素D,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钙水平。该文就地舒单抗在CKD患者的骨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朱婷婷, 刘必成
    摘要 (326) RichHTML (362) PDF全文 (171)

    肾脏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探讨RF的发生机制是过去近200年肾脏病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为RF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也为RF防治不断提供新的思路。该文简要综述RF研究的历史,从RF早期研究、肾活检技术应用、RF动物模型建立、细胞分子生物技术发展及RF机制探究等方面展开阐述,为未来慢性肾脏病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杨文卓, 王欣, 陈崴, 李志坚
    摘要 (598) RichHTML (665) PDF全文 (32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导致多种重要组织和靶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累及肾脏的严重并发症。在LN的治疗策略中,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一直占主导地位,同时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与使用为LN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在SLE和LN的多项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生物制剂可以分为单克隆抗体类和融合蛋白类,它们通过多种细胞分子层面的机制对SLE和LN产生治疗作用。该文从生物制剂的不同作用机制角度,对其治疗SLE和LN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龚雪梅, 曾筱茜, 付平
    摘要 (443) RichHTML (405) PDF全文 (254)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肥胖作为代谢疾病,对DKD的发生和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揭示肥胖是DKD以及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它可通过血流动力学、代谢调节和慢性炎症等多种途径,促进DKD的发生和进展。此外,研究证实各种肥胖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管理DKD也具有重要意义。深入了解肥胖与DKD的相关性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该文从肥胖和DKD的流行病学特征、肥胖影响DKD的潜在机制及肥胖干预对DKD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肥胖与DKD的关系。

  • 朱月玲, 何雪, 王建炳, 杨斌斌, 李伟, 吴芳, 刘爱民, 傅海东, 毛建华
    摘要 (274) RichHTML (205) PDF全文 (119)

    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程长,病情容易复发和迁延,因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远期并发症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大多数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成年前治愈,部分患儿成年后仍可能复发;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远期预后较差。迄今为止,国内追踪INS患儿10年以上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该文综述了INS患儿的远期预后的相关文献,从肾脏生存、生长、心理健康、学习工作、结婚生育、病情复发及远期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分析INS患儿的远期预后现状,探讨INS患儿远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远期预后的方法,以期为INS治疗的临床决策及随访管理提供参考。

  • 刘建强, 彭晖
    摘要 (424) RichHTML (303) PDF全文 (29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是罹患肌少症的高危人群,但目前尚无CKD患者合并肌少症诊断的统一标准。基于国际上已发表的共识,骨骼肌质量和功能是定义肌少症的关键参数,近年来对于其评估工具的精准性和适用性的需求促进了高分辨成像测量以及超声测量的研究进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CKD合并肌少症的认识不足,临床漏诊、误诊现象普遍。该文综述了近年CKD合并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评估方法以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 刘玉秋, 谢筱彤, 刘宏, 张晓良
    摘要 (400) RichHTML (253) PDF全文 (359)
  • 李垲芸, 李荣山
    摘要 (336) RichHTML (232) PDF全文 (278)
  • 欧阳彦, 任红, 陈楠
    摘要 (265) RichHTML (179) PDF全文 (181)
  • 王敏, 黄照辉, 朱永红, 李鑫, 刘悦, 何萍, 马天魁, 范秋灵
    摘要 (214) RichHTML (138) PDF全文 (109)
  • 张洁婷, 许晶, 薛澄, 毛志国
    摘要 (264) RichHTML (137) PDF全文 (143)
  • 卓文清, 王莉
    摘要 (474) RichHTML (300) PDF全文 (310)
  • 张蒙, 张璐, 王惠明
    摘要 (405) RichHTML (238) PDF全文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