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使用≥1次血管内碘对比剂的成年住院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使用他汀类药物定义为应用碘对比剂前48 h内使用任意一种他汀类药物。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AKI,即碘对比剂使用后至出院前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以30 d作为终点观察时间;次要终点事件为碘对比剂后AKI(post?contrast AKI,PC?AKI),即碘对比剂使用后72 h内的AKI。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结局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通过交互作用检验年龄、性别、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合并糖尿病及碘对比剂给药方式亚组对这一关系的效应修饰作用。 结果 共10 321例使用碘对比剂的成年住院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年龄63(54,71)岁,男性6 274例(60.8%),2 372例(23.0%)患者在使用碘对比剂前服用他汀类药物。296例患者发生院内AKI人时发病率为2.5例/千人天,他汀组和非他汀组院内AKI人时发病率分别为3.2、2.4例/千人天。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剂、使用利尿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碘对比剂经动脉给药、eGFR<60 ml·min-1·(1.73 m2)-1比例及血肌酐均较高,全麻手术、重症肝病、肿瘤比例及eGFR均较低(均P<0.05)。10 321例患者中,5 867例患者有应用碘对比剂后72 h内血肌酐检测结果,其中70例(人时发病率为4.0例/千人天)确诊PC?AKI。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患者住院期间院内AKI(HR=0.65,95% CI 0.45~0.93,P=0.017)及PC?AKI(HR=0.44,95% CI 0.22~0.88,P=0.020)的独立保护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与使用他汀类药物对院内AKI的保护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39),仅在非糖尿病组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对院内AKI存在保护作用(HR=0.45,95% CI 0.26~0.77)。在年龄、性别、基线eGFR、碘对比剂给药方式亚组中未观察到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交互>0.05)。 结论 住院患者在应用碘对比剂前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院内AKI和PC?AKI发生风险降低均独立相关,且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院内AKI的相关性在非糖尿病人群中更显著。提示住院患者在应用碘对比剂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预防AKI发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组织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改变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肾活检诊断的IMN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评估肾组织中TLS表达,根据肾组织TLS表达阳性与否分为TLS阳性组和TLS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临床缓解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滴度与肾组织TLS阳性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TLS阳性组和TLS阴性组患者蛋白尿缓解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蛋白尿缓解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TLS预测蛋白尿缓解的价值。 结果 共120例IMN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50.00(40.00,57.75)岁,男性78例(65.00%),24 h尿蛋白量(7.54±4.14)g,89例(74.17%)血清PLA2R抗体阳性,血清PLA2R抗体滴度为90.49(48.88,155.33)RU/ml。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S主要分布于肾组织肾皮质肾小球或肾血管周围。TLS阳性组43例,TLS阴性组77例。TLS阳性组患者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为83.72%(36/43)。与TLS阴性组比较,TLS阳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t=-3.474,P<0.001)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Z=-2.076,P=0.045)均较低,高血压比例(χ2=6.511,P=0.011)、血清肌酐(t=2.006,P=0.028)、24 h尿蛋白量(t=4.140,P<0.001)、血清PLA2R抗体滴度(Z=4.628,P=0.001)、肾小球硬化比例(Z=2.403,P=0.019)、肾间质纤维化比例(χ2=4.088,P=0.043)、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比例(χ2=9.261,P=0.002)、肾小管萎缩比例(χ2=4.936,P=0.026)以及肾脏疾病进展极高风险比例(χ2=9.352,P=0.002)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LA2R抗体滴度为肾组织TLS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14,95% CI 1.007~1.021)。中位随访时间为18.00(95% CI 16.07~19.93)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TLS阳性组患者蛋白尿缓解率低于非TLS阳性组(Log?rank χ2=9.339,P=0.00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S阳性是蛋白尿缓解的独立相关因素(HR=0.228,95% CI 0.177~0.297)。ROC曲线显示TLS具有一定的蛋白尿缓解的临床预测价值(AUC=0.703,95% CI 0.608~0.798)。 结论 肾组织TLS阳性的IMN患者蛋白尿缓解率低,病理损伤较重,疾病进展风险较高。TLS有望成为预测IMN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病理标志物。
目的 评估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究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疗效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RTX单药治疗的IMN患者,RTX方案采用B细胞指导给药方案,通过多次给药达到外周血CD19+ B细胞清零,每2~3个月监测并按需追加RTX剂量以维持B细胞清零状态。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分析6个月、12个月及随访期末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复合缓解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R语言构建疗效预测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该研究纳入147例IMN患者,年龄56(47,65)岁,男性99例(67.4%),其中初治69例(46.9%),复治78例(53.1%)。随访时间为14.4(12.0,15.0)个月,RTX使用总剂量为1 800(1 200,2 400)mg。随访6个月、12个月及随访期末的复合缓解率分别为36.7%(54/147)、59.9%(88/147)、63.3%(93/147);其中随访6个月、12个月及随访期末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1%(9/147)、13.6%(20/147)、19.7%(29/147)。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0.335,95% CI 0.135~0.833)、复治(OR=0.333,95% CI 0.144~0.771)、高胆固醇(OR=0.716,95% CI 0.577~0.888)、高血清肌酐(OR=0.978,95% CI 0.963~0.993)、6个月内B细胞重建(OR=0.273,95% CI 0.115~0.645)是IMN治疗复合缓解的独立相关因素。以此构建预测RTX治疗IMN患者疗效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复合缓解的准确性良好(AUC=0.814,95% CI 0.744~0.883),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χ2=11.917,P=0.155)显示该模型预测的复合缓解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随访期间,共出现42例次(28.6%)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过敏反应(12例次,8.16%),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RTX单药治疗IMN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构建的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预测RTX治疗IMN的疗效。
目的 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对顺铂所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作用及潜在机制。 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来源于顺铂作用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的GSE227970数据集,对正常和顺铂损伤细胞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和基因本体论分析。18只8周龄、体重(22±2)g、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顺铂组和cAMP组,每组6只。cAMP组腹腔注射30 mg/kg环磷酸腺苷葡胺,正常组和顺铂组注射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10 d;顺铂组和cAMP组第8天腹腔注射20 mg/kg顺铂1次。称量小鼠体重和肾重并计算肾重/体重比值;检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HE染色评价肾损伤程度;Western印迹检测AMP活化的蛋白质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体外实验中,HK-2细胞设置正常组、顺铂组、cAMP组及cAMP+AMPK抑制剂组;免疫荧光检测HK-2细胞磷酸化(p)-AMPK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和氧化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ADH)比值。 结果 生信分析表明顺铂损伤细胞轴突导向、Ras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和cAMP信号通路发生显著变化。顺铂组小鼠体重、肾重和肾重/体重比值低于正常组,而cAMP干预后肾重高于顺铂组(均P<0.05),体重和肾重/体重比值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铂组小鼠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管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AMP干预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管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顺铂组(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AMP干预后可显著升高顺铂诱导小鼠肾组织中降低的AMPK/ACC通路蛋白(均P<0.05)。体外实验中,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顺铂诱导的HK-2细胞中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添加cAMP后p-AM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cAMP干预可恢复顺铂诱导HK-2细胞降低的三磷酸腺苷含量和NAD+/NADH比值,减少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均P<0.05),且AMPK抑制剂可以消除cAMP对顺铂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 cAMP对顺铂所致AKI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ACC信号通路有关。
该文报告1例以非单一症状夜间遗尿为首发症状的法布里病儿童病例。患儿6岁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遗尿伴日间尿频症状,通过高危筛查偶然发现和确诊法布里病。患儿干血纸片法α半乳糖苷酶A活性1.97 μmol·L-1·h-1,法布里病相关基因GLA存在c.640-801G>A变异,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肾功能检查均正常,但尿沉渣镜检发现有桑葚小体,支持患儿存在肾脏损害。提示法布里病可以遗尿为首发症状,且在疾病早期尿液中可见桑葚小体。
该文报告1例以急性肾损伤、蛋白尿为首发表现,不伴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例,肾活检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中以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不伴免疫复合物沉积。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并达到完全缓解。此类病例的肾脏病理改变极为少见,通过文献复习考虑可能由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或)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该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是新发现的一种定植于人体肠道的益生菌。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肠?肾轴概念基础上发现阿克曼菌与肾脏疾病进展存在相关性。在先天性肾病、慢性肾脏病及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等肾脏疾病的发生、转归与治疗过程中,肠道内阿克曼菌丰度也会随之改变。阿克曼菌与肾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综述从阿克曼菌的生物学特征、阿克曼菌在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丰度变化及其生物效应等方面,介绍了阿克曼菌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究阿克曼菌在肾脏疾病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出现全身多系统并发症,并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ESKD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使患者不得不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延缓CKD进展,以降低ESKD发生率和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是CKD治疗的主要目标。该指南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综合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包括CKD患者进展风险评估、延缓疾病进展方法以及并发症管理等综合策略,为临床医师提供基于最新证据和适合国情的CKD管理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