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慢性肾脏病

  • 郑开元, 刘春, 林川, 颜俊锋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身体成分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相关关系。 方法 纳入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重庆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住院治疗且临床生化资料完整的CKD 患者,根据病史及相应辅助检查分为CKD伴CVD组、CKD不伴CVD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人体学测量,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肌肉指数、总体脂(total body fat,TBF)、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全身骨矿含量、全身骨密度等。采用t检验、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身体成分与CVD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04例CKD患者,其中CKD 3期患者560例(92.7%),CKD 4期患者44例(7.3%);CKD伴CVD患者180例(29.8%),CKD不伴CVD患者424例(70.2%)。与CKD不伴CVD组相比,CKD伴有CVD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糖尿病病史比例、年龄、CKD病程、收缩压、血尿酸、腰臀比及腰围均较高(均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低(均P<0.05)。身体成分方面,与CKD不伴CVD组相比,CKD伴CVD组中SMI(t=-11.964,P<0.001)和体重指数(t=-4.462,P<0.001)较低,VAT(t=3.089,P=0.002)和TBF(t=5.177,P<0.001)均较高。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CKD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LDL-C、体重指数、eGFR、TBF等混杂因素后发现,随着SMI降低,CKD患者伴发CVD风险升高[以SMI高分位(36.37%~50.80%)为参照,SMI中分位(28.23%~36.31%):OR=1.49,95%CI 1.24~1.71,P=0.003;SMI低分位(15.28%~28.19%):OR=2.17,95%CI 1.79~2.62,P<0.001],未发现VAT与CKD患者伴发CVD的风险相关(P>0.05)。 结论 SMI降低与CKD患者伴发CVD独立相关。

  • 袁琦, 周阳, 方奕, 丁昊, 骆静, 徐玲玲, 江蕾, 杨俊伟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α,CPT1α)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及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CPT1α在预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CKD疾病进展中的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年3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肾活检证实存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CPT1α蛋白表达,按照CPT1α阳性染色细胞占比的四分位数分为3组:Q1组(阳性染色细胞占比>67.89%)、Q2组(阳性染色细胞占比49.84%~67.89%)和Q3组(阳性染色细胞占比<49.84%)。采用Masson染色评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Bodipy脂滴染色评估肾组织脂质沉积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CPT1α及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蛋白的mRNA表达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肾组织CPT1α阳性细胞数占比与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的相关关系;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广义线性模型评估CPT1α阳性细胞数占比与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关系;配对比较分析调脂药物对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90例CKD患者入选本研究。Masson染色和Bodipy脂滴染色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和脂质沉积面积增加(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肾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间质纤维化面积与CPT1α阳性细胞占比呈负相关(r=-0.309,P<0.01);基线肾组织CPT1α表达阳性细胞占比与血肌酐水平呈负相关(r=-2.801,P<0.001),与eGFR呈正相关(r=1.240,P<0.001)。中位随访时间3.47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T1α表达阳性细胞占比与年eGFR变化率相关(r=0.220,P=0.038)。配对分层分析结果显示,Q1组患者用调脂药后无延缓eGFR下降的作用(P>0.05),Q2、Q3组患者用药后可延缓eGFR的下降(均P<0.05)。 结论 CKD患者肾组织CPT1α表达减少与血肌酐增长和eGFR下降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相关。肾组织CPT1α检测可作为评估肾纤维化程度和CKD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 黄颖, 董丽娜, 李荣山, 薛临萍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65岁以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老年综合评估评分情况,并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诊断为CKD且65岁以上的189例患者,依据患者是否透析分为透析组(n=90例)和非透析组(n=99例)。简明老年综合评估评分包括年龄、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能力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能力评估以及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odified cumulative illness rating score for geriatrics,MCIRS-G),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量表评分与各个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CK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与非透析组相比,透析组患者的BADL评分及IADL评分均显著降低[(70.00±33.28)分比(93.38±14.32)分,t=6.166,P<0.001;(9.78±7.12)分比(15.95±5.74)分,t=6.520,P<0.001],而MCIRS-G评分显著升高[(31.13±4.00)分比(27.29±5.17)分,t=-5.741,P<0.001]。对非透析组患者数据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BADL评分呈正相关的因素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钾和血氯(均P<0.05),呈负相关的因素为B型钠尿肽(P<0.01);与IADL评分呈正相关的因素为eGFR、血尿酸、HDL-C、LDL-C、血钾和血氯(均P<0.05),呈负相关的因素为年龄和B型钠尿肽(均P<0.05)。无论是否包含肾脏评分,空腹血糖均与MCIRS-G评分呈正相关,eGFR、血尿酸、总胆固醇和HDL-C与MCIRS-G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ADL的独立影响因素为eGFR(P<0.01),IADL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和eGFR(均P<0.05)。 结论 老年CKD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与eGFR、血尿酸、年龄、B型钠尿肽及HDL-C水平有关,其中eGFR和年龄为老年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 朱永俊, 李晓燕, 吕潇阳, 王善志, 沈婕, 林子艳, 钟良宝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在C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死亡、慢性肾损伤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1.73 m2)-1的60例18~65岁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肾组织活检标本。按照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分为CKD 1~4期,每期15例,以不伴有基础肾脏疾病的肾外伤患者为对照(n=15)。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期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和程序性坏死标志性蛋白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分析肾组织中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也分析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其与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的相关性。 结果 按CKD分期比较结果显示,随着CKD进展,CKD患者肾小管的结构破坏逐渐加重,相应区域的肾小管萎缩,伴间质纤维化;相邻区域肾小管灶性扩张、肾小管内可见大量蛋白管形。CKD 2、3期患者肾小管损伤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UNEL+RIP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TUNEL、RIP3双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细胞)百分数较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D患者肾组织RIP3、MLKL和AT2R蛋白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在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表达较高(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百分数与尿素氮(r=0.514,P=0.003)、血肌酐(r=0.507,P=0.019)、胱抑素C(r=0.571,P=0.026)、血尿酸(r=0.592,P=0.008)、肾小管损伤分数(r=0.901,P<0.001)、肾间质纤维化指数(r=0.700,P=0.001)及肾组织AT2R蛋白表达(r=0.715,P=0.001)呈正相关。 结论 在CKD进展中,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了程序性坏死。程序性坏死可能是导致C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死亡、慢性肾损伤不断进展的重要因素,并且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可能与肾组织中高表达的AT2R相关。

  • 凌晨, 樊剑锋, 陈植, 华琳, 付倩, 沈颖, 刘小荣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D期患儿肾性贫血的临床特点,为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C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成CKD 3期组、4期组及5期组,比较各组患儿的贫血指标。分析维持性透析5D期患儿的贫血指标、治疗及贫血改善情况。 结果 共有171例CKD患儿纳入研究。CKD 3期、4期和5期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依次为(126.4±20.5)g/L、(90.8±26.0)g/L和(78.7±18.4)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2,P<0.001;趋势性检验F=71.061,P<0.001)。CKD 3期、4期和5期患儿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7.3%(9/33)、83.3%(25/30)和95.4%(105/108)。CKD 3期患儿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15.2%(5/33)、12.1%(4/33)及0(0),CKD 4期患儿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26.7%(8/30)、50.0%(15/30)及6.7%(2/30),而CKD 5期患儿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21.3%(23/108)、60.2%(65/108)及15.8%(17/108)。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5D期30例患儿透析初期血红蛋白为(79.3±16.3)g/L。CKD 5D期患儿中23例以促红细胞生成素配合口服铁剂或蔗糖铁静脉输注治疗,5D期患儿初期、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贫血治疗达标率分别为6.7%(2/30)、16.7%(5/30)、63.3%(19/30)和90.0%(27/30),贫血纠正时间为(2.5±1.0)个月。接受蔗糖铁静脉输注的12例CKD 5D期患儿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肾性贫血在儿童CKD患儿中发生率高,早期、规范化治疗对于改善肾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静脉铁输注为维持性透析患儿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基础研究

  • 谢婷妃, 袁树珍, 隋晓露, 顾凤娟, 张艾莎, 许云鹏, 曾启城, 邹杰锋, 陈继红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eny-2,HK-2)-尿酸性肾病细胞模型中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经高尿酸(720 μmol/L)浸泡48 h建立体外尿酸性肾病细胞模型,分为高尿酸处理组、过表达蛋白激酶活化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组和敲减PAR2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K-2细胞PAR2、PI3K、AKT、NF-κB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HK-2细胞PAR2、PI3K、AKT、NF-κB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nterleukin-1β,pro-IL-1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水平。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处理组HK-2细胞中PAR2、PI3K、AKT、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上清液中TNF-α、MCP-1、IL-6、pro-IL-1β、IL-1β、TGF-β1增加(均P<0.01)。(2)与高尿酸处理组相比,过表达PAR2组HK-2细胞中PAR2、PI3K、AKT、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上清液中TNF-α、MCP-1、IL-6、IL-1β、TGF-β1明显增加(均P<0.05)。(3)与高尿酸处理组相比,敲减PAR2组HK-2细胞PAR2、PI3K、AKT、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上清液中IL-6、pro-IL-1β、IL-1β、TGF-β1明显减少(均P<0.05)。 结论 尿酸致肾脏HK-2细胞损伤过程中,尿酸通过激活PAR2显著上调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表达,导致HK-2细胞炎症损伤明显加重。敲减PAR2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可有效减轻HK-2细胞炎症损伤。

  • 短篇论著

  • 卢珊, 董奕君, 张艳, 赵占正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肾脏病理为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POEMS综合征2例,Castleman病1例,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yeloma,SMM)和T细胞淋巴瘤各1例。肾脏病理光镜示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肿胀11例,11例行电镜示内疏松层增宽、增厚。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1例进入终末期肾病,3例死亡。作者认为,TMA患者都应进行M蛋白筛查,青年TMA合并MG患者需注意排查POEMS综合征。

  • 病例报告

  • 陈方旭, 王彩丽, 李增艳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黏膜和肝肾功能损害,其中以肾损害最为严重。本文报道1例因子宫动脉灌注MTX引发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系青年女性,因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灌注MTX栓塞治疗后出现急性肾损伤,肾活检结果示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补液水化、碱化尿液和利尿等治疗后肾功能恢复。

  • 杨清华, 丁嘉祥, 甘红兵, 石连杰, 王梅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栓形成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多种疾病,明确病因,寻找诱发因素,对于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对这一类疾病的认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韩迎东, 叶葳, 王颖, 陈丽萌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一线用药,但存在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风险,尤其对于起始剂量高、有肾功能损害或HLA-B*5801基因(+)的患者。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罕见但可致命的药物所致超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和肝肾损害。我们报道1例服用别嘌醇2周后引起DERSS的病例,同时总结了本院近10年来11例DRESS伴间质性肾炎病例的临床特点。

  • 郑光毅, 常晓东, 高巍, 薛痕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的最常用药物,但rhuEPO可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尿毒症合并PRCA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报告1例用罗沙司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尿毒症合并PRCA病例,患者贫血得到快速纠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期间无复发。

  • 综述

  • 曹芸, 冯俊, 丁国华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蛋白尿是其特征性标志,而足细胞损伤是DKD蛋白尿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线粒体内质网耦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MAMs)指真核细胞内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膜之间“招募”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紧密物理连接,MAMs已被发现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Ca2+稳态失调、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既是DK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受MAMs的调控,影响足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近年相继有DKD足细胞中的MAMs发生了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研究报道。本文旨在系统回顾本领域相关研究,综述MAMs在DKD足细胞损伤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 蔡巧婷, 俞小芳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不断攀升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对临床与公共卫生事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肾脏类器官的构建过程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类器官模型不仅在构建肾脏疾病模型中兼顾了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的优点,还能对疾病进行治疗药物筛选和药物肾毒性检测。在未来,肾脏类器官也有望成为肾移植的供肾来源。

  • 蒋晓露, 施映枫, 马晓燕, 胡艳, 杜琳, 刘娜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终末期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腹膜透析是公认的、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腹膜透析治疗至关重要。如何早期识别腹膜损伤并加以干预,已受到广泛关注。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微小RNA、代谢产物和蛋白酶在腹膜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用于评价腹膜病理改变、预测腹膜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腹膜损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最新进展。

  • 消息

  •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辑部
    2021,37(1): 78-80.
    摘要 ( ) RichHTML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