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与方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于磊 周绪杰 吕继成 丁嘉祥 朱厉 张宏
    2011, 27(8): 606-610.
    摘要 (4332) PDF全文 (1092)
    Baidu(1)
    目的 构建钠依赖的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基因异源表达体系,为探讨突变引起SGLT2蛋白功能及表达异常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利用RT-PCR法从人肾组织中获得SGLT2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XL-GFP(绿色荧光蛋白)中,将携带有SGLT2基因的PEXL载体转染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获得目的蛋白的瞬时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在HEK293细胞的表达和分布,并通过摄取实验进一步验证SGLT2蛋白的转运功能。 结果 SGLT2-GFP蛋白可在HEK293细胞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SGLT2-GFP蛋白在细胞膜上呈点状分布,并且与细胞膜标记物(DiI)有良好的共定位,转染SGLT2-GFP质粒的HEK293细胞的转运活性较对照组(未转染及转染空质粒细胞组)强约3.5倍(P < 0.01)。 结论 成功构建了SGLT2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SGLT2基因表达、功能及SGLT2突变在家族性肾性糖尿发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刘少军 刘玲 李铭新 王艳 丁桂甫 薛骏 顾勇 郝传明 林善锬
    2010, 26(11): 851-856.
    摘要 (4130) PDF全文 (1080)
    目的 利用多晶硅纳米孔技术人工合成一种多孔隙薄膜,并在薄膜上培养狗肾脏细胞(MDCK),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膜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对硅片进行旋涂光刻胶、湿法刻蚀、电镀等以形成一种孔隙规整的多孔薄膜,并采用多种细胞外基质对其进行包被修饰,然后进行MDCK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功能等。 结果 人工合成了一种孔隙大小可控,孔隙结构规整的多孔隙薄膜。多种细胞外基质包被并不影响膜孔径结构,其中Ⅳ型胶原包被后细胞最容易黏附、生长、增殖。多孔隙薄膜不诱导细胞死亡,也不诱导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与细胞之间结合紧密,顶端有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提示其功能活跃。 结论 基于MEMS工艺研制的多孔隙薄膜生物相容性较好,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可以考虑作为组织工程模拟肾小球滤过膜的支架材料。
  • 肖静 刘章锁 聂志勇 王雅楠 赵国强
    2010, 26(9): 708-713.
    摘要 (3543) PDF全文 (1034)
    Baidu(9)
    目的 应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注射抗GBM肾炎大鼠,观察各种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学的变化。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1)肾炎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入人抗GBM抗体;(2)正常对照Ⅰ组:经尾静脉注入非抗体性的健康人lgG;(3)对照Ⅱ组:经尾静脉注入抗GBM抗体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干预Ⅰ组:经尾静脉注入人抗GBM抗体,第7天后再经尾静脉注入抗GBM抗体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1.5 ml/100 g);(5)干预Ⅱ组:经尾静脉注入人抗GBM抗体,第14天后再经尾静脉注入抗GBM抗体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在实验后第7、14、21天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量、BUN、Scr和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结果 第21天干预Ⅰ组尿蛋白量为(16.62±5.53) g/d、BUN为(11.53±2.26) mmol/L、Scr为(102.46±16.86) μmol/L,均显著低于肾炎模型组(P < 0.05);干预Ⅱ组较肾炎模型组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肾脏细胞增生、新月体的形成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均少于肾炎模型组,但干预I组更为明显。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之间无明显变化。 结论 早期应用抗GBM抗体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改善抗GBM肾炎大鼠的肾脏病变。
  • 黄智敏;孙强;潘珺;李婷;赵秀芬;钱军;邢昌赢
    2010, 26(7): 550-555.
    摘要 (3835) PDF全文 (833)
    Baidu(1)
    目的 探讨兔抗人足细胞蛋白抗体诱导新型被动型大鼠肾炎模型的方法及病理特点。 方法 制备兔抗人足细胞蛋白抗血清,一次性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建立新型被动型肾炎模型。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被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注射抗血清第7天组、第14天组、第21天组、第28天组和正常兔血清注射组。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胆固醇、尿素氮的变化,并通过光镜、免疫荧光、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 结果 注射兔抗人足细胞蛋白抗血清后,24 h尿蛋白量逐渐升高,第28天组大鼠尿蛋白量(m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兔血清注射组(48.56±13.80比5.34±2.77、11.32±4.90,均P < 0.01);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和血肌酐(μmol/L)在注射抗血清第28天组(0.90±0.47,33.48±9.94)与正常对照组(1.68±0.54,26.03±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但与正常兔血清注射组(1.34±0.87,27.40±4.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白蛋白(g/L)在兔抗血清注射组(28.20±0.87,27.80±1.97,27.42±1.66,27.77±1.9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9.98±0.76)(均P < 0.05),但与正常血清注射组(28.68±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胆固醇、尿素氮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鼠肾脏病理显示,正常对照组及正常兔血清注射组未见明显变化;光镜示注射抗血清第28天组可见少量钉突形成;免疫荧光示注射抗血清后肾小球基底膜上兔IgG沉积强度逐渐减弱,而鼠IgG沉积强度逐渐增强,大鼠C3沉积的强度在第21天时最强;电镜显示注射抗血清后第14天大鼠肾脏逐渐出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足突融合。 结论 兔抗人足细胞蛋白抗体诱导的新型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
  • 王光兰 陈爽 张丽红 范颖 吴珊
    2010, 26(4): 300-303.
    摘要 (5949) PDF全文 (1573)
    目的 建立纯度高、操作简便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离纯化方法。 方法 Wistar大鼠无菌取肾前先心脏抽血替代原位肾脏灌注,分离肾皮质,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后用45% Percoll分离液制备细胞悬液直接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所得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原代培养并传代,根据细胞形态、细胞角蛋白18(CK18)和水通道蛋白1(AQP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化学染色进行鉴定。 结果 此简化方法获得的肾小管细胞中肾小球掺杂明显减少,培养4~5 d后细胞融合长满,呈典型上皮样细胞的鹅卵石状,其CK18、AQP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化学染色几乎均呈阳性,证实所培养细胞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结论 改良后的分离纯化方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操作简便。
  • 戴厚永 汤日宁 马坤岭 郑敏 倪杰 李青 张晓良 刘必成
    2010, 26(1): 48-52.
    摘要 (4075) PDF全文 (1154)
    Baidu(8)
    目的 应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建立具有胰岛素抵抗和早期肾脏损害特征的2型糖尿病模型。 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SHR大鼠2周诱导胰岛素抵抗,同时用WKY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大鼠收缩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及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禁食12 h后,模型组予以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35 mg/kg,对照组予以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STZ 72 h后测随机血糖,以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观察8周后模型组与对照组的肾质量指数、收缩压、血脂、尿蛋白排泄以及肾脏病理变化情况。 结果 SH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血脂、血糖均显著增加(均P < 0.05),HOMA-IR也显著升高(5.03±0.38比2.61±0.34,P < 0.05)。8周后,模型组大鼠多尿、多饮、体质量减轻,收缩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 0.01)。尿蛋白量(24 h)明显增加[(57.58±16.54) mg/24 h比(5.35±1.90) mg/24 h,P < 0.01],肾质量指数(mg/g)也增加(P < 0.05),造模成功率为81.8%。病理改变为肾脏肥大,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足细胞空泡变性,足突消失,部分融合。 结论 联合高糖高脂饲料及小剂量STZ注射SHR大鼠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特征的动物模型,并诱导出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为进一步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干预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动物模型。
  • 王丽梅 刘必成 吕林莉 朱颖 蔡珂丹 郑敏
    2009, 25(7): 555-560.
    摘要 (3610) PDF全文 (795)
    目的 探讨基于直接标记法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抗体微阵列(也称抗体芯片)构建方法,并评价其技术可行性。 方法 通过玻片处理、活化、固定等程序构建白蛋白抗体芯片。摸索用生物素标记标准品白蛋白及尿液样本的最佳条件。经封闭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标准品白蛋白,孵育,洗涤后加入链酶亲和素-Cy3,再经过孵育、洗涤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仪获取荧光强度值。根据不同浓度标准品白蛋白的荧光信号强度值做出浓度-信号强度曲线,并评价其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收集临床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对尿液样本同时行免疫比浊法和抗体芯片法检测白蛋白值。 结果 生物素标记标准品白蛋白和样本的最佳总蛋白/生物素质量比为2∶1。根据标准品白蛋白所做出的标准曲线其R2 > 0.99;捕获抗体浓度为1 g/L时,最低白蛋白检测浓度为0.0617 mg/L。阵列内变异系数为3.35%~7.59%;阵列间变异系数为6.78%~9.22%。抗体芯片检测值与免疫比浊法检测值呈正相关(R2 = 0.9199,P < 0.01)。 结论 成功构建基于直接标记法的抗体芯片,其具有简单、快速、高效、高灵敏度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具有开发应用于微量白蛋白尿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潜力。
  • 万建新;邹臻寰;许艳芳;尤丹瑜;崔炯;潘阳彬 谢鸣部
    2009, 25(6): 476-480.
    摘要 (3611) PDF全文 (955)
    Baidu(8)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分化为肾小管上皮样细胞的差异。 方法 抽取SD大鼠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纯化的MSC。以流式细胞仪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取扩增3代的MSC分组培养:(1)对照组: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2)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胎牛血清+缺血再灌注肾脏匀浆上清+ATRA;(3)联合诱导组:胎牛血清+缺血再灌注肾脏匀浆上清+ATRA+表皮生长因子(EGF)+骨形成蛋白(BMP-7)。诱导7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化学染色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 结果 流式细胞仪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MSC,CD44阳性细胞表达率为97.8%±0.9%;CD90阳性细胞表达率为96.8%±1.4%;CD29阳性细胞表达率为97.6%±2.4%;而CD11b/c阳性细胞表达率为13.2%±0.6%; 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为1.2%±0.5%。诱导7 d后,与对照组长梭形细胞相比,ATRA组部分细胞为圆形、短梭形单层排列;联合诱导组的大部分细胞为圆形、短梭形,细胞密集处呈鹅卵石样排列。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为阴性;ATRA组部分细胞阳性;联合诱导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免疫细胞化学显示,ATRA组和联合诱导组细胞cytokeratin-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7%±1.08%和47.52%±2.13%,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88%±2.46%和36.15%±1.1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在体外模拟的急性肾衰竭微环境中加入ATRA可诱导MSC部分分化为肾小管上皮样细胞。联合EGF、BMP-7共同诱导能进一步促进MSC向肾小管上皮样细胞分化。
  • 袁莉;梅长林
    2009, 25(1): 53-57.
    摘要 (2560) PDF全文 (836)
    Baidu(3)
  • 杜晓英;朱阳军;李林法;何强;陈江华
    2008, 24(4): 282-286.
    摘要 (4219) PDF全文 (978)
    Baidu(6)
    目的 以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为标准,评价在重度肾功能不全[GFR≤30 ml·min-1·(1.73 m2)-1]患者GFR的评估中,本底矫正在提高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准确性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33例,年龄均>20岁,男性/女性=13/20,平均Scr 334 μmol/L,诊断均符合美国NKF-K/DOQI关于慢性肾脏病定义。排除肾功能急性恶化因素、水肿、肢体缺如及心功能不全。分别检测患者身高、体质量。常规99mTc-DTPA肾动态功能显像,采用双肾下极(传统Gates法,a法)及肾周环形勾画法(b法)获取图像本底,并分别由计算机自动计算GFR值(GFRa和GFRb)。于注射后2 h、4 h各抽血4 ml,离心后取血浆1 ml,测量其放射性计数。计算99mTc-DTPA的血浆清除率(双血浆法, GFRp)作为GFR标准。所测数值均用体表面积标准化。肾动态显像两种不同方法求得的GFRa和 GFRb值分别与99mTc-DTPA的血浆清除率进行比较。 结果 两种方法,即Gates法、肾周环形本底法,所得的GFR测量值与99mTc-DTPA的血浆清除率(GFRp)比较:相关系数(ra、rb)分别为0.602、0.834;偏差中位数分别为8.33、-4.41;绝对偏差中位数分别为8.33、4.49。GFRa和GFRb落在GFRp±15%、 ±30%和±50%范围内的病例百分数分别为24.2%、30.3%和48.5%及33.3%、51.5%和81.8%。 结论 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中,传统的Gates法明显高估了患者实际的GFR值,而肾周环形本底的选取能明显提高传统Gates法的准确性,可能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张鹏飞;李继福;张梅;刘春喜;丁士芳;梁向明;徐新生;张彦恩 崔先泉;李晓楠;张运
    2008, 24(3): 196-201.
    摘要 (4278) PDF全文 (883)
    目的 建立一种适于介入性技术研究的肾动脉粥样硬化小型猪动物模型。 方法 纯种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CEMP)8只,饲以高脂饮食13周后,以过大球囊拉伤单侧肾动脉,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至40周。分别测定第1、14、40周的血脂和血肌酐水平,并于第14和40周行血管内超声检查。40周处死动物后,采集标本行苏木素-伊红、Masson三色和油红O染色及抗巨噬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第40周CEMP血脂和血肌酐水平较第1周明显升高,损伤侧肾脏出现灶性缺血性病理改变。CEMP肾动脉适于血管造影和介入性血管内超声检查,后者提供了清晰的血管截面病变信息,损伤侧肾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未损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9±0.03) mm比(0.30±0.02) mm,P < 0.05]。病理检查证实肾动脉病变符合粥样硬化特征,形成的斑块中,纤维性占85%,纤维脂质性占15%。 结论 成功建立了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和适于介入性技术研究的肾动脉粥样硬化小型猪动物模型。血管内超声技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变的评价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朱厉 丁嘉祥 吕继成 张宏 王海燕
    2008, 24(2): 130-133.
    摘要 (4141) PDF全文 (829)
    目的 检测EB病毒转化前后人类B细胞中与IgA1糖基化相关基因ST6GALNAC2的表达以及其所翻译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效应的改变情况,探讨EB病毒转化后的B淋巴细胞能否完全替代新鲜外周血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 方法 IgA肾病患者2例,IgA骨髓瘤患者2例和健康对照3例为研究对象。用CD19免疫磁珠提取研究对象新鲜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用EB病毒转化获得永生化B淋巴细胞。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新鲜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EB病毒转化后的B淋巴细胞中ST6GALNAC2基因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和EB病毒转化后B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A1分子上唾液酸水平。 结果 EB病毒转化后的B淋巴细胞较外周血中新鲜提取的B淋巴细胞ST6GALNAC2基因表达和分泌的IgA1分子上唾液酸水平均明显下降。 结论 当研究糖基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编码的糖基化相关酶的效应时,EB病毒转化后的B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替代新鲜外周血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
  • 黄大伟;傅博;陈香美;孙雪峰;谢院生;蔡广研;严泉剑
    2008, 24(1): 46-50.
    摘要 (4432) PDF全文 (763)
    目的 利用人Nanog基因转染生物人工肾的种子细胞(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C),提高其增殖能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种子细胞,为克服肾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匮乏及生物人工肾的快速构建提供新途径。 方法 制备含有人Nanog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2型病毒颗粒rAAV2-hNanog,用rAAV2-hNanog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然后采用RT-PCR检测hNanog基因在转染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再用MTT、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hNanog基因对肾小管细胞HKC生长的影响。 结果 rAAV2-hNanog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后,RT-PCR检测表明hNanog基因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稳定表达;同时,小管上皮细胞在转染后的增殖能力也显著增强(P < 0.05)。光镜下观察发现,转染的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 结论 利用hNanog基因提高生物人工肾小管种子细胞的增殖能力,可为生物人工肾的快速构建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常明;刘书馨;陈香美;谢院生;吕杨;尹忠
    2007, 23(11): 740-743.
    摘要 (4911) PDF全文 (1240)
    Baidu(3)
    目的 建立从肾穿刺活检石蜡组织切片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的方法。 方法 肾脏病理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IgA肾病和膜性肾病各2 例的肾活检组织蜡块,包埋时间1个月~5 年。提取方法包括清洁切片、融蜡、消化及DNA的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片段。 结果 2 张2 μm厚石蜡切片获取的DNA总量为10~30 μg。ACE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6例标本均在490 bp 和(或)190 bp 处显示清晰条带。HBcAg的PCR扩增结果显示,2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标本在132 bp 处显示清晰条带,其余4例阴性。 结论 本方法可以从肾穿刺活检石蜡切片中获取足够高质量DNA并进行PCR扩增,方法简便,结果稳定,不受包埋时间长短的限制,为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肾活检组织的大宗遗传学分析提供了可能。
  • 周剑锋;袁发焕;李娜;侯卫平
    2007, 23(10): 668-672.
    摘要 (4026) PDF全文 (1013)
    Baidu(8)
    目的 建立大鼠后肾间充质细胞(MMC)的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细胞技术平台。 方法 采用胚胎后肾组织块接种培养法。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细胞形态。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及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表型标记蛋白以及成脂、成骨多向诱导分化等方法鉴定。 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单个核,核质比大,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不表达CD31、CD34、CD45,但明显表达CD29、CD166。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该细胞不表达E-钙黏蛋白(E-cadherin),但明显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细胞可以传代至10代以上并且保持其间充质细胞表型,且在成脂及成骨诱导培养的条件下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结论 原代培养的细胞为间充质细胞并且可以传代,具备较强的细胞增殖能力和表型稳定性,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可靠资源。
  • 杨洁;张翔;陈锐;杜德伟;李占亭;赵晶;杨安钢;孙脊峰
    2007, 23(6): 400-403.
    摘要 (4135) PDF全文 (985)
    Baidu(2)
    目的 构建具有缺氧调控活性的基因治疗载体,其表达可由缺氧选择性诱导,用于转导基因的可控性表达。 方法 合成各种缺氧应答基因的缺氧应答元件 (HRE)寡核苷酸序列,与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组合,驱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治疗基因人红细胞生成素(hEPO)的转录。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和hEPO的表达以确定其缺氧转录活性。 结果 在各种缺氧调控载体中,由鼠磷酸甘油酸激酶(mPGK)的HRE与CMV启动子组合而成的缺氧应答启动子显示出高缺氧应答性,而且缺氧诱导的表达水平与完整的CMV启动子在常氧环境下的转录水平相近。 结论 3HRE/mPGK/CMV缺氧调控载体对于实现治疗基因的精确调控表达可能非常有用。
  • 刘娜;严海东;李雪竹
    2007, 23(4): 251-256.
    摘要 (4521) PDF全文 (816)
    Baidu(4)
    目的 建立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 小分子干扰RNA(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并检测MCP-1 siRN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MCP-1基因的抑制效应。 方法 针对人MCP-1 mRNA 67、116、142位点设计并合成3对MCP-1 siRNA序列。构建MCP-1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HKC。转染24 h后分别应用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HKC内MCP-1 mRNA、蛋白表达,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MCP-1 siRNA。以筛选出的MCP-1 siRNA序列构建慢病毒穿梭质粒。使用慢病毒穿梭质粒进行慢病毒颗粒的包装和生产,得到病毒液并确定其滴度。以病毒液感染HKC,筛选MCP-1 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并应用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HKC内MCP-1 mRNA、蛋白表达。 结果 成功建立MCP-1特异性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MCP-1 siRNA稳定转染能下调人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 mRNA (68.49±6.38)%、蛋白(72.97±6.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MCP-1特异性siRNA能高效抑制HKC内MCP-1基因表达。MCP-1 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的建立为MCP-1基因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防治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
  • 段绍斌;陈愔音;刘伏友;刘虹;彭佑铭;肖力;李瑛;凌光辉
    2007, 23(4): 257-262.
    摘要 (4414) PDF全文 (778)

    目的 研究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短发夹RNA(shRNA)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增殖,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有关机制。 方法 构建TGF-β1 shRNA的pcDU6载体质粒,体外培养HK2细胞株。采用脂质体转染将表达TGF-β1 shRNA的pcDU6质粒载体(pcDU6-A1-A2和pcDU6-B1-B2)分别导入实验组细胞。用HSA(5 g/L)刺激HK2细胞12 h或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RT-PCR半定量分析HK2细胞中TGF-β1、CTGF和FN mRNA的表达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K2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及FN蛋白质水平。 结果 HK2细胞在HSA刺激下,其TGF-β1、CTGF及FN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培养液中TGF-β1和FN的蛋白质含量亦明显升高 (P < 0.05)。与pcDU6空载体组比较,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 shRNA干扰组TGF-β1、CTGF及FN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 < 0.05)。TGF-β1 shRNA转染HK2细胞后12 h或24 h,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和FN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HK2细胞增殖被部分抑制(P < 0.05)。在细胞增殖、TGF-β1、CTGF及FN基因表达方面,TGF-β1 shRNA干扰组组间比较,以及pcDU6空载体转染组与HSA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 shRNA能够明显抑制HSA刺激下HK2细胞增殖、TGF-β1、CTGF和FN基因的表达。HSA刺激HK2细胞增殖及CTGF和FN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TGF-β1介导。

  • 金晓明;张磊;史炯;黄立娟;佟丹丹
    2007, 23(2): 115-120.
    摘要 (5616) PDF全文 (1092)
    Baidu(23)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IgA肾病(IgAN)动物模型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葡聚糖G200、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和金葡菌的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诱导小鼠IgA肾病模型。用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方法对3 组IgAN模型小鼠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 (1)葡聚糖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部分肾小球大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肝和脾可见弥漫性的粉染物质沉积;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少量低电子密度的致密沉积物,肝和脾可见淀粉丝样物质沉积。(2)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有少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多,间质炎细胞浸润明显;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无电子致密沉积物。(3)金葡菌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组尿蛋白增高,伴有血尿;免疫荧光显示多数肾小球均可见大量IgA沉积;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伴系膜基质轻度增生;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和基底膜的内皮细胞下可见高电子密度的致密沉积物。结论 金葡菌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组诱导的IgAN模型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与人IgAN极其相似,是3种IgAN模型中最理想的IgAN模型。
  • 高绪霞;黄海长;李晓玫
    2007, 23(1): 44-48.
    摘要 (4561) PDF全文 (1054)
    Baidu(12)
    目的 建立肾脏成肌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为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技术平台。方法 采用肾皮质组织块接种培养法,培养的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电镜下观察细胞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型标记蛋白等进行鉴定。同时检测细胞对不同细胞因子的生长反应。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梭形,单个核,多突起,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不表达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原上皮氨基肽酶 P(EAP),不表达角蛋白(cytokeratin)和结蛋白(desmin)。细胞可以传代至5代,并且保持成肌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增殖,而γ-干扰素对细胞无增殖效应。结论 原代培养细胞为成肌纤维细胞并且可以传代,具备对细胞因子的生长调节反应,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
  • 张露;刘必成;王艳丽;张晓良;吕林莉;刘殿阁
    2006, 22(2): 119-123.
    摘要 (3900) PDF全文 (981)
    Baidu(26)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10例,7例为CKD患者,全部符合 K/DOQI指南中CKD的诊断标准,并且有肾脏病理诊断。依据GFR水平以及CKD分期,将7例患者分为两组:Ⅰ组:GFR≥80 ml&#8226;min-1&#8226;(1.73 m2)-1(CKD1~2期)共4例; Ⅱ组:GFR≤40 ml&#8226;min-1&#8226;(1.73 m2)-1(CKD3~5期)共3例。另选取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应用Raybiotech人类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同时检测各组尿液中20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KD患者共有15种因子的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RENTE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选择素(seletin)、Fa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了2~5倍,其中尿MCP-1, RANTES, TIMP-1, TNF-α和 VEGF的水平随着GFR的下降而进一步升高。VCAM-1 和PDGF-BB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在芯片所包含的20种细胞因子中,MMP-9的水平变化尤其显著,同正常对照组相比,CKDⅠ组是正常对照组的492.8倍,CKDⅡ组是正常对照组的198.7倍。结论 首次应用抗体芯片技术,证实CKD患者尿液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且与疾病所处阶段有一定的关系。
  • 卓莉;刘伏友;彭佑铭;周凌辉;刘映红;刘虹;许向青
    2005, 21(8): 495-497.
    摘要 (4576)
    Baidu(27)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无菌性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 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高糖组、脂多糖组和红霉素组。5周后, 进行2 h腹膜平衡试验(PET), 检测腹膜功能; 测定腹膜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 观察腹膜厚度、血管数及其它组织学改变;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腹膜组织纤连蛋白(FN)表达率。结果 高糖+乳糖酸红霉素可致腹膜结构及功能类似无菌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改变特征。 结论 高糖+乳糖酸红霉素可构建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