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刘瑞华 余学清 阳晓
    摘要 (2126) PDF全文 (1509)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因、环境因素刺激及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等均与SLE发病有关。主要启动机制是凋亡细胞增加或凋亡产物吞噬清除机制缺陷以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的累积,导致自身抗原持续暴露于免疫系统,在干扰素(IFN)的介导下,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持续激活,引起SLE 病程慢性化。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的自身抗体可与系膜基质或肾脏固有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也可与肾小球植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激活局部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释放炎性介质,促进免疫细胞的浸润,加剧局部免疫炎性反应。肾脏固有细胞在炎症环境下的反应与肾脏损伤及LN的进展有关。
  • 包思宇 汪小燕 丁小强 方艺
    摘要 (2491) PDF全文 (2181)
    急性肾损伤(AKI)后约50%存活患者遗留永久性的肾功能减退,因此,AKI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和进展是决定存活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利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来研究疾病机制是寻找有效和特异干预措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目前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较多的AKI后转化为CKD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并比较了不同动物模型间的差异及其优缺点,有助于学者们优选出合适的动物模型,从而更深入地探索AKI 后慢性化转归的关键机制。
  • 郭光英 姚丽
    摘要 (1312) PDF全文 (933)
    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慢性肾脏病(CKD)常伴随缺锌状态。研究证实锌不仅调节CKD中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还可改善CKD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和贫血,并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本文就锌在CKD,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CKD并发症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 王立华 贾岚 姜埃利
    摘要 (1283) PDF全文 (885)
    尽管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肾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KDOQI)中建议内瘘为首选血管通路,但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的使用比例仍在持续增加。因导管相关并发症导致的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大大增加,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消耗,也促使人们对TCC重新审视。近些年来,很多有关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涌现,使得人们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具体发生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TCC 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和中心静脉狭窄。具体的分子机制涉及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系统激活、炎性反应、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免疫功能异常,同时导管末端的血流剪切力和导管材质对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未来对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能有望为临床预防和导管相关并发症治疗提供新的角度和策略。
  • 李江涛 刘怡果 王立瑞 余晨
    摘要 (1193) PDF全文 (684)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缺血是其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和缺血性AKI存在联系。本文主要对缺血性AKI导致的肠道菌群改变及其意义、肠道菌群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 细胞)对缺血性AKI的影响及所涉及的信号分子(短链脂肪酸、D-丝氨酸和内毒素),以及包括短链脂肪酸、肠源性尿毒症毒素吸附和抗生素在内的基于肠道菌群的靶向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缺血性AKI 缺乏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措施,肠道菌群研究将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新途径。
  • 卢翠翠 吴继超 张雅慧 张文
    摘要 (1441) PDF全文 (903)
    因消除延迟和代谢紊乱原因,多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存在较高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Hcy 是CKD 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cy 代谢需要维生素B6、维生素B12 和叶酸等辅因子的参与。尽管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 和叶酸可降低Hcy 水平,但是上述因素能否延缓CKD 进展、降低CKD 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尚不清楚。
  • 汪知玉 张文
    摘要 (4093) PDF全文 (769)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组织缺血缺氧是各种原因引起AKI 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是常用的AKI 模型。脂肪酸氧化是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酸氧化减少是IR肾损伤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脂肪酸氧化在IR 肾损伤中的相关研究,对RTECs 脂肪酸氧化过程和异常脂肪酸氧化在IR 肾损伤发病及转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再灌注早期脂肪酸氧化水平下降可能减少ROS生成并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而长期脂肪酸氧化障碍则会造成RTECs能量生成不足和脂肪酸超载,不利于肾小管结构和功能恢复,持续性RTECs 脂肪酸氧化不足可进一步促进IR 肾损伤后肾小管萎缩和肾纤维化。改善RTECs 的脂肪酸氧化水平可能是阻断AKI 后肾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治疗新思路,但靶向调控脂肪酸氧化药物在IR肾损伤早期治疗中的价值尚需研究进一步探讨。
  • 詹申 崔锐 王玉柱
    摘要 (2968) PDF全文 (1191)
    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中心静脉闭塞和外周血管资源耗竭成为血透通路医生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本文结合文献和作者的经验综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最终解决方案,包括中心静脉闭塞的再通、非传统入路的带隧道导管、HeRO 装置和一些复杂的开放式手术,希望可以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医生提供参考。
  • 叶寅寅 江蕾 丁昊 杨俊伟
    摘要 (4604) PDF全文 (922)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是糖酵解通路最后一步的限速酶,在调节细胞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除了行使糖酵解功能外,还可作为蛋白激酶以及核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增殖调控。本综述就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M2 型丙酮酸激酶(PKM2)参与能量代谢、PKM2 对成纤维细胞激活及增殖的影响以及PKM2 调控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作一总结,为肾间质纤维化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杨乐天 赵宇亮 付平
    摘要 (1902) PDF全文 (1122)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危重症,在重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一直是肾脏病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发病机制从单纯的灌注不足学说发展到分子层面的探讨,诊断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尿量、肌酐监测,转而重点关注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识别,脓毒症AKI的治疗方法也日渐多样化。本文就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谢丹庶 徐静仪 丁峰
    摘要 (1184) PDF全文 (809)
    肾小管在清除循环内源性溶质及药物、维持机体稳态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证实肾小管分泌功能对残肾功能也有重要作用。血浆蛋白结合毒素浓度及肾脏清除率可部分反映肾小管分泌功能,也与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相关。研究蛋白结合毒素代谢对全面评估肾脏代谢功能、调整药物使用和改善肾脏病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肾小管分泌功能的认识有助于为降低体内毒素水平提供评估手段。本文就蛋白结合毒素评价肾小管分泌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苗文艳 刘健
    摘要 (1430) PDF全文 (779)
    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认为核心环节是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异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体内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其在蛋白质及脂肪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IGF-1轴的紊乱与CKD患者PEW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IGF-1与PEW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滕菲 郑可 李雪梅
    摘要 (1759) PDF全文 (1162)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类新近被认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病机制尚处于逐步被认识阶段。多种基因学异常、职业暴露、感染、肠道菌群紊乱及过敏等均可能为疾病发生的使动因素。血清IgG4水平显著升高、组织中弥漫淋巴、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是IgG4相关性疾病的重要特点,循环中浆母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而辅助性T 细胞2、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2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等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B 细胞类别转换、细胞外间质沉积,甚至直接引起组织损伤。本文就现有IgG4 相关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毛建萍 张倩 陈靖
    摘要 (1879) PDF全文 (1254)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维生素D 系统异常、磷潴留及高磷血症、钙代谢紊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调节通路异常等,近年来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及微小RNA 等也参与了SHPT的发生。本文就CKD患者甲状旁腺病变发生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郭晓燕 杨陈 刘华锋
    摘要 (2318) PDF全文 (1205)
    溶酶体不只是细胞的“垃圾站”,近年来其生理及病理生理作用越发受到重视。肾脏是富含溶酶体的器官,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肾脏固有细胞的溶酶体结构与功能受损见于遗传性肾病、代谢性肾病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等多种肾脏疾病中。已有报道显示,保护溶酶体功能可以维持损伤的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稳态,并可能有助于延缓上述肾脏疾病的进展。因此,明确肾脏病状态下肾脏固有细胞溶酶体损伤的原因、机制以及针对溶酶体的保护措施,对进一步明确肾脏损伤机制及寻找肾脏疾病治疗新策略具有较好的前景。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对近几年溶酶体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溶酶体在肾脏疾病领域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 陈志新 张磊 陈丽萌
    摘要 (1544) PDF全文 (1036)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是由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导致的多种中小分子物质重吸收障碍。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需要消耗大量ATP,近端肾小管能量代谢障碍,会直接影响相关物质转运。Fanconi综合征的常见病因除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吞功能障碍外,还有线粒体DNA 修复或合成受损、线粒体蛋白的功能受损、合成ATP 原料缺乏、直接抑制Na.K.ATP 酶活性导致的能量代谢障碍。此外,糖酵解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中已阐述了其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能量代谢,尤其是疾病状态下肾脏的能量代谢,可为治疗Fanconi综合征提供新的靶点。
  • 钱静益 王彬 吕林莉 刘必成
    摘要 (1495) PDF全文 (917)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种类丰富的小囊泡。机体几乎所有的活性细胞都能够分泌EV,且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EV 按照产生的大小、发生、释放机制分主要有外泌体(exosome)、微囊泡(microvesicle)、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迁移小体(migrasome),并参与了多种生理病理过程。EV 还具有作为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载体的巨大潜能。本文综述了EV 的分类、产生、摄取,并着重介绍其在肾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 侯婉音 蔡青青 师素芳 王素霞 吕继成 张宏
    摘要 (2001) PDF全文 (1488)
    IgA 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呈现多样性。血压、尿蛋白、肾功能联合牛津分型MEST-C 评分系统是预测IgAN 预后的经典和可靠因素。实际上血管病变在IgAN 病理中极为普遍,然而牛津分型中尚未包含血管损害。IgAN 的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玻璃样变、管腔狭窄、内膜纤维化的小动脉病变以及微血管病(MA),两者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各不相同并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IgAN队列研究和国内外IgAN 血管损害的研究,从发病率、疾病预后和发病机制方面分别综述,重点关注近年来微血管损害对临床高血压、肾脏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微血管损害可能的补体参与机制。IgAN的血管研究将为IgAN的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梁田田 柒春芳 王文健
    摘要 (1500) PDF全文 (1012)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基因表达和转录、表观遗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分化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其异常表达与癌症、心血管、神经病学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其中也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及其相关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逐年增加,肾脏是其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器官。本文将综述lncRNA的分类和功能,lncRNA 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微血管病变、内质网应激和炎性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为糖尿病肾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陈欣 滕杰
    摘要 (1402) PDF全文 (652)
    心脏手术后患者常需要使用利尿剂,但易发生利尿剂抵抗。利尿剂抵抗可能加重体液潴留,加重心肾损伤,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利尿剂抵抗的主要机制包括心肾综合征、血钠波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临床工作中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用药,达到减少液体负荷,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段培 宋霞 吕桂兰
    摘要 (1279) PDF全文 (762)
    本文综述了狼疮肾炎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妊娠狼疮肾炎患者的妊娠时机,为构建本土化的狼疮肾炎患者妊娠时机评估体系,优化狼疮肾炎患者的妊娠管理提供参考。
  • 陈思洁 刘必成 汤日宁
    摘要 (1320) PDF全文 (670)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其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是骨质疏松。CKD 患者骨组织活检发现脂滴增多、破骨细胞增多以及成骨细胞减少,提示骨脂肪细胞可能参与骨质疏松的发展。骨脂肪细胞来源于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或者内皮间充质转分化来源的成脂分化,Wnt、过氧化物配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信号通路均影响成脂分化,微RNA(microRNA)和细胞外基质同样调控成脂途径。CKD骨脂肪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表达游离脂肪酸来促进骨质疏松。未来,抑制脂肪细胞的形成或可成为防治CKD 患者骨质疏松进程的新靶点。
  • 陈茜 公伟 张爱华
    摘要 (1756) PDF全文 (951)
    Lon 蛋白酶是由核基因Lonp1(PRSS15)编码的、高度保守、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同质寡聚环状蛋白酶。它具有ATP依赖性的蛋白水解功能,也能与线粒体DNA结合及发挥分子伴侣功能等线粒体调控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Lon蛋白酶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衰老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受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Lon 蛋白酶的结构与功能,总结其在遗传性线粒体病、肿瘤生物学、肾小管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病发病过程和衰老中的作用,分析探讨Lon蛋白酶抑制剂在治疗疾病、延缓衰老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价值。
  • 陈朝威 马屹茕 杨倩 梁伟 丁国华
    摘要 (1435) PDF全文 (999)
    液体活检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检测技术,该技术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随着液体活检研究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成果的积累,液体活检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液体活检在肾脏病诊治方面的进展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肾脏液体活检与传统肾脏活检的区别、肾脏液体活检的检测标本及肾脏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讨论液体活检在肾脏疾病诊治领域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 谢剑腾 梁田田 柒春芳 王文健
    摘要 (1801) PDF全文 (1111)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是区别于传统线性RNA的一类新型RNA。研究发现,circRNA 的表达失调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新的证据表明,circRNA 可作为诊断或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肾损伤、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circRNA的研究,已成为RNA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广泛参与到生命研究的进程中。本文将就circRNA的形成、性质、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 王冲 王贵松 李月红
    摘要 (1347) PDF全文 (737)
    血脂代谢异常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CKD)的各个分期。CKD 患者氧化应激增加、炎性反应导致高密度脂蛋白(HDL)蛋白质组学及脂质组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HDL 促胆固醇外流能力、抗氧化能力、抗炎能力、内皮保护能力下降,这些HDL 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促进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加剧CKD本身病程的进展。
  • 朱凯 陈星华 丁国华 王惠明
    摘要 (1567) PDF全文 (947)
    近年的研究发现表达或功能异常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息息相关。本文就lncRNA 在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相关单侧输尿管梗阻性肾病、膜性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多囊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靶点。
  • 宋凯云 刘必成 汤日宁
    摘要 (2323) PDF全文 (104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性疾病,深入探讨DKD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改善DKD预后至关重要。传统观念认为,足细胞损伤是DKD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最新证据表明,肾小球内皮细胞(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GEC)损伤在DKD 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足细胞与GEC存在许多共同的信号途径,两者之间的对话在DK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DKD 发生时,足细胞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信号素(semaphorins,Sem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等信号分子的异常分泌促进了内皮细胞损伤,同时损伤的GEC分泌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Krüppel 样因子2(Krüppel-like factor 2,KLF2)等信号分子的异常亦可作用于足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对话对阐明DKD 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DKD的新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 陈露 孙东
    摘要 (2218) PDF全文 (1379)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延缓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进展。MSCs主要通过旁分泌效应(如外泌体)改变细胞微环境发挥其治疗作用。MSCs产生的外泌体携带的mRNA、微小RNA(miRNA)和蛋白质通过调节内源性分子调节细胞凋亡、炎症、纤维化和血管生成来拯救受损细胞,从而发挥保护作用。肾脏微血管损伤伴随肾脏慢性缺氧是CKD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文对MSCs来源外泌体与CKD 的发病和治疗等的关系进行综述,重点探讨MSCs 来源外泌体通过肾脏微血管损伤修复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并讨论它们在个体化治疗中的治疗潜力。
  • 姚登湖 王惠明 丁国华
    摘要 (1796) PDF全文 (1270)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种致命性的坏死性小血管炎。目前其常规疗法主要基于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但日渐显示出其毒副作用,且不能有效控制部分难治性血管炎的疾病活动及复发。因此,临床急需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新型靶向药物。近十年来各种新型生物靶向药物不断涌现,针对AAV患者开展了很多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本文分别就抗CD20 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抗TNF - α 单克隆抗体[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依那西普(etanercept,ETN)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ADA)]、其他类型单克隆抗体[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MPZ)、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OMZ)]、C5a 受体抑制剂(avacopan,CCX168)及IL-6受体抑制剂(tocilizumab)做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针对难治性/复发性AAV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