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李阳, 王一梅, 李芳, 沈波, 丁小强, 方艺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疾病负担及纵向变化趋势。 方法 这是一项基于监测数据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CKD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 ASPR)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ASMR)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分析CKD的ASPR在1990—2019年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9年,15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CKD患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4.26亿和79.8万,分别占全球的61.1%和55.9%。中国的ASPR和ASMR分别为8.1%和11.2/10万,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6%和18.3/10万)。北美洲和大洋洲“一带一路”国家的CKD疾病负担较高,欧洲的CKD疾病负担较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的CKD患病和死亡数分别占全部CKD病因患病和死亡数的23.7%和68.8%。从1990年至2019年,150个国家(98.0%)CKD的ASPR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是摩洛哥(APC=1.52%)。空间热点分析显示,CKD的ASPR热点区域集中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CKD的ASMR热点区域集中于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一带一路”国家的社会人口指数和期望寿命与CKD的ASPR呈正相关(r=0.409,P<0.001;r=0.361,P<0.001),与CKD的ASMR呈负相关(r=-0.317,P<0.001;r=-0.391,P<0.001)。 结论 “一带一路”国家CKD疾病负担严重,且患病率上升速度快。未来需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卫生合作,以共同应对CKD等慢性疾病带来的挑战。

  • 陆静, 王雨佳, 张玉霞, 陈志清, 李永琪, 伍敏, 汤日宁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早期识别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和验证骨量异常风险预测模型及构建动态列线图。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测量的骨密度T值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分别使用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构建ESRD患者骨量异常风险预测模型。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和准确性评估两个模型的性能,进而选取最优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 test)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最优模型进行评价以判断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在最优模型基础上,构建个体化动态列线图。 结果 最终共纳入254例ESRD患者,其中男性160例(63.0%),血液透析161例(63.4%),骨量异常202例(79.5%)。训练组(n=178)和验证组(n=76)骨量异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2%比80.3%,χ2=0.036,P=0.849)。LASSO和逐步回归模型最终纳入的变量及变量参数一致,均为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5个变量。两个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IC、BIC和准确性也相同,分别为113.45、132.54和0.837。因此,本研究中LASSO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性能一致,可视为同一模型,将其命名为Model。预测模型Model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23(95%CI 0.884~0.963)和0.809(95%CI 0.675~0.943),在训练组的最佳截断值为0.858,敏感性为0.801,特异性为0.973,准确性为0.837;取该截断值时,验证组的敏感性为0.689,特异性为0.800,准确性为0.711。校准曲线、拟合优度检验(P>0.05)和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Model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使用预测模型的5个预测因子构建了动态列线图。 结论 基于预测模型,一个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动态列线图被构建,为ESRD患者骨量异常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实用工具,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诊断。

  • 刘静, 王璐璐, 江蕾, 杨俊伟, 曹红娣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法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人群的临床应用价值,筛选临床上可替代同位素99mT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99mTc?mGFR)的较优方案。 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选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科住院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方法:分别在5 ml碘海醇静脉推注后2 h和4 h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碘海醇浓度,并采用Br?chner?Mortensen公式和Jacobsson公式计算双血浆及单血浆碘海醇清除率。血肌酐测定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采用CKD流行病学协作公式计算。以99mTc?mGFR为金标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比较碘海醇双血浆清除率法测定的GFR(Iohexol?DS?mGFR)、碘海醇单血浆4 h清除率法测定的GFR(Iohexol?SS4h?mGFR)、碘海醇单血浆2 h清除率法测定的GFR(Iohexol?SS2h?mGFR)及eGFR与99mTc?mGFR的相关性;应用Bland?Altman分析、95%一致性区间(95% limits of agreement,95%LoA)、组内相关系数等方法比较Iohexol?DS?mGFR、Iohexol?SS4h?mGFR、Iohexol?SS2h?mGFR及eGFR与99mTc?mGFR的诊断一致性。 结果 共计64例CKD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58.91±13.08)岁,男性38例,女性26例。依据99mTc?mGFR分期,CKD 1期12例(18.8%),CKD 2期14例(21.9%),CKD 3期26例(40.6%),CKD 4期10例(15.6%),CKD 5期2例(3.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ohexol?DS?mGFR、Iohexol?SS4h?mGFR、Iohexol?SS2h?mGFR及eGFR与99mTc?m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867、0.820、0.894(均P<0.001),在总研究人群中Iohexol?DS?mGFR、Iohexol?SS4h?mGFR、Iohexol?SS2h?mGFR和eGFR中位偏差绝对值分别为6.66、9.63、11.47和9.59 ml·min-1·(1.73 m2-1,P10(位于金标准GFR±10%区间的比例)分别为35.9%、29.7%、26.6%、29.7%,P30(位于金标准GFR±30%区间的比例)分别为87.5%、68.8%、60.9%、73.4%。 结论 碘海醇双血浆清除率与99mTc?mGFR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操作简便且安全,临床上可作为替代99mTc?mGFR的较优检测方案。

  • 李浩淼, 韩媛, 朱春华, 陈秋霞, 赵三龙, 赵非, 丁桂霞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的临床特点,为我国aHUS患儿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2月31日至2023年10月15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aHUS患儿,分析其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及临床表现等临床特点,并根据基因及补体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CFH)抗体检测结果分组分析相应临床特点。 结果 15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5.1(0.7,10.8)岁。所有患儿均行基因检测,aHUS相关基因突变比例为9/15,补体因子相关基因新发突变2例。11例患儿检测了CFH抗体,CFH抗体阳性比例为6/11。14例患儿检测了C3,C3下降9例。实验室检查中,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红细胞计数下降13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14例,血尿素氮升高13例,血清肌酐升高9例,转氨酶升高12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临床表现方面,有发病前诱因11例,有明确相关家族史4例,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及血尿15例。除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肌酐和补体C3(均P>0.05)外,红细胞计数(Z=-2.84,P=0.005)、血小板计数(Z=-6.65,P<0.001)、血红蛋白(t=-3.71,P=0.002)、乳酸脱氢酶(Z=3.76,P=0.002)、血尿素氮(Z=2.71,P=0.017)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Z=-3.65,P=0.003)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HUS相关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及CFH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入院时的发病年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肌酐、血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补体C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aHUS起病时病情重,临床表现异质性大。遗传性aHUS与获得性aHUS入院时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基因及补体因子检测对于aHUS病因诊断至关重要,家族史对aHUS诊断可起辅助作用。

  • 基础研究

  • 李晨, 张璐, 王惠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叉头盒K1(forkhead box K1,FOXK1)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AKI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方法 构建3种AK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8~10周龄22~24 g 无特定病原体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9%氯化钠水溶液0.1 ml/10 g,腹腔注射)、脂多糖组(脂多糖溶液10 mg/kg,腹腔注射)、顺铂组(顺铂溶液20 mg/kg,腹腔注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及假手术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均于造模24 h后处死取材。肾功能情况通过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FOXK1、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以及自噬标志物p62、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oxk1 mRNA表达水平。予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缺氧24 h、复氧6 h构建缺氧复氧(hypoxia reoxygenation,HR)诱导AKI体外模型,检测HK?2细胞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同时,在体内外构建Foxk1基因缺失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小鼠或HK?2细胞,并诱导建立AKI模型,观察上述各指标表达变化。 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脂多糖组及顺铂组肾组织血肌酐、血尿素氮均较高,KIM?1蛋白表达较高(均P<0.05),FOXK1蛋白和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肾组织血肌酐、血尿素氮均较高,KIM?1蛋白表达较高,FOXK1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体外HR诱导的AKI细胞模型中FOXK1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低(均P<0.05)。体内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较重,血肌酐、血尿素氮均较高,p62蛋白表达较低,KIM?1、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均较高(均P<0.05),且与Foxk1flox/flox IR组相比,Foxk1cKO IR组肾小管损伤明显较轻,血肌酐、血尿素氮均较低,KIM?1、p62蛋白表达均较低,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均较高(均P<0.05)。体外实验中,与shCtrl HR组比较,shFoxk1 HR组KIM?1、p62蛋白表达均较低,Beclin1、LC3蛋白均较高(均P<0.05)。 结论 FOXK1在缺血性AKI模型中表达降低。Foxk1基因缺失通过介导自噬激活,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保护缺血性AKI。

  • 病例报告

  • 张文军, 郑西希, 叶文玲, 陈丽萌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精神病药物锂制剂可引起多种肾脏不良反应,多数隐匿发生。该文报告1例46岁女性病例,服用碳酸锂17年后出现乏力、软瘫,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低钾血症、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伴肾结石,停用碳酸锂后低钾血症及dRTA部分缓解。复习文献,锂制剂的肾脏不良反应,除dRTA外,还可表现为急性中毒性肾损伤、肾性尿崩症和肾小球病变等肾脏疾病。

  • 吴宝巧, 何吉, 孙文博, 刘岳明, 汤俊达, 金娟, 何强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报道1例以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濒临溺水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病例。患者为37岁中年男性,因意外落水后肾功能急剧恶化,肾脏病理示急性肾小管损伤。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蛋白尿明显改善。濒临溺水导致的AKI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对濒临溺水患者应进行随访以明确有无并发AKI。

  • 罗丽花, 杨榆娟, 张治平, 马继孔, 张华英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均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均能引起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目前国内外对这类“双阳性”抗体的病例均有报道,但抗GBM和ANCA同时阳性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acute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合并IgA肾病的病例较为罕见。本病例为中年女性患者,其临床表现符合RPGN,抗GBM抗体及抗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抗GBM肾炎合并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IgA肾病。经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但出院后患者未遵医嘱服药及继续血液透析治疗,病情加重,最终死亡。

  • 王林, 岳书玲, 何建静, 佘旭辉, 揭丽萍, 陆恩峰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膜性肾病占移植后新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第2位。原钙黏蛋白FAT1是目前诊断膜性肾病的靶抗原之一,多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本文报告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膜性肾病的罕见病例,通过病理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证实膜性肾病的靶抗原是FAT1。通过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达部分缓解,随访过程中患者病情稳定。

  • 综述

  • 王欣瑜, 张丁丹, 韩伟霞, 王晨, 李荣山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活检是肾脏疾病诊断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其在肾脏病学领域的应用。本文聚焦AI在肾活检组织结构识别及病理诊断中的研究,从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三个维度对AI在肾组织结构及病理特征的识别与分割、辅助疾病诊断等的应用展开阐述,为AI应用于肾脏病理研究及精准医学领域提供参考与借鉴。

  • 赖玮婧, 黄蓉双, 王波, 付平, 马良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内铁过载和脂质活性氧蓄积对铁死亡的发生发展起核心促进作用,任何影响铁代谢和氧化还原系统平衡的因素都可能诱发加重铁死亡。铁死亡参与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等诸多肾脏病的病理过程,且抑制铁死亡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该文系统综述铁死亡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在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探讨靶向铁死亡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王一舒, 王奕, 马晓燕, 王俊, 马姝琛, 刘娜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伴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的一类肾小球疾病,传统MN的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病理结果。近年来,磷脂酶A2受体、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MN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出现改变了其诊疗模式。特异性靶抗原阳性MN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可以指导诊断和预测预后。免疫抑制治疗是特发性MN的主要治疗方法,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的出现是MN治疗的新进展,为特发性MN治疗提供了新选择,而继发性MN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该文基于国内外最新文献,对MN靶抗原及免疫抑制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专家共识

  • 肾脏创新与转化联盟肾脏病领域“十大创新方向”专家组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全球肾脏病患病率激增、诊疗水平不足、临床预后不佳、医疗负担重这一现状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肾脏创新与转化联盟(China Kidney Innovation Association,CKIA)聚焦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深入分析肾脏病诊断、治疗和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难题,基于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的原则,综合整理和提炼肾脏病领域“十大创新方向”。专家组通过广泛征集、深入讨论和严谨研究,高度凝练出涵盖创新诊断技术、精准治疗方法和前沿研究手段的十个创新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肾脏病的创新研究与转化提供明晰的思路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