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述评

  • 梅长林;张彤
    2007,23(8): 483-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季大玺;龚德华
    2007,23(8): 486-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倪兆慧
    2007,23(8): 489-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血液净化专题

  • 孙丽君;叶朝阳;戎殳;张玉强;陈静;梅长林
    2007,23(8): 492-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对长期静脉留职导管的置管、使用、护理的认识,延长其使用寿命。 方法 随访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380例次深静脉置管并长期留置的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导管使用寿命的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比较导管使用寿命的差异。分析评价置管方法、感染发生率、导管退出原因及透析充分性。 结果 导管静脉入路途径包括颈内、颈外、锁骨下及股静脉。3种静脉入路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颈内(31.0±2.8)月,颈外(30.0±4.0)月,锁骨下(19.0±2.9)月。Log-rank生存曲线检验结果显示,颈内与锁骨下进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导管使用终点113 例次,其中患者死亡60例(53.1%),感染14例(12.4%),导管功能不良13例(11.5%),肾移植13例(11.5%),内瘘2 例(1.8%),导管意外拉脱7 例(6.2%),导管破损4 例(3.5%)。导管内感染61 例次,隧道感染2例次。 结论 长期留置导管首选颈内静脉入路,其次为颈外静脉入路。导管终点以患者死亡、感染及导管功能不良占绝大多数。
  • 刘宏宝;陈威;窦科峰;宋振顺;王汉民;张鹏;许国双;刘晓渭;于艳
    2007,23(8): 497-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人体新鲜冰冻血浆作透析液行血液透析(HD-PBD)后继续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研究其对血清胆红素的体外清除及探讨其清除机制。 方法 1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行HD-PBD治疗6 h后,应用同一滤器(AV600)继续行HVHF治疗24 h,作为观察组。以6例行HVHF治疗24 h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HD-PBD治疗5 min(T0)、2 h(T1)、4 h(T2)和6 h(T3)及HVHF治疗5 min(t0)、6 h(t1)、12 h(t2)和24 h(t3)取滤器动脉端和静脉端血液,流入端和流出端透析液及滤出液,测定各时间点标本胆红素水平,并用公式计算其体外清除量。 结果 (1) HD-PBD联合HVHF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 HD-PBD对胆红素的清除显著高于HVHF(P < 0.05)。(3) HD-PBD通过弥散和吸附的体外清除量在T0时最高,分别为(15.6±5.6)mmol/min和(10.3±3.2) mmol/min,滤器使用4~6 h后作用下降。(4) HVHF以吸附清除为主,t0时吸附清除量最大,占总清除量的77%~98%,12 h以后吸附清除量和所占清除比例显著下降,而滤过清除量相对恒定。(5) HD-PBD的胆红素体外清除总量和所占清除比例均高于HVHF(P < 0.05)。(6) 在HVHF阶段,观察组总胆红素(TB)的吸附系数在治疗12 h后明显降低,而对照组TB的吸附系数在治疗24 h后明显降低。 结论 HD-PBD清除胆红素的机制主要为弥散和吸附;HVHF清除胆红素的机制主要为吸附,但清除效果低于HD-PBD.
  • 车霞静;严玉澄;倪兆慧;顾乐怡;钱家麒
    2007,23(8): 502-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b)及再循环率(R%)测定,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状态。 方法 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30 min及结束前1 h采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功能。对内瘘血流量过低(Qb<600 ml/min)及过高(Qb>1800 ml/min)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并排除血管腔有无狭窄。 结果 180例患者中的163例成功进行了内瘘功能测定,3例再循环率>0,占0.02%。平均Qb(1010.3±662.6) ml/min, 40例Qb<600 ml/min(24.5%,低流量组),104例Qb为600~1800 ml/min(63.8%,正常流量组),19例Qb>1800 ml/min(11.7%,高流量组)。多普勒超声检查低流量组10例,高流量组7例。两组比较在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流速、肱动脉流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稀释法评定血管内瘘功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血管通路(包括自身血管和人造血管)功能监测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 李寒;王世相
    2007,23(8): 505-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MHD患者98例,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47例)和中老年组(5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青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⑴ 47 例青年患者中有30 例(63.8%)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分别为61.7%、38.3%和34.0%。⑵ 青年组患者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86.2%,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13.8%,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⑶ 与无心脏病变青年MHD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Kt/V、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是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青年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是影响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贾丽芳;史振伟;王质刚
    2007,23(8): 510-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体外膜氧合器(ECMO)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实验犬32只,随机分为A、B、C、D 4组。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模型及双侧输尿管结扎复制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A组用ARDS呼吸机治疗;B组ARDS用ECMO治疗;C组ARDS+ARF用HVHF治疗;D组ARDS+ARF用ECMO联合HVHF治疗。监测血气、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生化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B组氧分压(PaO2)逐步上升,在治疗4 h后高于A组[(95.58±8.14) 比(82.79±12.37) mm Hg,P < 0.05]; C组PaO2治疗中较成模时无明显改善;D组PaO2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各时间点均高于C组(P < 0.05)。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治疗中保持稳定。C、D组HVHF治疗后Scr、BUN明显降低[C组:Scr (320.89±65.42) 比(655.04±181.22) μmol/L,BUN (20.42±6.65) 比(41.53±10.59)mmol/L;D组:Scr (334.15±45.97)比(697.48±101.66) μmol/L,BUN (19.12±6.39) 比(39.10±11.60) mmol/L,P均< 0.01]。 结论 ECMO可以有效地改善ARDS低氧血症,联合HVHF可以提供肺肾功能联合支持。
  • 姜埃利;苏海华; 魏芳;陈海燕;孙桂江;王立华
    2007,23(8): 515-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磷和维生素D代谢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59例MHD患者(血透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全段FGF-23测定,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VitD)水平。血透组患者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 结果 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23±123.55)比(28.72±11.49) ng/L,P < 0.01],而血清1,25(OH)2Vit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25±8.73)比(42.24±12.45) μg/L,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P、Scr、Ca、iPTH及透析疗程时间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清1,25(OH)2VitD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P < 0.05);而与性别、血压、血清Alb、Hb、BUN等指标无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的主要变量,5者组成的模型解释了总变异的约62%(R2=0.623,P < 0.01)。 结论 MHD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明显增高,而1,25(OH)2VitD水平明显降低。FGF-23的调控是由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水平的主要调控因子。
  • 基础研究

  • 孙良忠;Ibrini Juma;Parker Emma; 陈述枚;Johnson Timothy S.; El Nahas A. Meguid
    2007,23(8): 519-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蛋白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影响。 方法 大鼠近端肾小管细胞株NRK52E培养至70%或100%融合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1~1.0 g/L)去脂和非去脂牛血清白蛋白(dBSA和BSA)刺激,于 24、48、72 h收集培养液,用明胶酶谱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培养液MMP-2和MMP-9活性和蛋白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 g/L BSA刺激未完全融合NRK52E 72 h后,MMP-2 和MMP-9活性分别上调276%、176%(P < 0.05)。与刺激24 h比较,1.0 g/L BSA刺激72 h,在未完全融合NRK52E的MMP-2 和MMP-9活性分别上调536%、148%;在完全融合NRK52E分别上调212%、184%(P < 0.05)。与完全融合NRK52E比较,1.0 g/L BSA刺激未完全融合NRK52E 72 h,MMP-2活性上调增加了274%,MMP-9活性上调减少了45.1%(P < 0.05)。dBSA刺激结果与BSA类似。 结论 白蛋白刺激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上调近端肾小管细胞表达MMP-2和MMP-9。细胞完全融合可抑制MMP-2表达,促进MMP-9表达。
  • 袁军; 贾汝汉; 包艳;丁国华
    2007,23(8): 524-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病理组、螺内酯治疗组。治疗30 d后处死,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变化;RT-PCR法观察肾脏皮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变化; Western印迹法观察肾脏皮质PAI-1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皮质TGF-β1、纤连蛋白(FN)变化及检测肾皮质丙二醛(MDA)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 结果 与病理组比,螺内酯治疗后可下调肾皮质TGF-β1、PAI-1 mRNA与蛋白表达(P均< 0.05);降低肾皮质MDA水平[(0.95±0.20)比(1.23±0.31) nmol/mg,P < 0.05];增强SOD、GSH-Px、T-AOC活性[分别为(550.19±20.06)比(509.53±33.25) U/mg,(21.67±2.70)比(18.91±2.30) U/mg,(1.15±0.21)比(0.86±0.26) U/mg,P均< 0.05];减少FN在肾小球的沉积(P < 0.01);改善肾小球的病理状况。 结论 螺内酯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PAI-1表达,降低肾皮质氧化应激水平,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 张志强;袁伟杰;叶菡洋;边琪;梅小斌;崔若兰
    2007,23(8): 529-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大豆蛋白饮食对5/6肾切除大鼠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把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大鼠行5/6肾切除术后又随机分为对照组(20%酪蛋白),低蛋白组(6%酪蛋白),大豆蛋白组(6%大豆蛋白)。假手术组予以普通酪蛋白饲料饮食。于术前、术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大鼠的营养状况,并检测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以及尿蛋白量(24 h)等指标。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并留取其主动脉弓组织,行HE染色观察主动脉弓病理变化,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表达水平。 结果 5/6肾切除大鼠各组BUN、Scr从第4周起均开始升高,但低蛋白组及大豆蛋白组BUN、Scr上升的程度较对照组缓慢,且以大豆蛋白组最为显著[12周Scr,(111.44 ±5.50)比(172.00±9.54) μmol/L, P < 0.01]。与假手术组相比,5/6肾切除大鼠各组血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但各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肾切除大鼠各组尿蛋白量(24 h)随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但低蛋白组、大豆蛋白组的增加幅度较小(P < 0.01)。各组大鼠主动脉弓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查发现,大豆蛋白组大鼠主动脉弓内膜MCP-1(155.68±4.84比132.80±5.67)和LOX-1(195.48±4.95比167.46±7.62)染色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大豆蛋白饮食能有效抑制5/6肾切除大鼠的大动脉内膜的MCP-1和LOX-1的表达,提示大豆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慢性肾衰大鼠的早期血管病变。
  • 周巧玲;王衍慧;刘抗寒;杨敬华; 彭卫生;敖翔
    2007,23(8): 534-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N)组、DN组和硝苯地平治疗(T)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菌素诱发DN大鼠模型,治疗组以硝苯地平控释片15 mg&#8226;kg-1&#8226;d-1干预治疗,治疗第2周和4周,检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量(24 h)、Scr水平;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肾脏VEGF、MMP-9、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VEGF、MMP-9、TIMP-1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N组比较,DN组大鼠尿蛋白量、Scr水平和MAP均显著上升[分别为(78.87±17.62)比(6.30±1.91) mg/24 h、(203.88±18.08)比(84.98±10.09) μmol/L、(141.1±8.7)比(99.8±3.8) mm Hg, P均 < 0.05];肾组织VEGF、MMP-9、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 < 0.05),且MMP-9/TIMP-1比值明显下降(P < 0.05)。与DN组比较,T组尿蛋白量(24 h)[(58.35±10.48) mg]、Scr水平[(165.81±15.86) μmol/L]和MAP[(102.6±4.4) mm Hg]均显著下降(P均 < 0.05);肾组织VEGF表达下调(P < 0.05),MMP-9、TIMP-1 mRNA和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分别P < 0.05和P < 0.01),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P < 0.05)。DN大鼠肾组织VEGF mRNA水平与尿蛋白量(24 h)呈正相关(r = 0.748,P < 0.05),与MMP-9/TIMP-1的比值呈负相关(r = -0.711, P < 0.05)。 结论 VEGF、MMP-9和TIMP-1可能参与了DN的发病过程,硝苯地平可能通过影响VEGF、MMP-9及TIMP-1的表达而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短篇论著

  • 孙丽君;戎殳;叶朝阳;徐成钢;张玉强;梅长林
    2007,23(8): 540-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虹; 彭佑铭;刘伏友; 杨莎;刘映红;袁曙光; 许向青
    2007,23(8): 542-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春凤;丁小强;朱加明;傅辰生;钟一红
    2007,23(8): 54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静远;吴开胤;王伟铭;李娅; 任红;陈楠
    2007,23(8): 546-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范青锋;丁洁
    2007,23(8): 549-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杜玉清;周为中;胡文豪; 董礼阳;董丽卿;黄士勇
    2007,23(8): 551-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王海涛; 陈椰; 张虹; 童俊容;崔花娟;赖晃文
    2007,23(8): 551-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雨琪;柯颖杰; 吴光华; 林曦
    2007,23(8): 551-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周莉;宋海波;胡章学;罗传兴;付平
    2007,23(8): 551-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保春;许静;郭志勇; 刘洪涛;张懿;潘超;蔡莉莉;崔若兰
    2007,23(8): 551-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刘虹;彭佑铭;刘映红;刘伏友;李军;陈星
    2007,23(8): 551-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苗华;潘明明;虹洪; 李文斌; 朱竹先;崔美玉;魏勇;王尊松
    2007,23(8): 551-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